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北部地区动物地理区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北部地区的动物地理区划,至今没人专门做过。在郑作新、张荣祖(1959)提出的我国最早的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正确地把准噶尔盆地动物区系划归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的西部荒漠亚区,并指出它同东部草原区系有明显区别,也与天山区系很不相同,把后者单独划为天山山地亚区。同时,根据阿尔泰区系与东北大兴安岭动物区系相似,而把它附在东北亚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张荣祖、赵肯堂(1978)对全国区划做了修改,但有关新疆北部的区划部分全无更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鸟类生物地理学的产生、发展、重要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论述了以下五个方面:1.中国动物地理学简史及鸟类生物地理学的萌芽;2.鸟类动物地理区划的发展,并重点论述了岛屿鸟类区系调查与生物地理格局、中国台湾岛和海南岛与大陆鸟类区系的联系以及鸟类特有化现象;3.鸟类多样性的格局、形成与维持,并重点归纳了几种重要的科学假说;4.鸟类的谱系生物地理格局、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5.鸟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重点阐述谱系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地理格局-适应-基因"的整合分析方法对中国鸟类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的深度解析,指出大数据和组学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鸟类生物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期的动物地理区划主要依靠专家知识和经验,缺乏系统的定量分析,而且部分基本区划单元内的动物生态成分差异仍然较大,使其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为满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需要,尤其为满足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需要,我们在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野生动物调查单元区划。将全国陆地区域划分为5 km×5 km的网格,基于1,784种陆栖脊椎动物(262种两栖动物、358种爬行动物、814种鸟类、350种兽类)的分布数据,对各网格内的动物分布型比例及自然环境因子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并结合指示物种的分布情况以及省级行政区划界线,将全国划分为2界7区19亚区54个动物地理省239个生态地理单元310个调查单元。与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方案相比,界、区、亚区、动物地理省的数量一致,边界走向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界线不同,而且增加了"生态地理单元"和"调查单元"2级区划单元。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搜集、系统整理资料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分析了中国画眉科鸟类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进行鸟类分布相似率比较及以画眉科鸟类为对象进一步探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画眉科鸟类130种,分属26属,水平分布上具不均性,在动物地理区上表现为西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114种),其次是滇南山地亚区(94种);有2个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即横断山中心和滇南山地中心。对于鸟类分布相似率,古北界各区、亚区之间的相似率波动较大;而东洋界各区、亚区之间相似率波动较小。中国各动物地理亚区相互关系聚类结果基本为古北界、东洋界各处一个大枝。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6月27日21时45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郑作新院士是我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和中国动物地理学的开拓者,是中国动物学会、中国鸟类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他的积极倡...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动物地理亚区统计了1976年郑作新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2005年郑光美主编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繁殖鸟类的分布数据,结果显示:在1976年前,中国鸟类丰富度最高的动物地理亚区为西南山地亚区,其次为滇南山地亚区,而以羌塘高原亚区鸟类物种丰富度最低,黄淮平原亚区次差。2005年,鸟类丰富度最高、次高及最低的亚区与1976年相同,次差的亚区为台湾亚区。自1976年至2005年,鸟类物种丰富度在不同亚区出现明显的增加,平均每个亚区分布物种数由1976年的232种增至2005年的281种,而且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滇南山地亚区增加种类最多,而羌塘高原亚区和东部草原亚区增加的幅度最大;在海南岛和台湾亚区则变化较小。这些可能是由于物种在不同亚区间存在的可能扩散通道和岛屿型稳定气候及地理隔离限制了物种与其它亚区间的扩散等造成的。这些变化不仅与Leietal.(2007)提出的"地理隔离"假设结论比较一致,与雷富民等(2006)提出的西南山地-横断山区为中国鸟类特有种物种多样性中心和西南山地为物种分化中心等观点一致,而且进一步显示西南山地亚区鸟类物种有向滇南山地亚区扩散的现象,并且依然在持续中。用聚类...  相似文献   

7.
滇南地区爬行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指滇南地区,其范围大致为动物地理区划中的“滇南山地亚区”(郑作新、张荣祖,1959)。显然无量山及富宁并未包括在内。对本区爬行类的调查研究,仅见于解放后的几次零星报道,如Chernov(1962),赵尔宓与江跃明(1966)以及四川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1973)等。总计以往报道,该区共录有爬行类51种(包括亚种,下同)。  相似文献   

8.
秦岭南麓鸟类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就秦岭鸟类区系特征及垂直分布特征作了分析(郑作新等,1962),本文拟就秦岭南麓鸟类的生态分布作些讨论。了解鸟类的生态分布及其密度,对进一步研究动物地理分布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动物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尚缺。因此,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部分师生,在陕西省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陕西  相似文献   

