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遗传》1975,2(2):138-143
玉米花药培养试验表明,以培养基M,为基础,补加2, 4-D2.0毫克/升和激动素1.0一2.0毫克/升,将蔗糖浓度作适当提高,即从‘% 提高到12-24%范围,诱导花粉愈伤组织的频率可从0.52%提高到1. 03-1.09 % o夏季7-8月形成的愈伤组织没有分化出绿芽,只分化根。秋季9-11月形成的愈伤组织转入以ms为基本培养基,补加NAA 0.2-2。毫克/升和激动素0.5--2.0毫克/升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出了绿芽、叶和根,并发育为绿色小植株。细胞学观察证明所获得的植株来源于花粉细胞。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花药的离体培养及其花粉植株后代的表现,得到如下结果: 1.用加有2,4-D 1—5毫克/升的Blaydes培养基培养水稻花药,诱导出水稻花粉愈伤组织。采用花粉处于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比较合适。 2.诱导愈伤组织成苗,以二次诱导法效果较好。即将愈伤组织种植在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IAA 0.05—0.5毫克/升,激动素1—2毫克/升),在此培养基上分化快,芽点多,但芽不易伸长;芽点出现后再移到激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IAA 2毫克/升,激动素4毫克/升),很快出现幼苗。 3.水稻花粉植株二代,田间表现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基本整齐一致,没有分离。杂种F_1花粉植株后代在许多性状上超过双亲,有选种价值。说明水稻花药培养用于育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诱导玉米花粉植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玉米花药培养试验表明,以培养基MS为基础,补加2,4-D2.0毫克/升和激动素1.0—2.0毫克/升,将蔗糖浓度作适当提高,即从6%提高到12—24%范围,诱导花粉愈伤组织的频率可从0.52%提高到1.03—1.09%。夏季7—8月形成的愈伤组织没有分化出绿芽,只分  相似文献   

4.
植物名称:扁豆(Dolichos lablab),品种紫花扁豆。材料类别:花粉发育处于四分体至双核初期的花药。培养条件: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是B_5培养基,每升附加2,4-D2毫克,BA 0.5毫克,蔗糖为6%。分化培养基为MS,每升附加IAA 0.2—0.5毫克,BA1—2毫克,蔗糖为3%。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MS,每升附加IAA 0.2—0.5毫克,蔗糖浓度降低为2%。培养室温度为26—28℃,诱导愈伤组织时为暗培养,分化和诱导生根时,荧光灯人工光照,每天10小时,光强为1000lux左右。  相似文献   

5.
通过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技术,在Ms无机盐十甘氨酸(7.7毫克/升)十天门冬素(1480毫克/升)十烟酸(0.15毫克/升) VB_1(0.25毫克/升)十VB_6(0.25毫克/升)十泛酸钙(0.25毫克/升) 2%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由小黑麦1号未授粉的幼嫩子房中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3.4—66.8%。将愈伤组织转移到N_6 2.4-D(0.5毫克/升) 动力精(2毫克/升) 2%蔗糖 1%琼脂的培养基上,或在愈伤组织转移到N_6 2.4-D(2毫克/升) 6-BA(2毫克/升) 2%蔗糖 1%琼脂培养基前后,分别注入2毫升的N_6 IAA(1毫克/升) 6-BA(2毫克/升) 2%蔗糖的培养液,均可由愈伤组织分化出小植株,但幼苗移栽时多数未成活,仅一株抽穗开花,然而不育。本文还讨论了外源激素对植株分化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柑桔茎尖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截取1~2毫米高的甜橙(Citrus sinensis)茎尖,培养子经消毒的基本培养基中。比较试验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蔗糖的不同浓度和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对愈伤组织发生的效应。分别观察了不同天数的离体茎尖愈伤组织发生情况。发现对愈伤组织形成较好的处理有:2,4-D0.1毫克/升+Kinetin 0.25毫克/升+NAA 2.5毫克/升,单独使用2,4-D为1.5毫克/升;蔗糖浓度为5%;以及液体培养基。将具有愈伤组织的离体茎尖,转移至激素类物质为BA 0.25毫克/升+NAA 0.1毫克/升的基本培养基中,则能促使茎芽及愈伤组织的进一步生长。但不容易形成根。然后再移入只含NAA 2毫克/升的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我们已经获得暗柳、雪柑和柚子等三个柑桔品种的离体茎尖培养的植株,并揭示出在同一块离体茎尖愈伤组织生长出许多小植株的可能前景。茎尖嫁接植株是用全黑暗条件培养13~14天的枳壳(Ponciruo trifoliata)等实生苗作砧木,甜橙(Citrus sinensis)茎尖长为0.2~0.4毫米、并带叶原基2~3个作接穗,在无菌条件的实体显微解剖镜下,嫁接于砧木倒T字型的缺口上,能获得嫁接绿苗18.5%的成活率。嫁接植株培养在MS液体培养基,蔗糖浓度提高到7.5%,放置于800米烛光的荧光灯、每天光照16小时的条件下。嫁接植株生长到2~4片  相似文献   

