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香茶菜属(Isodon)由于富含二萜类化合物(Diterpenoids)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根据其所含二萜的骨架和氧化状态,对该类化合物在香茶菜属植物中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含二环和三环二萜为主的植物种类聚在一支上,含四环二萜为主的植物种类聚在另一支上。进一步将二萜分为二环、三环、四环三大类绘制到分子系统树上结果显示:三环二萜主要分布在较原始的类群中,如: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和小花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 var. micranthus);而四环二萜主要分布在较进化的类群中,如:旱生香茶菜(I.xerophilus)和腺花香茶菜(I.adenanthus)。本研究通过对二萜类化合物与香茶菜属系统发育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探讨,有助于对香茶菜属植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与研发。  相似文献   

2.
细锥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细锥香茶菜(Rabdosiacoetsa(Buch.Ham.exD.Don)Hara)的叶中分离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阐明其结构,其中1个为新的二萜酸———7α,12α,14β三羟基15酮对映贝壳杉18羧酸,命名为细锥香茶菜酸(coetsanoicacid)。另外8个化合物分别为二氢昆明香茶菜丙素、昆明香茶菜丙素、白柔毛香茶菜甲素、大萼香茶菜丙素、4羟基Δ8,9(Z)鞘氨醇2′羟基正二十(二十一二十六)碳酸酰胺、乌苏酸、2α,3β二羟基乌苏酸和胡萝卜甙。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旱生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细胞毒活性的三维构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比较分子力场法(COMFA)研究了一系列旱生香茶菜二萜化合物对人红细胞白血病(K562)、人旱幼粒白血病(HL-60)、人胃腺癌(MKN-28)和人结肠癌(HCT)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的初步研究,其结果将为香条菜二萜的结构修饰和简化,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旱生香茶菜(Isodon xeropene)枝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一个新的松香烷型二萜苷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16,18-二羟基-7,15(17)-二烯-对映-松香烷-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5.
从无毛狭叶香茶菜(Isodonangustifoliusvar.glabrescensH.W.Li)中分离得到4个已知二萜化合物;7-乙酰基-鲁山冬凌草甲素,鲁山冬凌草甲素,乙素和紫萼香茶菜甲素,经二维核磁共振波谱(2D-NMR)解析表明,它们的结构分别由先前报道的5、6、7和8应修订为结构1,2,3和4。  相似文献   

6.
贵州产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纹香茶菜(IsodonlophanthoidesH.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多年生柔弱草本,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全草苦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驱虫等功效。用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咽喉炎,妇科病等,尚可...  相似文献   

7.
毛叶香茶菜素的结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安徽省黄山产的大萼香茶菜(Rabdosiamacrocalyx(Dunn)Hara)中分得一结晶,其元素分析和13C-NMR与毛叶香茶菜素[1]完全一致,故推定为毛叶香茶菜素,根据该结晶的元素分析,MS、NMR、COSY和NOESY等光谱数据,其结构应订正为(2)。表1表明:毛叶香茶菜素(2)的分子式由元素分析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为C24H36O9,毛叶香茶菜素(1)的分子式由元素分析也应确定为C24H36O9。由于赵治清等误将质谱中M+-H2O碎片离子峰m/z450当作分子离子峰(毛叶香茶菜…  相似文献   

8.
从无毛狭叶香茶菜(Isodonangustifoliusvar.glabrescensH.W.Li)中分离得到4个已知二萜化合物:7-乙酰基-鲁山冬凌草甲素,鲁山冬凌草甲素、乙素和紫萼香茶菜甲素,经二维核磁共振波谱(ZD-NMR)解析表明,它们的结构分别由先前报道的5,6,7和8应修订为结构1,2,3和4。  相似文献   

9.
大萼香茶菜辛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萼香茶菜(Rabdosiamacrocalyx(Dunn)Hara)系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我们曾报道了它的具有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的7个新二萜成分:大萼香茶菜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和庚素[1—5]。进一步研究又分得3个结晶单体。其中,结晶Ⅰ鉴定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萼香茶菜辛素;结晶Ⅱ和Ⅲ鉴定为已知化合物oridonin和enmenol。大萼香茶菜辛素(Ⅰ) C22H34O8,mp230℃,[α]22D-41.8(c0.22,MeOH)。IR不…  相似文献   

