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去果皮的种子对柽柳长根实生苗和试管苗进行接种, 建立管花肉苁蓉种子与柽柳的离体接种体系,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接种情况并用整体透明方法观察侵染情况。结果表明, 寄主柽柳的试管苗与管花肉苁蓉种子的共培养能够建立管花肉苁蓉-柽柳接种复合体, 这将为研究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提供有效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2.
管花肉苁蓉与柽柳试管苗离体接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去果皮的种子对柽柳长根实生苗和试管苗进行接种,建立管花肉苁蓉种子与柽柳的离体接种体系,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接种情况并用整体透明方法观察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寄主柽柳的试管苗与管花肉苁蓉种子的共培养能够建立管花肉苁蓉-柽柳接种复合体,这将为研究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提供有效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3.
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属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别名红柳大芸,为名贵中草药,享有“沙漠人参”的美誉.由于野生肉苁蓉的数量迅速减少,2000年,经我国提议并在第十一届缔约国大会通过,肉苁蓉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新疆为管花肉苁蓉与寄主柽柳的主要天然分布区域,而和田地区是开展人工培植管花肉苁蓉成效卓然的区域,因此做好管花肉苁蓉与寄主柽柳资源现状的调查和贸易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柽柳、管花肉苁蓉的天然分布幅度、人工培植推广管花肉苁蓉区域以及企业生产、加工、贸易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柽柳在新疆天然分布面积达4 312 022hm2,管花肉苁蓉80 457.735 hm2;人工种植柽柳面积达16 586.5 hm2,人工培植管花肉苁蓉12 840.533 hm2,产量6 028.38 t,以及调查了企业在人工培植管花肉苁蓉生产、加工、销售、产值等贸易状况.调查分析了管花肉苁蓉人工培植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人工培育管花肉苁蓉药材基地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管花肉苁蓉种子园;掌握我区管花肉苁蓉的野外资源贮量、人工培植资源面积、产量、资源利用等状况,也是对防止国际贸易遭禁,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对保护生态环境、地区性经济具有深远影响和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组织培养方式建立了寄主中国柽柳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用溶有200 mg·L-1亚甲基蓝指示剂的MS培养基研究指示剂与寄主试管苗根分泌物反应的显示,亚甲基蓝在有寄主根生成的培养基中褪色,而在未生根的培养基中仍为蓝色,说明管花肉苁蓉的种子萌发刺激物质为还原性的氢醌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一种刺激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3种肉苁蓉属(Cistanche)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氟啶酮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酮处理10天后种子开始萌发,然后,胚根顶端膨大,发育出吸器。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82%;盐生肉苁蓉吸器诱导率最高,达到52%;对照处理的种子不萌发。这说明氟啶酮是有效刺激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受损柽柳群落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在塔南策勒绿洲外围设置A(不灌溉)、B(适度灌溉)、C(充分灌溉)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于7~10月份考察了各处理柽柳幼苗粗根(>2 mm)和细根(<2 mm)生物量积累、空间分布等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柽柳根系生物量积累不断增加,且在生长季末(10月份)增速最大,同时细根占总根重的比例从20.5%上升到29.8%,显著提高了幼苗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2)干旱胁迫(处理A)下柽柳幼苗根系的下扎深度大,但水平根幅的扩展却有限;适度灌溉(处理B)的生物量较处理A大,但小于处理C;根系扎根深度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各指标均处于中间状态;水分条件最好(处理C)时虽然垂直扎根深度小,但水平根幅最大,可以更有效利用浅层土壤资源。(3)柽柳幼苗大量根系集中在0~40 cm的土壤表层,而且水分条件越好,这种集中趋势越明显;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变化,细根的根长密度也有相似变化,但细根的比根长变化规律不明显,这可能与各层土壤微观环境的变化有关。