7.
诱导小麦花粉愈伤组织分化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小麦花粉愈伤组织年龄对分化的影响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化能力逐渐降低。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较之未继代培养的略有增加。低温保存既可使小麦愈伤组织在较长时期内仍能保持一定的分化能力,又有促进染色体自然加倍的作用。小麦分化培养基的蔗糖浓度不宜太高。激动素浓度以0.5毫克/升较为适宜。190-2分化培养基分化花粉植株的能力显著高于修改的MS培养基。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因供试小麦材料基因型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6个籼稻(oryza sativa Subsp.Shien)品种和39个籼×籼杂种的花药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有5个品种及35个杂种得到了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为2.18%。在3个品种及11个籼×籼杂种中得到了绿苗或绿芽。本文着重报道基本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在诱导籼稻花药产生愈伤组织及根芽分化中的作用。 1.试验了几种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以Miller培养基 2,4—D2毫克/升 酵母浸出液1,000毫克/升 激动素1毫克/升 吲哚乙酸2毫克/升 椰乳15%为最好。诱导率高者可达11—15%,平均诱导率在3%以上。 2.Ms、Nitsch及Miller培养基均可诱导籼稻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的花粉植株。 3.籼稻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随着激动素/生长素比值的增高,绿苗分化率及总分化率均有提高的趋势。而粳稻的这种关系不甚明显。 4.Miller培养基附加2毫克/升的吲哚乙酸对促进具茎、叶而无根的籼稻花粉小植株产生根有很好的作用。在这种培养基上,不仅可以诱导根的发生,而且根系发达,生长较弱的苗转移到这种培养基后,因根系健壮,生势好,转入盆栽,基本可以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体培养小麦(Triticum vulgare)花药的方法成功地诱导小麦花粉形成了单倍体植株。在附加2—20毫克/升的2,4-D 和各种有机附加物的 MS 培养基上,属于27个杂种或品种的21094个花药中有103个花药产生了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均着生在裂开的药室内,显微观察证明它们是由花粉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形成的。花粉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0.2—2毫克/升的萘乙酸和0.2—2毫克/升的激动素或含有0.5毫克/升的吲(口朶)乙酸和15%椰乳的 MS培养基上培养5天以后,即陆续分化出幼苗。此外还发现接种在含有20%椰乳或吲(口朶)乙酸及激动素各2毫克/升的 MS 培养基上的花药直接从药室内产生出幼苗。已检查的6株幼苗的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21,表明它们是单倍体。单倍体植株能够抽穗而不结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激素对调节单倍体幼穗组织去分化与分化的方向以及器官形成的影响。发现在试验浓度内(2毫克/升),2,4-D诱导组织去分化,NAA诱导根的大量形成,KT抑制愈伤组织形成和器官分化。KT2毫克/升 NAA2毫克/升使外植体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就直接分化大量的苗。当KT/NAA=2:2时,直接分化苗的频率较高,达76%,不同浓度的2,4-D试验表明,2,4-D2毫克/升或4毫克/升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4%以上。固体和液体继代培养中,低浓度的2,4-D(0.5—0.1毫克/升)加0.1毫克/升的KT,对愈伤组织保持旺盛的生长和后来的分化有良好的作用。发现单倍体体细胞组织再生的植株,白苗很少。讨论了单倍体体细胞愈伤组织无性系用于诱发突变和体细胞遗传研究的可能性。对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不仅需要细胞分裂素,而且诱导培养基中生长素浓度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小黑麦花药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小黑麦花粉植株的诱导早已成功,但对其培养条件的研究还很不够。我们在1978年对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培养条件进行了一些实验,现简报如下: 1.基本培养基:用MS、B_5、N_6做基本培养基,附加2,4-D2毫克/升、激动素0.5毫克/升和8%蔗糖,三种培养基的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MS 1.37%,B_53.39%,N_63.47%。变量分析表明MS和B_5,MS和N_6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小麦花粉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小麦花粉无性系,已继代培养了两年零一个月共27代,目前仍具有分化能力。继代分化固体培养基以:MS附加NAA0.6毫升/升+KT0.2毫克/升为最好。较好的恢复再生培养基为MS液体培养基附加2.4-D 0.6毫克/升+NAA0.2毫克/升+6-BA 2毫克/升+CH500毫克/升予处理三天后转入附加2.4—D0.6毫克/升+KT 2毫克/升+CH 500毫克/升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十八天后,丧失分化能力已达八个月之久的愈伤组织又恢复了再生能力,分化出植株。通过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小麦花粉愈伤组织无性系,分化成小植株的途径有二:一是由特化的胚性细胞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胚状体长成小植株;二是由特化的表层细胞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芽苗。胚性细胞发生于愈伤组织的表皮层和表皮附近的细胞层,有的也可在内层已衰老的细胞中产生。胚状体与芽的区别特征是:胚状体具有两极性,两极间有维管组织相连接;芽具有单极性,芽端的维管组织与愈伤组织内维管组织相连接。  相似文献   

