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综合ICU监护技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监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预后、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预后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综合监护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加快康复进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5,(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多元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0例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多元护理组各3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多元护理组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多元护理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有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200例进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转出ICU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率,改善患者愈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PCT、hCRP联合检测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气管切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下呼吸道感染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对照组为无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特征、血清超敏C-蛋白(h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值、细菌性感染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入住ICU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手术时机、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情况与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有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人的PCT及h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CURB病情高低分为:高危组8例、中危组11例和低危组22例,高危组病人的血清hCRP和PCT检测值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PCT检测的病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CRP的检测结果(P0.05);年龄、入住ICU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气道开放时间及抗生素≥2种≥2周均为ICU行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如年龄、入住ICU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手术时机、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均为主要因素,血清PCT及hCRP水平变化可作为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复常时间和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治疗前两组各免疫功能指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lgG、lgM、lgA、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采用综合营养干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根据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4例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加环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力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做功、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均低于对照组,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经替加环素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力学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联合护理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药疹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接受健康宣教、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升高、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检测两组干预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升高、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后的TNF-α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而且观察组干预后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药疹患者相关并发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快临床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CU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于近一年期间我院ICU接收的器官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肺部感染的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应用于研究组,观察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在疗效、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气管切开后ICU患者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ICU内肺部感染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及应采取的科学防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ICU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病患112例,对其感染微生物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在肺部感染微生物检验中发现,鲍曼不动杆菌株数最多,且对于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而且单纯性感染病患要明显多于混合性感染,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ICU内肺部感染病患易发生肺部感染状况的特点,需对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ICU收治的126例患者按入住时间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生活照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效应。方法:本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专业护理措施。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性呼吸机治疗;并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及常规专业护理措施的同时,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疗效可靠,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能量代谢监测下肠内营养(EN)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市第一医院EICU 2020年4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EN)和研究组(基于能量代谢监测下接受常规EN),各为68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指标、肠道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7 d内EN达标率、7 d内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研究组的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Ig)M、IgG及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研究组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能量代谢监测下EN干预老年危重症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6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动过缓和谵妄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P、心动过缓及谵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手术室应用音乐干预护理痔疮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痔疮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音乐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及疼痛的发生情况,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结果:试验组实施干预后,心率、血压、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g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诊痔疮手术患者采用音乐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减少术中并发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07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n=50]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法干预,n=50)。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及运动耐力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喘憋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第1秒呼气的最大容积(FEV1)、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氧分压(PaO22)、血氧饱和度(SpO2)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6 min步行距离(6MWT)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法有助于改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法,对比两种方法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结果:持续气道湿化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也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效果好,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间来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常规治疗)和研究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常规治疗、肺泡灌洗),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加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呼吸做功(WOB)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Th17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Treg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白介素-10(IL-10)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与医生的关系、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情感状况等领域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可促进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改善,调节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失衡,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饮食提示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应。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行PCI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饮食提示卡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情况,饮食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干预后,试验组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饮食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的依从性与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饮食提示卡能使PCI术后患者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到2021年2月选择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肺泡灌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外源性维生素D治疗,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且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7.4 %,高于对照组的84.6 %(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无出现窒息、气胸、气道痉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联合组的入住ICU时间与ICU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第1秒FEV1、PaO2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HE、P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肺泡灌洗在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能抑制血清CHE、PA的表达,改善血气状况与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入住ICU时间与降低ICU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