研究表明,灌溉对柽柳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分布有显著影响,充分灌溉下柽柳幼苗根系生物量积累最多且空间分布最大,该灌溉量有利于柽柳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和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以山东省滨州港附近滨海滩涂的低密度(1100株/hm2)、中密度(4100株/hm2)和高密度(7100株/hm2)柽柳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对不同密度柽柳根系进行挖掘,测定分析柽柳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拓扑结构和连接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中、高密度下,柽柳对根系生长的投入量更大,以保证对地下资源的吸收利用,根冠比分别为0.59、0.53;而低密度柽柳根冠比为0.44。(2)低、中密度下柽柳根冠生长关系均表现为异速生长,高密度下为等速生长。(3)不同密度柽柳根系生长都以水平分布为主,表现出水平根型特征。中、高密度柽柳根幅及侧根长均小于低密度,低密度柽柳根系水平分布范围最大,可利于增强觅养和固定能力。(4)林分密度与拓扑指数显著相关,低密度柽柳根系拓扑结构趋向于叉状结构(拓扑指数TI=0.62);中、高密度柽柳拓扑结构趋向于鱼尾形分支(TI=0.86;TI=0.81)。(5)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外部连接长度显著大于内部连接长度,呈现滨海滩涂柽柳根系向外扩张的生长策略。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根冠异速生长关系、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表现出不同的密度适应特征。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均以地表分布、向外扩张为主。低密度柽柳主要通过增加分支,扩大根系生长空间;中、高密度柽柳减少分支,加强对内部资源的利用,以降低与邻株间的竞争。柽柳密度与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扎根深度、侧根长、拓扑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位对黄河三角洲柽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丽  董波涛  孙佳  赵西梅  吴春红  夏江宝 《生态学报》2021,41(10):3794-3804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柽柳根系生长特征对地下水位的响应规律,明确柽柳生长适宜的地下水位,在咸水矿化度(6 g/L)下,模拟设置0、0.3、0.6、0.9、1.2、1.5、1.8 m共7个地下水位。测定分析栽植柽柳土柱的水盐参数与根系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咸水矿化度下,地下水位可显著影响土壤水盐变化,从而影响柽柳根系的生长。随地下水位的降低,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和土壤溶液绝对浓度显著降低。在高水位(≤0.6 m)下,柽柳根系生长受水盐胁迫影响显著,柽柳根长、根径、侧根数、总生物量、侧根生物量、根系连接长度均较低,拓扑结构呈叉状分支;中水位(0.9 m)时,土壤水盐条件适宜,柽柳侧根数、根径、二级侧根和毛细根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拓扑结构由叉状分支向鱼尾形分支过渡;低水位(≥1.2 m)下,土壤水盐含量低,柽柳根系总生物量、主根生物量、一级侧根生物量和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在1.2 m水位达到最大值后降低,拓扑结构呈鱼尾形分支。柽柳根系生长与地下水位密切相关,柽柳通过改变根系生长和调整构型来适应不同土壤水盐和地下水位条件。高水位(≤0.6 m)下柽柳以降低根系生长深度,增加分叉,调配各组织器官的生物量来适应水盐胁迫;中水位0.9 m下土壤水盐条件最适宜柽柳生长;低水位(≥1.2 m)下柽柳主要受土壤干旱胁迫而使根系向下生长,增加根系连接长度,以此扩大资源获取效率。柽柳根系生长及根系构型对咸水矿化度下不同地下水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9.
以尿囊素作为鉴别试剂,对肉苁蓉属中的管花肉苁蓉与同属的其它品种植物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在以下色谱条件下(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7.5%二氧六环水溶液1:99,流速0.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4 nm)绘制肉苁蓉属植物不同品种的色谱图.在盐生肉苁蓉或荒漠肉苁蓉的HPLC色谱图中,与对照品尿囊素色谱峰相应的位置处,显示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而在管花肉苁蓉供试品的HPLC色谱图中,无尿囊素色谱峰,提示不含尿囊素的肉苁蓉为管花肉苁蓉.该鉴别方法简便、灵敏,能快速、准确地将管花肉苁蓉与同属其它品种植物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中药肉苁蓉商品药材和原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全国肉苁蓉类药材的使用情况,经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发现目前肉苁蓉类药材来源于同属的4种植物,主流品种为肉苁蓉,管花肉苁蓉产销量仅次于肉苁蓉。  相似文献   

11.