13.
以芥菜型油菜(Brcssica juncea)下胚轴来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悬浮细胞振荡培养,得到游离的单细胞。这些细胞作浅层液体静置培养,可获得高频率的愈伤组织。在附加有水解乳蛋白200毫克/升、BA 2—3毫克/升及GA,0.1—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这些愈伤组织分化了芽。分化的芽在无激素或附加有0.01—0.1毫克/升IAA或NAA的MS培养基上长出根,从而发育成完整植株。当对游离细胞获得的再生植株的茎切段愈伤组织,再经上述程序进行细胞培养时,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率及愈伤组织分化频率均远远高于原供体,从而建立了B.juncea易再生的体细胞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水稻花粉植株的诱导条件及影响诱导频率的某些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测定了水稻花药中花粉愈伤组织形成的条件,并对影响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的某些因素进行了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掌握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单核后期接近第一次花粉分裂),在仅仅含有2毫克/升2,4-D和6%蔗糖的简单培养基上就得到了花粉愈伤组织,对于花粉细胞最初分裂的推动,生长素、碳源和渗透压是必要的条件。由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糖及生长物质组成的复杂培养基对于花粉愈伤组织的发生和早期生长并非必需,但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进一步生长。 2.培养基中蔗糖的作用,在于充当碳源和调节渗透压,在维持一定渗透压的条件下,过高浓度的蔗糖会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 3.椰乳、酪蛋白水解物及单核苷酸等有机附加物对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及以后的器官分化都有明显的良好作用。 4.培养基中附加低浓度8p.p.m.、40p.p.m的2-氯乙基磷酸(乙烯利)和接种前在10℃下,预先处理稻穗48小时,都有明显的提高花粉愈伤组织发生频率的作用。 5.花粉愈伤组织的年龄对愈伤组织的器官分化能力有明显的影响,随愈伤组织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了花粉植株的诱导频率。  相似文献   

