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热放线菌类群分类的研究I.嗜热链霉菌的分类鉴定(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我国各地的厩肥、畜粪、堆肥、土壤样品,经52屯培养,分离出耐热的链霉菌菌株,通过 分类研究,证明其中有七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定名为热丁香色链霉菌(S.lhcrmolila“砌、热栗色链霉菌(S. thermocastaneus)、热藤黄链霉菌(S. thermolulus)、热藤黄链霉菌褐色变种(S. thormoluleus var.Fuscu,)、热蓝紫色链霉菌(S. thermocyaneoviolaceus)、热淡天蓝链霉菌(S.Thermocoerulescens)、 热蓝斑链霉菌 (S. thermocyaneomaculatus)、 热黑绿链霉菌(S.Thermoatroviridis)。  相似文献   

2.
从昆明郊区的红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放线酮类物质的菌株S-10。经鉴定与已知的刺孢吸水链霉菌很相似,但有显著区别,定名为刺孢吸水链毒菌昆明变种(Strepfomyces hygrospinosusvar.Kunmingansis n. var.Yan et al.)。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湖北省应城县水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5102。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和抗菌谱等的研究结果,该菌株属于吸水链霉菌类群,但不同于已报道的相近似菌种,为吸水链霉菌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var.Yingchengensis Yan et Ruan n. var.)  相似文献   

4.
嗜热链霉菌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太原地区棉籽壳的微生物区系中,从棉籽壳发酵料中经50℃培养分离到5株嗜热链霉菌,经鉴定为嗜热链霉菌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亚种:热深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thermoatrocyaneoviolaceus)、热深蓝紫链霉菌太原亚种(Streptomyces thermoatrocyaneoviola-ceus subsp.taiyuanensis).  相似文献   

5.
自广东省韶关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T21-IB。该菌株所产抗生素对螨和蚜虫等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根据对其生物学特征鉴定,除某些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外,与浅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olus)很相似,故认为是浅黄链霉菌一个新变种,定名为浅黄链霉菌韶关变种 (Streptomyces flaveolus var. shaoguanensis, n. var.)  相似文献   

6.
农用抗生素16A-6产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我国四川省西昌地区土壤中分离的链霉菌16 A-6菌株,在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拮抗性方面与诺尔斯链霉菌耶纳变种很相似,但又有显著不同,认为是个新变种,定名为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Strcptomyces notcesei var.Xichangensis n.Var.)。  相似文献   

7.
从浙江省天目山的竹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生胞内杀虫抗菌素的链霉菌s一26。经鉴定,它与已知的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lus Waksman,1923)相似,但某些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又有显著不同,定名为浅灰链霉菌杭州变种(S. griseolus var. hangzhouensis n. var.Yan et Fang 1978)。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江西省井冈山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拮抗性放线菌11874,它所产生的抗生素(农抗“11874”)对小麦腥黑穗病有较好的防冶效果。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组份的研究,证明该菌株为链霉菌属中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不吸水链霉菌井冈山变种(Streptomyces ahygeoscopicus var. jiuggaugshaueuus n.Var)  相似文献   

9.
从四川和广东的土壤中分离到两株产生麦迪霉素的链霉菌:74—10204和1748。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前一株菌与生米卡链霉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近似,但形态与培养特征有某些不同,并能利用甘露醇,故定名为生米卡链霉菌四川变种(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a var.Sichuanensis Yan);后一菌株鉴定为生米卡链霉菌1748(S. mycarofacins 1748)。这两株菌所产生的抗菌素,经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熔点、比旋光度、分子量和化学反应性质的测定,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分析,确定为麦迪霉素。  相似文献   

