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造血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比较了狗的不同来源的GM—CFC增殖、分化性能和辐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循环血中GM—CFC集落产率约为骨髓的1/60;细胞集落开始形成时间较骨髓晚1天,细胞集落随培养时间(前3—5天)增加而增加,其增加速率约为骨髓的20%;辐射敏感性D_0值为0.34Gy,明显低于骨髓中GM—CFC的D_0值(0.82Gy)。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动员后血中GM—CFC数量明显增加,细胞集落增加速率约为骨髓的59%,D_0值为0.72Gy。从而为循环血干细胞移植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 引 言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是农业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特征。1976年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农业生态系统矿质养分循环研讨会标志着从系统层次研究物流的开始,但物流仍是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较高系统层次准确的物流的数量概念更为缺乏[1,2]。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输入、输出状况反映了一个地区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强弱;而投入、产出的动态变化,则显示了一定时期内营养元素循环的基本规律[3]。在各种水平(如地球、陆地、国家或生态系统)上的有关磷循环的论文也发表了不少,借以阐述各组成部分中磷的数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速…  相似文献   

3.
芒萁群落中营养元素的循环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  钟章成 《生态学报》1991,11(4):299-306
  相似文献   

4.
农田生态系统中钾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述了农田生态系统中K的收入和支出,以及K的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K循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控方法.从全国来看,我国施用K的数量比作物收获时从土壤中带走的K的数量少得多,K一直处于负平衡状况.我国土壤K肥力不断下降、钾肥有效地区不断扩大,虽然钾肥用量在逐年增长,但补充的K尚不能维持K的收支平衡.为了维持与提高土壤K肥力,使作物高产稳产,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应充分注意土壤K的平衡,优化农田生态模式,注重水肥调控,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原则,促进K养分循环,保持农田K平衡,提高土壤K肥力.  相似文献   

5.
磷是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和繁殖起关键作用,也影响着池塘生态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因此定量分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内在机理,科学调控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磷循环过程的特征以及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利用传染病模型的理论,建立磷循环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求解方程组的正平衡点与阈值,分析影响磷循环的可控因子和可控范围及循环特征条件,再利用Hurwitz定理证明平衡点处的渐近稳定性,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磷循环的开发利用提出科学建议.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油茶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两种优化经营措施油茶林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净积累和循环,以综合措施的油茶林作一实例,分析了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过程,并提出了氮、磷、钾元素的循环局部动态模型。结果表明:(1)油茶林各器官的营养元素的含量呈现出氮>钾>镁>钙>磷的趋势,最高的是果或叶,最低的是树干。(2)当油茶林采取优化经营管理后,器官养分随之增高。如综合措施一年生叶氮、磷、钾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的32.5%、26.5%、8.6%;而一年生枝中氮、磷、钾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的26.5%、33.9%、1.7%。这更进一步证实了优化措施之所以产果量高,就是因为积累了充分养分,保证了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从Calvin循环、多酶复合体分离及其特性、可溶性酶组合成多酶复合体的优势及其与类囊体膜的结合对Calvin循环多酶复合体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海洋氮循环中细菌的厌氧氨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厌氧氨氧化过程是在一类特殊细菌的厌氧氨氧化体内完成的以氨作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一种新型脱氮反应.厌氧氨氧化菌的发现,改变人们对传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反硝化细菌并不是大气中氮气产生的唯一生物类群.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菌厌氧氨氧化与全球的氮物质循环密切相关,估计海洋细菌的厌氧氨氧化过程占到全球海洋氮气产生的一半左右.由于氮与碳的循环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推测,细菌的厌氧氨氧化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另外,由于细菌厌氧氨氧化菌实现了氨氮的短程转化,缩短了氮素的转化过程,因此为开发更节约能源、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废水脱氮新技术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近研究发现成熟的microRNA能够游离于细胞之外,稳定存在于循环血中,具备疾病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某些优点,已在多种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中显示了独特的价值,同时循环血中microRNA的功能研究也已开始。该文针对近两年循环血中microRNA标志物及功能研究的成果,对microRNA研究中的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太湖沉积物中氮循环菌的微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梅梁湾和贡湖湾湖区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主要种群,及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深度增加,细菌和古菌数量均逐渐减少,但古菌在总菌数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梅梁湾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及亚硝酸氧化细菌的数量均高于贡湖湾,随深度增加,两者数量均逐渐减少,但在贡湖湾其占总菌数的比例高于梅梁湾,表明水生植物可能对沉积物中微生物组成及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泉古菌在太湖沉积物中普遍存在且数量高于氨氧化细菌,说明其在淡水湖泊中对氮循环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炼油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我国十六个主要炼油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主要引起污损、腐蚀的有害微生物——形成粘液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真菌的数量及类型;探讨了菌数量和污损危害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了炼油厂循环冷却水有害菌控制指标:粘液异养菌<105/ml,硫酸盐还原菌<102/ml,铁细菌<103/ml,真菌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太湖流域研究了平原地区三个不同试验点上小麦-水稻和元麦-水稻-水稻两种轮作方式下常规稻田生态系统中氮、磷、钾、钙、镁等五种大量营养元素的循环及表观平衡状况。所考虑的输入途径有施肥、灌溉、降雨、播种及移栽;输出途径有作物收获、田面排水和渗漏淋溶。此外,氮素的输出还包括了氨挥发及硝化与反硝化脱氮。三试验点两种熟制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各元素的表观平衡状况基本一致,在土壤养分库中磷、氮有盈余,钾、镁和钙有亏损。  相似文献   

