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间隔年限地黄土壤的自毒作用和酚酸类物质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取2、4、6、8年前种植过地黄的土壤进行大田再植生物测试,并采用HPLC检测再植地黄土壤中与化感现象密切相关的5种酚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豆酸和丁香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间隔年限的增加,大田再植地黄的块根干质量、体积和叶片干质量依次增加,且从地黄苗期就开始表现出这种变化趋势;地黄土壤中5种酚酸的含量也依次降低, 间隔2、4、6、8年的再植地黄土壤中5种一元酚酸总含量分别为1.503、1.323、0.700和0.340 μg·g-1。间隔2、4、6、8年的再植地黄土壤水提液中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豆酸含量与地黄大田生物测试结果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从整体看,地黄生育的前期和中期应当是地黄化感作用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2.
酚酸类物质对苜蓿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宋亮  潘开文  王进闯  马玉红 《生态学报》2006,26(10):3393-3403
实验选用紫花苜蓿体内的4种化感物质包括阿魏酸、香豆素、香草酸、香豆酸,以10-3、10-4、10-5mol·L-1和10-6mol·L-1四个浓度,采用培养皿试纸法和沙培法进行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并就生物量、种子萌发和酶活性等三大指标的敏感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4种化感物质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效应与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浓度显著相关。其中,10-3mol·L-1的4种化感物质均表现出对苜蓿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阿魏酸、香豆素和香草酸达到了极显著的抑制效果。当浓度为10-3mol·L-1时,除香豆酸外,其它3种化感物质均表现出对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酶(APX)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使幼苗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随着浓度的降低,化感物质抑制作用减弱;当浓度降低为10-6mol·L-1时,阿魏酸、香豆素、香草酸则表现出了对上述各种酶活性的轻微促进作用。阿魏酸表现出的化感效应最强,香豆素、香草酸次之,香豆酸最弱。发芽指标受化感物质的影响最敏感、其次是生物量指标,而酶活性指标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连作花生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检测及其对花生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南方红壤区不同连作年限花生土壤中酚酸物质的种类、含量,及其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花生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香豆酸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连作10a后3种酚酸总量达11.09mg·kg-1干土,显著高于连作3a和6a的土壤;而土壤中香豆素和苯甲酸含量比较低,且变化没有规律。所有酚酸处理组对花生幼苗的株高和根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对花生幼苗地下部的干鲜重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特点。香草酸和香豆酸处理组对花生幼苗地上部的干鲜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特点,其他处理组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花生幼苗根系活力随着酚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花生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过氧化物酶活力(POD)、丙二醛含量(MDA)则随着酚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只用茄腐镰刀菌孢子悬液浸泡花生种子的对照相比,加入酚酸后,花生种子的病原菌的感染率随着酚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发芽率则随着酚酸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以上结果说明,酚酸物质可以抑制花生幼苗的生长和提高花生的发病率,可能是因为酚酸物质破坏花生细胞膜的完整性而使病原菌入侵,影响花生生长,产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阐明阔叶红松林中已测得含量较高的3种酚酸物质(苯甲酸、丁香酸和香草酸)对红松种子萌发及苗木生长的影响,为探索阔叶红松林内化感作用机理及解决红松更新障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培养皿培养法及室内盆栽培养法,以红松种子和3年生红松苗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浓度(2、20、200 mg/L)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处理液,以蒸馏水为对照(CK),进行红松种子萌发试验及红松苗木生长试验,研究3种酚酸物质对红松种子发芽、苗木生长、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3种酚酸均抑制红松种子萌发,但酚酸浓度变化仅对红松种子发芽率影响差异显著。