15.
将β-蜕皮激素加入小麦花药培养基中,观察到它对花粉苗诱导的影响。0.5~10毫克/升β-蜕皮激素提高了花粉胚和愈伤组织诱导率,它们能直接长成小苗。1~10毫克/升激动素抑制这种作用。β-蜕皮激素加2,4-D能得到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但这些愈伤组织不能在原培养基上直接分化成苗。β-蜕皮激素1毫克/升与萘乙酸1~5毫克/升相配合产生最高的花粉苗诱导率。这些小苗移入土中容易成活。对花药培养中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  相似文献   

16.
以胡萝卜(Daucus L.var.sativa DC.)根的中央木质部切段为外植体诱导了松软的愈伤组织。用酶法从这种愈伤组织分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当在补加有0.11毫克/升玉米素和0.18毫克/升萘乙酸的C81V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时,原生质体能再生新细胞壁,进行连续分裂,产生大量小愈伤组织。再转移到含有1毫克/升的激动素和0.2毫克/升萘乙酸的MS固体培养基上后,愈伤组织继续长大,并分化出小植株。从原生质体开始培养到形成再生植株的时间为1个半月至2个月。  相似文献   

17.
用两种离体培养方法以再生番木瓜植株。一种是从愈伤组织再生;另一种是从单个苗端的外植体产生多个植株。番木瓜的愈伤组织是从幼苗茎的切段诱导的,茎段培养在含有1毫克/升 NAA(萘乙酸)和0.1毫克/升 KT(激动素)的培养基中。当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低浓度生长素(0—0.5毫克/升IAA(吲哚乙酸)和较高浓度的 KT(1-2毫克/升)的培养基时,再生了苗  相似文献   

18.
植物激素对驳骨丹茎愈伤组织生长和器官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驳骨丹离体茎切段培养中,用MS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2毫克/升BA和0.2毫克/升NAA诱导愈伤组织,附加1毫克/升BA诱导芽分化;以2/1MS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0.5毫克/升NAA、IBA、IAA和2,4-D进行诱导发根试验,除2,4-D无效外,均能生根形成再生植株。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设计不同浓度的BA和NAA组合,进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讨论这两种激素对愈伤组织生长和器官再生的调节作用。主要结果为:1.低浓度的BA和NAA组合比较有利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且以中等浓度的BA和低浓度NAA的效果最佳;2.单独附加BA,其浓度在0.25—4.0毫克/升范围内,都能促进芽分化,而完全抑制了根的发生。当单加NAA,在0.5—6.0毫克/升的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根的形成,而随其浓度的升高抑制芽的分化;3.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0.5时,有利芽分化而抑制根的发生,当比值<0.6时,有利根形成而抑制或减弱细胞分裂素促进芽分化的作用。在这里讨论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之间对报、芽形成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1.在小麦花药培养中,花粉直接发育成植株的途径有二:一是由单核花粉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成熟胚,再长成小植株;二是花粉分裂形成“球形胚”,“球形胚”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在原培养基上迅速分化形成小植株。2.基本培养基以 N_6培养基为最好。3.在接种前,花药以相当于2000转/分离心力离心20分钟,对提高花粉直接产生植株的频率有明显作用。4.外源激素对小麦花粉胚的建成是有利的。材料7621的花药接种在附加吲嗓乙酸(1AA)2毫克/升、动力精(KT)6毫克/升和干酪水解物(CH)30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接种后以7—10℃低温连续培养120小时,诱导频率可达6.20%。  相似文献   

20.
对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的花药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基本培养基N_6和 B_优于 MS。2.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在6—9%为最好。3.2,4-D 浓度用0.5—10毫克/升,一般采用2毫克/升。4.培养基中加入0.5%的活性炭有利于提高花粉愈伤组织的频率。5.花药在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上漂浮培养,比在固化培养基上培养效果更好。6.光照或黑暗培养对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并无显著地影响。7.在接种前将穗子插入 N_6培养基(无琼脂)中进行冷冻处理,和插入水中的对照相比花药的出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