13.
2-甲基柠檬酸循环广泛分布于细菌中,参与丙酸或丙酰-CoA的分解代谢。我们一直致力于微生物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并以苏云金芽胞杆菌为研究对象在2-甲基柠檬酸循环的代谢调控及生理功能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将从2-甲基柠檬酸循环关键酶基因的组成、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调控和该循环参与的生理功能3个方面介绍细菌中2-甲基柠檬酸循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循环研究中存在的相关科学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作简要评述,并对该循环关键酶作为药物靶标在病原菌感染防治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硫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林滨海湿地是在周期性咸水、淡水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其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微生物驱动的营养物质循环活跃。由于红树林沉积物中硫酸盐含量高、硫化物种类多,因此红树林是研究硫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机制的理想系统。本文综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硫元素循环过程,重点总结了硫氧化和硫酸盐还原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分析了影响硫氧化和硫酸盐还原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对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硫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鉴于微生物驱动的硫循环过程耦合碳、氮和金属元素循环,本文可为深入探究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耦合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沉积物中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岸带生境类型多样,环境梯度明显,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与功能关系及调控机制的天然实验场.沉积物是海岸带环境中营养盐再生与转化发生的重要场所,其中多种微生物类群在氮素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重点介绍海岸带沉积物中固氮菌、氨氧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反硝化与硝酸盐铵化微生物的基于16SrRNA基因的物种多样性和基于关键酶基因nifH、amoA、narG、nirS、nirK、nosZ、nrfA、hzo、hzs等的功能多样性;总结了在海岸带特有生境(如河口、潮间带、海草藻床、红树林、盐沼、珊瑚礁、浅海等)及污染胁迫、生物扰动等条件下各功能类群的群落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今后需要重点关注新的培养技术和方法的开发,以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可培养性,将单细胞基因组测序与分析技术、DNA和RNA结合起来研究,以全面了解氮循环微生物多样性、参与介导硝酸盐铵化过程的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废弃细胞的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厌氧发酵产丁二酸后的废弃细胞进行破壁处理,考察了以细胞水解液作为有机氮源重新用于丁二酸发酵的可行性。比较了超声破碎、盐溶、酶解3种方法破碎细胞获得的水解液作为氮源发酵产丁二酸的效果,结果表明酶解制得的细胞水解液效果最佳。以总氮含量为1.11g/L的酶解液(相当于10g/L酵母膏)作为氮源发酵,丁二酸产量可达42.0g/L,继续增大酶解液用量对耗糖、产酸能力没有显著提高。将细胞酶解液与5g/L酵母膏联用发酵36h后,丁二酸产量达75.5g/L,且丁二酸生产强度为2.10g/(L·h),比使用10g/L酵母膏时提高了66.7%。因此,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结束后的废弃细胞酶解液可以替代原培养基中50%的酵母膏用于发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地考察小鼠胚胎循环血中造血祖细胞的发育特征。方法:应用体外集落形成实验、脾结节形成实验、基质细胞OP9或OP9-DL1共培养体系,分别考察胚胎期10.5d(E10.5)和11.5d(E11.5)小鼠胚胎循环血的髓系祖细胞和淋系祖细胞潜能。结果:小鼠胚胎循环血中含有各类髓系祖细胞,E11.5的小鼠胚胎循环血的髓系祖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同时循环血细胞经体外诱导可产生B、T淋巴细胞。结论:小鼠E10.5-E11.5的胚胎循环血中存在丰富的具有髓系和淋系潜能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治疗上早期诊断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测方法,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有效检测,并评价与肿瘤进展、分期、治疗效果几预后的关系.而临床上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在特异性上和敏感性上均不十分令人满意.血液中游离DNA的检测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该文主要探讨了循环血液中游离DNA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杭州西湖引水后生态系统中磷循环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杭州西湖截污和引灌钱塘江水后的一个富营养化模型。它按照年度描述西湖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状态变量有浮游植物磷、正磷酸盐、碎屑磷和沉积物磷。模型校准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系统给定的强制函数(引水量和水温等)的改变,模型作出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是合理的。并且利用该模型模拟在不同引水量及挖泥量下西湖水质变化。模型对引水及挖泥的效益所作出的评估可供综合治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土壤动物在物质循环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陈鹏  富德义 《生态学报》1984,4(2):172-180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中,对于生命元素的转换、储存和释放,土壤动物作为中间环节具有特殊的功能性作用。 本文讨论了长白山北坡四个垂直景观带的土壤动物类群的数量和分布,分析了其化学元素含量和生物富集量。探讨了土壤动物在每公顷土地面积上对绿色植物必需的常量元素K、Na、Ca、Mg、Fe以及微量营养元素Cr、Mn、Co、Ni、Zn、Cu、Sr、Mo的转换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