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留兰香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留兰香(Menthaspicata L.)茎尖为实验材料,对外植体消毒、不定芽增殖和试管苗移栽生根的最佳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为:用体积分数75%乙醇浸泡30s,再用1.0g·L-1HgCl2浸泡10min,培养7d后外植体生长状况良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附加0.2mg·L-16-BA和0.02mg·L-1NAA的MS培养基中,留兰香不定芽的增殖倍数最高,试管苗生长状况最好。在含25mg·L-16-BA和50mg·L-1NAA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h,移栽试管苗的生根率可达100%,且根较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条件对薄荷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江苏东台产薄荷(M entha haplocalyxB riq.)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培养基添加物和培养条件对薄荷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显示,导致薄荷玻璃化苗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培养基中的6-BA、蔗糖和琼脂浓度以及培养温度和光照时间;当6-BA浓度为2 mg.L-1、蔗糖浓度为4%、琼脂浓度为0.70%、培养温度25℃、光照12 h.d-1(2 000 lx)时,薄荷试管苗的繁殖系数较高,玻璃化苗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白萼吊钟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白萼吊钟海棠(Fuchsia alba-coccineaHort.)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对外植体的灭菌方法以及在试管苗增殖和生根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进行了筛选,同时研究了抑制试管苗褐化和玻璃化的方法。结果表明,最适宜白萼吊钟海棠外植体灭菌的方法是用0.1%HgC l2处理4~6 m in;MS培养基中不加NH4NO3可完全消除试管苗玻璃化现象;MS培养基中加入1.0 g.L-1PVP,可基本抑制试管苗褐化;试管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含0.8 mg.L-16-BA、0.10 mg.L-1NAA和1.0 g.L-1PVP的MS培养基;试管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含0.1~0.2 mg.L-1NAA和1.0 g.L-1PVP的1/2 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半夏缓慢生长法保存及体细胞变异的ISS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添加了不同浓度的甘露醇、PP333和ABA的培养基对半夏试管苗进行缓慢生长法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体细胞变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甘露醇、PP333和ABA均能有效抑制试管苗生长,且存活率高;最佳浓度分别为甘露醇2%~4%,PP3332.0mg·L-1,ABA 2.0~4.0mg·L-1。保存在添加了2%~4%甘露醇或2.0mg·L-1 PP333培养基上的植株未检测到变异,而保存在添加了2.0~4.0mg·L-1 ABA培养基上的植株检测到1条新增标记和1条缺失标记,位点变异率为1.7%,个体变异率为30%。研究表明,ABA不宜用于半夏试管苗的缓慢生长法保存,但有助于新突变体的产生,在种质创新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南高丛蓝莓试管无菌丛生芽为材料,对南高丛蓝莓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继代次数对丛生芽诱导增殖的影响、瓶内生根、瓶外生根、不同生根方式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大小进行了研究。南高丛蓝莓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基以WPM+ZT 2.0 mg·L-1较佳,增殖倍数可达3.50;继代6次丛生芽增殖倍数可达24.00;瓶内生根生根培养基以WPM+ZT 0.5 mg·L-1+IBA 0.1 mg·L-1为佳,生根率可达80.73%±3.17%,生根周期为100 d;试管芽用25 mg·L-1IBA溶液浸蘸10 s,以1/6 WPM为营养液加珍珠岩作基质,生根率可达到80.00%±5.00%,生根周期为40 d;瓶外生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是瓶内生根试管苗的2倍。基本建立了南高丛蓝莓的试管快繁技术体系,为南高丛蓝莓的工业化育苗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PP333对分蘖洋葱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MS 0.1 mg·L-1NAA 0.4 mg·L-1 6-BA为增殖培养基,1/2MS 1.5 mg·L-1IBA 0.01 mg·L-1NAA为生根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PP333的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PP333对分蘖洋葱试管苗增殖生长有促进作用,减少超度含水态苗的发生;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PP333对分蘖洋葱试管苗生根壮苗有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7.
