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寒武纪三叶虫分布颇为广泛,种类极其繁多,并经过很好的研究。寒武纪三叶虫的研究对中国古老地层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早开始研究三叶虫的中国古生物学家是孙云铸教授。他在1924和1935年发表了两本关于中国北部寒武纪三叶虫方面的巨大专刊,并在专刊中描述了许多新属和新种。孙云铸详细地研究了上寒武纪的地层,并划分出化石带。这种划分甚至在目前应用上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此外,有关动物化石羣以及在地层方面,他都提出过许多新的和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正>背景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盆地埋藏着十分丰富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这里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之一,恐龙化石品种繁多,其中的白垩纪恐龙化石代表着全球恐龙活动最晚期的生物群特征。从19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俄、美、加等国和中国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在这里进行过多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已陆续发现盘足龙、鸭嘴龙、似鸟  相似文献   

3.
《化石》1992,(2)
禄丰是一个小的红色盆地,在昆明市两北102公里处。盆地中发育着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1938年,古生物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禄丰盆地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批化石经畅钟健教授研究后开始享誉世界。禄丰被人们称为恐龙之乡。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古生物学家络绎不绝地相继来到禄丰盆地进行恐龙化石考察。目前禄丰恐龙动物除了恐龙化石外还有两栖类,龟鳖类、觚类,似哺乳爬行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共有6目30余种。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古生物学家在安第斯发现了地球上更古老的恐龙化石。它生活在距今二亿三千万年前。由于这块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所以古生物学家复原比较容易。这种恐龙体型较小,站立时约6英尺高,体重约300磅。然而,它却能捕捉到比它大的动物,它的前  相似文献   

5.
恐龙是地球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类爬行动物 ,它的起源、演化和绝灭一直是古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我国恐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恐龙化石的产出情况来看 ,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恐龙大国 :恐龙化石分布地理范围广泛 ,西起新疆 ,东到辽宁 ,南起广东 ,北到内蒙 ;恐龙化石分布层位齐全 ,从恐龙开始初步繁盛的早侏罗世地层 ,到世界上恐龙化石非常贫乏的中侏罗世地层 ,从恐龙第一次大繁盛的晚侏罗世地层到恐龙走向绝灭的晚白垩世地层 ,恐龙属种都非常丰富 ,从原蜥脚类恐龙到体形巨大的蜥脚类恐龙 ,从凶猛的兽脚类恐龙到植…  相似文献   

6.
正张文堂,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对早古生代地层,三叶虫、叶肢介等门类化石尤有精深研究。他独著或作为主要编撰者的《中国的奥陶系》、《中国生物地层学》(英文版)、《中国的三叶虫》、《中国的叶肢介化石》、《西南地区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华北地区寒武纪三叶虫(英文)》、美《无脊椎古生物学大典》三叶虫分卷莱德利基虫亚目之修订(英文)等均为经典巨著。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澄江动物群"命名者和研究之先驱。  相似文献   

7.
阿根廷发现世界最大食肉恐龙化石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在内乌肯省发现了迄今全世界最大的食肉恐龙化石。这头恐龙生活在1.1亿年前,长12.5米,重约8吨。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该恐龙化石是1993年8月发现的,包括恐龙大腿骨、臀骨、尾骨和下腭骨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发现大面积精美的恐龙皮肤化石恐龙皮肤化石很罕见,因为皮肤在保存之前,恐龙的尸体通常会受到食腐动物和细菌的蹂躏。世界上仅仅发现的一些皮肤碎片面积都很小。然而,最近由杨伯翰的古生物学家肯·斯塔德曼(KenStadtman)研究的恐龙皮肤面积达40平方...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筑巢地几年前,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南部约65—70百万年前的古代海滨积物中,发现一些骨骼碎片和蛋化石,但没人知道该地区的化石究竟有多丰富。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瑟L.桑兹在调查该地区古海岸九平方公里的化石时,...  相似文献   

10.
《化石》2018,(4)
正八十年前,"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在云南禄丰被发现,随后的十余年间杨钟健杨老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对禄丰发现的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禄丰蜥龙动物群"。云南禄丰及其周边地区的下侏罗统红层也成为了世界上保存同期古脊椎动物化石最好的产地之一,为研究恐龙,尤其是基干蜥脚型类  相似文献   

