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川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降低尿蛋白,减轻肾损害的机制.方法:收集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川芎嗪组(40例)、前列地尔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全部病例进行临床观察2周,分别比较三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的作用优于川芎嗪组和前列地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组和川芎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DN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和单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肌酐和尿蛋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用药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5%)高于对照组(10.0%),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DN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减轻肾损伤,且安全性较高,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研究组给予前列地尔与丹参酮ⅡA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及肌酐(Cre)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Cre、BUN、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TC、TG、LDL-C、Cre、BUN、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肌酐,尿蛋白,缓解肾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尿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和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组,分别于第4周,第12周和第20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VEF表达仅见于内核层,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阳性表达随周龄的延长而增强,且在毛细血管内和节细胞层可见VEGF表达,治疗12周和20周后,川芎嗪治疗组和氨胍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阳性表达比未治疗组明显减弱,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组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接近正常。结论 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过度表达。是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治疗的1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5%(61/65),高于对照组的78.46%(51/6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VA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5%(9/65),对照组为7.69%(5/65),组间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α-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益肾化湿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以及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FPG)、餐后2 h血糖低(2h 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ys-C),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nephrin,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 Alc、FPG、2h PG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TG、TC、LDL-C、BUN、Cr、β2-MG、Cys-c、PCX、尿nephrin/尿Cr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可利于血糖、血脂、肾功能的改善,降低尿足细胞相关蛋白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对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的Ⅳ期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548例,均采取强化控制血糖、血压,低蛋白饮食等基础治疗,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216例、前列地尔联合尿激酶治疗组332例,给予14天短期输液治疗,测定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组成、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各自比较,单独应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均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24小时尿蛋白排泄,但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改善尿蛋白排泄的效果较单独应用注前列地尔更显著(p<0.05),有效率更高(88.2%vs.75.4%,p<0.05);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未见眼底、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无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结论:短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独使用前列地尔可更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不增加眼底出血、皮肤出血、黏膜出血的风险,是一种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水平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E1(PGE1)与营养补充剂甲钴胺(mecbl)联合我院自拟成药首乌保元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DP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09例DPN疼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B与C组),每组各10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Me Cbl,给予A组患者静脉滴注PGE1治疗,B组患者在A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服我院自拟中成药首乌保元颗粒(制首乌、黄精、女贞子、黄芪、淫羊藿、茯苓、枳壳、甘草、山茱萸)治疗,连续治疗3周。观察各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A组和C组(分别为79.6%和55.3%;P0.05)。在治疗期间,三组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用前列地尔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肾炎(CN)患者肾功能及脂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CN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脂糖代谢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且研究组TG、TC、LDL-C、FB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与对照组的7.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CN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脂糖代谢,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DN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1个月后,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20d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U-mal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氮(BUN)、血肌酐(Cr)、平均动脉压(MPA),全血低切边率、全血高切变率、血浆粘滞度、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2-MG、U-malb、hs-CRP、血浆粘滞度、全血粘滞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r、BUN、MPA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DN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降低其尿蛋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疾病进展,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在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住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硝酸异山梨脂,阿司匹林和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三精制药)200μg,ivgtt,qd,14d,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益盛药业)80ml,ivgtt,qd,14d。观察常规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和心电图变化。结果:常规组和观察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角质蛋白21-1(CYFRA21-1)、DR70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10例,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观察组采用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DR70、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59.6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YFRA21-1、DR7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EV1/FVC、P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常规化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YFRA21-1、DR70水平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力状况、血液流变学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DR患者,经计算机随机编号按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奇数,n=30)和研究组(偶数,n=30),两组在接受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PRP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和血明目片联合PR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状况、血液流变学及脉络膜厚度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视野、视敏度均升高,研究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全血高切黏度(NBH)、全血低切黏度(NBL)、血沉(ESR)均下降,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下方脉络膜厚度(ICT)、上方脉络膜厚度(SCT)、鼻侧脉络膜厚度(NCT)、颞侧脉络膜厚度(TCT)均下降,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和血明目片联合PRP可有效改善DR患者的视力状况、血液流变学及脉络膜厚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塞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微循环指标,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低血流速度(Vmin)、最高血流速度(Vmax)及平均血流速度(MV),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NBL)、全血高切黏度(NBH)、红细胞变形指数(DE)、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E)及血沉(ESR)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对照组的EDV、Vmax、Vmin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NBL和NB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PSV、ED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V、RI、Vmax、V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NBL、NBH、DE、Hct、AE及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常规降糖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因子-1(MCP-1)、脑钠肽(BN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在完成2周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及生活质量水平、血清MCP-1、BNP、NGA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2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00%(43/50),与对照组[64.00%(32/50)]相比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治疗后LVEF值亦显著增加(P0.05),LVESV值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6MWT值均明显增加(P0.0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HFQ)评分及血清MCP-1、BNP、NGA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更显著(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MCP-1、BNP、NGAL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0)和实验组(n=120)。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与胃复春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胃复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胃泌素水平低于治疗前,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胃动素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联疗法联合胃复春治疗Hp阳性胃溃疡能有效根除Hp,降低胃泌素水平,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左室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疗程共1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69.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DV、LVESV低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能够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