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胶粒子是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乳管细胞内进行橡胶生物合成的亚细胞结构;对橡胶粒子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为揭示天然橡胶生物合成机理提供线索。采用5种提取液分别提取橡胶粒子蛋白,并对橡胶粒子蛋白进行SDS—PAGE和16-BAC/SDS—PAGE电泳分离及MALDITOF/TOF串联质谱分析,证明不同提取液抽提的橡胶粒子蛋白具有不同组成,发现分子量较高的橡胶延伸因子家族蛋白更难从橡胶粒子上被洗脱和提取。通过检索橡胶树转录组数据库,鉴定了3个新的橡胶粒子蛋白,即醌氧化还原酶、含蓖麻毒素B链凝集素结构域蛋白及枯萎/脱水相关蛋白。本研究建立的橡胶粒子蛋白质提取和分离方法,为进一步鉴定低丰度和具有重要功能的橡胶粒子蛋白提供了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2.
产胶植物橡胶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橡胶合成中,橡胶转移酶催化异戊二烯焦磷酸的多聚化过程,这一过程对天然橡胶的品质及产量至关重要。橡胶转移酶及其性质、橡胶生物合成分子机理及橡胶的分子量大小决定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介绍了以巴西橡胶树为主的产胶植物橡胶转移酶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对橡胶转移酶的分离与鉴定及其活性调节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果的综合利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橡胶树即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HBK.)Muell.Arg.)为大戟科植物。常绿乔木,有乳状汁液。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略狭;小叶柄长1—1.5厘米,基部有明显的腺体三个,稀为2或4个。花单性,雌雄同株,由多个聚散花序组成圆锥花序腋生,长11—16厘米,被灰白色短柔毛。朔果球形,  相似文献   

4.
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橡胶生物合成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 ,包括橡胶分子结构 ,橡胶颗粒结构 ,橡胶生物合成途径、酶系及调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省植胶区采用2种不同方法对橡胶盔蚧共生蚂蚁种类进行调查.共采集到蚂蚁22种,隶属4个亚科15个属.优势种为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大田普查发现,有蚂蚁存在的橡胶树,受橡胶盔蚧危害的几率较高.为了解橡胶盔蚧与蚂蚁的相互关系,选择2棵有黄猄蚁和橡胶盔蚧的橡胶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橡胶盔蚧数量与蚂蚁数量呈正相关,蚂蚁数量越大,橡胶盔蚧危害越严重;同时,离蚁巢的距离也影响着橡胶盔蚧的数量,离蚁巢越近,橡胶盔蚧数量越大.蚂蚁隔离后,橡胶盔蚧第2代死亡率和寄生蜂的寄生率降低,从而增加了橡胶盔蚧的种群数量.结果验证,蚂蚁的存在确能保护橡胶盔蚧,它们之间为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橡胶引起的负面生态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方法分析了景洪市戈牛行政村的橡胶种植与饮水短缺问题.结果表明:橡胶种植面积的大幅度增长与村寨人畜饮水短缺是同步的;2009年因收获橡胶产品的水资源消耗量为1995年的3.4倍;52.7%的村民认同橡胶种植导致饮水短缺,但只有5.4%的村民自愿减少橡胶面积以缓解水资源问题.有必要强化研究橡胶树生产胶汁的水分消耗,以及如何调动橡胶种植者参与解决橡胶种植的水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7.