11.
1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 6亿年前 ,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 (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 ) ,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 ,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 ,并大感迷惑…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14,(1)
正《化石》杂志联合美国的有关机构,将在2014年暑假期间组织一次美国化石之旅夏令营。带领中国的孩子到美国去挖恐龙,这可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儿!夏令营将为期两周,去探索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蕴藏着丰富化石的荒原,并参观美国的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此行,由美国相关的基金会及古生物学家率领,将造访发现有暴龙、三角龙等著名恐龙的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最晚白垩纪地点。营员将学习如何发现、发掘并保存大型的恐龙化  相似文献   

13.
韩建新 《化石》2011,(1):51-57,82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嘉荫县城西11公里处,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南岸,于2001年建成,总面积为38.44平方公里。嘉荫是我国发现最早并具有详实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挖掘地。1902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的恐龙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至今陈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内,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被世人称为“神州第一龙”。  相似文献   

14.
新发现     
《化石》1987,(4)
加拿大皇家博物馆最近在美国地质学会上宣布寒武纪地层中化石的新发现,引起许多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大锐 《化石》2007,(2):20-21
以前的古生物化石证据使人们相信,蝙蝠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虽然不少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2006年,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内蒙古的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几乎完整的生着翼膜的哺乳动物化石。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翔兽——它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早的会飞翔的哺乳动物。毫无疑问,翔兽的发现把哺乳动物的飞翔历史足足提前了7000万年!“化石宝库”里的新发现由于气候、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尚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使得蒙古高原成为古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寻找化石的“风水宝地”,那…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7,42(7):24-24
在6月1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发现于中国内蒙古二连盆地的、从大约8000万年前沉积岩石中产出的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的研究论文。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内蒙古国土资源系统的学者长达两年的研究确认。2005年,在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二连组地层中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类恐龙化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罕见的似鸟恐龙化石,并成为在这一盆地近年来发现的第4种新的恐龙属种。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伯特·朗博士率领的野外队最近在亚利桑那州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恐龙化石,其年代距今二亿二千五百万年(早三叠世最早期)。这样,恐龙化石最早的历史记录又提前了一千万年。新发现的材料是一具相当完整的骨架。科学家们希望这一新的发现能为研究从早期爬行动物向恐龙转变提供重要的信息。早期爬行动  相似文献   

18.
《化石》2015,(3)
<正>自贡是久负盛名的千年盐都,地下蕴藏的宝藏——盐卤和天然气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开发利用。然而,蕴藏于地下的另一种宝藏,沉睡了上亿年的恐龙化石,在100年前却一直鲜为人知。直到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乔治·D·劳德伯克在自贡最早发现并认识了这类神秘而古老的爬行动物化石——恐龙化石,从此叩开了自贡恐龙化石宝藏的大门。迄今为止,自贡地区共发现恐龙化石21个属26个种,包括新发现的17个属23个种。  相似文献   

19.
恐龙(Dinosaur)是一类灭绝了的古爬行动物 ,生活在中生代(距今2 2亿年到6500万年) ,在地球上大约生存了1 5亿年。恐龙的研究 ,主要对象是它们遗留在岩层中的遗骸(遗体)、遗迹(足印)、遗弃物(蛋和粪)化石。恐龙的化石 ,在世界各大洲(包括南极大陆和北极之某些岛屿) ,都有发现。恐龙是研究生物大进化的最好例证。恐龙化石可作为洲际陆相地层对比的标志 ,它们的分布可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 ,它们神秘地、突然地在地球上消失 ,成为科学界一个难解之谜。近年 ,恐龙成了科幻小说、影视大片中的主角 ,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  相似文献   

20.
据《朝日新闻》8月20日报道,日本本州的岩手县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一发现成了日本的一大新闻,因它是在日本本土上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它的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也加强了日本古生物学家在日本本土上寻找恐龙化石的信心。 1978年8月,东京大学花井哲郎教授和国立科学博物馆的加滕友喜研究员在岩手县长町考察时采到一段长约80厘米的骨化石。根据伴生的瓣鳃类化石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