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消费者需求价值特点的视角展开藻类食品市场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中国藻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于2017年基于全国813份样本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以购买本土海带、紫菜等藻类食品为主;主要购买散称和简包装,但消费者普遍认为包装精美的藻类食品质量更好;年长和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对藻类食品在营养保健等方面的诉求更明显;沿海与内陆地区居民的藻类食品消费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为了更好满足藻类产品消费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从藻类食品广告宣传、产品包装、研发创新、市场销售及打造差异化品牌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成为新的关注点,保健食品由于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功能,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消费热点。文章选取具有调节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研究了该领域中国专利申请的基本情况,并对相关技术的研发态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保健食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磷脂酰丝氨酸具有改善记忆和认知能力、防治老年痴呆症、抑郁症及缓解精神头力等作用,目前在国外被用作营养补克剂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中.着重从提取法和酶转化法2个方面综述了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方法,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磷脂酰丝氨酸消费现状的调查,对其在食品、药品、保健品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健康将成为21世纪食品发展的主题。国际食品界非常重视保健食品的研制和开发,认为这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前途,最有生气的行业之一,开发保健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趋势。因此,近几十年来,国外保健食品发展迅猛,成效很大,发展前景美好。在60—70...  相似文献   

5.
DHA浓缩技术     
日本油脂公司从9月开始供给从松鱼和金枪鱼分离精制的DHA。在现代日本人的食品中DHA是没达到CO-3系统水平高度的一种不饱合脂肪酸。因其有益脑作用,富士药品等三家公司逐渐商品化含有DHA油脂的保健食品。水产厅也计划从1992年开发DHA高度精炼技术。日本油脂公司确立了能提取臭味少且含高稳定性DHA油脂的技术,生产规模月产1~2吨。并已商品化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食品。该公司使用生物反应器使DHA浓度提高2~2.5倍,打算边观察DHA的市场动态,边企业化。这种反应器是装有分散板,制作微小的油滴,不氧化不饱和脂肪酸,高效率地作用于油脂的圆筒形多段生物反应器。1986年开发了基础技术,之后参加了农林水产省的食品产业生物技术研究组合,与东洋酿造、三鬼公司共同进行实用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释放城镇居民消费潜力、提高其消费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收入分配视角出发,在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食品消费变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禽肉及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等消费支出受收入的绝对数变动的影响在减弱;食品消费支出已从生存性消费逐步转向发展享受性消费。经预测可见,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额绝对额仍呈增加趋势,然而,随着收入差距的减小,并不会对消费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硒(Se)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理作用,是目前食品保健、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红三叶草因富合异黄酮,同时具有较高富硒能力,是天然的植物有机硒资源,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开发前途的保健食品和医药新资源之一,对其活性物质的研究也是相关领域最为炽热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红三叶草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保健食品和医药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一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东盟地区与我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和饮食习惯相似,尤其是东盟健康补充剂的早期科学理论源于我国传统中药养生的理念。作为优质食品和健康养生产业的国际增长中心,东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优化健康补充剂的管理。为了完善我国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及管理措施,本文对东盟健康补充剂的管理进行分析,为我国的保健食品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全谷物食品、日本米粉食品为例,分别梳理其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和推广经验,并结合我国马铃薯主食产品产业现况及消费推广要求,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中国海峡两岸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的监管体制、监管依据、监管措施及概况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分析,并从标准化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保健食品的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截止到2017年6月Web of Science收录的食品组学相关论文为数据源,分析了食品组学概念提出、研究力量分布及主要发表刊物等,发现西班牙研究机构论文综合影响力较高,其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遥遥领先。已有文献研究表明,食品组学主要基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生物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研究食品本身质量与安全以及食品营养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等,未来将极大促进食品质量、营养、安全、溯源及新型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等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内容,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现代生物技术在改造食品资源、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改善食品质量及开发新型保健食品等方面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薏米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薏米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保健食品的风行,在国外,特别是日本开发薏米食品较为深入和广泛,利用薏米生产出了许多保健食品,如药酒、饮料、调味酱、快食粉等。我国对此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为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的迅猛发展,其原料和产品的管理需不断完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保健食品市场,本文梳理了美国膳食补充剂及其原料管理的具体办法,旨在为我国的保健食品研究工作者和法规制定部门提供可借鉴素材。  相似文献   

15.
青钱柳叶是一种古老茶饮,也是国家卫健委认定的新食品原料。青钱柳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在食品、医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市场潜力巨大。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对青钱柳叶所含功能性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构特征、药理活性及开发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较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并对青钱柳多糖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拟为开发高活性青钱柳多糖保健食品或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6.
食品消费关系社会民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06—2012年全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和收入数据,运用ELE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拟2013—2017年各食品的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水产品长期具有高档食品特征,对收入变动十分敏感,其与奶制品是今后食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肉禽和蔬菜基本需求逐期递增,收入弹性具有收敛趋势;受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影响,粮食、蛋类等低价食品的消费需求增加;生存型消费支出约占30%,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向膳食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17.
食品源氮消费是人居环境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中国食品源氮消费产生的环境排放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在时空变化上呈现显著分异。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从中国城乡食品消费后产物不同处理过程及其对氮代谢的影响出发,模拟氮物质代谢过程,构建了一套氮素环境排放计算模型,借以研究中国近20年来城乡食品源氮消费环境排放趋势变化及其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993—2012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变化轨迹迥异。同时,城乡食品源氮消费在其所造成的水体、土壤、大气环境负荷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水体环境负荷中,农村水体氮排占据主导地位,但城乡间差异正逐步缩小;在土壤环境负荷中,城市土壤氮排主导优势明显;2010年以前全国食品源氮消费大气环境负荷主要受农村气体氮排的影响,而2010年以后,城市大气氮排成为影响全国大气氮负荷的主导因素。引入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后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起显著促进作用;而农村食品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源环境氮排呈显著抑制作用。通过情景预测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全国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将以更快速度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的转变,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食品需求日渐增强,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加工品日益受到青睐。通过对居民消费变化的分析,发现加工食品已成为消费主流,越来越多的村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来满足消费升级,从而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ISAAA信息     
<正>2013~2019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研究与市场》(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了《2013~2019年农业生物技术市场全球产业分析、规模、份额、发展、趋势和预测报告》,该报告分析和预测了从2012年到2019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带来的收益。报告称,大豆和玉米是全球消费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由于人们肉类消费量的增加,对动物饲料的需求也随之  相似文献   

20.
综述基因工程技术在改善食品原料品质、改良食品工业用菌种和食品加工性能、生产酶制剂和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同时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对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