氯化橡胶以其优良的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在我国船舶业和交通系统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我们应加大氯化橡胶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氯化橡胶的产量与质量。论文针对氯化橡胶的应用范围以及生产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橡胶在植物体内积聚的条件,有关的资料是有矛盾的。以下所举事实可作为这些问题的例子。 1.湿度对于橡胶的形成与积聚的作用如在热带,最好的橡胶植物主要是分布在潮湿的热带森林地带,如果转移至较乾的区域地带(热带草原),则橡胶植物将大大减少,而在热带的半沙漠或沙漠,它们几乎完全没有。反之,在亚热带及温带的南方,在草原或半沙漠的乾旱结构情况下,假如供水较好的话,有很多热带以外的橡胶植物生存。但如将银色橡胶菊栽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则橡胶积聚量最大。如将它栽在潮湿气候地带内,则橡胶积聚量总是降低,如过份潮湿,虽生长很好,但几完全不积聚橡胶。含乳汁的根类橡胶植物则完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点调查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和寄生蜂种群消长动态及农药影响橡胶盔蚧寄生蜂寄生率的试验,分析评价寄生蜂在控制橡胶盔蚧上的可利用性及探讨橡胶盔蚧的综合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寄生蜂种群消长变化趋势与橡胶盔蚧基本一致.橡胶盔蚧成虫和若虫的发生以及寄生蜂种群寄生率周年均出现3个高峰,成...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寒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害是海南岛橡胶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开展橡胶寒害风险区划能够有效提高海南岛橡胶寒害防御能力。根据海南岛1964—2016年的气象资料和1988—2016年橡胶种植面积、产量、社会经济等数据,通过构建橡胶寒害指数和台风灾害指数,实现了橡胶寒害减产率的分离,基于风险形成的机理,选择橡胶寒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建立海南岛橡胶寒害风险评估模型,计算橡胶寒害风险指数,并按自然断点法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海南岛橡胶寒害风险总体呈现西北部和中部较高,其他沿海地区较低的特征;西北部临高风险最高,其次为中部五指山地区;西南部东方、乐东沿海地区,以及北部海口、文昌风险最低;南部三亚和陵水无寒害风险。  相似文献   

11.
苏联根类橡胶植物所含橡胶及树脂的质的状态,与其发育及其他因素的关系的研究乃是一个新的问题,从未在专门的工作中讨论过。热带橡胶植物所含橡胶质的变化的试验结果的报告是很少而分歧,没有能作出一定的结论。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是否有可能与何种程度上可以改变橡胶质的指标(如分子的聚合程度)直到最近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橡胶草橡胶的品质是用确定其分子量的方沃来代表的,测量橡胶苯溶液的相对黏度。从植物材料冷抽取橡胶,先用水洗以去除次溶物,以後溶於丙酮去除树胶,在氮气环境下置黑暗中三天,苯提取物用玻璃毛过滤,用滤液的苯溶液的各种浓度测量黏度。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橡胶抗寒种质资源的生态问题和流失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 系统分析了西双版纳培育使用高抗寒、高产橡胶品种的生态问题和种质资源流失.结果表明:胶农以建立橡胶苗圃和经营橡胶种植地的循环模式发展橡胶产业;滥用高抗寒、高产品种使橡胶种植扩张到海拔1300 m的高地,导致了天然森林及物种遭到破坏、土壤肥力降低、区域性干旱、病虫害爆发、人象冲突;西双版纳橡胶高抗寒、高产种质资源及其知识产权正在无控制的向境外流出,潜在的生态风险和经济风险更大.天然橡胶产业部门和政府机构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橡胶种质资源,减少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关于橡胶产物的生物学,普遍地是排洩学说,认为橡胶系代谢过程中出现的废物。按照这个概念,橡胶质和量的变化,仅仅可能是增加,而只有当组识死亡时,橡胶的量才会减少。作者研究橡胶草根内在各个营养时期,橡胶和碳水化合物量和质的变化,工作进行在1943年至1944年,材料取自种植第二年的橡胶草。  相似文献   

14.
关于萜类(包括橡胶)在植物体内的作用问题有三种看法: 1.认为系保护作用,此学说无根据。 2.认为是物质转化的最终产物,卽排泄物质,而无生理作用。 3.为储藏物质。在这篇文章里,着重对于第三种看法的讨论,列举了许多旁人的工作驳斥认为橡胶为储藏物质的看法。最先提出橡胶为储藏物质者,为Spence同MacCallum(1936)他们将银色橡胶菊在矿质营养饥饿后发现橡胶消耗了,如饥饿65天后,橡胶减少  相似文献   

15.
