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茎类吸虫的囊蚴及成虫广泛寄生于咸、淡水领域的甲壳类及各种动物体内,广东及广西等地虫种很丰富。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高原,位处边境,山高林密溪河纵横,地形复杂,甲壳类及动物种类繁多。但过去有关微茎类吸虫仅钟惠澜等,1975论及当地淡水蟹体内有微茎类吸虫囊蚴寄生,但未有进一步作动物饲喂感染或体外培养以获得成虫。故云南省有关该类虫种的材料极贫乏。作者近年曾到云南省进行调查采集,初步整理出微茎科吸虫中两个属内的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2.
国内已报告的微茎吸虫只有三种,作者(陈心陶,1944)首先描述由家鸭肠腔取出的二叶肉茎吸虫(Spelotrema pseudogonotyla)。不久叶英、吴光二氏(1951)在蝦体内发现小微茎吸虫(Microphallus minus)的囊蚴。最近蔡尚达氏(1955)又报告一新属新种——陈氏假拉吸虫(Pseudolevinseniella cheni)——其囊蚴寄生于蝦体内,但成虫可通过实验方法感染家鸭及苍顶夜鹭。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80—1981年进行广东山区蟹类的剖检,于阳山县获得一种微茎类吸虫囊蚴,通过动物饲喂感染及人工体外培养,均达到性成熟的成虫期。染色、封固、绘图、测量及观察后。作者认为该虫种是前人未曾报道过的新属新种——阳山似丰体吸虫。现将本虫种的描述及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范尼道佛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尼道佛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毛蚴、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5个阶段。它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壳菜,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小型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终末宿主是鳜。文中对这种吸虫的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尾蚴的行为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在用人工方法成功地将尾蚴感染青后,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囊蚴在鱼体内的形态变化和器官发育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顶突属 Probolocoryphe Otagaki,1958及巴山属 Basantisia Pande,1938中的两个新种及一个国内新纪录,并对我国顶突属存在的两个虫种的蟹类中间宿主及囊蚴形态等进行了研究。 本文的材料处理方法、描述测量单位等悉按作者前文(柯小麟等1982)。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医学院寄生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类茎属一新种及其囊蚴在体外的培养:吸虫纲:微茎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1986年5——6月间,检查辽宁省营口二道沟天津厚蟹 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Rathbun,发现类茎属 Microphalloides Yoshida,1938的囊蚴,经感染家鸭、大白鼠、小白鼠、犬、猫及体外培养,结果于家猫及IMDM培养液中获得成虫。经鉴定为一新种,订名为辽宁类茎吸虫Microphalloidesliaoningensis,其与日本类茎吸虫相似,但不相同。木新种阴茎囊的肌纤维束有4束,阴茎囊基丁质突起的前端块末端非鱼尾鳍状,分二圆叶,前叶小于后叶,后端块远端钧状,向前弯曲。卵黄腺滤泡16—23个。虫卵较小而囊蚴较大。后尾蚴经体外培养99小时,虫体发育良好,子宫内可见大量虫卵,这对该虫形态、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蹄属一新种及其囊蚴在体外的培养(吸虫纲:微茎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6—7月间,作者于吉林省敦化市检查东北(虫刺)蛄Cambaroides dauricus时,于其鳃及肝内查得马蹄属Maritrema Nicoll., 1907吸虫囊蚴,经感染雏鸭、大白鼠、犬及人工体外培养,结果仅于雏鸭及体外培养获得成虫。检查当地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亦获得成虫,经鉴定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吉林马蹄吸虫,新种Maritrema jilinensis sp.nov.。现将结果报道于下。文内量度以mm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于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8.
雅安地区棘口科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9年3—9月在雅安通过解剖检查13种贝类12628只并将其体内的棘口科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实验动物(家鸭、小白鼠)共检获12种棘口科吸虫,棘口科吸虫尾蚴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季节性消长亦经观察。并对棘口科吸虫囊蚴与贝类以及贝类与鸟禽类和嚯乳类动物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已有不少人做过专门研究。徐锡藩(1939)在实验室将人工感染本虫的一种淡水螺(Bithynia,fuchsianus)和未曾感染本虫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苗放在同一水族缸里饲养,6个半月后在鱼体肌肉内获得与自然感染相同形态的华枝睾吸虫囊蚴。徐秉锟(1964)报告本虫在纹沼螺(Parafoisarulus Striatulus)体内能完成囊蚴期发育。铃木了司等(1966)曾用本虫尾蚴感染鲤科淡水鱼鳞(zacco platylus)和麦穗鱼进  相似文献   

