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小干扰RNA靶向VEGF基因体内外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特异地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RNAi抑制VEGF表达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可有效应用于肿瘤治疗.本研究采用化学修饰的siRNA在体内外抑制VEGF基因表达,探讨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在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特异性.选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针对人VEGF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类乳腺细胞株MCF-7和裸鼠移植瘤,在体内外诱导RNAi.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实验等检测siRNA治疗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变化.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靶向VEGF基因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细胞生长抑制率达52.5%;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RT-PCR结果同时表明治疗组VEGF表达下调.体内外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在体内外均能成功下调靶基因VEGF的表达,抑制MCF-7细胞增殖,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 KDR)的表达, 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雌裸鼠皮下种植MCF 7 细胞,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 随机分为对照组(A)、转染试剂对照组(B)、小剂量治疗组(C)及大剂量治疗组(D).肿瘤局部分别注射葡萄糖溶液、In 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和In 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包裹的KDRsiRNA.22 d后处死全部动物, 取肿瘤, 测其大小及重量, HE 及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同时用RT-PCR检测KD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HE染色显示,治疗组肿瘤中心区出现大面积细胞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色阳性血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RT-PCR结果表明,治疗组KDR表达下调.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因此,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可以降低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中KDR 表达, 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质粒pshRNA-COX-2对人肝癌细胞Hep3B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干扰质粒pshRNA-COX-2转染Hep3B细胞并筛选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2mRNA和蛋白表达,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将被成功转染的Hep3B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测量肿瘤大小,4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干扰组COX-2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5.3%和52.8%(P<0.05),干扰组VEGFmRNA表达抑制率为56.5%(P<0.05)。干扰组瘤体大小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0.01)。干扰组COX-2得分和MVD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pshRNA-COX-2通过抑制COX-2表达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3B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裸鼠肿瘤动物模型VEGF受体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flt 1与flk 1 KDR(VEGF的两个高亲和受体 )在人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肿瘤动物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取荷瘤裸鼠皮下接种瘤块 ,漂洗、固定、石蜡连续切片 ,进行两种受体相应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在 13种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flt 1的阳性率大部分为强阳性或中阳性 ,而只有在荷人胃腺癌MKN 4 5裸鼠的肿瘤细胞中flt 1的阳性率为弱阳性 ,在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的肿瘤细胞中flt 1的表达为阴性。相比较而言 ,在 13种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KDR的阳性率大部分为中阳性或弱阳性 ,并且在荷人肝癌SMMC 772 1裸鼠 ,荷人胃腺癌SPC A1裸鼠 ,荷人高转移肝癌移植瘤裸鼠 ,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的肿瘤细胞中 ,荷人宫颈癌移植瘤裸鼠和荷人胃腺癌MKN 4 5裸鼠的肿瘤细胞中 ,KDR表达为阴性。结论 VEGF受体共同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 ,提示了VEGF与VEGF受体结合作用在肿瘤演化中的重要性 ,为靶向于VEGF受体的基因治疗策略选择裸鼠动物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桑葚花色苷对乳腺癌裸鼠肿瘤组织中VEGF、p53 及Ki67 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 只健康BALB/c 裸鼠,按随 机数字表分为5 组,即对照组、桑葚花色苷低剂量组(SL组)、桑葚花色苷中剂量组(SM组)、桑葚花色苷高剂量组(SH 组)以及阳性 药(氟尿嘧啶)组,每组12 只裸鼠。以注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悬液到裸鼠右肩皮下的方法建立移植乳腺癌模型,分别检测 和比较各组裸鼠的癌瘤湿重、癌重系数以及肿瘤组织中VEGF与p53、Ki67 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的癌 瘤湿重水平及癌重系数均明显下降;与阳性药组相比,SM组及SH 组的癌瘤湿重以及癌重系数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的VEGF与p53、Ki67 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且与阳性药组相比,SM组及 SH 组的VEGF与p53、Ki67 阳性率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葚花色苷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 的发展,这可能与其抑制P53、Ki67 在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对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荷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大小和重量,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CNA、VEGF、CD31的表达。结果ADFMChR对肺癌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5.0、10.0、20.0 mg/(kg.bw)的ADFMChR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42.98%,82.31%和89.9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ADFMChR具有抑制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细胞PCNA、VEGF及CD31蛋白表达作用。结论ADFMChR抑制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与其抑制移植瘤细胞PCNA、VEGF以及CD31的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氢氧化钠溶液瘤内注射对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对SMMU-LTNM肝癌裸鼠皮下模型进行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瘤内注射,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瘤内注射组相比,氢氧化钠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P=0.01)、抑制肿瘤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P=0.02和P=0.01)。结论:氢氧化钠瘤内注射可有效抑制肝癌生长,主要机制可能是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凋亡及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MCF-7细胞在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单独处理及共同处理条件下的凋亡率;建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单独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的生长,计算抑瘤率。结果:MCF-7细胞在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共同处理条件下的凋亡率(50.86%)远高于多西紫杉醇单独处理(22.06%)及同剂量格列卫组单独处理(8.13%)条件下的凋亡率;高剂量多西紫杉醇与格列卫联合组肿瘤质量与单独多西紫杉醇组比较,差异虽然没有显著性,但联合组抑瘤率高达99.55%,高于多西紫杉醇组(97.43%),q值为1.014;中剂量多西紫杉醇与格列卫联合组肿瘤质量与单独多西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联合组抑瘤率达96.53%,高于多西紫杉醇组(92.01%),q值为1.02;低剂量多西紫杉醇与格列卫联合组肿瘤质量与单独多西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联合组抑瘤率达68.20%,高于多西紫杉醇组(58.40%),q值为1.004。结论:格列卫与凋亡诱导剂多西紫杉醇共同处理MCF—7细胞能达到协同诱导凋亡的效果;高、中、低剂量的多西紫杉醇与格列卫联合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移植瘤增殖的抑制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9.
