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猪胃H+/K+-ATPase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消炎痛明显抑制H+/K+-ATPase泡囊的质子转运功能,造成质子泄漏。在0.15mg/ml蛋白深度下,4%的消炎痛结合于H+/K+-ATPase泡囊上。它能渗入膜脂相并显著降低膜的流动性。并使H+/K+-ATPase内源荧光受到淬灭。从实验结果看来,消炎痛对猪胃H+/K+-ATPase质子转运功能的抑制来自对酶蛋白和膜结构影响两个方面,而非仅抑制  相似文献   

2.
嗜盐菌H.Sp.XZ515中古紫质的光化学和质子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视黄醛蛋白在介质中有羟胺存在时由光照而引起的漂白反应,再一次确定了在嗜盐菌H.Sp.XZ515中含有古紫质。利用不同pH时的差光谱确定了这种古紫质属于类BR蛋白。这种蛋白所具有的质子泵功能也如同BR一样是使质子自膜内侧转运至膜外侧。但质子在膜上转运的动力学过程与BR有区别。如果BR中质子在膜上转运过程通常是质子释放先于质子接收,则在XZ515中是质子释放落后于质子接收。  相似文献   

3.
作为猪胃H~ /K~ -ATPase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消炎痛明显抑制H~ /K~ -ATPase泡囊的质子转运功能,造成质子泄漏。在0.15 mg/ml蛋白浓度下,4%的消炎痛结合于H~ /K~ -A- TPase泡囊上。它能渗入膜脂相并显著降低膜的流动性,并使H~ /K~ -ATPase内源荧光受到淬灭。从实验结果看来,消炎痛对猪胃H~ /K~ -ATPase质子转运功能的抑制来自对酶蛋白和膜结构影响两个方面,而非仅抑制酶蛋白本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胞浆囊泡转运的包被复合体与蛋白分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胞浆囊泡转运体系中囊泡包被复合体对于蛋白的分拣与定向转运有重要意义。目前较明确的囊泡包被复合体有:笼形蛋白被复合体,COPⅠ、COPⅡ,囊泡相关肌球蛋白。这些复合体各有其特定识别序列,彼此分工又相互协同,维持着转运系统的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5.
细胞骨架蛋白调节囊泡转运及其与神经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囊泡转运依赖于细胞骨架系统,细胞骨架为囊泡转运提供了轨道,而细胞骨架表面的马达蛋白则为其提供了动力。近年来,随着活细胞成像技术以及相关的生化、药理实验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囊泡转运的分子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胞骨架蛋白对囊泡转运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囊泡转运的紊乱与多种神经疾病相关。囊泡转运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将为多种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胞浆囊泡转运体系中囊泡包被复合体对于蛋白的分拣与定向转运有重要意义。目前较明确的囊泡包被复合体有 :笼形蛋白包被复合体 ,COPⅠ ,COPⅡ ,囊泡相关肌球蛋白。这些复合体各有其特定识别序列 ,彼此分工又相互协同 ,维持着转运系统的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7.
