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水稻转基因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国水稻每年播种面积在4.2亿~4.5亿亩(1亩=0.067公顷.下同)之间,占粮食总产量的38%、食粮的7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FAO(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今后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80%将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提高的60%~80%来源于良种的科技进步。传统的育种技术已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RNase ZS1加工UbL40 mRNA控制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的供需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增加粮食产量已成为解决粮食供需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杂交水稻可以比常规水稻提高20%~30%的产量,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资料     
当前鼠害已成为全球性灾害,我国鼠害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至少有老鼠30亿只。1984年我国农田鼠害面积达3亿6千万亩,每年因鼠害损失的粮食约300亿斤,相当于我国一年进口粮食的总和。河南省近几年鼠类密度上升,全省每年受鼠害的农田面积达5千万亩,损失粮食至少10亿斤左右。该省中牟等9个县1984年被鼠咬伤的鸡、鸭、鹅43814只,猪211头,牛1005头,乐川县近20万亩林木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是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种植面积已达两亿多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二。稻瘟病是影响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每年造成数十亿斤粮食损失,是生产上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以提高亲本恢复系抗病性为中心的杂交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育种新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联合国2018年6月21日发布的一项报告预测:世界人口在2030年将从现在的76亿增加至86亿;到2050年达到98亿;到2100年将达到112亿。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预测:2050年,全球粮食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加50%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全球的农作物产量需保持年增长2.4%以上。要养活这么多人口,环境恶化,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7%,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8%。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数据,全国19.18亿亩耕地面积中旱地占50.33%,水浇地占25.12%,水田占24.55%;其中约10%的耕地已受到土壤盐渍化的影响。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作物单位面积平均化学农药用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2.5~5.0倍.我国每年遭受农药残留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其中污染严重的比例达40%,特别是蔬菜、水稻、果树和茶叶等作物农药用量和农药残留问题居于首位.近年来,我国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中毒事故就达10万人次,造成的外贸损失高达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水稻种植的主要抗病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稻种植中的病害问题严重的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加强水稻的抗病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发展热带农业理想的基地。全区面积5,111.5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4,239.18万亩,到1980年止已利用面积2,490.16万亩,发展农业生产潜力很大。一、农业生产的现状及问题1980年海南农作物播种面积比1949年增加了31%。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比重是:1980年粮食面积为84.15%,经作面积12.12%,大豆1.0%,其它作物2.73%。1980年粮食总产比  相似文献   

10.
水稻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宇  陈瑞阳 《遗传》2001,23(6):580-582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为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此项研究工作不仅能破译水稻全基因组序列,还将有助于了解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基因组信息。本对水稻基因组测序工作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是粮食生产大县之一,水稻是北林区的主栽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在我区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水稻耕作制度、耕作模式的演变及水稻品种的变化,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近几年以来水稻二化螟在我区发生,且逐渐上升为水稻上危害较大的虫害,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已成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焦点话题和水稻生产潜在的危险。为此,我们针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供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光温效应及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HPGMR研究在国内引起了极大重视,不仅在其发现地湖北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而且得到国家基金委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的重金资助。这种大规模研究的兴起,是由于它具有直接应用的前景。在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3%,水稻生产状况对解决我国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问世之后,由于它在同样条件下可比常规优良品种增产10%~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小麦、水稻上半矮秆抗病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措施的运用,使世界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由此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世界性的粮食生产的大飞跃被称之为"绿色革命"."绿色革命"迄今已有廿年左右的历史了.由于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粮食问题仍然是我国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今天我们来回顾总结"绿色革命"的经验,将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国内信息     
《生物技术通报》2003,(5):49-52
转基因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有巨大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和世界面临人类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传统农业与转基因农业高科技问题。据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刘海燕等综述报道 ,当人口在增加、土地面积在缩小 ,传统农业商品化经济增长不快时 ,要解决世界2 0 10年 70亿人口的粮食问题确实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80%以上,按照传统储粮方式保管粮食,导致生虫严重.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全国每年粮食被虫蛀绝对损失率达8%,个别农户高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品化概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 导言全球人口 2 0 0 0年已超过 60亿 ,到 2 0 50年有望达到 90亿 ,到那时 ,全球约 90 %的人口将集中居住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 ,在发展中国家有8.4亿人口营养不良 ,13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转基因作物即通常所说的基因修饰作物 (GM) ,由于其对保障全球粮食、饲料、纤维安全起关键作用 ,因而是一种有前途的技术。在 1996年到 2 0 0 0年的 5年里 ,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 ,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转基因作物简便灵活的田间管理 ,更高的生产力 ,以及由于减少了常规的杀虫剂的使用而对环境更加安全 ,其产品令人满意 ,能使种…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一方面由于各种冲突频发、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在逐渐放慢;另一方面,人口在不断增长,预计全世界总人口到2050年将增至近90亿,而绝大多数可生产粮食的土地已经开垦,加之耕地被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因此,粮食危机依然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18.
农药与农业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药 ,主要是化学农药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 ,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上若不使用农药 ,全世界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估计每年达 80 0亿美元 ;我国由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 ,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 150~ 2 0 0亿 kg,挽回皮棉损失 2 .5~ 3.0万 kg。瓜、果、烟、茶等经济作物 ,因使用农药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则更为显著。农业生产 ,特别是粮食生产 ,关系到当前全世界 50多亿人口的生活和工业原料的来源 ,与我国的 4个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据预测 ,到 2 0 50年…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海南岛种植橡胶342.57万亩,年产干胶7万吨,产植约4亿元;农田由解放初的43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74万亩,其中水田300多万亩。水利工程从无到有,已修建了蓄水工程2807宗,引水工程2930宗,灌溉面积达394万亩,旱涝保收的水田245万亩,粮食产量1949年为2.46亿斤,1979年增至23.1亿斤,每年递增3.8%。三十年来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6.18%,高于其他一些热带国家,也高于台湾省。林业为国家提供了372万立方米木材,营造了132万亩防护林,但天然林覆盖率由25.7%下降到10.5%,加上橡胶林和人工林,共20.9%。现在,海南岛已成为我国发展热带作物,特别是发  相似文献   

20.
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生产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探明不同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估算了该区粮食生产碳足迹.结果表明: 2004—2013年,东北地区3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平均达到(2463±56) kg CE·hm-2,玉米次之.玉米的碳足迹上升趋势最明显,从2004年的1164 kg CE·hm-2增加到2013年的1768 kg CE·hm-2,增速为67 kg CE·hm-2·a-1.在碳足迹构成中,化肥贡献最大,分别占水稻、玉米、大豆总碳投入的45%、90%、83%.水稻生产中灌溉用电所占比例为29%~42%,远高于玉米和大豆.东北三省碳足迹差异显著,3种作物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在吉林省最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均在黑龙江省最低.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和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递增,未来粮食生产中柴油等机械化碳投入将快速增长.提升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将是发展东北地区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