Tumstatin和Canstatin是继Restin,angiostatin和endostatin之后最新发现的基底膜来源人胶原Ⅳ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umstatin 来源于胶原Ⅳα3链,其N-端54-132氨基酸功能肽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N-端197-215氨基酸[α3(Ⅳ)NC1 185-203氨基酸]功能肽能够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Canstatin是来源于Ⅳ型胶原α2链的24kD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抑制因子,它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在小鼠移植瘤模型体内实验中,Tumstatin和Canstatin都显示出对实体瘤生长的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藏红花素(crocin)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12只裸鼠右后腿背侧皮下接种T24移植瘤细胞后随机分为PBS对照组(6只)和50mmol/L藏红花素治疗组(6只)。从接种后第28d开始,每3d一次于肿瘤局部注射给予PBS或藏红花素,每3d测量1次肿瘤大小,并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处理后第21d杀鼠摘取移植瘤,光镜、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改变;RT-PCR检测Bcl-2、Bax mRNA表达;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sur-vivin、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藏红花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28.7%。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标本内出现片状坏死灶;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的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结果显示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而Bax的表达水平上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经藏红花素处理后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下调。结论藏红花素能够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的分子机制与下调Bcl-2、survivin、cyclinD1和上调Bax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nt negati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NEGFR))对胃癌细胞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并检测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2株人胃癌细胞,分为如下6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未转染组(US组,UN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pEGFP-N1质粒转染组(ES组,EN组),SGC-7901及NCI-N87细胞pEGFPN1-DNEGFR质粒转染组(DS组,DN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管腔结构形成实验检测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建立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标本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体内促血管形成能力,标本体积检测其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pEGFPN1-DNEGFR质粒的人胃癌细胞株出现HUVEC管腔结构形成抑制,培养液中VEGF水平降低,MVD计数降低,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变小。结论 DNEGFR可能通过下调VEGF分泌抑制胃癌细胞体外及裸鼠体内促血管形成能力,最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合成酪氨酸(Tyr)修饰的肿瘤血管靶向肽GX1,研究^131I标记短肽Tyr-GX1在荷人胃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与显像,探讨^131I-Tyr-GX1短肽作为肿瘤血管靶向诊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Iodogen碘标法对Tyr-GX1进行131I标记,检测其标记率和体内外稳定性;建立荷人胃癌裸鼠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标记肽,分别进行体内生物学分布实验和肿瘤显像实验,结果用PASW 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纸层析法结果计算表明,^131I-Tyr-GX1肽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均达90%以上;24 h稳定性测试表明,^131I-Tyr-GX1在室温下存放以及与人血清、鼠血清、PBS等溶液混合,其标记率仍然都维持在90%左右,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稳定性;2).荷瘤裸鼠体内生物学分布研究显示:标记肽在荷瘤裸鼠双肾放射性计数测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肿瘤等组织;脑、骨、肌肉组织放射性计数含量较低,给药24 h时,肿瘤/肌肉(T/M)、肿瘤/血液(T/Bl)、肿瘤/脑组织(T/Br)的放射性比值分别是5.78、4.06和23.01;3).体内SPECT显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131I-Tyr-GX1肽后4 h肿瘤部位已开始显影,并随时间的延长,显像逐渐清楚,至18 h时,肿瘤显像最清晰。结论:应用Iodogen碘标法成功标记Tyr-GX1短肽;尾静脉注射^131I-Tyr-GX1后,肿瘤部位可以出现放射性浓聚,表明^131I-Tyr-GX1短肽可以靶向结合于肿瘤部位,有望成为新一种胃肠道肿瘤诊断与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铁(Fe3O4)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对实验性胃癌体内抑制效果的影响及其抑瘤途径。方法用人胃癌BGC823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剂量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iNOS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内VEGF、Survivin和TAMs的表达。