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颇为常见,其与肛门生殖器疣、生殖器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研究发现,乳头瘤的形成与HPVE2蛋白密不可分,该蛋白质涉及到病毒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与病毒的有丝分裂、其他早期蛋白的转录及细胞凋亡有关。近年来,各国学者利用E2蛋白的特性研制出E2相关疫苗,分别使用不同的重组病毒来传输E2,或是使用纯化的E2蛋白或E2融合蛋白,运输至体内的HPV转化细胞和/或HPV感染细胞中,以期达到防治HPV感染相关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小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皮肤上皮细胞和黏膜,持续感染HPV会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HPV早期蛋白E6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致癌蛋白,其参与调节宿主细胞内多个关键的生理生化过程,如促使抑癌蛋白p53的降解、激活端粒酶和降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等,进而干扰宿主细胞的生长因子依赖性、细胞凋亡、细胞转录、DNA损伤反应、细胞周期和宿主细胞分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分析阐述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阐明HPV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机理,为今后设计治疗性HPV疫苗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基因及其突变体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筛选出可用于研制HPV治疗性疫苗的HPV16型E6和E7基因突变体,故将HPV16型原型株(德国株)E6和E7基因及其各种突变体分别转染Balb/c3T3细胞,观察转染后的细胞在软琼脂培养中的集落形成能力和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结果表明,单独转染和共转染HPV16野生型E6和E7基因的Balb/c3T3细胞系,在软琼脂中呈集落样生长,并在裸鼠体内成瘤;而转染E6基因突变体mE6(50G)、E7基因的两种突变体mE7-1(24G26G)和mE7-3(24G26G67R)以及共转染mE6和mE7-1的Balb/c3T3细胞,在软琼脂培养中极少形成集落,也不能在裸鼠体内成瘤.提示经结构改造后的HPV16 E6和E7基因已失去了对Balb/c3T3细胞的转化活性,而保留了免疫原性,可用于HPV16相关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治疗性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联合免疫策略对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治疗疫苗 L2E7E6和 rAdE7E6的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 L2E7E6融合蛋白和重组腺病毒 rAd5E7E6以不同的联合免疫程序分别免疫 C57BL/6小鼠,通过检测其诱发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以及观察其在 HPV16小鼠治疗模型中的抑瘤效果,比较分析联合免疫对小鼠免疫反应及治疗肿瘤效果的影响.结果:异性联合免疫组均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该2组针对 E6、E7特异性的 T 细胞免疫反应与同性联合免疫2组相比明显提高,并在小鼠肿瘤治疗模型中能抑制肿瘤生长.结论:异性联合免疫策略可明显提高 HPV16 L2E7E6及 rAd5E7E6疫苗的 T 细胞免疫反应,且有效治疗 HPV16相关肿瘤,为 HPV16 L2E7E6及 rAd5E7E6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致病因素之一。HPV基因组是一个约8 kb的双链环状DNA,编码8个病毒蛋白,其中编码E6和E7蛋白的开放阅读框被认为是主要的HPV癌基因。E6和E7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因此,这些蛋白作为研制新型HPV治疗性疫苗的潜在靶标而被广泛研究。在此我们回顾了E6和E7在病毒生长周期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我们也探索了其他HPV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包括那些具有致癌性质的蛋白,同时就这些分子作为治疗性靶标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表达HPV16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制HPV16的治疗性疫苗,首先将表达质粒pJSA1175与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JTK+进行同源重组,构建了痘苗重组病毒NTVJLac.再将表达质粒pJSDME6E7R与NTVJLac进行同源重组,构建了表达HPV16 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并对获得的重组病毒进行了鉴定.Southern杂交显示,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基因组中有E6和E7基因插入.该重组病毒在人源细胞中不复制.Western blot显示,重组病毒在人源TK-143细胞中能表达E6和E7蛋白.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可作为HPV16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免疫治疗的实验性疫苗株.  相似文献   

7.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16型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HPV16E6和E7蛋白在大多数HPV16相关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持续表达,因此E6和E7蛋白可作为制备HPV16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治疗性疫苗的靶抗原〔2〕。采用套式PCR方法,从宫颈癌患者组织中扩增出E6、E7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包含E6、E7的表达质粒PET-E6、PET-E7。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E6,E7在T7启动子控制下可获得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早期基因E7是致癌的关键基因,其表达在宫颈癌细胞癌变进程及维持癌细胞恶性表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宫颈癌治疗的理想靶标.目前,基于HPV16 E7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表位设计多肽疫苗是抗宫颈癌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天然CTL表位肽普遍存在体内半衰期短、激发CTL反应效果不佳等缺点.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期HPV16 E7抗原CTL表位鉴定的基础,结合多肽酶解实验结果,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结合自由能计算,初步筛选了3条表位模拟肽.