真核细胞中含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转运囊泡。虽然转运途径和携带物质各异,但细胞转运的基本分子机制却呈现出高度相似性和保守性。大多数转运途径都需要一种SNARE(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蛋白质复合体介导转运膜泡与靶膜的融合。同时,另一个蛋白家族,Secl/Muncl8蛋白(SM蛋白)也在囊泡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相比于对SNARE蛋白的认识的一致性,在不同的研究中SM蛋白的功能及其与SNARE复合体的相互作用方式却不尽相同。以下综述近年来有关SM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归纳SM蛋白分子的作用机制、功能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逆向囊泡转运复合物Retromer主要负责介导货物蛋白从内体向反式高尔基体或细胞表面逆向转运,是细胞内囊泡转运分选系统的重要成员.Retromer复合物主要含有两个亚复合体:货物选择复合体VPS26-VPS29-VPS35和膜结合复合体SNX-BAR.本文着重综述了Retromer复合物和SNX蛋白家族参与囊泡转运过程的分子机制以及它们在发育中对Wnt信号的调控作用;并讨论了Retromer复合物在细胞极性形成、细胞凋亡、神经元信号传递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该复合物与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因素复杂性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pamyloid,AB)级联假说和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s)可特异性地将神经元内的谷氨酸转移入突触囊泡,且一个独立功能单位的VGLUT对于完成一个囊泡的填充是必要和充分的,没有VGLUT的突触囊泡中就没有谷氨酸(glutamate,Glul,VGLUT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释放进突触间隙Glu的量,是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关键因子。在AD中Aβ增多聚集,VGLUTs表达减低,且VGLUTs转运Glu和Glu的囊泡释放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和A13的释放在突触囊泡的循环中存在行为平行性和共定位。胞外AB的增加可增强囊泡的释放几率,而Glu引起的突触活性增加亦可增加胞外A[3的浓度。APP/Aβ与谷氨酸能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导致AD的发生,VGLUTs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治疗AD的潜在的药物靶点和预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细胞内各个细胞器之间通过囊泡的膜转运是真核细胞存在的基本。Rab蛋白确保了转运蛋白被运输至正确的目的地。Rab蛋白是小GTP酶中的一大家族,它通过募集其效应物蛋白,其中包括接头蛋白,栓系因子,激酶,磷酸酶以及动力蛋白等,调控了细胞膜的选取,囊泡出芽,去包被,转运以及膜融合等过程。本文主要从Rab蛋白循环着手,依次论述了Rab蛋白在囊泡出芽,去包被,转运和膜融合等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使读者对Rab蛋白能有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Rab是小分子GTP结合蛋白Ras超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在囊泡运输的不同阶段发挥着调节作用.在与GTP结合后,Rab可募集特异的效应蛋白到膜上.近来发现,许多Rab可募集与微管和肌动蛋白相关的马达分子到靶膜,从而调节相应囊泡的转运.Rab所具有的分子开关特性,使其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囊泡转运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2.
Rab蛋白是真核生物中保守的小GTP酶家族. Rab蛋白在细胞中普遍表达,它的活性在细胞内受到严格的调控:在活性形式Rab-GTP和无活性形式Rab-GDP之间转换,这是由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s)和GTP酶活化蛋白(GAPs)调控的,并在囊泡转运的调控中起分子开关的作用.在囊泡运输中, Rab蛋白与不同的下游效应分子相互作用,参与从供体膜选择货物、出芽形成囊泡、调控囊泡沿细胞骨架运动、囊泡与受体膜锚定融合.当Rab蛋白功能受损导致囊泡转运途径障碍时,则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本文将对近年来Rab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参与囊泡运输的分子机制、Rab蛋白的循环调控以及其异常导致的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云  王雪  谢俊霞  宋宁 《生理学报》2021,(2):315-328
Rab蛋白是Ras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小分子GTP结合蛋白.在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内吞途径和细胞器间的物质转运过程中,Rab蛋白通过招募其效应蛋白可作用于囊泡形成、转运、黏附和融合,是囊泡运输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素.Rab蛋白及其效应蛋白定位和功能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本文就Rab蛋白的主要功能及其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4.