(2)3种酚酸对红松苗木生长及物质积累抑制作用显著。浓度变化对红松苗株高及地径影响不显著,对生物量、根干重和茎干重影响显著。(3)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对酚酸处理反应一致,20 mg/L的3种酚酸均显著抑制光合色素产生,而200 mg/L丁香酸溶液及2 mg/L香草酸溶液均显著促进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积累。(4)酚酸处理使红松苗针叶中POD、CAT活性降低,SOD活性增加。针叶中MDA含量显著增加,200 mg/L丁香酸溶液处理组针叶MDA含量高于CK处理组70.51%。(5)不同浓度苯甲酸溶液促进可溶性糖增加,抑制可溶性蛋白增加;不同浓度丁香酸溶液促进可溶性蛋白增加,而不同浓度香草酸溶液抑制可溶性蛋白增加,二者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受浓度变化影响显著。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影响红松种子萌发,通过对红松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导致其生长受抑制、生物量减少,产生膜脂过氧化伤害。因此,解决阔叶红松林内红松更新障碍问题时,凋落物及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化感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生姜为材料,研究生姜不同部位(根茎、茎和叶)、不同浓度(10、20、40和80 g L-1)的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的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HPLC定量分析了生姜各部位水浸液中所含酚酸类(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和阿魏酸)、香豆素类(伞花内脂和7-甲氧基香豆素)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生姜水浸液对所测六种土壤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在10 g L-1 时就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并且所有酶均有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相同部位的水浸液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而放线菌的数量呈减少趋势;三种生姜水浸液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加剧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根茎水浸液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均显示出低浓度提高其含量而高浓度降低其含量的趋势,而茎和叶水浸液则随着浓度的增加均降低了其含量。生姜水浸液中主要化感成分包括:根茎水浸液主要是丁香酸和伞花内脂;茎水浸液主要是阿魏酸,且其含量最高为73.4 ug/g;叶水浸液除了阿魏酸,其他六种物质均被检测出,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丁香酸、伞花内脂和香豆酸。  相似文献   

6.
重茬地黄土壤酚酸的动态积累及其对地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究酚酸物质与地黄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检测了重茬地黄土壤中阿魏酸、香草酸、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等4种酚酸物质的积累量,并通过水培条件下添加酚酸,研究了4种酚酸对地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香草酸和香草醛含量在地黄生长期表现为持续增加,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外加阿魏酸(8 μg·ml-1)、香草酸(0.8 μg·ml-1)、香草醛(1.2 μg·ml-1)和对羟基苯甲酸(3.0 μg·ml-1)对水培地黄根长、根质量、全株鲜质量和株高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酚酸处理使地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除对羟基苯甲酸外差异性极显著;经过酚酸处理的地黄幼苗SOD和POD活性为先升高后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其中阿魏酸的处理使根中酶活性降至最低,根部腐烂死亡。推测4种酚酸可能是造成地黄化感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酚酸类物质的抑草效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运用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分析5种常见的化感物质替代物水饧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香草酸和阿魏酸对田间伴生杂草稗草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肉桂酸对稗草根长抑制率的影响最显著。其关系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6.18,达极显著水平,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阿魏酸对稗草根长的抑制效应趋势与肉桂酸相同,效应曲线均为“n”形抛物线;而香草酸的效应曲线则为“U”形抛物线.当水饧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香草酸和阿魏酸浓度水平分别为0.06、0.60、0.24、0.02和0.02mmol·L^-1时,混合物对稗草根长的抑制率最大,达到78.65%。  相似文献   

8.