北美冬青‘奥斯特’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美冬青‘奥斯特’(‘Oosterwijk’)成年雌性优良单株半木质化茎段为材料,建立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WPM+6-BA 0.50 mg·L-1+NAA 0.05 mg·L-1可作为启动培养基,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1.00 mg·L-1+NAA0.10 mg·L-1+蔗糖20 g·L-1,25 d的增殖系数为6.1;生根培养基为1/2WPM+IBA 0.20 mg·L-1+NAA 0.40 mg·L-1,生根率达95.2%,每株平均生根5.7条。经生根培养30 d和日光温室炼苗10 d后,试管苗移入泥炭和珍珠岩(1:1,V/V)混合基质中,移栽后的成活率达98%。该体系的建立为北美冬青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以优良单株‘纳雍-1’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铁核桃(Juglanssigillata)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的体系。结果表明,附加6-BA1.0mg·L-1 +活·IgK(AC)3.0g·L-1的DKw培养基适宜铁核桃腋芽诱导;适宜铁核桃芽增殖的培养基为DKW+6-BA1.0mg·L-1 +IBA0.02mg·L-1,40d后增殖系数可达7.33;试管苗的茎尖和茎段均可用于增殖培养;一步生根法(低浓度的生长素IBA持续诱导)不利于铁核桃试管苗嫩茎生根;采用二步生根法,生根率最高可达71.73%,其中,不同IBA浓度、暗培养时间、蔗糖浓度和AC含量对试管苗嫩茎生根影响显著,铁核桃试管苗在附]sulBA5,0mg·L-1的1/4DKW培养基中暗培养12d,再转移到不含IBA的1/4DKW培养基(附加AC 3g-L-1和蔗糖20g·L-1)中生根效果最好;生根试管苗采用珍珠岩和营养土两步炼苗,60d后成活率达到87.50%。  相似文献   

9.
烯效唑对青钱柳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0.00(CK)、0.01、0.05、0.10和1.00 mg·L-1烯效唑的WPM培养基上继代培养120 d后,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Iljinskaja]试管苗的部分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烯效唑对青钱柳试管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总体上,随培养基中烯效唑质量浓度的提高,青钱柳试管苗的苗高、叶片数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比值、SOD和POD活性逐渐提高;在培养基中添加0.01、0.05和0.10 mg·L-1烯效唑对青钱柳试管苗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却可使试管苗的单株鲜质量增加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在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1烯效唑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试管苗的成活率、单株鲜质量增加量、分化芽数、苗高、叶片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使苗茎出现异常增粗和矮化.而在含0.10 mg·L-1烯效唑的培养基上,虽然试管苗的苗高、分化芽数和叶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8.03%、9.70%和12.37%,但试管苗的单株鲜质量增加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比值、 SOD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99.39%、 14.00%、 5.00%、115.43%、129.77%和33.79%.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0.10 mg·L-1烯效唑可有效改善青钱柳试管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有效控制苗高和叶片数,促进苗茎的增粗,有助于增强试管苗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草莓玻璃化试管苗恢复措施。以‘丰香’草莓玻璃化试管苗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组合的活性炭、聚乙烯醇和钙离子(氯化钙),研究不同组合对草莓玻璃化试管苗恢复的影响,同时比较恢复后的正常试管苗与原来的玻璃化苗及正常苗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正交设计的9种处理间草莓玻璃化苗的恢复率差异显著,恢复率最高的是处理9(1 g/L活性炭+2 g/L聚乙烯醇+166 mg/L钙离子),恢复率为89.07%,其次是处理4(0.5 g/L活性炭+166mg/L钙离子),81.05%、处理8(1 g/L活性炭+1 g/L聚乙烯醇),73.87%。方差分析表明,活性炭、聚乙烯醇、钙离子浓度对草莓玻璃化苗恢复的影响都极为显著,影响大小依次是钙离子>活性炭>聚乙烯醇。恢复苗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玻璃化苗差异显著,与正常苗差异不显著。结合各处理对玻璃化苗的恢复率、生理生化指标及增殖系数,综合考虑认为使草莓玻璃化试管苗恢复的最佳处理为处理9。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基因型TC152无菌苗为材料,研究毛白杨悬浮细胞系建立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通过悬浮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法诱导毛白杨悬浮细胞分化不定芽,最终获得无菌生根苗。愈伤组织在MS+1.5mg·L-12,4-D+30g·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2d可建立悬浮细胞系;悬浮细胞系继代培养基为MS+0.8mg·L-12,4-D+30g·L-1蔗糖,继代周期为7d,悬浮细胞在MS+1.0mg·L-16-BA+0.1mg·L-1NAA+0.5~1.0mg·L-1ZT+30g·L-1蔗糖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可分化大量不定芽,每个培养瓶中可得到40~50个芽,个别不定芽玻璃化;不定芽在1/2MS+0.6mg·L-1IBA+20g·L-1蔗糖+5.5g·L-1琼脂培养基上可分化不定根。悬浮细胞通过固体平板培养增殖为愈伤组织块后,在MS+1.0mg·L-16-BA+0.1mg·L-1NAA+1.0mg·L-1ZT+30g·L-1蔗糖+5g·L-1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到70.00%。  相似文献   

12.