10.
1989年3—9月,用分离白雅安淡水螺体内的棘口吸虫囊蚴按100—150个/只人工感染小白鼠15只,在小白鼠的胃和肠道共检到5种棘口吸虫,现报道于下:(测量单位:mm)1曲领棘缘吸虫Echinoparyphium recurvatum第二中间宿主为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2接睾棘口吸虫Echinostoma paraulum Dietz,1909(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 Ishii,1932)第二中间宿主为尖口圆扁螺Hippeuties cantori。3鼠真缘吸虫Euparyphium murinum第二中间宿主为赤豆螺和中华圆田螺。4移睾棘口吸虫E.cinetorchis第一中间宿主为赤豆螺;第…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的宿主及感染情况曾明安,屈振麒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华支睾吸虫的发育过程中,需经尾蚴→囊蚴→成虫三个阶段,它们分别借助淡水螺、鱼和哺乳(啮齿)动物来完成生活史。现就我省从1961-1990年以来对其宿主及感染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2.
1976年,湖北省宜昌医学专科学校在进行肺吸虫病调查时,采获了大量淡水蟹类标本,委托作者代为鉴定。标本共有两种,均属华溪蟹Sinopotamon Bott。一种为锯齿华溪蟹 S.denticulatum(A.M.Edwards),携有斯氏肺吸虫 Paragonimus skrjabini Chen囊蚴。另一种目前尚未见肺吸虫囊蚴的感染,经研究比较,系一新种,现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的宿主及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明安  屈振麒 《四川动物》1994,13(1):171-172,170
华支睾吸虫的发育过程中,需经尾蚴→囊蚴→成虫三个阶段.它们分别借助淡水螺、鱼和哺乳(啮齿)动物来完成生活史。现就我省从1961-1990年以来对其宿主及感染调查资料整理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1982年报道了一肺吸虫新种——异睾狸殖吸虫,并作了初步形态描述(周述龙等,1982),之后又对该虫的体棘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周述龙等,1983),但均为来自湖北省五峰县赤狐自然感染的正模或副模标本。多年来我们对该县并殖吸虫囊蚴进行分型研究中注意到一种小型囊蚴,1981年我们又专门研究该型囊蚴并进行了人工感染家犬,获得一批童虫。成虫和成熟的卵。成虫经鉴定为异睾狸殖Paragonimus heterorchis(zhou,Pang et Hsiang,1982)因此有必要对异睾狸殖吸虫的成虫、卵、囊蚴,脱囊后蚴。童虫作进一步观察,特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5.
复口吸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生态科学》2005,24(2):168-172
复口吸虫是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区均有复口吸虫的分布。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过程,分别经过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阶段,其中间寄主分别为第一中间寄主螺、第二中间寄主鱼和终末寄主鸟。在自然水体里,特别是在人工养殖水体中,复口吸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能使第二中间寄主鱼产生一系列的病症,严重的能引起寄主鱼的大量死亡。科学家对其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广泛,而本文仅对复口吸虫的分类学、生活史、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作者前文(1976)报道马蹄属(Maritrema)在我国的种类时,已指出微茎类吸虫在我国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隶属于微茎科(Microphallidae)、马蹄亚科(Maritreminae)中的类茎属(Microphalloides)的种类,迄今在我国尚未见有报道。作者1964年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滨海城市湛江、北海及其附近海滩、沼泽捕获的鸟类中剖检获得这个属中的二个新种,订名为: 1.裂巢类茎吸虫,新种Microphalloides ovariolobatus sp.nov. 2.南瓜类茎吸虫,新种Microphalloides peponis sp.nov.  相似文献   

17.
在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检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有无囊蚴感染是重要的一环。华枝睾吸虫囊蚴和东方次睾吸虫囊蚴的外部形态颇为相似,初学者鉴别较难,我们进行了形态大小的测量和观察,并将两种囊蚴的  相似文献   

18.
叶形属吸虫,主要寄生于鱼类及两栖类的膀胱中。自Braun(1899)建立叶形属(Phyllodistomum)以来,讫今该属(包括四个亚属)已记载九十余种。国内首先由杜氏(1930)在成都淡水虾中发现,现在已增至十七种之多。作者最近在整理江西鱼类叶形科寄生吸虫时,发现该属尚有一种未曾记载,现记述如后。标本用70%乙醇固定,硼砂洋红染色,加拿大树胶封藏。测量单位以mm表示。模式标本存放于江西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模标本存于江西畜牧水产学校。  相似文献   

19.
对科威特湾微茎科滨鹬马蹄吸虫幼虫期的中间宿主双带盾桑椹螺(Clypeomorus bifasciata)及小相手蟹(Nanosesarma minutum)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调查期超过一年,在检查的1 600只螺和415只蟹中, 11.8 %的螺感染了8种马蹄属线虫中的一种,且以滨鹬马蹄吸虫的感染占优势(9.9 %螺感染) ; 80 %的蟹感染滨鹬马蹄吸虫囊蚴。虽然一年四季两种宿主都会感染,但吸虫的流行和尾蚴(指成熟期感染)在夏季呈现高蜂。从螺体排出的尾蚴具有明显季节性,在此海湾必须要超过最低温度20℃。总的感染率在较大(较老)的螺里有所下降,显示吸虫影响宿主生存并随之影响宿主群体结构。囊蚴的感染丰度与蟹的个体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较大的蟹感染较多的囊蚴,显示宿主能耐受更多的吸虫。调查显示,囊蚴的感染率与蟹的大小或性别无相关性。囊蚴体外脱囊以及产卵吸虫的释放证明,成熟虫体终年存在于所有大小和性别不同的蟹里,显示从蟹到鸟的持续感染是可能的。总的来说,滨鹬马蹄吸虫在海湾的传播动态是由这两种无脊椎动物宿主来协调,并似乎是被一系列依赖于温度的活动控制,这些活动影响易感宿主种群及感染性幼虫期尾蚴和囊蚴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52种微茎类吸虫的18项成虫形态学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卵巢位置、子宫延伸位置等7项性状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提示描述器官位置的指标是重要的分类依据。52个虫种在前三个主成分上的排序图显示应将其划分成4个亚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