人工合成相关待测表位肽,并利用T2细胞株测定各肽与HLA-A2分子的结合力.研究结果表明,3条表位模拟肽体外抗酶解能力较天然HPV16 E7抗原CTL表位肽均有提高,以(d)RAHYNIVTF表位模拟肽的效果最为明显.此外,(d)RAHYNIVTF表位模拟肽与HLA-A2分子的结合力也有所提高(荧光系数为2.06).以上结果表明,基于HPV16 E7抗原CTL表位模拟肽进行结构修饰有望为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是防治宫颈癌的主要措施。已上市的宫颈癌疫苗为几种型别HPV衣壳蛋白的混合物,用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而针对HPV所致感染及宫颈癌等治疗性疫苗正在研制中。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5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5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主要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细胞膜表面蛋白相互作用,导致信号转导、细胞转化与细胞融合等,在肿瘤形成的早期起重要作用。HPV16 E5蛋白作为肿瘤抗原,可作为候选疫苗,以预防和治疗由HPV16诱发的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宫颈癌已成为继乳腺癌之后引起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已经成为女性癌症死亡率的首位。另外,HPV还与很多其他癌症及皮肤、粘膜疣等常见疾病有关。因此,研究和开发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及相关疾病的疫苗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HPV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PV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HPV16E7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探讨其对人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腺病毒载体在宫颈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对CaSki细胞中HPV16E7蛋白的表达进行抑制。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情况。MTT实验用来检测腺病毒载体感染的CaSki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用以介导CaSki细胞中HPV16E7基因沉默的腺病毒载体。腺病毒感染后的CaSki细胞发生典型病理变化,HPV16E7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分裂明显减慢。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能够特异性的沉默HPV16E7基因,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为腺病毒载体用于宫颈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靶向HPV16-E6的siRNA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NA干扰技术为手段,HPV编码的癌蛋白E6为靶标.探讨靶向HPV16-E6的siRNA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试图阐明该实验的临床意义.构建靶向HPV16-E6的siRNA表达载体,应用体外转染试剂转染HPV16-E6阳性的宫颈癌CaSki细胞.以RT—PCR检测CaSki细胞中E6蛋白的mRNA的表达.借助细胞色素c测定来分析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和活性.从而研究靶向HPV16-E6的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RT.PCR检测结果表明,将靶向HPV16-E6的siRNA的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HPV16-E6阳性的CaSki细胞后,其所舍E6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下调;Westernblotting栓出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亦告下调;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结果显示,HPV16-E6siRNA能够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中。从而诱导细胞凋亡.靶向HPV16-E6的siRNA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靶向HPV16-E6的siRNA为研究重要致瘤蛋白HPV16-E的功能开辟了新途径,给HPV16-E6阳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并探索了HPV感染及宫颈癌的新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16E6对细胞中Rap1GAP蛋白水平的影响,为阐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组前期实验显示,宫颈癌石蜡切片组织中Rap1GAP蛋白水平下降,且与高危型HPV16/18感染相关。本文将进一步探讨HPV16 E6是否导致Rap1GAP蛋白下调的原因。方法通过将HPV16 E6基因插入pGEX-KG的BamHI和Hind Ⅲ酶切位点构建GST标记的HPVE6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入HeLa细胞中,Westernblot方法观察GST-tagged-HPV16 E6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HeLa细胞中内源性Rap1GAP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测序表明成功构建GST标记的HPV16E6质粒;Western blot检测表明HPV16E6在HeLa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且发现HeLa细胞中过表达HPV16 E6后,Rap1GAP蛋白相对含量(0.602±0.205)明显低于未转染组(1.130±0.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 E6下调Rap1GAP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癌症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它与病毒相关且其主要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引起的癌症。紫草素在控制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和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中的重要作用而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且与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但是缺乏相应的机理和机制研究。