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植物选育的方法,白千层加工的特点和精油产品应用要求,开展了4-松油醇型白千层优良单株筛选工作。通过初选,扦插繁殖,苗期跟踪,测定不同生长阶段枝叶生物量、含油率及精油质量选出优良单株7株,其一年生的单株含油量为11.30 g^26.59 g,精油中4-松油醇含量为38.04%~40.27%,1,8-桉叶素含量为1.09%~2.21%,在精油年均产量和质量都优于国内选择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绿色低共熔溶剂提取互叶白千层精油的最佳工艺,该研究采用四种提取工艺作对比,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进行了工艺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四种工艺提取到的互叶白千层精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互叶白千层精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干燥原料低共熔溶剂蒸馏,最优提取条件为氯化胆碱与1,3-丁二醇摩尔比1∶3、含水量52 mol、原料干燥时间9 h、料液比1∶5 g·mL-1、蒸馏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提取率为4.06%,实验值与响应面模型的预测值有较好的拟合性,证实模型有效,提取率比新鲜原料水蒸气蒸馏、干燥原料水蒸气蒸馏和冻融原料水蒸气蒸馏分别提高了383.33%、290.38%和497.06%。(2)经四种工艺提取所得精油主要成分大致相同,但含量差距很大,主要有醇类和烯烃类物质。(3)干燥原料低共熔溶剂蒸馏的精油提取率和特征组分含量都高于其他工艺,包括醇类8种,烯烃类9种,其他化合物3种;主要成分为γ-松油烯、松油烯、α-蒎烯、α-松油醇、香树烯,其中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大,为45.31%;特征组分松油烯-4-醇含量为30.58%...  相似文献   

3.
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千层属植物在澳洲多达 30多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主要为互叶白千层 (Melaleucaalternifolia )和白千层 (MelaleucaleucadendraLinn)。白千层原产澳大利亚 (朱亮锋等 ,1993) ,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云南均有引种栽培 ,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 ,又名玉树。以其枝叶水蒸气蒸馏得到精油 ,国际市场称互叶白千层精油商品名为茶树油(Teatreeoil) (古佛政等 ,1999)。有较强的抑菌、镇痛、驱虫及防腐作用 ,具治疗牙痛、风湿痛、神经痛、耳痛和消炎杀菌等功效。本文采用气相色谱 (GC…  相似文献   

4.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一种生产周期短、收益快的药用和香料树种。文中总结广东地区互叶白千层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种苗繁育、种植方法、田间管理、采收等,为提高互叶白千层品质、保障精油质量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源和家系白千层芳香油组分及含量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白千层芳香油树种天然种子进行繁育,并对生长期为18个月的白千层枝叶进行含油量测定,分析不同种源、家系白千层芳香油组分及含量,选择和推广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白千层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植物精油4种成分丁香酚(eug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肉桂油(cinnamon oil)和香茅油(citronella oil)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活性以及马来酸二乙酯和水杨酸乙酯对这些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毒力的影响,为无公害防治枸杞(Lycium spp.)害虫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采用二项选择法测定上述4种精油成分(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玻璃管药膜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这4种化合物及其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力;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这些化合物处理后枸杞棉蚜成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离体活性。【结果】α-松油醇(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明显,1, 2和3 h的驱避率分别为58.1%, 58.6%和55.7%; 3 h时测试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成蚜的驱避率由大到小依次为α-松油醇>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丁香酚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杀作用最强,处理4 h时的LC50值为0.48 mL/L,肉桂油、α-松油醇、香茅油对枸杞棉蚜成蚜的LC50值分别为1.23, 6.24和11.97 mL/L。对枸杞棉蚜成蚜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马来酸二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2.75, 2.86, 1.78和1.56;水杨酸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3.41, 2.67, 2.00和1.89。毒力比结果表明,所测定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49.9倍,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的触杀毒力最高。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成蚜AChE和ATPase活性有不同的作用,丁香酚对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对ATPase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结论】α-松油醇对枸杞棉蚜驱避作用最好;丁香酚、α-松油醇、肉桂油和香茅油这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很大;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混合后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提高,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所测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离体AChE和ATPase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不同地区薰衣草花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产地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Lavandula latifolia Medik.)鲜花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产自濮院、厦门、昆明的薰衣草花精油,并用GC-MS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地薰衣草花精油的得油率分别为6.60%、3.07%、3.17%。精油中分别检出50、59、44个化合物,其中4个化合物(桉叶油醇、α-红没药醇、樟脑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占精油总量的75%以上。三地薰衣草花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含量不同,且精油的组成成分也存在差异。此外,薰衣草精油中的桉叶油醇、樟脑及α-红没药醇的相对含量与海拔及年均降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和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为引种到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草和肿柄菊叶精油,得率分别为1.02%和1.05%(w/w)。通过GC和GC-MS分析精油的组成。从柠檬草叶精油中鉴定出20个化合物,单萜和倍半萜占81.25%,精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柠檬醛(49.76%)、月桂烯(8.54%)、橙花醇(5.92%)。从肿柄菊叶精油中鉴定出20个化合物,单萜和倍半萜占95.85%,精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α-松油醇(20.31%)、1,8-桉树脑(14.67%)、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14.32%)、2,6,6-三甲基二环[3.3.1]庚-2-烯(13.51%)和1,1,4,7-四甲基十氢-1H-环丙并[e]薁-4-醇(7.39%)。两种精油对松材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全齿复合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均表现较强的抑制活性。两种精油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活性均最强,用柠檬草精油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4 h和48 h,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68μg/m L和0.747μg/m L;用肿柄菊精油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4 h和48 h,IC50值分别为1.118μg/m L和1.039μg/m L。研究结果为揭示柠檬草和肿柄菊精油中的抗线虫成分,以及这两种植物精油作为抗线虫剂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单性木兰种皮的挥发组分,用GC-MS分别定性定量分析了提取的油层精油和溶解在水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挥发组分的提取率为4.2%,其中,油层精油得率为3.5%,主要成分中萜烯类化合物多,含量高,其中罗勒烯37.3%、D-苧烯9.03%、对-伞花烯8.10%、β-月桂烯7.79%、β-反-罗勒烯4.08%、对-孟-1-烯4.00%、α-侧柏烯3.11%;水层乙醚萃取率0.7%,其中α-松油醇6.13%、对-伞花烃5.57%、D-苧烯5.33%、6-甲基-3,5-庚二烯-2-酮4.44%、4-甲基-4-戊烯-2-酮4.16%。  相似文献   

