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肪刺螨属(Steatonyssus)是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中的一个属(Strandtmann &Wharton,1958;Domrow,1969),也有作者将它隶属于巨刺螨科(Macronysidae)(Rado-vsky,1967;Krantz,1971)。这一属通常寄生在蝙蝠体上,只有少数的种也发现在其它哺乳动物上,至今已记录约40种。 我国脑刺螨属以在只记录4种(王敦清,1963;李英杰,1965)。本文现报道一个新种和3个新纪录种。至此,我国现有的纪录共计8种。  相似文献   

2.
松籽油脂肪酯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红松(或马尾松)籽油中分离鉴定出五种脂肪酸成分,其中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结构的脂肪酸成分是首次发现,同时还对我国东北地区红松,马尾松松球果种籽仁中该脂肪酸成分含量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3.
1977年夏,我们在广西黑髯墓幅Taphozous melanopogon Temminck,1841体上采得一种肪刺螨,经鉴定系未记录过的种类,现描述如下。量度单位均为微米。巨孔肪刺螨 Steatonyssus megaporus,新种 雌螨(图1—2)体长圆形,700×425,饱食者达1267×833。前背板长257—277,  相似文献   

4.
著者(王,1963)已报告过伏翼肪刺螨和长刺肪刺螨的雌螨形态。1963年4—5月间我们又在福建的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和叶鼻幅(Rhinolophus’rouxi sinicus)体上采到大量的肪刺螨。其中有伏翼肪刺螨的雄螨、雌螨和前期若虫;长刺肪刺螨的雄螨、雌螨和前期若虫和一种肪刺螨(种名未详)的少量前期若虫。鉴于伏翼肪刺螨和长刺肪刺螨的雄  相似文献   

5.
肪刺螨属(Steatonyssus Kol.,1858)现知有41种,我国仅王敦清在1963年报告福建省4种。本文根据广东省和辽宁省所采集的标本,又报告2新种。  相似文献   

