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绒毛皂荚营养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绒毛皂荚营养繁殖的研究周日宝(湖南中医学院中药系,长沙410007)绒毛皂荚(Gleditsiavestita)系豆科植物,为湖南特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是我国极为罕见的稀有树种,世界上仅有南岳幸存两株,其中一株衰老,...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研究》2017,(5):377-381
以绒毛皂荚(Gleditsia vestita Chun et How ex B.G.Li)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了绒毛皂荚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绒毛皂荚子叶和胚轴在MS+6-BA3.0 mg/L+KT 0.4 mg/L+IAA 0.3 mg/L培养基上同步诱导出愈伤和芽,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0.5%,同步分化率高达77.9%;2)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IBA 0.3 mg/L+NAA 0.2 mg/L,培养20 d后,增殖倍数为4.0;3)MS+NAA 0.5 mg/L+IAA 0.25 mg/L条件下,生根率高达100%,且移栽后植株长势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开发皂荚EST-SSR分子标记,为今后皂荚种质资源评价与分析提供基础。首先通过对已公布的皂荚转录组数据进行拼接得到41003个Unigenes,总长度70.4 Mb,平均长度1716 bp,N50为2533 bp。进一步在7009个Unigenes中检测到8494个EST-SSR位点,其中1200条Unigenes含有2个及以上的SSR位点,复合型SSRs有369个。针对所有EST-SSR位点设计得到6494条特异性引物,随机挑选60个位点进行试验验证与分析,其中44对引物可扩增出特异性片段,17对具有多态性,PIC值范围为0.195~0.742,均值为0.501,且大部分多态性位点位于UTR区域。通过对皂荚近缘种进行跨种PCR扩增试验,结果显示在开发的44对有效引物中,9个近缘种美国皂荚、日本皂荚、绒毛皂荚、滇皂荚、华南皂荚、小果皂荚、野皂荚、肥皂荚和美国肥皂荚分别有32、31、23、24、7、40、25、18和18对引物可获得有效扩增片段,说明EST-SSR标记在皂荚近缘种之间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研究表明利用转录组数据挖掘的EST-SSR位点具有扩增稳定、多态性良好、近缘种间通用等优点,是林木物种开发分子标记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两个新种,均属于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刺楔天牛属(Thermistis Pascoe)。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黄斑刺楔天牛Thermistis sulphureonotata,新种 体较长,底黑色,略带紫蓝色光泽,有硫黄色绒毛斑纹;唇基黑褐色;鞘翅缘角的尖刺呈红褐色。头部额区被硫黄色绒毛,触角第6至11节被灰黄色绒毛。前胸背板前端两侧  相似文献   

5.
九种生根剂对绒毛皂荚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绒毛皂荚(Gleditsia vestita Chun et How ex B.G.Li)为豆科落叶乔木,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目前我国仅湖南省南岳广济寺有2株大母树,结果极少,难以扩大繁殖。为挽救这一物种,1991年6月进行了扦插试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直脊天牛属Eutetrapha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朱红直脊天牛,新种Eatetrapha cinnbarina sp.nov.(图1) 体长形,雄虫体较窄,黑色;头、体背和体腹面两侧密被朱红色绒毛;触角、足和体腹面  相似文献   

7.
魏铁铮  姚一建 《菌物学报》2013,32(3):557-562
报道了产自我国云南的丝膜菌属一新种:柯夫丝膜菌Cortinarius korfii。该新种主要特征为菌盖表面橄榄褐色并具小鳞片,菌褶蓝紫色,菌柄表面具绒毛,子实体在紫外光下有显著的荧光反应。详细描述了这一新种,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整理广西蝗虫标本过程中,发现越北蝗属的一个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室。 桂南越北蝗Tonkinacris meridionalis新种(图1—3) 雄 体形中等大小,较匀称,具粗密的刻点和稀疏的绒毛。头较短,短于前胸背板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的光胸臭蚁属1新种,即小光胸臭蚁Liometopum minimum sp.nov.新种个体小,上颚具5齿,并胸腹节基面短,为斜面上的1/3,后腹部绒毛指向后方而易于与东洋界已描述的2种相区别,文中还提供中国已知2种及1变种的工蚁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沟胫天牛亚科豹天牛属一个新种,标本采自云南横断山。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小灰豹天牛Coscinesthes minuta,新种 体小,黑色,密被灰色绒毛和具有无毛黑色刻点,鞘翅上刻点较深,形成小窝;体背面和触角柄节具黑色长竖毛,每一刻点内着生一  相似文献   

