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脑出血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即按摩康复、主动运动康复、被动运动康复;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脑出血住院治疗.治疗3个月后,计算和比较两组FMA评分及MBI评分评定患者的肢体的运动能力.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初期,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206,P>0.05;t =0.902,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FMA的评分以及MBI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10.742,P<0.01;t =-32.687,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偏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1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93例,对照组93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的Barthel指数和简式Fugl-Meyer评价法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测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月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测评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出血惠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72小时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15~30天左右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并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但是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及运动功能、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8周后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下肢Brunnstrom分级改善幅度,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高于对照组的84.62 %(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均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GSE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康复护理组采用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进行测评。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对比两组FMA和AD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护理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orP〈0.001)。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探寻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35例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偏瘫侧上肢进行Bm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的测定.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Bnnnstrom分级、FMA及EMG幅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更显著地促进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及分离运动的产生,同时对促进腕关节背伸肌力的恢复方面提供了电生理学依据.总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更显著地促进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为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PCCP与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PCCP和传统动力髋螺钉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切口长度(t=12.824,P<0.05)、出血量(t=9.342,P<0.05)、手术时间(t=6.209,P<0.05)和住院时间(t=7.923,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t=1.038,P>0.05)与并发症发生率(X2=0.929,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进行比较,X2=4.213,P<0.05,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PCCP较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更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康复锻炼在老年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性锻炼,观察组康复锻炼,1个月后进行两组患者肌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一2011年10月收治的17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8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BBS及MBI评分均见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程度更为明显(P〈0.05),T2时期观察组评分亦见升高,而对照组评分与T1时期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步长、步宽及步速均见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程度更为明显(P〈0.05),T2时期观察组步态参数亦见升高,而对照组步态参数与T1时期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保证治疗后步行功能,避免生活质量下降,该康复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于脑卒中后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并且对于这一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选取某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使用运动想象治疗方式,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MA身体功能测试评分、MBI评分、以及STEF的评分具体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还有STEF的综合评分明显要高于治疗之前的评分结果(P0.05)。结论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比较结果可以看出,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的康复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