张玲 《植物研究》2015,(1):146-149
以抗寒评比优良杂交榛子的叶片、茎段、腋芽、子叶为材料,采用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浓度组合,探讨各种处理对抗寒杂交榛子微体繁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经抗寒性评比优良的杂交F1代10个优良品种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3个组织培养效果优良的品种84-226、84-310、84-253;(2)采用DKW、MS、WPM三种培养,筛选出WPM最适合抗寒杂交榛子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MS为最适合增殖培养的培养基;(3)愈伤组织诱导基本培养基配方为WPM+6-BA 2.0 mg·L-1+NAA 1.5 mg·L-1培养,腋芽扩繁以MS改良培养基苗生长状况较好,激素为6-BA 1.5 mg·L-1+NAA 0.1 mg·L-1。该研究可以解决寒地杂交榛子繁殖系数低,为进一步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PP333对怀地黄试管苗生长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怀地黄试管苗细弱和移栽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本文研究了PP333对其生长发育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 hueichingensis(Chao et Sbhih)Hsiao]品种"9302"的无菌试管苗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不同浓度的PP333(0、0.01、0.05、0.1、2.0 mg·L-1),蔗糖浓度3%,琼脂浓度0.6%,pH5.8~6.2,培养容器为2.5 cm×20 cm的大试管,每个试管装20 mL培养基,加盖封口膜,在1.1kg·cm-2的压力下灭菌20 min.  相似文献   

14.
谷勇  陈芳  吴昊 《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10):1055-1060
以版纳省藤的萌蘖芽为试材,从取材、材料的处理、外植体的诱导分化、芽的增殖、生根以及影响试管苗形成几个重要因素等方面探讨了版纳省藤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技术和方法,获得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芽的诱导分化及芽的增殖最佳配比浓度。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0.5mg·L-1NAA、0.5mg·L-1KT和0.1mg·L-1BA,产生的有效苗最多;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1.5~2.0mg·L-1IBA生长素有利于版纳省藤组培苗生根。  相似文献   

15.
方志荣  周才懿  李佩华  清源 《广西植物》2018,38(9):1172-1182
该研究以马铃薯‘米拉’品种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固液双层"的培养方式,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试管苗壮苗生长阶段和试管薯诱导阶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蔗糖浓度、光照条件和CCC浓度对试管薯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液双层"培养中,‘米拉’壮苗培养阶段优化的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硝酸铵为2 000 mg·L~(-1)、硝酸钾为2 000 mg·L~(-1))+500 mg·L~(-1)CCC+0.1%活性炭+0.1mg·L~(-1)DA-6+1 mg·L~(-1)6-BA+0.1 mg·L~(-1)NAA+3%蔗糖+6 g·L~(-1)琼脂,pH 5.8。试管薯诱导及生长阶段优化的培养基为MS_1培养基(微量元素和铁盐的用量为MS培养基的2倍)+1.5%活性炭+4 mg·L~(-1)6-BA+8%蔗糖。在试管薯诱导阶段,弱光4 h·d~(-1)培养诱导的试管薯,结薯指数、大薯率、薯块重量均优于暗培养。"固液双层"培养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在组织培养室内就可以大量繁殖‘米拉’试管薯,并且能增加原种的数量,这种方法也能用于马铃薯其他栽培品种试管薯的诱导。  相似文献   

16.