10.
用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CZA168(bla,tsr,Tn5096,ColEI rep,Strep repts)多次转化农抗120产生菌刺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S.Streptomyces hygrospinocus var. beijingensis)RF220的原生质体,均未得到转化子。来自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10-22突变株的链霉菌质粒pIJ702(tsr mel+)可以转化RF220,但转化频率只有数十个转化子/μgDNA。用来自RF220本身的pIJ702对消除pIJ702后的RF220的原生质体进行了再转化,转化率没有明显的提高。用氨苄青霉素和甘氨酸协同处理RF220的菌丝体,并经-70℃冷冻原生质体再转化,得到了4个pCZA168的转化子。质粒提取、酶切、抗性测定表明:4个转化子中pCZA168中大肠杆菌DNA部分均被切除,成为大小约50~60kb的小质粒,命名为pWZH102(tsr,Tn5096,strep repts)。用pWZH102上的转座子Tn5096对RF220进行转座实验,在168个转座个体中,有2株可能为抗生素生物合成阻断变株,另有产生抗生素水平各异的变株,说明Tn5096的转座可以引起表型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出来的三株属于淡紫灰类群的链霉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148号和665号菌株定名为毛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piloviolofuscus n. sp. Yan et Zhang);3192号菌株定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褐色变种(Streptomyces lavendulae var. fuscus n. var. Yan et Zhang)。  相似文献   

12.
从北京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链佐菌素的链霉菌1006—60,与文献报道的两株链佐菌素产生菌不同,定名为普拉特链霉菌链佐菌素变种 Streptomyces platensis var. streptozotoeeticusn.var。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从江西井岗山地区和浙江杭州植物园等地区分离的产生井岗霉素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所产抗菌素的抗菌谱。与相似菌种比较结果,定名为吸水链霉菌井岗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jinggangensis Yen.)。  相似文献   

14.
鲁特介斯链霉菌黄褐变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浙江省莫干山地区的土样中分离到—株对水稻白叶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菌株M130,经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碳源利用、抗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是链霉菌属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鲁特介斯链霉菌黄褐变种Streptomyces rytgersensis var. flavofuscus n. var.。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四川省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生蘸环类抗肿瘤抗菌素的链霉菌77—3082。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菌株与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相似,但也有些显著差异,故定名为加利利链霉菌思文变种(Streptomyces galilaeus var. siwenensis),它产生的抗菌素主要组分为阿克拉辛霉素A。  相似文献   

16.
浅灰链霉菌杭州变种(Streptomyces griseolus var. Hangzhoucnsts n. var. Yan et Fang)在淀粉培养基中发酵后,菌丝体经IN氢氧化钠(或丙酮)浸泡,酷酸乙脂雀取和硅胶柱层析,可得微黄色蜡状物,再用薄板层析精制,即得杀蚜素A纯品。经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及核磁共振谱分析,发现其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徊化学结构与已知的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16个同系物不同,故可认为是一种斯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盐碱放线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分离自云南省盐碱土壤的39株嗜碱或耐碱放线菌进行了鉴定。根据形态学和化学分类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甲基萘醌组分和磷酸类脂组分)。将它们分别归入拟诺卡氏苗属(NoCARDIOPSIS)、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再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定为12个种2个亚种.为云南盐碱土壤中放线菌组成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8.
报道生于夹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上的链格孢新种2个、新变种2个,即络石链格孢(Alternaria trachelospermi T. Y. Zhang,X. F. Lin et W.Q.Chen)、细极链格孢络石生变种[A.Tenuissima (Nees ex Fr.) Wiltshire var.Trachelospermicola T. Y. Zhang,X. F. Lin et W. Q.Chen]、细极链格孢长春花变种[A. tenuissima (Nees ex Fr.) Wiltshim var catharanthi T. Y. Zhanget X. F. Lin]和长春花生链格孢(A. catharanthicola T.Y Zhang),及生于番木瓜科(Caricaccae)植物上的番术瓜链格孢(A. caricae T. Y. Zhang,W.Q Chen et X. F. Lin)。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拉丁文特征描述,并附绘图。新分类单位的模式标本分别存放在西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和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9.
农用抗生素5102是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yingchengensisYah et Ruan n. var.)的发酵产物,已查明其中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真菌抗生素——5102—1号和5102—2号抗生索。发酵液经酸化、浸提、萃取、纯化、洗脱等处理获得一种对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即5102—2号抗生素。它与抗生素静丝霉素,萨腊菌素在水溶性、官能团显色、元素百分含量以及抗菌活性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5102—2号抗生素可能是一种多肽类的新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从上海市崇明县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生柱晶白霉素的轮生链霉菌,编号为X-7。它与文献报道的该抗生素的产生菌不同。经鉴定为链轮丝菌属中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北里链轮丝菌崇明变种(Streptoverticillium kitasatoensis var. chongmingense n. v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