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实验室饲养蚤的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有很多蚤类畸形的报道,多采自自然界。本记述的畸形均为实验室饲养,标本有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garis(Jordan,1929)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Wagner,1893)。  相似文献   

2.
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的畸形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0,(1):111-113
1955年6月间作者在福州市郊的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休上及窝内采到一批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和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1957年我们将这批标本进行重新整理时发现其中有一只雄蚤和其他上述2种雄蚤不同。经过详细鉴定分析之后,确定其系长棘蝠蚤的一个畸形标本。关于蚤类的畸形问题。Smit 氏已有多篇的  相似文献   

3.
新疆蚤类畸形二十六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新疆蚤类的研究中,发现一些畸形标本,共计26例。按畸形的性质及部位可分为五类:(1)头凹,(2)头凸,(3)雄性阉割,(4)雄性第9腹板畸形,(5)雌性肛节畸形。现分述如下: (一)头凹 共5例(图1) (1)近代新蚤Neopsylla pleskei 1♀图1a),为作者饲养繁殖的子_2代蚤。1980年7月检得,原宿主为乌鲁木齐室内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 后头部具一大而深的凹陷,其后上缘生有一个细长的杆状突起,末端具一细鬃。头  相似文献   

4.
蚤类畸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跳蚤分类的人,在观察大量标本时,往往遇到一些在形态结构上不正常或发育有缺陷的畸形个体。蚤类畸形问题早为学者们所注意,Иофф和Тифлоф(1940)、Holland(1943),Smit(1947,1949,1952,1955),Stark(1951,1953),Hopkins & Rothschild(1956),Sharma & Joshi(1961),和Rothschild(1961)都曾报告过一些例子。其中Smit提出的例子较丰富。但是总的说来,蚤类畸形的研究意义和方法尚待进一步阐明;对畸形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王身荣  刘晓倩 《昆虫学报》1993,36(2):225-230
在所收藏的蚤类标本中,查出新蚤属6种、亚种2,例雄性阉割畸形,其中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 3例,二卤新蚤N,btdentatiformis 9例,类新蚤N.Compar 1例,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Pleskei orientalis 4例,鞍新蚤N.Sellaris 7例,特新蚤指名亚种N.S,specialis 1例。 这些标本获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和云南。本文对畸形蚤形态进行了描述。分析关于单齿新蚤 Neopsylla monodcntattformis Huang ct Xic,1987的原始描述和形态特征图,认为其鼓名模式可能系二齿新蚤畸形标本,那么其种名将成为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拒绝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我国若干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蚤类幼虫的研究开始于Laboulbene(1872)对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幼虫的描述。王敦清(1956)对国内常见的人蚤(Pulex irritan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猫栉首蚤、适存病蚤(Nosopsyllus nicanus)、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等7种蚤幼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柳支英(1957)描述了幼稚狭蚤(Stenoponia sidimi)(现核正为上海狭蚤S.shanghaiensis)幼虫形态;虞以新(1957)报道了麻雀脊蚤(即禽角叶蚤欧亚亚种的同物异名)(Ceratophyllus gallinae tribulis)幼虫;孙昌秀(1965)描述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  相似文献   

7.
报道蚤雌雄同体畸形一例。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贡山县蚤类调查简志(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省贡山县蚤类调查简志》(上)中报导了无突栉眼蚤(Ctenophthalmusaprojectus)、狭凹茸足蚤(Geusibia stenosinuata)和宽倍蚤(Amphalius manosus)等三个新种。现在(下)中将报导新蚤属(Neopsylla)的四个新种并附四个已知种的新分布。 一、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lidae新蚤亚科Neopsyllinae新蚤属NeopsyllaWagner,1903。  相似文献   

9.
前言 福建省蚤类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的记载最早是C.R.Kellogg氏。1917年他在前福州协和大学任教时曾先后采得人蚤、猫栉首蚤(猫蚤)、犬栉首蚤(犬蚤)、缓慢细蚤(褐鼠蚤)、印度蝠蚤(立石蝠蚤)和长棘蝠蚤等六种跳蚤。1937年E.Landauer氏把由本省龙岩地区褐家鼠(沟鼠)体上所采得的一种跳蚤寄到国外而由K.Jordan氏检定为  相似文献   

10.
黄鼠巢和宿主密度的年间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1981~1993年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密度和巢蚤指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共检巢蚤10种,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45.4%)为优势蚤种,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 lenta(25.0%)和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21.3%)为次优势蚤种。二齿新蚤N.Bidentatiformis和角尖眼蚤Ophthalmopsylla praefecta为常见种,余为少见种。鼠密度与巢蚤指数 的关系不显著(p>0.10)、与巢染蚤率关系显著(p<0.05),不同年份的蚤类多样性和均匀性比较稳定。巢蚤和体蚤指数的关系是显著的(PP<0.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山茶科金花茶系七种会花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育苗技术,研究了在改良的ER培养基中~[1],七种金花茶在胚状体形成,假珠芽成苗~([6,7]),愈伤组织分化芽及用成年树茎尖进行腋生株快速繁殖等再生方式中的不同效应,试验证明:金花茶系植物同其他山茶科植物一样,其体细胞能通过多种再生方式产生大量的完整植株。本试验所用的七种金花茶无论在所用分化配方,再生方式及移栽方法上都与我们做过试验的茶树,油茶,山茶花等多种山茶科植物极其相似,因此本试验进一步证明可分化配方与种属密切有关,而且在分化情况及再生方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共性,我们根据此一结果正把此方法用于金花茶杂交幼胚的早期培养上,现已得到大量的杂交小金花茶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仙六倍体的诱导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属于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中国水仙的品种不多,在福建漳州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为单瓣水仙,此外,还有重瓣和“金三角”两个品种。中国水仙为三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2n=3x=30[1-3],其高度不孕性,只开花不结实,靠子鳞茎进行无性繁殖繁衍后代。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和病毒感染,现存种质退化、品质下降,花朵数明显减少、香味变淡、生长势差、鳞茎变小、抗性减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花卉的进一步生产和发展。因此,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改良中国水仙,培育中国水仙新品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中以及附近,未见上述结构,但是,观察到它们伸出突起包吞腔隙中物质的现象。讨论了这些球状体的出现与脊索决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排卵过程中,滤泡壁必须变薄作为卵母细胞得以离开滤泡的前提。Schochet最早提出水解酶的作用可能使滤泡壁降解的看法。Espey用一些蛋白水解酶在离体条件下处理滤泡组织条,见到组织条的张力减弱;此外,给兔子的成熟滤泡注射小剂量浓缩的蛋白水解酶,则引起滤泡壁排卵点(Stigma)的形成和类似于排卵时的破裂现象。Beers等看到,  相似文献   