11.
皂荚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皂荚植物主要有皂荚、山皂荚、野皂荚和三刺皂荚.对皂荚的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杀虫、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等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纳天牛属 Nedine Thom son, 1864 隶属于棒角天牛族 Rhodopini,全球已知3种,分布于东南亚,我国尚无记录。该属的主要特征是触角显较体长,下沿有较密的缨毛,第2节与第4节近等长;体背相当拱隆略呈纺锤形;足较长,腿节呈棒状,后足腿节甚长,几伸达鞘翅末端,后足第1跗节近等长于第2、3节之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馆。1. 刺翅纳天牛 Nedine subspinosa, 新种 (图1~4)新种与 Nedine longipes Thom son, 1864 较接近,主要区别为体红褐色而非灰褐色,鞘翅基部中央具1角状瘤突,鞘翅隐现3条灰白色绒毛横带而非被一色绒毛等。正模♂,云南付宁剥隘,1979- Ⅴ- 2,尹耀宜采;副模1♂,采集记录同正模。2. 麻斑纳天牛 Nedine sparatis, 新种 (图5~8)本新种与刺翅纳天牛 N. subspinosa sp. nov. 的主要区别为体被均匀一致的绒毛,鞘翅无基瘤及淡色横带,触角下沿具更密而长的缨毛;雄性外生殖器的阳基侧突较短,中茎侧面中部具横凹陷等。正模♂,云南墨江,1980- Ⅵ- 5,刘芬采。  相似文献   

13.
皂荚,别名鸡栖子、皂角、大皂荚、长皂荚等,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野生于路边或村边、山边向阳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主产于四川、山东、陕西、河南等省,华南地区均有产。由于野生资源减少而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皂荚树,落叶乔木,高5米。  相似文献   

14.
华南及其邻近地区润楠属(Machilus Nees)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树刚  韦发南   《广西植物》1984,(2):93-106
<正> 我们在中国植物志润楠属的编著以后,继续进行华南及其邻近地区本属植物研究,发现毛花组(Sect. Pubiflorae)有新种7个,广西新分布1个;绒毛润楠组(Sect. Tomentosae)广西及贵州新分布1个;大果组(Sect. Megalocarpae)新种2个。总计新种9个,新分布2个,现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庐山植物园等单位从植物中分离到一种水溶性植物生长调节素,用于植物扦插有很高的活性.这种激素代号G·D.用200 ppm浓度处理中华猕猴桃优株79-1的嫩枝,插后60天,生根成活率100%,平均每支生根5.7条,根长19.8厘米.用于扦插绒毛皂荚嫩枝,生根成活率20%,秃杉硬枝扦插成活率30.4%.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皂荚提取物对肝癌大组织形态以及mi RNA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显微观察肝癌大鼠组织治疗前后的形态变化,以及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组织中mi R-21、mi R-181b、mi R-183的表达量。研究表明,皂荚提取物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对肝癌大鼠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药物索拉非尼组效果相似。除皂荚提取物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皂荚提起物能够调控mi RNA,进一步验证了皂荚提取物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的作用机理,同时验证了皂荚提取物的多靶点抗癌效应,为皂荚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皂荚实生苗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镜、体式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法观察记录皂荚刺的发育过程,以明确皂荚刺发育过程的形态与结构变化,为皂荚遗传改良、定向栽培以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1)皂荚刺为枝刺,起源于皂荚幼苗叶腋内分生组织,发育过程与枝条的发育相似。(2)皂荚刺结构呈椭圆形,其木质部具有环纹导管,且木质部生长速度大于韧皮部。(3)皂荚刺的发育时期分为8个时期,依次为无刺期(催芽处理后2 d)、刺原基期(3 d)、鳞叶基本完成期(7 d)、刺分化期(8 d)、刺基本结构形成期(14 d)、刺开始木质化期(30 d)、刺开始褐化期(75 d)和刺完全褐化期(165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皂荚生物农药活性,开发利用皂荚资源,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研究皂荚壳乙醇提取物的杀螺活性。[结果]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对幼螺和成螺72 h的LC50分别为40.56、109.83 mg·L-1。田间试验表明,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效,施用40 g·m-2的皂荚提取物处理7 d后卵块减少率为100.00%(成螺失去产卵的能力),防效为(99.12±1.26)%。[结论]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杀螺剂。  相似文献   

19.
张安世  骆扬  范定臣  张中海 《广西植物》2017,37(11):1378-1385
采用SCoT标记分析了18个皂荚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法对18个皂荚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出的多态性条带构建了18个皂荚种质的SCoT指纹图谱。扩增结果表明:从51个SCoT引物中筛选了15个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2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6条,多态性比率为96.61%。各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875 9、1.964 9、1.440 1、0.272 6、0.426 1。18个皂荚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91 4~0.938 1之间,表明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0处可将18个皂荚种质分为3组,其中野皂荚单独为一组,山皂荚和皂荚-T聚为一组,其它皂荚材料聚为一组。利用3个引物扩增的8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18份皂荚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其区分并精准鉴定。该研究结果为皂荚种质的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天牛科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天牛科新种十种,属于花天牛亚科的二种,天牛亚科的三种,沟胫天牛亚科的五种。新种模式标本存放地点,除在新种下注明的而外,均存西南农学院植保系。 花天牛亚科 x纹筒花天牛Encyclops x-signata Chiang新种(图版I:1) 雄虫 体型狭长,两侧平行,近圆筒形。全体茶褐色,被极薄的灰黄色绒毛;鞘翅背中央各有一淡黄褐色大形半环纹,左右相合成“X”纹,翅基部五分之一处各有一同色的斜弧纹,其后端左右相接,沿中缝下伸与“X”纹的中间相连,翅端部五分之一处淡黄褐色,斑纹之间的部分茶褐色较深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