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6):1201-1204
《自然》: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有效干预途径抗疟药物通常只对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有效,这是疟疾防治一直以来的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破解这一难题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对所有恶性疟原虫都有效的治疗途径。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疟原虫在人体血液中入侵红细胞的时候,红细胞上一种名为basigin  相似文献   

2.
<正>疟疾作为当前人类三大传染病之一,是人类疾病防治领域的一大难题和挑战,特别是疟原虫复杂的生活史和多变的病原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使得对其的防治任务更加艰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目前对调控疟原虫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机制缺乏透彻的了解[1]。在可以感染人类的五类疟原虫当中,最严重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 作者于1955年开始进行上海的几种蚊虫对鸡疟原虫感染力的研究,其目的是在确定上海的普通蚊虫中对鸡疟原虫容易感染的,感染力最强的和能有效的叮刺传播鸡疟原虫的蚊种,以备采用鸡疟原虫进行实验疟疾学的研究工作。研究的结果,初步证明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骚扰阿蚊(Armiqeres obturbans)、和东乡年伊蚊(Aedes togoi)能被感染,其中尤以白纹伊蚊最为切合实用。这项研究的详细结果,以后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NO对疟原虫红内期侵袭相关分子MSP-1、AMA-1和RhopH complex转录水平的影响。通过雌性BALB/c小鼠腹腔感染1×10^6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体内给予NO长效(NOC18)和短效(NOC5)发生剂进行干预后,纯化疟原虫成熟裂殖体,提取总RNA,通过Real—time 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MSP-1、AMA—1和RhopH complex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和正常感染组相比,NOC5处理后疟原虫侵入的关键分子MSP—1、AMA-1和RhopH complex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而NOC18处理则未见这一现象。本研究结果提示NO抑制疟原虫侵袭关键分子的转录水平,进而可能下调疟原虫相应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疟原虫的侵入过程。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对脊椎动物的感染有严格的特异性。一般情况下,一种疟原虫,只能感染相对应的同类型宿主(除个别种类和特殊情况外)。例如,鼠疟原虫(Rodent malaria)一般只能感染鼠类,并且在同类型宿主中,它们对各种疟原虫还有不同的敏感性,并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近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多种鼠疟原虫(或虫株),研究和了解各种鼠类对鼠疟原虫  相似文献   

6.
鼠疟原虫孢子增殖期的体外培养,对疟原虫生物学以及人体疟原虫的体外培养的研究,不论在理论方面,或是实验技术的探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近年来疟疾免疫学进展已进入子孢子疫苗研制阶段,对于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疟原虫的种类 疟原虫的种类很多,据Coatney和Roudabush两氏1949年所开的全世界各地已知的各种疟原虫名录,共计有146种(包括变种)。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个世代。完成疟原虫全部生活史需要经过两个完全不同宿主体内的寄生过程:一个是脊椎动物宿主,是疟原虫无性世代的寄生宿主,一个是昆虫宿主,是疟原虫有性世代的寄生(冖佰)主。  相似文献   

8.
比较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与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再次感染模型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差异,追溯相应虫体抗原的表达特点。建立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再次感染鼠疟模型,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优势抗体反应特点;检测两种虫株的MSP-1重组蛋白与免疫血清的反应程度;质谱鉴定伯氏疟原虫诱导免疫血清中优势抗体的抗原特点。ELISA表明小鼠免疫血清能够与相对应虫株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二次感染后的免疫血清具有抗体产生增强的现象;免疫血清与重组的MSP-1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反应水平具有种属差异性。与约氏疟原虫产生以抗MSP-1抗体为主的反应模式不同,伯氏疟原虫免疫血清还增加了分子量55 kD的反应条带,通过蛋白质谱鉴定提示可能是PbANKA_0702800,PbANKA_020920,PbANKA_110220等疟原虫表面蛋白。结果表明,抗疟原虫有效抗体的产生在宿主抵抗疟原虫感染尤其是再次感染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体外培养的海南株红内期恶性疟原虫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海南株恶性疟原虫与其他种株恶性疟原虫的超徽结构相同,它具有许多哺乳类疟原虫的形态学特征,但是又与鸟类去原虫有不少类似之处。因此,恶性疟原虫在形态学上是一种较独特的哺乳类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宿主红细胞,主要发生两个形态学变化:一是在红细胞胞浆中出现狭长的M…cr氏裂隙,二是在红细胞膜下出现小瘤节样的突出物。  相似文献   

10.
<正>Science:疟原虫触发人体产生吸引蚊子的气味科学家可能发现了疟疾感染者招引蚊子的部分原因。疟疾是经蚊子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蚊子喜欢叮咬已感染上疟疾的人,而且明显是由某种气味引起的。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瑞典研究人员说,他们鉴定出疟原虫分泌出的一种物质触发人体产生这种气味,而且这种气味仅为蚊子所察觉到。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寄生虫研究  相似文献   