以3种肉苁蓉属(Cistanche)植物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氟啶酮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氟啶酮处理10天后种子开始萌发, 然后, 胚根顶端膨大, 发育出吸器。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最高, 达到82%; 盐生肉苁蓉吸器诱导率最高, 达到52%; 对照处理的种子不萌发。这说明氟啶酮是有效刺激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发育的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分处理对甘蒙柽柳幼苗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甘蒙柽柳幼苗为对象,采用人工壕沟挖掘法,对柽柳幼苗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干旱处理、适度灌溉、充分灌溉)根系生态学特征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柽柳幼苗根系生长影响显著,垂直根扎根深度和生长速率随着灌溉量的减小而增加.地面灌溉量的增加会导致根系分布的浅表化和根系消弱系数的减小,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深度呈显著负对数关系.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7-10月的根/冠比平均值分别为0.43、0.60、0.90、1.12,其根、冠间存在典型的异速生长关系.根/冠比随土壤水分的减小而增加,且生长季后期大于初期.  相似文献   

13.
目前胡杨更新困难,种群处于退化阶段,而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却在扩张。为探讨多枝柽柳对胡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水平的水分、盐分梯度,对胡杨进行了单种和混种的盆栽控制实验,通过测定胡杨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状况,分析不同水、盐梯度下多枝柽柳如何影响胡杨生长。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伴生降低当年生胡杨幼苗的存活率,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胡杨存活率提高,而盐分对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2)水分、盐分和伴生模式几个因子对胡杨的生长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水盐条件下,多枝柽柳会不同程度降低胡杨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而根冠比增大。混种条件下,胡杨幼苗对水盐的响应更为敏感。(3)相对竞争强度对水盐环境有明显的响应(P<0.05),随水分条件改善,地上、地下相对竞争强度降低。多枝柽柳对胡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是通过快速消耗土壤的水分,从而导致胡杨幼苗水分亏缺。土壤水分条件是胡杨和多枝柽柳幼苗共存的关键因素,在水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对水分偏好的差异导致胡杨无法通过实生苗进行有效的更新从而加剧胡杨种群的衰退,而多枝柽柳更为耐旱的特性使其逐步占据河岸的生境。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两个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异决定了河岸带植被发育过程中植物-土壤的相互作用导致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的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4.
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在内蒙古栽培成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肉苁蓉为历代补肾壮阳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中药材,也是著名的补益药物之一,有"沙漠人参"之称,亦称大芸,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中药材.国产肉苁蓉药材为肉苁蓉属中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和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的原植物.目前我国肉苁蓉产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包括外销于日本、东南亚等国),肉苁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必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枝柽柳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在美国柽柳(Tamarix L.)被列为臭名昭著的十大我来杂草之一,而在中国,它则作为一种濒危物种生存状况堪忧。对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 bd.)气体交换进行研究,探讨其蒸汽压差(VPD)、叶水势、气孔导度(g)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柽柳之所以能在沙漠生存又能在美国河岸地带疯狂扩展,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柽柳属地下水湿生植物,发达的根系能直达地下水。②柽柳适应性生境很广,作为一种阳性树种,柽柳非常耐旱,能够在很低的叶水势(φ)条件下(-4.59Mpa)进行光合作用,而较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又反映出其耐阴湿的特点。③灵敏的气孔适应性调整:其g对VPD的灵敏性随着干湿季其体内的水分状况变化而变化,调整蒸腾速率,从而影响其WUE;gs与φ成显著正相关(P≤0.05);gs与WUE显著相关(P≤0.05),但只有当gs处于正在下降的时候,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个交换过程受轻微限制时,可得到水消耗和CO2吸收的最优协调,WUE达到最大值。这些适应性调整可能是柽柳能在美国河岸地带疯狂扩展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柽柳完全能够适应荒漠生长环境,因而导致柽柳在我国处于濒危状况的根本原因不是传统认为的干旱的自然环境,而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以及过度砍伐所致。  相似文献   

16.