15.
用DNA磷酸钙盐沉淀方法把含人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链cDNA的表达质粒pSV_2neo-A转染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然后经G 418(400-800 μg/ml)筛选分离20个转染细胞株。选出其中At_1和Aot7细胞株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细胞的形态和生长行为均发生明显的变化,PDGF-A链mRNA的表达水平比CHO细胞明显增高,胞质有强阳性的PDGF荧光反应,显示有PDGF样蛋白的合成。这些细胞不但生长速率加快,有高密度持续生长的特性,而且能在软琼脂培基上形成大集落和在裸鼠体内接种形成纤维肉瘤,提示外源PDGF-A链基因的表达有使CHO细胞生长失控和发生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莼菜根分生区细胞中,部分粗糙内质网片断转化成单个潴泡,游离于细胞基质中的单个潴泡相互叠加后形成具6—8个潴泡组成的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伸长区进入分泌高峰期,由于其成熟面的潴泡溢出大量分泌泡后消失或潴泡游离出去,使高尔基体潴泡数目减少,部分高尔基体形成面有内质网溢出的小泡互相融合后形成新的潴泡补充,另一些高尔基体由于得不到潴泡补充而逐渐消失;这可能是成熟区细胞内高尔基体数目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胚泡注射法制作嵌合体对家兔交配后96,120和144小时的ICM细胞的发育能力进行了研究。供体胚胎取自青紫兰灰免,受体胚胎取自新西兰白兔,结果表明96和120小时供胚的ICM细胞与96小时受胚胚泡组合后均能参与发育,形成嵌合兔,144小时者未获得嵌合体。由于120小时的ICM细胞发育的2只表型为雄性的嵌合兔,其中1只不育,其性腺和外周血核型表明不育兔为xx/xy性嵌合,性腺中有处于不同发育程度的卵巢和精细管,外周血含xx和xy两种核型。本实验结果首次证明家兔交配后120小时胚泡的ICM细胞仍具有参与嵌合体发育的能力。它不仅能参与体细胞的分化,并具有形成生殖细胞的能力。交配后144小时胚泡的ICM细胞其发育能力似乎已发生了局限。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随机屠宰山羊的卵巢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结果显示,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培养条件下的减数分裂能力不同:≤0.5mm直径卵泡的卵母细胞不能恢复减数分裂;0.8-1.2mm卵泡的卵母细胞可恢复减数分裂,但只能发育到MⅠ期,培养24h发育到MⅠ期比率60%;1.5-5.0mm卵泡卵母细胞已经完全获得减数分裂能力,培养24h发育到MⅡ的比例91%。完全获得减数分裂能力的1.5-5.0mm卵泡卵母细胞处于生发泡(GV)期的比率在成熟培养2-8h期间明显下降;其中,4-6h期间GⅤ比率下降最为迅速(由61%降低到19%,p<0.0005);体外培养6-12h期间MⅠ比率由25%上升到60%,随后下降,到24h仅有2%卵母细胞处于MⅠ期;培养16h有21%卵母细胞进入MⅡ期,24h 91%卵母细胞到达MⅡ期。对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进程的数据做折线图计算结果表明,1.5-5.0mm卵泡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各细胞周期事件出现和维持的时间)为:0-3.0h为GⅤ期,3.0-7.0h为前中期Ⅰ,7.0-14.6h为MⅠ期,14.6-18.4h处于后期-Ⅰ和末期-Ⅰ,18.4-24h为MⅡ期。本实验还证明,部分获得减数分裂能力(0.8-1.2mm卵泡)与完全获得减数分裂能力(1.5-5mm卵泡)的卵母细胞,其各细胞周期事件一旦发生,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机制及其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的细胞外基质——鸡胚视网膜基膜作为培养基底,用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多聚赖氨酸和鼠尾胶等物质包被的表面为人工培养基底,比较了孵育10天的鸡胚视网膜条在这些不同培养基底上神经纤维生长的图像。第一次尝试用计算机对多根神经纤维的生长图像进行辅助定量分析。选择的四个参数是每根神经纤维平均总长度(L)、平均偏转角度(Q)、平均弯曲度(R)和平均分支点数(B)。结果表明,纤维生长图像的各个参数值和培养基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三肽囊素(bursin)是法氏囊组织提取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活性因子,由Audhya T.等在1986年首次报道。近十几年,有关三肽囊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涉及对三肽囊素的生物学活性、组织学定位、功能机制及其应用前景。本研究分别探索了三肽囊素在鸡、鸭免疫器官中的定位,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理解三肽囊素的存在及其生物学意义。鸡用近交系(CB系),由12、14及20日龄胚、新生雏、1—9周龄鸡,采集法氏囊、法氏囊T细胞区、胸腺、哈德氏腺、脾脏及骨髓。鸭用北京鸭,由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