10.
地枫皮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和恺  季伟良   《广西植物》1992,12(4):381-383
从广西的地枫皮制备精油,并用毛细管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鉴定了25种成分,占精油的81.50%。主要芳香成分为黄樟醚(21.74%)、芳樟醇(15.81%)、1,2-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6.30%)、α-松油醇(5.89%)。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云南两个薰衣草品种(CAS07和CAS08)鲜花及干花精油,然后经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CAS07鲜、干花的得油率分别为2.2%和2.7%,CAS08鲜、干花的得油率分别为3.3%和3.8%,两个不同品种间的薰衣草精油得油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鲜、干花得油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07薰衣草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有:芳樟醇(38.58%~39.16%)、乙酸芳樟酯(21.80%~26.71%)和乙酸薰衣草酯(7.69%~13.15%);CAS08薰衣草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有:桉叶油醇(49.70%~49.80%)、樟脑(13.64%~14.26%)、α-红没药醇(6.62%~7.65%)。本研究结果发现鲜花采收后及时加工比干花加工提取精油产量更高,精油品质更好;可为云南薰衣草产业化发展决策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并为建设美丽家庭农场及特色生态庄园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香桂叶精油化学成份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运用减压分馏、柱层析、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分离鉴定了3个单萜烯——α—蒎烯(1.28%)、莰烯(0.17%)和对-聚伞花素(0.14%);5个含氧单萜化台物——1,8-桉叶素(0.85%)、芳樟醇(14.35%)、α-松油醇(0.22%)、黄樟油素(69.70%)和丁香酚(4.20%);2个醛类化合物——壬醛(0.16%)和癸醛(0.40%);2个倍半萜烯——β-丁香烯(0.11%)和β-甜没药烯(0.05%);1个倍半萜含氧化合物——橙花叔醇(0.75%)等13个成份。另外,还测定了不同月份的植物精油主要成份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石山巴豆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5.96%,主要成分是α-松油醇(17.57%)、桉树醇(11.13%)、乙酸松油酯(9.07%)、倍半水芹烯(8.52%)等;从毛果巴豆叶鉴定出55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7.8%,以反式-橙花叔醇(9.48%)、α-松油醇(7.51%)、桉树醇(6.43%)、乙酸松油酯(6.72%)为主要成分。两种植物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均以萜醇、倍半萜烯为主,并且其中多种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因此研究结果可为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树龄、虫害与巨尾桉叶油成分的相互关系,更好的开发桉树资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树龄(4~6年生)巨尾桉叶油,用GC-MS法对巨尾桉叶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树龄和染虫状态的桉叶油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增加,桉叶油总量逐年增加;生长年限不同,桉叶油中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变化情况为:桉油醇、乙酸松油酯含量随树龄逐年上升;d-柠檬烯、α-蒎烯相对含量在4到5年达到峰值,5年后开始下降;莰烯、β-蒎烯和α-松油醇逐年下降。被云斑天牛感染的林地,桉油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呈相对下降趋势,而d-柠檬烯、α-松油醇、乙酸松油酯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采用选择性试验测定了14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对草菇双额岩小粪蝇Bifronsina bifrons(Stenhammar)的产卵驱避效果及在室外采用非选择试验测定了其中3种化合物的产卵驱避效果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精油浓度为10 000 mg/L时,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驱避效果,其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是60.17%±9.57%、51.07%±2.63%和47.66%±7.10%,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和异松油烯产卵驱避作用效果不明显。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对双额岩小粪蝇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5.11%±3.54%、42.68%±3.94%和14.47%±6.92%;丁香酚对双额岩小粪蝇幼虫的毒力最大,LC_(50)为16 965.159 mg/L。其次是茴香醛,LC_(50)为311 941.332 mg/L。α-松油醇毒力最差,LC_(50)为40 676 080.550 mg/L。进一步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α-松油醇(1 250 mg/L~20 000 mg/L)、丁香酚(625 mg/L~20 000 mg/L)和茴香醛(2 500 mg/L~20 000 mg/L)对双额岩小粪蝇具有明显的产卵驱避效果,驱避效果随施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浓度为20 000 mg/L时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的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69.75%±3.98%、60.75%±1.94%和57.23%±3.38%。本研究为草菇生产中双额岩小粪蝇的无公害防治及高效环保的植物源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叶含笑中芳香精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别分析了水蒸气同步蒸馏法提取的南岭国家保护区内野生金叶含笑叶中的冷凝管顶部选出的易挥发性主要组分和精油主体中的主要成分.鲜叶中精油含量达到0.56%(V/W),其易挥发的主要组分有15种,精油主体中相对含量≥0.10%的主要组分有40种,精油中含量最大的组分是桉叶油醇和桉叶油-4(15),7-二烯-1-β-醇,相对含量分别达到49.70%和13.74%.  相似文献   