9.
中国鸟类种数的最新统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863年R.Swinhoe首次发表中国鸟类名录以后,国内外学者对我国鸟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其分类与分布作了系统总结.在国内,郑作新教授最早对我国鸟类的分类与分布进行全面综合性研究,在他的几本著作中,对我国鸟类的种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Cheng,1987;郑作新,1976;1994,2000).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当年亲身经历及考察日记,真实记录了我国科考队动物组于1958年第1次攀登并考察珠穆朗玛峰情况,介绍了所发现的我国鸟类和哺乳动物新纪录和新亚种,以及首次证实并确认的卡玛河谷等地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上的具体区界。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年亲身经历及考察日记,真实记录了我国科考队动物组于1958年第1次攀登并考察珠穆朗玛峰情况,介绍了所发现的我国鸟类和哺乳动物新纪录和新亚种,以及首次证实并确认的卡玛河谷等地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上的具体区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年亲身经历及考察日记,真实记录了我国科考队动物组于1958年第1次攀登并考察珠穆朗玛峰情况,介绍了所发现的我国鸟类和哺乳动物新纪录和新亚种,以及首次证实并确认的卡玛河谷等地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上的具体区界。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冬季鸟类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繁殖和越冬鸟类,对于了解鸟类地理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动物地理区划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鸟类的深入观察,还可以提供某些生态学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David(1877)、Sowerby(1914)、La Touche(1914—21)、Wilder & Hubbard(1924—38)、寿振黄(1936)、包桂浚(1956)等人曾对北京及临近地区的鸟类区系作过研究,但有关生态区系的报导很少,冬季鸟类的生态区系资料更缺。Hemmingsen(1948—51)曾报导了1941—45年冬季北京鸟类的某些生态学问题,但他的工作主要是局限在北海、中南海以及西山游览区内进行的。此外,如果考虑到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解放十多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0月至1985年6月,我们在甘肃省合水县子午岭及华亭县关山林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期间,发现两种鸟,系甘肃省新纪录。鉴于它们在甘肃的分布,对于研究动物地理区划有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系统地整理和补充了甘肃西部新发现的鸟类。总计新增鸟类34种和2亚种。其中,属于甘肃鸟类种的新纪录12个,亚种新纪录2个;甘肃西部鸟类新纪录22个。在目肃西部鸟类地理区划中,拟议中的三级区划应在以往区划的基础上,拟增添一个西部柴达木省(小区);从东部河西走廊省(小区)中还应分离划分出东部合黎-龙首山省(小区)。  相似文献   

16.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区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记录到的鸟类有115种,隶属9目28科73属,其中雀形目鸟类有16科47属85种。区系成分以青藏区为主,西南区对其影响最大,华北区与蒙新区影响较小,而华中区没有构成明显影响。虽该森林公园处于祁连山东端,但在动物地理区划上似应划归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的青南省。  相似文献   

17.
熊铁一 《四川动物》1994,13(3):116-117,119
本文以郑作新(1976)的记述作为原始依据,用系统聚类法对中国鸟类的地理分布作了比较分析,结果与郑作新、张荣祖(1979)所作的分析基本吻合,但在亚区的组合方面又与之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动物地理区划属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杨贵生,邢莲莲,1998;张荣祖,1999),该地区鸟类分类与分布信息被详细收录于《内蒙古动物志(第三卷)鸟纲非雀形目》(旭日干等,2007)、《内蒙古动物志(第四卷)鸟纲雀形目》(旭日干等,2015)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中。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民间观鸟活动的普及,内蒙古西部鸟类新分布记录被不断发现(方海涛等,2017;吴佳媛,杨贵生,2017)。  相似文献   

19.
青甘地区哺乳动物地理区划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5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青甘考察队和动物研究所青海站在青海、甘肃两省延续多年地进行了动物调查研究。考察范围包括青海北部、东部和河西走廊。在鸟、兽区系方面均作过一些总结,本文拟在区系总结的基础上对兽类区划方法问题作一探讨。 动物地理区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动物分布及生态地理特征地域分异的性质、原  相似文献   

20.
追溯我国三十年来动物地理学,可简单地分为解放前后两个阶段。解放前这门学科很少被人注意,十多年间国内只有少数学者就自己所研究的个别类群,讨论了地理分布和区划问题;在两栖类、鸟类以及低等动物如昆虫、寄生虫等方面,有过零星的报导。这些可以看作是我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先声。旧中国动物地理学的贫乏是与动物区系调查的落后分不开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区系调查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多为外人所操纵,国内掌握的标本资料反而不多,当然很难对各主要门类的地理分布,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我国真正建立起这门学科是在解放以后。现以脊椎动物为主,分为下列四个方面,予以概括叙述。 1.区划方面首先应提出的是全国动物地理区划的研究,主要以高等陆栖脊椎动物为根据,在系统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