绿僵菌SC0924酚酸类代谢产物及其抗荔枝霜疫霉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僵菌SC0924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酸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丁香酸(2)、邻氨基苯甲酸(3)、苯乙酸(4)、阿魏酸(5)、二氢阿魏酸(6)、2-羟基-3-苯丙酸(7)和2-羟基-3-对羟基苯丙酸丁酯(8).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以上化合物进行抗荔枝霜疫霉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除化合物2和6外,其余化合物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甜瓜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忠  孙志浩  陈文辉  林文雄 《生态学报》2013,33(15):4591-4598
以甜瓜种质“新银辉”为材料,用苹果酸、柠檬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水杨酸和香豆酸等7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处理甜瓜种子和幼苗,探讨其对甜瓜的化感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苹果酸可以促进甜瓜种子发芽和幼苗胚根生长,抑制植株鲜重增加和胚轴生长;柠檬酸促进发芽,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抑制发芽,但三者均抑制胚根生长,且对鲜重和胚轴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高浓度肉桂酸对种子发芽和胚轴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可能是甜瓜重要的化感物质;阿魏酸和香豆酸对发芽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抑制鲜重、胚根和胚轴生长;水杨酸对发芽和胚轴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抑制鲜重和胚根生长.7种有机酸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强,有机酸类物质对甜瓜的化感效应可能和其体内的过氧化氢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苹果酸、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处理后甜瓜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基本呈下降趋势,柠檬酸、阿魏酸和香豆酸则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较复杂,但基本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上升;丙二醛含量大多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生石灰对林下酸化土壤的调控作用及三七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酸化是导致林下三七生长不良和根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利用不同量(0、500、1000、1500和2000 kg·hm-2)的生石灰改良林下酸化土壤,评价生石灰对土壤理化性质、酚类物质、根际微生物和三七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量的生石灰(500~1000 kg·hm-2)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酚类物质(羟基苯甲酸、香草醛、丁香酸、阿魏酸和香草酸)含量,促进三七的生长,并降低根腐病的发生。适量的生石灰(500~1000 kg·hm-2)能显著降低土壤的真菌/细菌,提高细菌多样性,提高门水平上子囊菌门、变形菌门和属水平上马赛菌属和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但是过量的生石灰(1500~2000 kg·hm-2)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抑制三七的生长。因此,500~1000 kg·hm-2生石灰可显著改善林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从而促进三七生长,降低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以‘全年油麦菜’尖叶莴苣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3个浓度(0 mg·L-1、0.1 mg·L-1、1 mg·L-1)Ni2+在22.4 mg·L-1 N处理下对尖叶莴苣氮素吸收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显示:(1)尖叶莴苣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对照T1(0 mg·L-1 Ni2+、112 mg·L-1 N)相比,T2处理(0 mg·L-1 Ni2+、22.4 mg·L-1 N)对尖叶莴苣根系及叶片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植株鲜重、干重、根冠比、根系长度、平均直径、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分根数、叶片表面积和体积在T3处理(0.1 mg·L-1 Ni2+、22.4 mg·L-1 N)下显著高于对照,T4处理(1 mg·L-1 Ni2+、22.4 mg·L-1 N)对尖叶莴苣根系及其叶片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其根尖数和分根数表现出一定抑制性。(2)随着Ni2+浓度的增加,尖叶莴苣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且均在T3处理下显著提高。(3)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尖叶莴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逐渐上升,胞间CO2浓度(Ci)逐渐下降,且T3处理叶片的Gs显著高于对照,其Ci最低,Pn最大。(4)施加Ni2+对尖叶莴苣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有显著影响,在T3处理下有机酸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SOD和POD活性显著提高。(5)T3处理尖叶莴苣根系中N及叶片中B和Ca含量较高;根系中Ni含量高于叶片,T3处理叶片中的Ni含量较低,Mg含量较高;植株体内Cu含量随Ni2+浓度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外源Ni2+处理能影响低氮条件下(22.4 mg·L-1 N)尖叶莴苣幼苗生长及生理状况,适宜浓度(0.1 mg·L-1)Ni2+可有效提高尖叶莴苣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施用量,促进尖叶莴苣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并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改善植株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付传明  冼康华  苏江  何金祥  黄宁珍 《广西植物》2019,39(12):1628-1635
该文以广西野生金线莲无菌播种离体茎段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研究了植物激素(NAA、IBA、6-BA、GA_3、KT、ZT、TDZ、2-IP)以及接种方式(竖直接种和水平接种)对壮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长素有利于壮苗生根,NAA的效果优于IBA;细胞分裂素对壮苗生根的效果依次为6-BATDZKT=ZT 2-IPCK,其中6-BA诱导平均株高8.4 cm,3.6条根,茎粗为2.84 mm,植株生长健壮,诱导效果最好;赤霉素GA_3诱导出的植株高且直,但植株细弱,且抑制根系生长,不利于壮苗生根培养;在激素组合6-BA 0.5 mg·L~(-1)、NAA1.0 mg·L~(-1)处理中,组培苗生长健壮且根数量较多,效果最佳;水平接种能诱导出更多的根系,且便于接种操作,可以节省接种时间。因此,确定广西金线莲最适宜的壮苗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0.5 mg·L~(-1)+NAA 1.0 mg·L~(-1)+香蕉汁100 g·L~(-1)+AC(活性炭) 1.0 g·L~(-1)+蔗糖20 g·L~(-1),最佳接种方式为水平接种。  相似文献   

14.
