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二代棉铃虫进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焱 《生态学杂志》1989,8(5):55-57
一、引言害虫种群数量的消长状况主要受生态和害虫自身的生物因素所制约。对于各种影响害虫种群数量消长的生态和生物因素来说,可由一系列表观的自然生态因素和害虫本身的生物因素所构成的指标群组合来刻画,每组指标群组合在客观上均反映了适宜害虫种群数量消长的程度。从而构成一组适宜害虫种群数量消长并反映诸生态和生物因素群体效应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广学 《昆虫学报》2004,47(6):i011-i011
茧蜂科(包括蚜茧蜂)是农林和卫生害虫的天敌昆虫,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害虫生物防治、种群数量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环境生态保护而应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和推进综合治理已日益得到重视。茧蜂科是天敌昆虫类群尤为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对其进行系统分类鉴定、查明我国资源情况,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防治研究,皆是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四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3,23(12):2624-2630
利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技术,组建芥菜、芥蓝、小白菜和菜心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分析寄主植物和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4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一造菜上,小菜蛾均能完成两个世代。虽然小菜蛾在芥菜上的初始卵量最高,但害虫种群总增长倍数在芥蓝上最高,其次为小白菜,菜心和芥菜,分别为17.64、11.90、11.43和3.76。这说明尽管芥菜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但不适合小菜蛾生长发育。芥蓝是最适宜小菜蛾种群增长的寄主。生物因子在小菜蛾自然种群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种类十字花科蔬菜上,天敌类群对小菜蛾控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除芥菜之外,寄生性天敌对芥蓝、菜心和小白菜上的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捕食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最小。“捕食及其它”对芥菜上小菜蛾种群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果排除此因子作用,小菜蛾种群两代后将增长126.03倍。该因子是导致芥菜小菜蛾自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小菜蛾防治策略时,应考虑蔬菜的种类和布局,加大对芥蓝小菜蛾种群的防治力度;芥菜可作为一种诱杀植物种植,以吸引小菜蛾产卵,并集中防治。这些防治策略在小菜蛾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模拟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昆虫种群预测和害虫治理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以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昆虫的种群动态、种群捕食、寄生和取食的波动、害虫防治时机以及模拟的变异性。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软件(程式)TWOSEX-MSChart与捕食率软件CONSUME-MSChart分析生命表与捕食率数据,再将分析结果用模拟软件TIMING-MSChart模拟预测种群增长过程中龄期结构以及捕食能力、寄生能力和取食能力的变化。依据种群动态可以预测害虫危害、天敌捕食、寄生蜂寄生能力,再用这些数据确定杀虫剂的施药时机和施药次数,预测生物防治中天敌释放的适当时机、释放数量和释放次数等;同时还可以依据生命表的变异性,利用自我重复取样(bootstrap)技术得到的2.5和97.5百分位(percentiles)或其他百分位的生命表预测种群增长的不确定性。借助基于两性生命表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害虫种群增长以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最佳时期,以达到经济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并为农业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用模糊数学理论评价天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怎样评价天敌的作用是生物防治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迄今为止,已有不少评价的方法。这些评价方法都是从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的角度对天敌的作用进行评价的。但是,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看,用对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程度作为评价天敌的作用的标准不太合理。因为,决定天敌对害虫控制效果的因子不仅有对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还有控制所发生的时间,而后者是决定天敌控制害虫是否造成危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庞雄飞 《昆虫学报》1962,(2):207-213
