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1-I0011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我们大都认为长生不老只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但一种简单的注射剂让长生不老的希望离我们更近了一步。科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种可以消除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治疗上迈进了这一步。虽然他们的突破与两种罕见遗传病背后的受损基因,但他们采用的这种方法在将来有一天可能被用于延缓衰老的过程。甚至研制一种“长生不老”药。  相似文献   

2.
天蓝 《生命世界》2006,(6):12-15
自古以来,人们梦想着长生不老,但古人的寿命却并不长。在从夏朝到辛亥革命前的4000多年间,我国一共出现了446位皇帝(不包括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帝王们为了长生不老想尽了办法,其实是为了留住刚开始不久的青春。如今,人们的寿命得到了延长。现代人在放心享受青春的同时,却同样也在为变老而忧虑。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长寿老人,也许他们身上的一些东西,能够让我们对长寿与衰老有新的认识。因为那些能够走到长寿之列的老人,是令人羡慕的老人,是漫长人生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面对死神的最终降临,我们除了心有不甘地被动接受外,丝毫没有别的选择。大自然把她的一切都给予了我们,就是不能完全满足我们追求生存的欲望。现在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一种客观规律,但即使已经百岁寿辰,也不论贫富贵贱,仍都希望继续生存下去,难道这真的是一种非分要求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寿命究竟有多久呢?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面对死神的最终降临,我们除了心有不甘地被动接受外,丝毫没有别的选择。大自然把她的一切都给予了我们,就是不能完全满足我们追求生存的欲望。现在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一种客观规律,但即使已经百岁寿辰,也不论贫富贵贱,仍都希望继续生存下去,难道这真的是一种非分要求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寿命究竟有多久呢?  相似文献   

5.
<正>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在追求长生不老,如今,这个梦想似乎不再遥不可及了。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延年益寿的药物,而且已经在小白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并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蔡如鹏 《生命世界》2006,(6):F0005-F0005
长寿是一个古老但却不会过时的话题。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追求长寿是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本能反应。自古以来,只要可能,人们总会想方设法活得更长一些;帝王将相更是为了满足这一己私欲,不惜劳民伤财,干出了许多让后人笑话的荒唐事。在中国古代,从第一位皇帝起,历代的统治者在求仙问药、祈求长寿上都没少花功夫。民间效仿之风延续至今,凡与延年益寿沾点边的东西,如人参、灵芝、何首乌,都备受追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英国哲学家罗素才写下了他那句刻薄的名言,“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这样怕死”。事实上,在对待死亡上西方人并不高明多少。他们虽然不吃这吃那,祈求长生不老,但却把回归上帝的怀抱——死亡——看得非常重要,希望在那里得到永恒——这只不过是另一种长生的方式罢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前期,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芝加哥自然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劳费尔(B.Laufer)认为,中国人"在植物经济方面,他们是世界上最前列的权威。中国有一独特之处:宇宙间一切有用的植物,在那里都有栽培。当然这些植物的采纳和吸收的过程是一步步进行的"。他的话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却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前人在植物驯化和引种方面所取得的出色成就。从花椒、胡椒和辣椒这三种普遍使用的调味料先后走上国人的餐桌,人们不难发现我国今天有众多的作物种质资源,与古人非常注意引种有用植物来改善和丰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其经历很好地反映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由美、英、法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3月27日宣布,他们成功合成了第一条能正常工作的酵母染色体。这一成果被誉为攀上了合成生物学的新高峰,也是向合成人造微生物等生命体迈出的一大步。研究人员在4月7日《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历时7年成功构造了源于酿酒酵母的被称作synⅢ的染色体,尽管合成的仅仅是酿酒酵母16条染色体中最小的一条,但这是通往构建一个完整的真核细胞生物基因组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步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染色体步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克隆已知片段旁侧序列的技术.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步移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结合基因组文库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和基于PCR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同时总结了物理剪切法和限制性内切酶法构建亚克隆文库的优化步骤,以及连接成环PCR法、外源接头介导PCR法和半随机引物PCR法的原理,并且比较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优缺点,以期对实际操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番茄关键乙烯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叶片和花器衰老以及对胁迫和病害响应过程的一种重要激素,对其作用做了详细研究。但最后一步研究,即乙烯的生物合成,却因不能纯化出EFE酶(乙烯合成酶)及缺少相应的DNA探针而变得十分困难。Nottingham大学(英国)以Don Grierson为首的研究小组从乙烯参与成熟及创伤反应的事实出发,筛选了与成熟有关的RNA文库,这些RNA也在创伤叶片中表达,并成功地鉴定出一种cDNA,pTOM13。用此cDNA的反义文本在转基因植物中进一步实验,证明其在乙烯合成中确实起了作用。 Nottingham的Grierson和A..Hamilton及ENSA Toulouse的M.Bouzayen向证实此基因的确编码EFE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他们将此DNA导入酵母细胞,然后加入EFE底物氨基环丙烷羧酸(ACC)。  相似文献   