在脂肪和骨骼肌细胞中,胰岛素可迅速刺激葡萄糖转运,即通常所说的GLUT4转运。 GLUT4转运是指Rabs与GTP结合时,促进囊泡与微管和微丝蛋白结合,并通过锚定和融合作用使GLUT4囊泡与目标膜结构融合。多数 Rab 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中,且在细胞内定位十分广泛,几乎存在于真核细胞所有的膜相关的细胞器的胞浆侧。 Rab 蛋白作为囊泡运输的分子开关,通过调节运输小泡的停泊和融合,在囊泡的形成、转运、粘附、锚定、融合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Rab蛋白受到多种上游调节蛋白的调节,同时调控着下游的多种效应蛋白,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任何一个环节改变都可能会导致蛋白质转运的异常,进而引发疾病。本文系统阐述了Rab蛋白在葡萄糖转运过程中的作用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在真核细胞中,囊泡介导的蛋白质转运是一个高度可控的多步骤过程。在囊泡与靶细胞器膜成分融合之前,许多因子参与了它们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拴系。其中大部分由多亚基复合体或卷曲螺旋蛋白构成的拴系因子,在小G蛋白的协助下,介导了囊泡与靶细胞器膜成分之间最初的结合。转运蛋白颗粒(transport protein particle,TRAPP)复合体就是一种广泛参与囊泡在细胞内转运的多亚基拴系因子。本文将就TRAPP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与TRAPP复合体基因突变相关疾病做一简单综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转运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在维持体内葡萄糖动态平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LUT4贮存囊泡(GLUT4 storage vesicle,GSV)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的分泌囊泡含有许多相同的蛋白。研究证明这些蛋白调节了分泌囊泡的胞内转运过程,但是GLUT4囊泡和分泌囊泡是否具有相同的胞内动态过程还未阐明。文章以3T3-L1纤维原细胞中的GSV和神经内分泌细胞PC12细胞中的分泌囊泡:致密核心大囊泡(large dense core vesicle,LDCV)为研究对象,使用消散场显微成像技术和单微粒跟踪技术直观观察了活体细胞内单个GSV和LDCV的三维运动轨迹。通过以适当方程拟合单个囊泡的均方位移曲线,发现两种囊泡都具有三种运动模式。定量分析显示作自由扩散运动和方向性扩散运动的GSV数量明显多于LDCV。对比GSV和LDCV的三维扩散系数,发现GSV的扩散系数中值为7.2×10-4μm2/s,而LDCV的扩散系数中值仅为1.94×10-4μm2/s。这一结果说明GSV的活动性远大于LDCV,提示GSV的胞内转运过程涉及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囊泡启动是细胞调节性分泌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囊泡启动后才具备与膜融合的能力.囊泡的启动过程需要SNARE复合体的形成和许多其它蛋白如Muncl3、RIM、CAPS等的参与,但不同类型的分泌囊泡其关键的启动因子并不相同.本文主要从分泌囊泡的启动过程和不同囊泡所特异的启动因子着手,综述了囊泡转运过程中启动步骤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认识Munc13     
汪俊汉  李臣鸿 《生物磁学》2012,(8):1563-1565,1562
Munc13是C.elegans Unc-13和Drosophila Dunc-13在哺乳动物中的同系物,有四种亚型,是SNARE蛋白的调节蛋白之一。Munc13蛋白含有两个结构域:C1和C2结构域,DAG/佛波醇结合到C1结构域上,能增强Munc13-1促进囊泡成熟的能力。在神经递质的胞吐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蛋白参与,其中Munc,Synaptotagmin和Rab等蛋白家族是其重要的调节因子。同时,囊泡的转运和分泌也需要这些功能特殊的蛋白质的参与。全面了解Munc13的结构域与功能及其在分泌中的地位和分泌模式,有助于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如其在胰岛素释放等分泌调节中起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Munc13是C.elegans Unc-13和Drosophila Dunc-13在哺乳动物中的同系物,有四种亚型,是SNARE蛋白的调节蛋白之一。Munc13蛋白含有两个结构域:C1和C2结构域,DAG/佛波醇结合到C1结构域上,能增强Munc13-1促进囊泡成熟的能力。在神经递质的胞吐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蛋白参与,其中Munc,Synaptotagmin和Rab等蛋白家族是其重要的调节因子。同时,囊泡的转运和分泌也需要这些功能特殊的蛋白质的参与。全面了解Munc13的结构域与功能及其在分泌中的地位和分泌模式,有助于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如其在胰岛素释放等分泌调节中起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PC12活细胞中单个分泌囊泡的动态成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囊泡的荧光标记和动态显微成像观察是研究蛋白质和膜转运机制的重要手段。采用EGFP hpNPY融合荧光蛋白标记PC12细胞的致密大囊泡 ,用全内反射和宽场荧光显微镜对PC12细胞进行成像研究。结果发现 :普通的宽场荧光成像模糊不清 ,难以观察到单个囊泡 ;而全内反射荧光成像则可清晰地分辨出呈现为离散荧光点的单个囊泡 ;并且进一步利用全内反射荧光成像直接观察到了活的PC12细胞中单个囊泡的转运、锚定及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证实了囊泡的锚定过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