吴骏恩  刘文杰 《广西植物》2016,36(7):859-867
当前,西双版纳地区大面积橡胶单一种植林已引发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协调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林复合系统被生态学者们认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然而目前关于不同间作模式下橡胶树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还很少。因此,于2013-2014年的雨季中期(8月)和末期(11月)、雾凉季(1月)、干热季(3月),分别测定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四种不同胶农(林)复合系统(橡胶—叶茶、橡胶—咖啡、橡胶—大叶千斤拔、橡胶—可可复合系统)及单层橡胶林的土壤含水量、橡胶树及其林下间作植物的枝条凌晨水势和正午水势,以及它们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分析了各胶农(林)复合系统内橡胶树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期遴选出水分关系配置合理的复合橡胶林栽培模式,为环境友好型橡胶种植林的建设和推广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除橡胶—可可复合系统以外,其余胶农(林)复合系统内的橡胶树水分利用效率值均高于单层橡胶林;橡胶—大叶千斤拔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复合系统;橡胶—叶茶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虽然低于橡胶—大叶千斤拔复合系统,但其最为稳定、季节变化小;橡胶—咖啡复合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最稳定,即使受到寒害也没有引起明显变化;而橡胶—可可复合系统的作用不明显,所有特征都与单层橡胶林相似。这表明除了橡胶—可可复合系统外,其他3种胶农(林)复合系统都显著地缓解了橡胶树在旱季所遭受的水分胁迫,同时也能有效地抵御突发性天气灾害。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橡胶-大叶千斤拔、橡胶-可可、橡胶-茶叶、橡胶-龙血树4种较典型的胶农复合林和单层橡胶林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揭示不同胶农复合林的土壤特性差异,为单层橡胶林的胶农复合林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单层橡胶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导水率与橡胶-大叶千斤拔、橡胶-可可、橡胶-茶叶、橡胶-龙血树等4种胶农复合林土壤的相应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层橡胶林改造为胶农复合林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1.3%~50.1%和26.2%~39.9%,同时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含水量与导水率显著增加。在西双版纳地区,将单层橡胶林改造为胶农复合林可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是较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橡胶树品质改良的可行性,用基因枪轰击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愈伤组织,将GAI矮化基因导入橡胶受体中,通过50mg L-1卡那霉素筛选鉴定,优化了基因枪法转化橡胶的各种参数。结果表明,DNA金弹与靶细胞的距离为9cm,每皿轰击一次时,胚状体诱导率可以达到1.87%。经过GUS组织染色和PCR扩增鉴定,初步确定GAI基因已经整合到橡胶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橡胶种植北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军  周广胜  房世波 《生态学报》2016,36(5):1272-1280
基于中国橡胶的地理分布信息及其相应的气候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明确了影响中国橡胶种植的5个主导气候因子,即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月平均温度≥18℃月份、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80%气候保证率下中国橡胶树稳产高产的种植北界,该北界准确覆盖了目前中国橡胶主产区的实际种植区域。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橡胶种植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橡胶种植区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根据《橡胶寒害等级(QX/T169—2012)》行业标准中的橡胶寒害等级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橡胶寒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橡胶辐射型寒害和平流型寒害在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年平均辐射型积寒高值出现在云南、福建等地,年平均平流型积寒高值出现在云南屏边,广西、广东、福建等地;1961—2010年研究区橡胶轻度寒害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中度、重度、特重寒害的频率总体呈减小趋势,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寒害出现的平均频率分别为3.50%、28.24%、14.93%和15.93%,而在橡胶主产区——云南的景洪、勐腊、海南岛等地,出现不同寒害等级的频率远低于整个研究区的平均值。研究结果可为防御橡胶寒害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生物基或生物质的原料开发生物基材料的情况,着重对天然橡胶的可替代植物来源以及生物基橡胶、汽车轮胎及材料的国内外开发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1生物基橡胶脱颖而出橡胶有两种主要类型,它们是来自橡胶树提取的天然橡胶和从原油生产的合成橡胶。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橡胶的需求量每年也在不断攀升,一方面天然橡胶很难提高生产量;另一方面,尽管石油基异戊二烯用作合成橡胶的中间材料,它可部分替代天然橡胶,但受制约的是其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