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屏障系统内安放独立通气笼盒(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IVC)双保险模式饲养实验啮齿类动物,力求动物饲养、实验的全过程达到SPF级;降低动物实验室硬件建造费和维持费(节能)。方法通过改建一间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对空气洁净度等相关项目数据按GB14925-2001方法检定,并在该实验室内安放SPC级IVC饲养动物;在超净工作台内做打针投药等动物实验。结果改建的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和IVC,各项检测数据均达到新国标要求。结论医学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内安放IVC饲养啮齿类动物、做动物实验,这种双保险模式能全过程达到SPF级要求;饲养、实验人员操作较简便,节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运行中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微生物的情况。方法采用沉降菌法、棉拭子法等方法,研究运行中的屏障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环境指标下屏障系统内微生物的状况。结果动态下的屏障系统微生物情况与国标GB14925-2001中静态环境有较大不同,动物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沉降菌浓度远高于静态要求;辅助区域在规范化消毒及严格管理的情况下,能达到国标要求。屏障系统的微生物情况存在一定的昼夜变化规律,在晚间出现峰值。结论合适的换气次数可有效控制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的沉降菌浓度;加强消毒及硬件的管理,是屏障系统内环境稳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外实验动物的发展,屏障设施的建立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许多单位投入大量资金搞硬件建设,但对设施运行后的节能考虑较少。目前,国内屏障设施的设计多采用分区控制、变频风机、换热器等来考虑节能,但在送、回风形式上并未改变传统的顶送风、四角回风形式,该送、回风形式由于受到平板饲养架的限制,设计上房间的换气次数多为15-20次/h,实际上动物饲养笼内的换气次数远远低于房间的换气次数,不能有效的保证笼内换气。本作者根据国内、外实验动物设施发展趋势,创新研制出定向流系统(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520069682.8)饲养动物,同时采用动物饲养系统和房间送、回系统分开控制进行节能设计,有效的保证动物笼内换气和节能。该设计为国内首创,应用本设计夏季可节电47.4 kW.h,按工业用电0.8元/h计算,每小时节约运行成本近38元。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及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本文介绍了我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设施的运营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完整的文件及系统内标准操作的管理体系、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管理、系统内环境物品的管理等,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以大型实验动物屏障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屏障设施的环境微生物及尘埃粒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测定屏障设施各功能区域不同时间及不同工作状态下空气落下菌和直径≥0.3μm尘埃粒子的数量变化。结果屏障系统落下菌与尘埃粒子变化规律如下:屏障系统内空气落下菌与尘埃粒子在饲养工作后显著升高,喷雾消毒后明显降低;大、小鼠饲育室空气落下菌与尘埃数在凌晨时明显升高,而兔饲育室在凌晨时间段则较低;清洁走廊和污染走廊在工作状态时细菌含量明显上升,非工作状态时细菌含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结论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的环境微生物与尘埃粒子的动态数量变化与动物品种、空气消毒、人员进出及动物室内的饲养操作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利旧改造及环境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进行利旧改造,并分析改造后的环境控制效果。在原有基础上对实验动物屏障的排风、空调、土建、监控系统等进行了利旧改造,改造后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且稳定性得到了很好改善,能耗及故障发生频率显著降低。KM小鼠、SD大鼠繁殖性能均有所增强,饲料利用率提高。在实验动物屏障系统改造过程中将利旧、新技术运用与实现微环境控制进行有机结合,使屏障系统长期高效运转并确保实验动物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中的软件建设、内环境的洁净维持、配套设备的管理、“四流”的净化控制等几个关键问题作了论述,希望能对我国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8,(11):F0002-F0002
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始建于1951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生产繁育、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动物专业单位。现设有实验动物生产、动物实验、饲料生产、科学研究等8个科室及实验动物微生物、遗传、病理、营养等专业学科,技术人员200多人。现有各种设施面积4万平方米,繁育供应各种实验动物20多种,年生产能力达60余万只。啮齿类动物生产全部达NPF标准。现有动物实验SPF级屏障设施5000平方米,设施条件国内领先,可承担各类动物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屏障系统动物室控制微生物污染,维持洁净的方法。方法将屏障系统动物室的乱流空气净化方式进行改进,在乱流室内增加能改变气流方式的无动力的设施,使室内气流改变为单向流动的方式。结果乱流动物室的沉降菌平均为47个,浮游菌平均为154.5个;单向气流动物室内的沉降菌平均为1.5个,浮游菌平均为7个。结论单向流优于乱流。这将为今后我国制定新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环境标准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0.
白绍槐  张旋波 《四川动物》1996,15(3):127-128
半屏障系统的建立及其饲养SPF级裸鼠白绍槐,张旋波,罗明远,柳家玉,叶钟灼,杨文,谢从义华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成都610041目前国际上通常建立饲养SPF(Specificpathogenfree)动物的屏障系统,投资大,维持费用高,难于适应我国国...  相似文献   

11.
近代的3次科技革命促进了实验动物学由原始的、简单的动物实验向现代实验动物学的质的转变,最终使实验动物学形成一门独立的系统科学。科技革命可以看作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源动力。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创新。这不仅是对科技发展的被动反应,更对科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学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突飞猛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实验动物福利倍受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又对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的工作人员的防护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必须考虑到人与实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促进科学发展。既要做到加强动物福利,又要注意人的保护,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加快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实验动物手术、立体定向给药、PET、核磁共振、CT、电生理检测等操作的多功能实验操作平台。方法采用高强度的有机玻璃板、有机玻璃棒和尼龙棒等工程塑料制作多功能实验操作平台,在该装置的固定下,完成各种实验动物手术、立体定向给药、PET、磁共振成像、CT、电生理检测等操作。结果用该操作平台实验动物得到了稳妥固定、精确定位,并实现各项实验指标的无失真的观测。结论该操作平台设计合理、使用简单、功能多样,是一种良好的实验动物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垫料与实验动物关系密切,是对实验动物产生直接作用和影响的环境因素.本文从实验动物垫料的种类和消毒、垫料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垫料的商品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实验动物垫料的研发和完善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实验动物标准化由实验动物生产条件的标准化、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动物实验条件的标准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饲养管理规范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几个部分组成。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保证。动物实验是医学生物学必需的是实验手段之一,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标准的动物实验是科研实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