11.
端粒、端粒酶与衰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往今来,“长生不老”成为人们一直追求的梦想,曾经有多少人用各种方法来延缓衰老,但终未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研究证实,端粒缩短导致衰老。  相似文献   

12.
建立的一步PCR方法即反转录和PCR在同一管中进行,同时检测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病毒RNA。实验中对不同的反转录温度以及一步多重PCR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2℃、50℃反转录时polio有非特异性条带出现,60℃反转录特异性较好,而HAV在三种不同的反转录温度下均得到牧场划性较好的条带;应用一步PCR同时检测两种病毒与检测单一病毒的灵敏度基本一致,但在同等反应条件下后者的反应效率高于前者,特别是在检测HAV时。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5):I0002-I0003
<正>当人面对一种新体验比如在不熟悉的食物之间作选择,他们会搜索大脑过去的相关经历来决定如何作出选择。本周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大脑是如何产生新的事物联系来决定新选择的--甚至在大脑没有经历过直接体验时。Helen Barron,Timothy Behrens等人首次给受试者展示了一种他们熟悉并在实验前已经吃过的食物(比如甜菜根、蛋羹、鳄梨),然后紧接着让受试者看另一种他们不熟悉、之前也没有吃过的食物(比如加入甜菜根的蛋羹),但他们可通过回味之前吃过的食物来想象其味道如何。  相似文献   

14.
从众多的克隆群体当中筛选出含有特异性的外源DNA片段的质体,在DNA重组技术中是很关键的一步。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样一种简便的筛选方法,这种方法不依赖于一个真核蛋白质的功能活性的表达,也不依赖于与特异性细菌突变体的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6):I0002-I0003
<正>由美、英、法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27日宣布,他们成功合成了第一条能正常工作的酵母染色体。这一成果被誉为攀上了合成生物学的新高峰,也是向合成人造微生物等生命体迈出的一大步。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历时7年成功构造了源于酿酒酵母的被称作synIII的染色体,尽管合成的仅仅是酿酒酵母16条染色体中最小的一条,但这是通往构建一个完整的真核细胞生物基因组的关键一步。最让研究人员自豪的是这条染色体被成功整合进活体酵母细胞之中。研究负责人、美国纽约大学的杰夫·伯克说:"携带这条合成染色体的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人们对于生物的由来和死后自身的去向不甚了然,因此只得求助于神灵,相信灵魂不死,以及方士的长生不老仙药之类。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开始出现这样的习俗:当同伴死后在他尸体周围撒上赤铁矿粉末。在他们想象中,这样做了,他们的同伴到了另一个世界就会照样富有生命和活力——所有这一切,都给生与死这一古老的命题,抹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但是,生物是神造的,还是无生物变来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物又是怎样进化的?这些问题历来就存在着两种世界观的斗争。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生命观的堡垒一个个被攻克了,唯物辩证的生命观终于取得了胜利。革命导师恩格斯说得好:“在这里只要借助于辩证法简单地说明生和死的  相似文献   

17.
当唐志远说出,他甚至希望成为蚂蚁中的一员,用它们的眼睛去看的时候。我们完全能体会到这种平视的角度,体会到一个物种对其他物种的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唐志远的昆虫微观摄影构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它不仅让人们知道了昆虫的习性.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以一种平等的目光,看到了一个令人惊讶.却又美轮美奂的生命世界。他在一步一步靠近昆虫的过程中,挖掘出了隐藏在生物深处的诸多秘密,也给我们带回了许多在童年时代失去的快乐。唐志远的微距镜头再一次拉近了我们和自身的距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胆囊纤维变性(CF)基因。胆囊纤维变性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他们还鉴定了多数情况下可能引起这种疾病的遗传缺陷。这些发现朝着CF治疗方法和缺陷基因携带者判定方法的研制迈出了第一步。缺陷基因携带者占人口的5%。目前还不可能判定谁是缺陷基因携带者,但如果双亲都带有缺陷基因,那么,其子女有25%的机率将患CF病。每两千名儿童中有1名儿童天生就患CF病,他们中大多数在二十几岁死亡。  相似文献   

19.
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法由氚标记胸腺嘧啶制备它的脱氧核糖核苷比较方便。近年来国外也多采用这个方法。 T~* UdR(?)T~*dR U 但国外报道的方法较繁琐。毛主席说:“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遵照毛主席这一教导,从实际出发,通过不断试  相似文献   

20.
鉴于巴通体分离培养的困难及血清学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前人已经建立了其他的检测方法,包括多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PCR-RFLP、PCR-序列分析等,但其操作步骤均较繁琐、复杂.本文作者建立了一步PCR法用于与医学相关的巴通体6个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