Phlomis armeniaca Willd. is a medicinal plant in the Lamiaceae family endemic to Turkey.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efficient plant regeneration and callus induction protocols for P. armeniaca and compares phenolic profiles, total phenol and flavonoid contents,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in vitro-derived tissues. Stem node explants from germinated seedlings were cultured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 (MS) supplemented with 75 plant growth regulator (PGR) combinations. The highest shoot number per explant, frequency of shoot proliferation, and frequency of highly proliferated, green, compact callus were obtained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0.25 mg L?1 thidiazuron (TDZ) and 0.25 mg L?1 indole-3-acetic acid (IAA). The best root formation was on MS basal medium (control). Methanol extract of leaves obtained from regenerants contained higher total phenol and flavonoid contents than the callus extract. The callus extract showed stronger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than leaves with IC50 [concentration inhibiting 50% of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 values of 4.30 ± 0.08 and 2.21 ± 0.04 mg g?1 dry weight in leaves and callus, respectively. Apigenin, caffeic acid, p-coumaric acid, luteolin, rutin hydrate, vanillic acid, ferulic acid, salicylic acid, sinapic acid, and chlorogenic acid were detect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ultistag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ESI-MS/MS) analysis in in vitro-grown leaves and callus tissue. Rutin hydrate, p-coumaric acid, and vanillic acid were found at approximately tenfold higher levels in callus than in leaves. This new micropropagation protocol, the first for P. armeniaca, could be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for new herbal tea and germplasm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5.
以巨桉优良无性系EG5和GL1组培苗为材料,在生根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005、0.01、0.05、0.10、0.20 mg.L-1的油菜素内酯,研究其对桉树组培苗中不定根的诱导、茎的生长以及茎基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对巨桉无性系EG5的生根率和苗高具有显著影响,无性系EG5在含有0.005 mg.L-1油菜素内酯的生根培养基中达到最高为76.6%的生根率,同时组培苗的苗高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对于巨桉无性系GL1,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1油菜素内酯达到最高为88.3%的生根率,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苗高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也发现油菜素内酯明显抑制了无性系EG5不定根的根长,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根长逐渐变短;而根条数表现为低浓度时无显著影响,在高浓度时显著性降低,且油菜素内酯对侧根的诱导和分化不起作用。另外通过对无性系EG5生根植株基部的组织切片和化学染色分析表明,油菜素内酯在0.10 mg.L-1时能促进桉树基部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的分化,这可能是抑制不定根诱导和分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铜、锌、镉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Cu~(2+)、Zn~(2+)、Cd~(2+)单一胁迫为对照,探讨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Zn~(2+)、Cd~(2+)浓度的增加,麻疯树幼苗叶片中的蛋白质(Pro)、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加,其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浓度(100 mg·L-1)的Zn~(2+)胁迫时含量最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Cu~(2+)浓度为200 mg·L-1时含量最高,达到1 200 mg·g-1FW; Cd~(2+)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无明显影响。