在《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中, 马世骏教授(1955)把猖獗周期性及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认为是害虫大量发生基本认识的问题。这是值得讨论的。间歇性大量发生的害虫种类可以举出一些, 而在其中能找到具有显明的猖獗周期的却不多。在我国间歇性大量发生的害虫中, 还没有那几种害虫找到了多年猖獗周期。而且在文献材料上列举的认为已证明了有明显的猖獗周期的害虫, 还有不少是受到周期论的影响而牵强计算出来的。认为害虫猖獗周期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把猖獗周期性列为对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 理由是不够充分的。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 在文献上也有过不少争论, 而且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以自然界中的平衡起着对发生数量变化的作用, 维系着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如果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 必然会遇到抗拒的自然平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各种的数量上趋于中等水平。由于这样的“动的平衡”使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的数量保持着相当稳定的状态。另一种观点是以自然界本身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规律, 从这规律出发, 具体地从生态学和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研究害虫的数量波动问题, 而且反对承认存在超自然的自然平衡的力量。后者在苏联广泛传播。 我们认为应从有机体与其生存条件的统一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法则出发, 具体地研究种群大量发生与其外界条件的水质联系, 才能正确地解决生态学问题。而以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作为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 这是不确切的, 因为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并不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以这样的基本观点出发并不能正确地解决害虫大量发生问题。 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 是马世骏教授(1955)《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一文对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中提出的两个命题。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 是生态学争论的中心问题。我们希望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界里鸟类是控制林木害虫发生与蔓延的重要天敌,保护利用鸟类防治虫害是一项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实践证明,鸟类的种群数量与自然环境的优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的技术基础之一是对害虫种群动态的全面了解,其中种群数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动是害虫种群动态的基本形式。怎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动呢?最科学和简便的方法是作田间虫口密度的调查。田间调查是采用抽样技术非全面地估计害虫种群数量,但是抽样技术的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害虫种群内部个体空间分布型的影响较大,影响样本估计值的正确程度,  相似文献   

9.
全部种群治理(TPM)——一种害虫防治的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由于四十年代以来使用的防治害虫策略(过多地依赖杀虫药剂)的失败,在1960到1970年期间,害虫防治出现了两个新的策略: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一个是全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简称TPM),前者在国内已有许多介绍,并且指导着多数害虫防治工作,但是后者几乎没人报道,事实上,TPM这一防治策略还是相当重要的,不但目前有许多害虫还采用这一策略,并且很可能它是未来的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孙江华  张彦周 《昆虫学报》2003,46(4):466-472
湿地松粉蚧是于1988年传入我国广东省的一种重要林业外来入侵害虫。现在该害虫在我国的分布面积为35.52万公顷,严重影响着我国南方松林的生长健康。该害虫在其原产地美国南方并不造成大的危害,也不是一种主要害虫。只有当大量应用杀虫剂防治其它害虫时,由于杀死了其天敌,湿地松粉蚧种群才会明显增长。为控制这一外来入侵害虫,中美两国于1995年开展了从美国引进天敌防治广东省湿地松粉蚧的林业合作项目。本文报道了1996~1997年间在美国南方三个种子园使用杀虫剂防治球果种实害虫时,杀虫剂对湿地松粉蚧种群及其两种主要天敌有明显的影响,这也间接地说明了寄生性天敌对湿地松粉蚧在自然条件下的控制作用。相关分析显示湿地松粉蚧种群数量与其天敌是密切相关的,但杀虫剂可以打破这种平衡。这一方面说明从美国引进天敌防治湿地松粉蚧是可行的,另一方面也显示在美国采集湿地松粉蚧天敌应在使用过杀虫剂后的林分中。  相似文献   

11.