11.
疟疾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在非洲,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抗药性的出现和发展使大多数现有抗疟药在临床上失去了效用,研究和开发新型抗疟药已成为当前疟疾防治研究的迫切需求。随着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对疟原虫生物学认知的不断深入,寻找抗疟新靶点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嘧啶生物合成途径是经临床确证有效的抗疟靶点的典范。我们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以恶性疟原虫嘧啶从头合成途径第四步关键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为靶点的抗疟新药研究。高通量筛选、药物化学等研究已获得若干对恶性疟原虫DHODH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结构,其中有些在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试验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疟作用,且其酶抑制活性与抗疟活性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三唑并嘧啶类系列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研究,已获得了具有良好代谢稳定性、对鼠疟模型有效的类似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DHODH靶向抗疟药的研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一种重要的虫媒,尤其是对疟原虫的传播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黄复生等研究发现,对人疟原虫敏感的大劣按蚊可以通过卵囊黑化包被反应,阻断对鼠疟原虫——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的传播。因此,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是研究昆虫先天性免疫和蚊与疟原虫相互关系的理想模型。我室对大劣按蚊已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为能更加深入地开展对大劣按蚊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传疟相关蛋白的研究,本研究拟对大劣按蚊的血淋巴进行初步的分析,提供一些基本知识和数据,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大劣按蚊的蛋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研究发现,用能够耐受从黄花蒿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常见抗疟药青蒿素的啮齿类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当让它们食用整株黄花蒿的干样本的时候,寄生虫载量减少了,而且一种非青蒿素耐受性小鼠疟原虫物种对整株植物疗法出现耐受性的时间长度是对青蒿素出现耐受性时间长度的3倍,这提示整株植物可能拥有增强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有效性的特性。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  相似文献   

14.
动物学上有疟原虫和疟蚊的教材,疟原虫由疟蚊传播入人体,引起人类发生疟疾。这种病在我国是流行最广的一种传染病。关于疟原虫、疟蚊、疟疾的知识,在预防传染病和保护身体健康上有重要的意义。而疟原虫的生活史却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易理解。因此,现谈疟原虫、疟蚊、疟疾三方面作一简要的介绍,供同志们教学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磁学》2013,(24):I0002-I0003
《自然》网站5月9日报道,最近,一个由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广东中山大学等单位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给蚊子注射一种细菌,使其与蚊子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第一次使蚊子具有抵抗疟原虫的免疫能力,且这种免疫能力能传给后代。从理论上讲,这将导致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越来越少,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疟疾。  相似文献   

16.
脆疟原虫(Plasmodiumfragile)是寄生于印度及斯里兰卡的猴子(Macacaradiata及M.sinica)体内的一种疟原虫,在实验室可以感染恒河猴(M.rhesus)。感染恒河猴的脆疟原虫与感染人的恶性疟原虫有很多相似之处。1979年W.Chin等用Trager—Jensen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方法在体外用RPMI1640连续培养红内期脆疟原虫7个月以上,并应用于恒河猴模型研究疟疾疫苗(Collins,1979)。W.Chin于1979年10月来我国讲学时,将保存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的Nilgiri株脆疟原虫赠送我国供研究用。我所获得此株疟原虫后,即接种保存于四川产的恒河猴及青猴体内,…  相似文献   

17.
丹麦研究者新发现一种蛋白质是疟原虫感染胎盘的必需物质,从而为孕妇用疟疾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可能。这一成果报道在近日出版的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期刊上。  相似文献   

18.
传播阻断疫苗(transmission-blocking vaccines,TBVs)可以有效地阻断疟原虫从蚊媒向人的传播,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但目前的TBVs候选抗原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候选抗原。动合子分泌蛋白7(putative secreted ookinete protein 7,PSOP7)在疟原虫有性生殖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伯氏疟原虫抗原PSOP7(Pb PSOP7)进行简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纯化了截短的重组Pb PSOP7蛋白(r Pb PSOP7),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小鼠高滴度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该多克隆抗体可识别疟原虫抗原。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Pb PSOP7主要表达于疟原虫的合子与动合子表面。这些特点符合TBVs的基本设计理念,为确认和证实Pb PSOP7蛋白具有疟疾TBVs候选抗原的潜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疟疾的实验研究需要良好的媒介。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和巴拉巴按蚊A.bala-bacensis驯化后,普遍用于疟疾的实验,国内亦开始使用。为了选择对疟原虫敏感性高的蚊种,我们于1978年对这两种按蚊进行了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敏感性的比较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一种快速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18S r RNA基因设计一组引物,包括外引物、内引物、环引物及第二对环引物,用于恶性疟原虫的LAMP检测。结果:双环引物LAMP检测法灵敏度可达10拷贝DNA模板/μL,可特异地检测出恶性疟原虫DNA,3次重复试验Ct值的CV小于5%,比普通加环引物LAMP检测法时间缩短10 min左右,提高了反应的检测效率。结论:建立的双环引物LAMP方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