对极小种群物种瑞丽茜树Fosbergia shweliensis的组织培养和离体保存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种子苗茎尖和成年植株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均能诱导无菌苗,适宜的启动培养基分别为MS+2 mg·L-1 6-BA+0.2mg·L-1 NAA+3%蔗糖和MS+3 mg·L-1 6-BA+0.1 mg·L-1 NAA+3%蔗糖,增殖率达3~4倍。诱导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1 mg·L-1 IBA+2%蔗糖,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90%以上。完整试管苗在培养基1/2MS+3%蔗糖,12~15℃条件下可缓慢生长,继代时间可延长为18~24个月一次,实现了该物种的离体保存。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短距槽舌兰的资源驯化栽培, 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对开花植株进行人工授粉, 取种子进行观察发现, 授粉后140 d 种子才达到成熟状态; 将其接种在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RE培养基上, 萌发率可达90%以上。将萌发的种子转接在RE+0.2 mg·L-1 NAA+0.2 mg·L-1 6-BA+5 g·L-1椰粉+2 g·L-1水解酪蛋白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原球茎大量增殖。最适壮苗生根培养基为RE+0.6 mg·L-1 NAA+0.2 mg·L-1 6-BA+80 g·L-1香蕉泥, 生根率100%。试管苗移栽到直径0.3-1.7 cm的小号细树皮盆栽中, 成活率在95%以上, 试管苗栽培6个月后可分化花芽, 这为短距槽舌兰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表对腋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0.0、0.1和0.2 ng·L-1NAA;0.0、0.5和1.0 mg·L-16-BA;0.000、0.005和0.010 mg·L-1TDZ)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诱变过程中NaN3溶液的浓度(3、6和9 mmol·L-1)和处理时间(1、2、4和8h)进行比较,并初步筛选出最佳的NaN3诱变条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经上述NaN3诱变处理后培养5、10和15 d的试管苗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腋芽,但腋芽数和苗高有差异;经综合比较后可确定适宜于甜叶菊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6-BA和0.1 mg·L-1NAA的MS培养基(含5.0g·L-1琼脂粉和30g·L-1蔗糖,pH 6.0).经NaN3诱变处理后,茎段在腋芽诱导培养过程中的死亡率随NaN3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平均腋芽数和苗高则下降,且多数处理组试管苗矮化;根据半致死剂量确定的最佳NaN3诱变处理方法为将甜叶菊茎段置于9 mmol·L-1 NaN3溶液中浸泡4h.PAGE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诱变试管苗的POD同工酶谱均可分为a、b和c区,但在不同培养时间各处理组POD同工酶的条带数和活性有所变化.在培养5和10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的活性和条带数量有明显差异,而在培养15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活性有差异,但条带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用适宜浓度的NaN3进行诱变处理可导致甜叶菊试管苗短期的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19.
珍稀药用和观赏植物地涌金莲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吸芽为外植体建立了有效的快繁体系。外植体经灭菌处理后在MS 6-BA4.0 mg L-1 NAA 0.2 mg L-1 维生素C 150 mg L-1 10%椰子乳 3%蔗糖培养基上能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培养60 d后每个芽平均能产生4.10个不定芽。第6代增殖后,丛生芽的增殖系数可达4.23。生根培养基以1/2MS NAA1.0 mg L-1 AC 50 mg L-1的效果较好。以沙:泥炭土:珍珠岩=1:1:1为基质移栽试管苗,成活率达到93.5%以上。经过12个月的组织培养已生产10 000多株试管苗。  相似文献   

20.
以香附子块茎为材料,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试管苗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3MS+炉灰渣培养基是块茎生长芽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ZT 0.6 mg/L+NAA 0.1 mg/L是生长芽分化和继代分化繁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ABT 2号6 mg/L+IAA 0.4 mg/L是生根和试管苗微型块茎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培养30 d试管苗移栽成活率96%;培养60 d试管苗移栽成活率89.7%;种植的块茎发芽率99.8%;试管苗和微型块茎定植的成活率在99%以上;定植试管苗保持了香附子的植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