17.
涂蜡甜橙贮藏期间果皮中烯醇类香气成分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橙采后涂蜡将使果皮中松油烯-4-醇、α-松油醇、3,7-二甲基-6-辛烯-1-醇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增加,月挂烯和芳樟醇的含量减少。贮藏4个月后,柠檬烯、桧烯、α-水芹烯和松油烯-4-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回归分析表明,10种烯、醇类香味物质中,芳樟醇具有较强的相关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柑桔提取物中主要杀螨活性成分,为柑桔提取物作为杀螨剂的使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4种溶剂对北碚447的果皮与种子进行平行提取,对4种提取物进行杀螨活性评价。对北碚447的果皮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就其中主要成分进行杀螨活性评价,确定主要杀螨活性成分。【结果】发现柑桔乙醇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果皮提取物的杀螨活性高于种子;果皮和种子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35种成分,其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和柠檬醛、4-松油醇、芳樟醇占提取物含量的85%以上;柠檬烯杀螨活性高于柠檬醛、松油醇、芳樟醇、?-蒎烯。【结论】柑桔提取物中主要的杀螨成分是柠檬烯、柠檬醛、4-松油醇、芳樟醇、?-蒎烯,以这些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柑桔提取物类杀螨剂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夜合花叶的精油成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夜合花[Magnolia coco(Lour.)DC.]叶的精油成份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13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含量占总组成的66.358%,主要成份是β-松油烯(37.570%),松油醇4(6.504%),α-蒎烯(3.499%),去氢白菖蒲烯(2.758%),芳樟醇(2.440%),1-(1,5-二甲基-4-己烯)苯(2.436%)等。  相似文献   

20.
互叶白千层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芬  黄宇翔  丁舒敏  李青   《广西植物》1995,15(4):368-370
采用水蒸汽蒸馏收集互叶白千层芳香油,对该油进行GC/MS/DS定性分析及其总离于流图的面积归一化定量分析,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中含氧化合物6种,碳氢化合物19种。直接影响该油商品价值的化学成分4-萜品醇含量约为17%,桧樟脑含量约为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