滨海不同湿地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系统研究,能够为湿地植物组成分析及植被恢复方法制定提供数据支撑。选取滦河口滨海湿地的典型盐生植物獐毛、盐地碱蓬、芦苇和柽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物及不同营养器官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碳、氮、磷含量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P<0.05),碳、氮、磷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212.40~291.38、9.68~14.43、0.86~1.6 g·kg-1,显示植物对养分利用的策略存在差异性。不同营养器官碳含量均为叶 > 根 > 茎,表明研究区植物净光合强度低,增长速度慢,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獐毛、芦苇、柽柳的C:N值和C:P值均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2.5和232,研究区域整体上植物营养元素利用效率较低。4种盐生植物N与P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獐毛、盐地碱蓬、柽柳生长主要受到N的限制、芦苇的生长受P的限制。叶N、与叶P、根N、根C、根P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叶P与根N、根P呈正相关(P<0.01),表明了植物营养器官根系和叶片在适应河口湿地盐碱环境具有较强的协调统一性,是盐生植物进行正常生长活动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氟草敏(norflurazon)、氟啶酮(fluridone)、GR24、赤霉素(GA3)4种外源信号物质对肉苁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MBQ)、5,8-二羟基萘醌(5,8-DHNQ)、阿魏酸(ferulic acid)3种外源信号物质对萌发的肉苁蓉种子吸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草敏、氟啶酮、GR24对肉苁蓉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氟草敏作用最为显著,处理168h后肉苁蓉种子开始萌发,萌发率最高达65%;2,6-DMBQ对肉苁蓉种子吸器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48h后肉苁蓉种子开始形成吸器,吸器形成率最高达50%。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中游地区3种植物的抗旱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沙吉力克、阿其河等断面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对胡杨、柽柳、芦苇3种植物的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显示:(1)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变化关系密切,随着不同断面地下水位埋深程度的增加,植物体内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2)在干旱胁迫情况下,植物通过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提高自身的抗旱性;(3)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存在互相补偿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水分胁迫下,柽柳和芦苇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更为敏感,胡杨的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检测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对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率和内源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影响的结果表明:适宜浓度(1.0~3.0mmol·L~(-1))的乙酰胆碱可促进肉苁蓉种子萌发,并改变内源IAA和ABA含量。1.0mmol·L~(-1)乙酰胆碱是促进肉苁蓉种子萌发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滤纸培养皿法研究藜科植物梭梭和甜菜根水浸提和乙醇浸提两种浸提液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和乙醇浸提的根浸提液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和吸器形成无明显作用;两种根醇浸提液添加10 mg·kg-1赤霉素(GA3)处理的肉苁蓉种子萌发率均提高了10倍以上,但与只加赤霉素处理组(GA3对照)无显著差异。在根浸提液中添加1 mg·kg-1氟啶酮(FL)处理的肉苁蓉种子萌发率与FL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中甜菜根水浸提液处理组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最高,达39.4%。与根浸提液中添加赤霉素处理仅能使萌发率提高不同,寄主根浸提液中添加FL后,萌发肉苁蓉种子芽管上均有吸器形成,梭梭根醇浸提处理的吸器形成率最高,达16.2%。梭梭根醇浸提液中同时添加GA3和FL,肉苁蓉种子萌发率可提高到52.3%,但吸器形成率与浸提液中添加FL处理无差异;FL对照仅有6.7%的萌发肉苁蓉种子形成吸器,显著低于梭梭根醇浸提液添加FL处理组。不同处理的肉苁蓉种子吸器形成位置和形态有差异,添加寄主根浸提液处理的吸器大多出现在芽管顶端,多个乳头状凸起成爪状;未添加寄主根浸提液的FL对照组吸器出现位置大多在芽管底部或顶端出现分叉。研究证明,乙醇浸提和水浸提两种方式都能从寄主根中提取出促进肉苁蓉种子吸器形成的物质但对促进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GA3和FL可显著提高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但萌发肉苁蓉种子吸器的形成受寄主根浸提液中某些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