结果纳米Fe3O4-LTA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NO生成量增加、iNOS活性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移植瘤内VEGF、Survivin和TAMs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纳米Fe3O4-LTA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与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分泌多种具有杀瘤作用的活性因子以及下调胃癌内VEGF、Survivin和TAMs的表达,进而抑制其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拮抗剂(ISO-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以裸鼠为研究对象,构建子宫内膜异位元症动物模型,应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拮抗剂进行干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成活率和体重变化;采用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TNF-αmRNA的表达,ELISA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ISO-1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加其体重(P〈0.05)。ISO-1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受损组织中MMP-2、VEGF、TNF-α的表达(P〈0.05),但对TIM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被特异性阻断后,可明显抑制受损组织的重构、血管生成和炎症,最终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生长及进一步恶化,这可能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体内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紫杉醇对裸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的影响。结果裸鼠模型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100μL生理盐水)相比,紫杉醇处理组(0.5 mg/kg)在给药第18天后能显著抑制前列腺肿瘤的体积(P〈0.05);紫杉醇处理组在抑制前列腺肿瘤重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G31P处理组VEGF(P〈0.05)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法)。结论紫杉醇在体内实验中能明显抑制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麦冬不同提取物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间黏附分子-1(ICAM-1)和VEGF、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用过氧化氢(H2O2)制造HUVEC损伤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表面ICAM-1的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UVEC的VEGF、Bcl-2的分布情况。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麦冬水提物、正丁醇提取物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P〈0.05,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过氧化氢增加的ICAM-1基因的表达。Bcl-2的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正丁醇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VEGF的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麦冬水提物、正丁醇提取物处理组高于模型纽(P〈0.05,P〈0.01)。结论:麦冬提取物具有抗凋亡、促增殖、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尤以正丁醇提取物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慧敏  韩雅玲  陶杰  闫承慧 《生物磁学》2011,(22):4209-4211,422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rE)4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正常VE细胞,用10nM,50nM,100nM和200nM的雷帕霉素孵育vE细胞24h,Westernbloting测定雷帕霉素对VE中mTOR和VEGF表达的影响,Transwell迁移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迁移影响。结果:①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VE的迁移,除了在100riM之外,基本呈浓度依赖性的。100nM雷帕霉素对VE迁移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P〈0.01)。②雷帕霉素对mTOR和VEGF165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而VEGF121的表达则是先升高后降低,在100nM雷帕霉素时表达最高,远远高于该浓度雷帕霉素时VEGF165的表达,可以解释100nM雷帕霉素时VE迁移抑制显著减轻的现象。结论:雷帕霉素抑制了VEGF165的表达,并且其对VE迁移抑制的效应主要由VEGF165表达减少所介导。VEGF121的表达在一定雷帕霉素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上调,从而显著改善了雷帕霉素诱导的VEGF165表达减少所致的内皮细胞迁移抑制。  相似文献   

18.
孙影  刘巍  杨方 《激光生物学报》2011,20(5):613-618
探讨贝伐单抗对低剂量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诱导的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和U87脑胶质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将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A.PDT预处置组(ALA:2.3×10-3mol/kg,能量密度:10J/cm2)、贝伐单抗预处置组(1.6×10-5mol/kg)和联合预处置组(ALA—PDT+贝伐单抗),并接受相应处置。第10d,检测PDT照射及相应区域内新生血管形成和VEGF表达并种植U87脑胶质瘤细胞,21d后观察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ALA-PDT预处置后新生血管增多、VEGF表达增高,肿瘤体积增大,这些变化在联合预处置组被抑制;贝伐单抗预处置组的血管形态和VEGF表达虽无明显变化,但肿瘤体积减小。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ALA-PDT可通过刺激VEGF表达诱导照射区新生血管形成,这种微环境的改变有利于U87胶质瘤细胞生长,但这些作用可被贝伐单抗所抑制。  相似文献   

19.
张厚斌  时开网  姚平 《生物磁学》2010,(12):2250-2252,2255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lph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2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和FGF蛋白的表达,分析HIF-1α与VEGF、FGF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VEGF和F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胰腺癌周组织(P〈0.01),HIF-1α与VEGF、FGF之间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HIF-1α的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VEGF和FGF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HIF-1α可以上调VEGF和FGF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