6.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元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且脂肪组织在人体内的储量丰富,取材简单。因此,人源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干细胞治疗、再生以及药物研发等。然而,要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必须通过临床前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潜在的风险评估。而在实验动物中,猪与人类在解剖学、遗传学和生理学上非常相似,因此猪脂肪干细胞(porcine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pADSCs)的相关研究对人脂肪干细胞走向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基于猪脂肪干细胞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猪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免疫表型、分化能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猪脂肪及肌肉组织中基因表达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测猪脂肪及肌肉组织中基因表达概况,利用猪EST资源和人类基因序列开展计算机模拟研究,旨在为猪肉质改良的遗传基础分析提供候选信息。执行Blast比对程序以识别人类基因组基因与猪EST序列间的同源性并筛选出高度同源记录,同时编制4个Java程序进行序列检索收集、序列比对结果的过滤筛选以及分类处理。统计分析表明:至少有2002个基因在猪脂肪及肌肉组织中表达,其中1087个基因在脂肪组织表达,1205个基因在肌肉组织中表达,两组织共同表达的基因为290个;筛选出高同源基因,同时分类统计出了114个基础活性基因(脂肪和肌肉组织分别表达80和34个),并选取Top记录进行了描述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猪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变化与许多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脂肪形成的机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脂肪前体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前后细胞形貌、超微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脂肪前体细胞与成熟脂肪细胞在形貌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超微结构的探测中成熟脂肪细胞表面粗糙度低于脂肪前体细胞。通过力曲线的分析得出,分化前后两种细胞的机械性质均发生改变。脂肪前体细胞在粘弹力、硬度和杨氏模量的研究中比成熟脂肪细胞都高出约20%。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分析脂肪前体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的改变,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脂肪形成机制提供可视化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反义PEP基因表达技术提高稻米脂肪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成熟种子为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方法将反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carboxylase,PEPCase)基因导入粳稻品种秀水11,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并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验证。对T1代的检测结果表明,所转基因已遗传给后代,且大多数株系的分离比符合3:1。T2代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株系的稻米脂肪含量比对照高出0.37±0.12个百分点,其差异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米脂肪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研究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米脂肪含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籼粳杂种中,脂肪含量的遗传表达主要受控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加性效应,以前者为主.基因型X环境互作主要表现为显性(包括直接显性和母体显性)X环境以及细胞质X环境工作.直接近传率和母体遗传率都极显著.此外,根据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供试条本的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马聪  田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1284-1285,1302
目的:寻找提取纯化具有12次跨膜结构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新方法,并通过晶体结构的解析来研究二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方法:首次选用猪肉皮下脂肪作为GLUT4蛋白提取的原材料,采用组织匀浆,差速离心方法初步提取分离了富含GLUT4的组分,进一步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到大量的GLUT4蛋白。结果:通过单抗1F8对每一个组分进行Westem Blot检测,证明了分子量55kD处的蛋白即是GLUT4。150g脂肪组织通过组织匀浆和差速离心后,于35%-55%的硫酸铵沉淀浓度范围内得到40mg纯度达到50%的GLUT4。纯化后的GLUT4可以在0.5%DM下稳定存在三天。结论:发展了快速有效提取GLUT4的新方法,为进一步蛋白结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的氢化可的松处理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s,BMECs)增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合成、脂滴的形成以及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实验设计,以不添加氢化可的松组为对照组,处理组的氢化可的松浓度分别为1、10、100、1 000 ng/m L。各组细胞处理24 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thiazoly blue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试剂盒检测胞内TAG的含量;使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内乳脂球的合成;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氢化可的松处理对BMECs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 ng/m L氢化可的松组能够显著提高TAG的合成量、增加胞内脂滴的形成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基因表达(P0.05);10 ng/m L和100 ng/m L氢化可的松组能够显著上调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的基因表达(P0.05);1、10、100 ng/m L氢化可的松组能够显著上调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表达(P0.05),且1 ng/m L的促进效果最明显,而1 000 ng/m L则显著抑制了FASN的表达(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氢化可的松能够促进BMECs乳脂肪合成,且100 ng/m L的剂量对乳脂合成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成脂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cell,AMSCs)是一类来源于脂肪组织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脂肪组织具有取材方便和干细胞含量高的优势,有望在研究与应用领域成为骨髓干细胞的替代物。猪是一种比啮齿类更接近人类的模式动物,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本研究探讨了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脂肪微管基质成分,传代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取第3-7代AMSCs,采用不同方法诱导A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诱导后的细胞内有高折光性的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成阳性,不同诱导方法诱导率不同。被诱导细胞用RT-PCR可检测到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PL和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可以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AMSCs,经传代后可提高其纯度。CD44、CD105表达呈阳性,CD14、CD34、S-100、HLA-DR呈阴性,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合成乙酸乙酯酯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7株脂肪酶产生菌中筛选到能由乙醇和己酸合成己酸乙酯的菌株8侏。其中Rhizopus sp.H-3菌株脂肪酶活力为50-60u/ml,全细胞在有机溶剂中的酯化率可达己酸的91%。H-3产酶的最适碳源为淀偻或葡萄糖。6%黄豆饼粉加4%蛋白胨复合氮源有利于酶活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分离培养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记.利用MTT比色检测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对猪AMSCs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猪A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析不同浓度ATRA对猪A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RT 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PL和aP2 mRNA的变化.MTT比色结果显示,生理浓度(1×10-9~1×10-8 mol/L)和药理浓度(1×10-7~1×10-5 mol/L)ATRA对猪AMSCs增殖均没有影响.油红O染色提取法结果表明,除1×10-7 mol/L ATRA对猪AMSCs成脂分化没有影响外,生理浓度(1×10-9~1×10-8 mol/L)和其它药理浓度(1×10-6~1×10-5 mol/L)ATRA均显著抑制猪AMSCs成脂分化(P<0.05).RT-PCR检测显示,ATRA显著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PL和aP2 mRNA表达(P<0.05).  相似文献   

16.
猪脂肪基质细胞成骨与成脂分化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猪脂肪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和向成骨与脂肪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猪脂肪基质细胞,分别向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应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法、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猪的脂肪基质细胞呈成纤维样,生长旺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别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向成骨分化的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在培养皿中可形成钙化斑。而在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中可见有小脂滴生成,用油红O染色呈橘红色。结论:脂肪基质细胞是一种混合细胞,除了能向脂肪细胞分化外,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也能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猪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聚脂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用含850 nmol/L 胰岛素和50 nmol/L地塞米松的诱导培养液进行诱导,采用油红O提取法测定了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同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细胞分化过程中聚脂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转录因子PPAR γ和C/EBP β在诱导后12 h即迅速表达,SREBP-1 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后12 h出现显著下调,随后逐渐升高,96 h达到最高水平;脂肪合成相关酶基因GPDH、FAS、ACC和LPL呈现出与SREBP-1相似的表达模式;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aP2、FAT、FATP1与VLDLR的表达量随着细胞分化过程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并且与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变化高度相关.本实验结果表明,PPAR γ、C/EBP β和SREBP-1可能是调控猪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猪皮下脂肪组织在聚脂过程中,在分化早期可能以脂肪细胞自身合成脂肪酸为主,而后期则主要依赖细胞外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揭示脂肪细胞的分化调控规律.  相似文献   