10.
从毛萼香茶菜的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二萜化合物,coetsoidinA和毛萼晶P,它是目前从香茶菜属分离到的仅有的两个B环具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事物,其中毛萼晶P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豌豆根瘤的侵染细胞.结果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大量的细菌,它们主要是杆状细菌,其次是球形、Y形和T形细菌,其它形状的细菌很少.除了细菌形状不同外,还有一些细菌比较特殊,如有的细菌较长,菌体出现部分收缩并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收缩环,其形状类似一条莲根;有的细菌很大,它的体积是普通细菌的2倍或2倍以上;有的细菌粗细不均匀,端部膨大,呈棒槌状.侵染细胞中有许多小泡,它们大小不同,呈球形.它们存于细菌之间,其中一些小泡还位于细菌的表面上,而且附近细菌的表面有时还有各种隆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2例和单纯肺结核患者39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患者肺部病变情况。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陈旧性肺结核28例、活动性肺结核4例;病灶位置经典部位29例、非经典部位3例,合并鳞癌11例、腺癌13例、小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3例;10例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不同侧、13例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同侧不同叶、9例结核病灶于肺癌病灶同侧同叶。单纯性肺结核组胨旧性肺结核36例、活动性肺结核3例;病灶位置经典部位34例(上叶尖段11例、后段9例、下叶背段14例)、非经典部位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以及棘状突起比例高于单纯肺结核组,而空泡影比例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钙化、斑片条索影、结节影以及空洞或空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specificity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 on the removal of carbohydrates by fermentation was studied. The common monosaccharides, D-glucose, D-fructose, D-mannose, and D-galactose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D-glucuronic acid and D-ribose were partially removed; but D-xylose, D-rhamnose, and L-sorbose were not removed and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Of four glycosides, methyl and phenyl alpha- and beta-D-glucopyranosides, three of the four were partially removed and methyl beta-D-glucopyranoside was not removed. The disaccharides, maltose, sucrose, and turanose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while cellobiose, lactose, and melibiose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Isomaltose and alpha,alpha-trehalose were partially removed. Maltotriose and raffinose were partially removed, but isomaltotriose and melezitose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The tetrasaccharides, maltotetraose, isomaltotetraose, and acarbose, were completely resistant. Further, the yeast enzymes did not alter any of the resistant carbohydrates by transglycosylation or condensation reactions or by any other types of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源山桐子果实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11个种源的山桐子为材料,测定其果实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山桐子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尤以亚油酸含量最高,11个种源的平均值为63.58%,且种源间差异显著,分宜、宜昌种源亚油酸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9个种源;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11个种源山桐子果实棕榈酸差异显著,且以平武种源最高;其余脂肪酸含量均较低,变异幅度较大;种子中棕榈酸和棕榈烯酸含量明显高于果肉,而亚油酸、亚麻酸及硬脂酸含量明显低于果肉,油酸含量相近:果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果肉〉全果〉种子,且变异系数及相对极差均较小,尤以果肉中最小;除硬脂酸外,山桐子果实中其他4种主要脂肪酸组分受海拔等地理环境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5.
蓝狐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狐又名北极狐(Alopex lagopus),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北极狐属(Alopex).  相似文献   

16.
鸭儿芹根、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其根、茎、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鸭儿芹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1个峰,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61%,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γ-芹子烯等;茎中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100.00%,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表型和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对四川省近年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系统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从表现型和基因型两个方面鉴定了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群体多态性。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发现A1交配型菌株只有2份,A2型有29份,自育型12份;甲霜灵敏感菌株3株,中抗菌株22株,高抗菌株18株;共测定出11个生理小种,其中全毒力小种发生频率最高,占供试菌株的25.58%。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43份材料共发现了10种SSR基因型,5个SSR标记在该种群上共产生了16个SSR位点,每个标记平均有3.2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46,SSR4是多态性最丰富的标记。本试验中A2菌株和自育型的基因型SSR相同,其中全毒力小种是当地的优势致病菌,该研究为今后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集滇黔金腰、大叶金腰和锈毛金腰,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85种成分,主要为十六烷酸、烷烃类、肉豆蔻酸和叶绿醇等化合物。其中,在滇黔金腰中共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十六烷酸(10.29%)和月桂酸(7.54%)等;在大叶金腰中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91%)和二十七烷(7.29%)等;在锈毛金腰中共鉴定出5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十六烷酸(12.66%)和三十二烷(8.15%)等。不同种金腰属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组织培养中再生植株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显微和超微水平不同层次上对陆地棉(Gossypium hisutum L.)再生植株中正常苗和玻璃苗叶及根端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试管玻璃苗叶表面凹凸不平,气孔下陷,萎缩变形,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叶表面蜡质分布不均匀,其数量也较少;叶肉无明显的栅栏组织分化,细胞中叶绿体含量少、形态小,结构异常。超微结构显示,大部分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基粒片层分布少而含较多的基质片层,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含量少或缺。叶脉维管组织发育不良,导管分子数目少,木质化程度低,根尖短而细,生长点仅由少数具分生能力的细胞组成,根冠细胞大,但数量少。正常苗形态结构基本类似于实生苗。  相似文献   

20.
李晨  王晓丽  王晓丽  李玉 《菌物研究》2013,11(3):176-178,181
为了研究黏菌孢囊形成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文中探讨了番红-固绿和铁帆-苏木精染色条件下淡黄绒泡菌和全白绒泡菌孢囊不同发育阶段显微结构的差异显示效果。结果表明:在幼孢囊中原质团有种水平的割裂,大割裂和微割裂,这些割裂和孢丝及孢子的形成有关;全白绒泡菌囊轴表现了和孢囊柄不一致的状态和染色结果;番红-固绿染色下,淡黄绒泡菌在孢囊形成前期原质团被染成淡红色,可以分辨出大量游离存在的细胞核;孢囊壁及囊轴被染成绿色,孢子灰绿色;全白绒泡菌原质团被染成绿色,初期可见较厚孢囊壁,囊轴绿色。铁帆-苏木精染色下,淡黄绒泡菌和全白绒泡菌原质团均被染成灰色,囊壁不明显,成熟孢子发生皱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