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长仲  严林  张新瑞  陈应武  张方 《生态学报》2008,28(10):5188-5193
在甘肃省定西市九华沟系统研究了喷施蚜虱净对苜蓿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田蚜虫和蓟马的季节平均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田,而盲蝽和瓢虫、小花蝽、蜘蛛等大多数天敌的季节平均数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田,寄生蜂与对照田没有湿著差异。喷施蚜虱净对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在不同害虫和天敌种类中表现不同,5月底施药后7d对照田蚜虫和蓟马的种群数量分别为施药田的4.13倍和5.2倍,此后施药田害虫的种群数量开始迅速增加,到6月底2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均与对照田无显著差异,到7月中旬以后反而显著高于对照田。施药对盲蝽种群数量时序动态的影响与蚜虫和蓟马不同,5月底施药后盲蝽的种群数量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田,直到7月下旬以后,种群数量才恢复到对照田的水平。喷施蚜虱净对天敌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有极显著的影响,大多数天敌的种群数量在5月底施药后到7月底都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田,直到8月上旬才恢复到对照田的水平。施用杀虫剂在防治害虫的同时杀伤大量天敌,使害虫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甚至造成更严重的为害。因此在菖蓿上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对保持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转基因抗虫作物自 1996年被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 ,它的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了普遍肯定 ,同时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如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种植 ,是否会导致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是否会影响有益昆虫 ,包括重要经济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以及重要蝶类的种类及种群数量 ,已成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生态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作物在对靶标害虫有效控制的同时 ,一些对杀虫蛋白不敏感的非靶标害虫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由于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客观上也使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上升 ,这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害虫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靶标害虫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害虫天敌种群数量 ,靶标害虫取食转基因抗虫作物后发育迟缓 ,也间接影响了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花粉或花蜜是一些重要经济昆虫如蜜蜂、熊蜂和一些寄生蜂 ,甚至捕食性天敌的食物来源 ,或花粉飘落到一些鳞翅目昆虫如家蚕或重要蝶类昆虫的寄主植物上 ,直接或间接对这些昆虫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昆虫 ,特别是对有益昆虫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也有研究报道认为对某些有益昆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为深入开展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由于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等粉虱害虫在我国猖獗为害,我国已从种群动态监测到害虫综合治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了有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我们制定了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生产上粉虱害虫的系统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包括调查与监测的目的、样本大棚或田块的选择,粉虱各虫态发生数量的调查、监测与统计方法等,并根据保护地蔬菜与露地蔬菜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粉虱害虫预测预报、防治阈值、防治对策及防控时间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云南蔗区甘蔗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云南蔗田内,控制甘蔗害虫发生的生物因子主要的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恢复状态下天敌对小菜蛾的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组建不同防治措施下的小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区小菜蛾自然种群趋势指数为52.52;在生态恢复区,天敌因子对目标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得到恢复和增强,连续4个世代的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9、7.16、3.71和4.02,其种群数量的发展得到有效地抑制.影响小菜蛾春季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代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分别为绒茧蜂寄生、4龄幼虫的捕食及其它、赤眼蜂寄生和绒茧蜂寄生,其相应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1.39、1.56、1.74和1.54.从天敌与小菜蛾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来看,前者对后者的控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效应,其种群数量的发展需要一个累积过程.能否采取积极的田间保护、增强措施,将是充分发挥天敌控害潜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什么是害虫管理系统 害虫防治的目的是使虫口密度减少到容许的水平。生物种群与环境组成一个整体,必须查清害虫、天敌、农作物与气象、土壤等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揭示害虫种群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田间害虫密度常常需要不断测量,而且施  相似文献   

17.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首要防控的害虫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茶产业出口量的扩大,人们越来越追求安全、品质佳的茶叶,如何安全有效地控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成为当前茶园虫害防控的热点问题。综述了当前假眼小绿叶蝉不同防治手段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龟纹瓢虫幼虫对棉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害虫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是环境中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评估各个因素的作用,通常采用成分分析法,即把害虫种群变动过程分解为若干成分,逐一研究各成分在不同条件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典型的世界性害虫。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温度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等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概况,提出了开展变温条件下小菜蛾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弄清小菜蛾种群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种群消长规律的内在机理,为利用当地的气象资料推测小菜蛾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发生动态,确定防治适期,科学有效地指导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花面积锐减,种植区域向滨海盐碱地或干旱地转移。研究盐碱旱地转基因棉田与非转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差异,可为盐碱旱地对转基因棉田生物影响和盐碱旱地转基因棉田害虫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山东东营和河北枣强盐碱干旱地转Bt基因棉田分别设置常规施药田和非施药田,进行了系统的田间昆虫种群消长动态的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中轻度盐碱旱地种植转基因棉花对靶标害虫棉铃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与非转基因棉花相比,对其他非靶标害虫棉蚜、烟粉虱和盲蝽及自然天敌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种群数量无显著影响,草蛉种群数量在转基因棉田低于非转基因棉田;喷施化学农药对棉铃虫幼虫和棉蚜的防治作用较好,对烟粉虱和盲蝽的防治效果年度间和试验点间有差异,对龟纹瓢虫的杀伤力较大,对草间小黑蛛和草蛉未见明显影响。【结论】盐碱旱地对棉田不同的害虫和天敌影响不同,且转基因棉田与非转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结构与对照棉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