18.
猪大网膜脂肪细胞的空泡,经非离子去垢剂Tritonx-100抽提,ConA-Sepharose AB 柱亲和层析后,分离得到4个糖蛋白,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它们的表现分子量分别为74,000、79,000、88,000和>100,000。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猪脂肪细胞质膜的蛋白组成,结果表明,猪脂肪细胞质膜上至少有20多个蛋白组分,其中至少有5个组分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差速贴壁法对小型猪脂肪间质干细胞(ADSC)提取和纯化的可行性。方法从两成软骨10月龄的中国实验用I系小型猪皮下脂肪组织获取ADSC,培养4~6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见少量细胞贴壁,立刻将含有未贴壁细胞的培养基接种到新培养瓶内继续培养,传统培养法不换培养瓶,以后均每3 d换液1次。完全培养基传至第3代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两种培养法获得的细胞不同代数的贴壁时间;诱导培养基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诱导并鉴定。贴壁时间、表面抗原阳性率、分化诱导染色阳性率实验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可分离培养出小型猪ADSC,并可除去部分贴壁的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脂滴,传代后培养瓶中脂滴明显减少;差速贴壁培养法获得的ADSC在贴壁时间方面较传统方法获得的ADSC短,前者传代后的贴壁时间(3.5±0.2)h较后者(5.8±0.3)h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5,P=0.01);两种方法获得的ADSC中CD34阳性率:差速法为(1.17±0.01)﹪,传统法为(0.99±0.03)﹪;CD44阳性率:差速法为(88.90±0.03)﹪,传统法为(89.23±0.10)﹪;CD106阳性率:差速法为(1.18±0.05)﹪,传统法为(1.56±0.06)﹪;差异均统计学意义(t=0.12,1.23,0.37,P=0.06,0.07,0.06)。油红O、苏丹黑B、Von kossa、茜素红、阿尔新蓝、II型胶原染色结果表明差速贴壁法获得的ADSC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且阳性染色率分别为(78±2)﹪、(82±6)﹪、(85±1)﹪、(83±3)﹪、(76±9)﹪、(74±1)﹪,较传统法的(68±1)﹪、(69±2)﹪、(73±0)﹪、(75±1)﹪、(69±3)﹪、(65±4)﹪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12.56,16.27,10.33,17.01,23.97;P=0.02,0.03,0.01,0.01,0.00,0.00)。结论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可从小型猪皮下脂肪组织可以分离培养出ADSC,从细胞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能力等方面都较传统法获得的ADSC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亚油酸(顺-9,顺-12-十八碳二烯酸)(0、20、40、80、120μmol/L)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甘油三酯试剂盒检测BMECs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的合成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添加20μmol/L的亚油酸能促进BMECs的增殖,120μmol/L的亚油酸组BMECs的相对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0μmol/L和80μmol/L亚油酸添加组BMECs中TAG的合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添加20μmol/L亚油酸显著上调αs1-酪蛋白(casein alpha s1 identifiers symbols,CSN1S1)和κ-酪蛋白(κ-casein,CSN3)基因的表达,而80μmol/L和120μmol/L亚油酸显著下调CSN1S1和CSN3基因的表达(P0.05);(4)120μmol/L亚油酸上调了真核启始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binding-protein-1,4EBP1)基因的表达,下调了核糖体蛋白S6激酶-1(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1,RPS6K1)基因的表达(P0.05);(5)添加20~120μmol/L亚油酸显著下调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 A desaturase,SCD)、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3,FABP3)的基因表达(P0.05);(6)20μmol/L亚油酸添加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G)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120μmol/L亚油酸组PPARG、固醇调节元件结合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1,SREBF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20~40μmol/L的亚油酸对BMECs乳脂肪和乳蛋白合成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