根系活力在Zn~(2+)浓度为100 mg·L~(-1)时最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低浓度的Cu~(2+)、Zn~(2+)、Cd~(2+)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具有促进作用。Cu~(2+)、Zn~(2+)、Cd~(2+)复合胁迫时对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明显影响,随着复合胁迫时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先增后减。这表明麻疯树对三种重金属的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过高浓度的胁迫会影响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一些指标,但是麻疯树可以通过自身的防御系统使伤害降到最小。此外,重金属复合胁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单一胁迫对麻疯树幼苗造成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嫁接栽培是茄果类蔬菜防治土传病害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茄子野生近缘种托鲁巴姆(Solanums torvum)因综合抗性强,成为茄子和番茄嫁接的常用优良砧木。但是,由于托鲁巴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低,苗龄较长,限制了其在工厂化育苗中的大规模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其他方法及相应技术体系提高托鲁巴姆的育苗效率,降低育苗成本。为优化托鲁巴姆微扦插技术,该研究探索并优化了试管内微扦插繁殖托鲁巴姆技术,以无菌播种获得初代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比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托鲁巴姆微扦插繁殖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1)托鲁巴姆在不同培养基中,腋芽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初代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0.5 mg·L-1+IBA 0.1 mg·L-1,出芽率达90%。(2)继代扦插最佳培养基为MS+IBA 0.4 mg·L-1,培养30 d的增殖系数达6.11,植株长势健壮。(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 mg·L-1,生根培养30 d,单株一级根数4.56条,最长根长125.80 mm、根粗0.50 mm,根系发达。采用试管内微扦插技术繁殖托鲁巴姆种苗,操作简单,增殖系数较高,可满足快速繁育种苗的要求。该研究结果为托鲁巴姆的工厂化规模育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了解党参的施硒效应,该研究基于水培试验探究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处理条件下党参幼苗的硒积累、生长、生理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适宜硒浓度(0.2 mg·L-1)可以促进党参的叶片面积、株高、生物量的增长,而高硒浓度(10 mg·L-1)则抑制党参生长。(2)增加亚硒酸钠浓度和硒暴露时间均可提高党参幼苗在根和叶中的硒含量,不同器官硒积累表现为根>叶>茎。(3)适宜硒浓度(0.2 mg·L-1)处理可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并减少丙二醛、脯氨酸和过氧化氢的积累,而高硒浓度(10 mg·L-1)则与之相反。(4)适宜硒浓度(0.2 mg·L-1)有利于党参炔苷、多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而高硒浓度(10 mg·L-1)可以对多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产生不利影响。综上认为,亚硒酸钠对党参具有双重效应,施加适量浓度对党参的生长、生理和品质有益,并以0.2 mg·L-1硒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亚硒酸钠浓度对...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以绿化卷材为基质材料,对沙场、渣场和混凝土屋面3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黄荆进行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mg·L~(-1))多效唑处理,研究根施多效唑对黄荆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立地环境的应用差异。结果显示:(1)随多效唑浓度升高,3种立地类型黄荆株高和生物量呈降低趋势,冠幅、基径、叶面积、根幅、主根长和主根径呈减小趋势,叶片长宽比和根冠比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多效唑处理使黄荆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使丙二醛含量下降。(2)不同立地条件下黄荆对多效唑处理的表现具有一定差异,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显示,对沙场、渣场和屋面3种立地类型的黄荆生长调控效果最佳的多效唑浓度分别为400mg·L~(-1)、300mg·L~(-1)、100mg·L~(-1)。(3)当多效唑浓度在渣场和屋面分别为400、300mg·L~(-1)时,黄荆叶片开始受到伤害,对多效唑的耐受阈值表现为沙场渣场屋面。研究认为,多效唑可有效调控黄荆的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增强细胞渗透调节和抗氧化损伤能力,从而提高黄荆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但在应用时应考虑不同立地背景的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浓度和用量,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人工植被恢复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