因此本实验就通过用不同浓度紫草素处理宫颈癌细胞来研究紫草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紫草素能够通过下调HPV E6/E7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抑癌因子P53的活性,以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发生。且与前人的研究相同的是,HPV E6/E7蛋白低表达不利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这些结果充分证实了紫草素能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探索了紫草素抑制肿瘤的机制,并为宫颈癌治疗的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为后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杜瑞  尼娜  钱景  叶静  毛彬斐  梁伟腾 《病毒学报》2021,37(1):146-152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感染与口腔癌、宫颈癌的发病有关,HPV16 E6基因编码的蛋白是重要的癌蛋白,已经被证实能够通过增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B1,HMGB1)表达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侵袭,但是否能调控口腔癌细胞的侵袭仍未明确。为研究HPV16 E6基因通过增加HMGB1表达调节口腔癌CAL27细胞侵袭的作用,口腔癌CAL27细胞被分为对照组、空白质粒组、HPV16 E6质粒组、NC-si RNA组(短片断干扰RNA阴性对照组)、NC-si RNA+HPV16 E6质粒组、HMGB1-si RNA+HPV16E6质粒组,检测细胞中HPV16 E6及HMGB1的表达、细胞的侵袭数目、培养基中HMGB1的含量。结果显示,HPV16 E6质粒组细胞中HPV16 E6及HMGB1的表达量、培养基中HMBG1的含量、细胞的侵袭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质粒组(P<0.05);HMGB1-si RNA组细胞中HMGB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NC-si RNA组(P<0.05);NC-si RNA+HPV16 E6质粒组的细胞侵袭数目均明显高于NC-si RNA组(P<0.05),HMGB1-si RNA+HPV16 E6质粒组的细胞侵袭数目均明显低于NC-si RNA+HPV16 E6质粒组(P<0.05)。本研究提示,HPV16 E6基因能够促进口腔癌CAL27细胞的侵袭且这一作用与增加HMGB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慢性持续性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体外表达的HPV主要衣壳蛋白(L1)可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 VLP),免疫后可诱导产生型别特异性中和抗体,有效保护机体免受同型病毒的感染,因此可望预防病毒感染及感染相关的宫颈癌等病变.HPV 58是诱发我国妇女宫颈癌的主要高危型病毒之一,目前尚无针对HPV 58的疫苗问世.本研究联合采用多种策略对HPV 58 L1野生型基因进行改造,获得HPV 58 L1改造基因,命名为HPV 58mL1,用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进行HPV 58 mL1的表达,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获得HPV 58 mL1重组蛋白,电镜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形成直径约55 nm的VLP.皮下免疫新西兰兔和豚鼠,ELISA检测显示,免疫动物产生高滴度针对HPV 58 mL1 VLP的抗血清,免疫斑点印迹检测显示,抗血清是针对VLP表面表位的.本研究表达了均一性好的HPV 58 mL1 VLP,并获得两个种属的HPV 58 mL1 VLP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有效预防HPV 58感染的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成为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癌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在宫颈癌患者中几乎100%能检测到HPV感染。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是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方法。欧美等发达国家宫颈癌死亡率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宫颈癌筛查项目和HPV疫苗接种项目。而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死亡率较高,发展中国家缺乏自主研发的HPV疫苗,人们对HPV和宫颈癌认知水平偏低,直接影响HPV疫苗的接受度。本文综述了影响发展中国家接种HPV疫苗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宫颈癌和HPV感染相关知识水平、文化背景、HPV疫苗安全性与局限性、接种费用等方面。通过加大宣传HPV感染和HPV疫苗的相关知识,由政府和正规医疗机构提供疫苗渠道,同时国家承担全部或部分接种费用,将会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人群接种HPV疫苗,有效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HPV16型为主的多种HPV病毒可诱发机体发生宫颈癌等疾病,以重叠PCR法人工合成HPV16 E6、E7致癌基因的融合基因,以之为目的基因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Marker-Free)双元载体,期望转化番茄开发新型宫颈癌治疗性疫苗-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PV16 E6、E7基因,设计并合成密码子优化的靶基因E6-E7融合基因;并在目的基因的上游引入分子佐荆LTB基因,与Kozak序列等表达元件相偶联,以提高目的基因在植物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增强其诱导黏膜免疫的免疫原性.目前已构建pX6-LTB-E7和pX6-LTB-E7-E6两个番茄转化双元载体.采用番茄Marker-Free系统转化和表达HPV16 E6、E7目的基因可以在转化后代中剔除标记基因,从而消除由标记基因可能引起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为HPV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复制机制的研究,对复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可提供重要的依据。HPV是有衣壳包裹的小型环状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可分早期及晚期蛋白编码区和一个调控区。高危型HPV通过E1、E2蛋白及Ori序列启动复制。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细胞中的复制是分化依赖型的,在高危型HPV感染的成熟的宫颈表皮细胞中,HPV E7蛋白使细胞再次进入增殖分裂期,HPV-DNA得以复制,但同时E7蛋白亦会诱发宿主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增加癌变风险。由此推理,高危型HPV的复制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目前有学者对高危型HPV的复制机制,复制与致癌的关系方面正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