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台湾乳白蚁的打洞挖掘行为、取水行为、修饰行为和交哺行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年龄和品级对台湾乳白蚁群体中行为多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老)龄工蚁承担了台湾乳白蚁群体内大多数的任务,对台湾乳白蚁群体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品级也是影响台湾乳白蚁群体内劳动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营养交哺方面,若蚁尚不具备完好的取食行为,是群体中营养交哺的受益者,而兵蚁在台湾乳白蚁群体中占据着较重要的地位,享受着营养物质优先供应的特殊权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白蚁的影响,包括诱导前兵蚁、兵蚁和一些中间品级(形态畸形)的产生、抑制白蚁的取食、减少或消除白蚁的共生原生动物群、对白蚁产生不同水平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抑制工蚁蜕皮以及繁殖蚁建立新群体等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影响是诱导前兵、兵蚁和一些中间品级的产生破坏了白蚁群体品级比例的平衡性或完整性.因此,保幼激素类似物可用于白蚁的防治,并在田问防治散白蚁和乳白蚁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并探讨了应用保幼激素类似物防治白蚁的潜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胡兴平  祝芳 《动物学报》2003,49(3):295-302
设计了5个实验以研究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和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的种间斗争关系。所试白蚁来自阿拉巴马州。实验1将两组白蚁的兵蚁和工蚁以自然比例混合(台湾乳白蚁工蚁:兵蚁=20:5,黄肢散白蚁工蚁:兵蚁=24:1);实验2观察了双方同数量(各25头)工蚁的种间斗争能力;实验3观察两者同数量(各5头)兵蚁的种间斗争关系;实验4、5分别研究双方工蚁与兵蚁的斗争关系。因两种工蚁形态相似,所以在实验前用0.1%Nile blue A染过的滤纸饲喂一方白蚁24h使虫体着色以便观察。所有实验在22℃,65%RH荧光灯下进行。每个实验将两方白蚁同时放入一培养皿中,观察至一方100%受伤,然后把培养皿移到培养箱内,24小时后统计死亡率。结果表明,实验一开始,双方的工蚁和兵蚁都立即进入残酷的厮杀斗争,台湾乳白蚁兵蚁和工蚁的斗争能力都明显强于黄肢散白蚁;兵蚁的斗争行为不受工蚁的影响,工蚁的斗争能力也不受兵蚁的制约。实验中台湾乳白蚁的工蚁与黄肢散白蚁的兵蚁攻击能力相当,但黄肢散白蚁的工蚁却远弱于台湾乳白蚁的兵蚁。上述结果说明,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此两种白蚁群体的偶然性融合;外来的台湾乳白蚁很可能在其群体建立的地区占据优势[动物学报49(3):295—302,2003]。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白蚁消化道形态品级差异及其系统学意义,对4个科8种白蚁兵蚁和工蚁的消化道进行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低等白蚁的兵蚁和(拟)工蚁形态较为相似,高等白蚁的兵蚁与工蚁局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由低等到高等兵蚁和工蚁消化道各部分差异呈增多趋势.前、中、后肠占消化道的百分比在山林原白蚁Hodotermopsis sjoest...  相似文献   

5.
兵蚁和工蚁是白蚁中的非生殖品级,兵蚁是由工蚁分化产生。为了探讨兵蚁品级性腺不育的原因以及兵蚁和工蚁性腺发育的差异,采用组织学染色观察与测量方法对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 Tsai et Hwang的兵蚁和工蚁的卵子发生各阶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性腺发育大小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兵蚁与工蚁卵巢横切面面积之比约为1∶7;兵蚁的卵子发生与工蚁相比,仅有卵母细胞的分化期,没有生长期;兵蚁的卵母细胞比工蚁的小,两者的分化期卵母细胞体积之比约为1∶16。该结果表明工蚁向兵蚁转化过程中性腺进一步退化,兵蚁性腺极度退化使其丧失了成为补充繁殖蚁的可能性。该研究结果为兵蚁不能生殖提供组织学上的证据,同时又揭示了兵蚁和工蚁在潜在生殖能力差异方面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白蚁非生殖品级和生殖品级生殖细胞发育差异,采用组织学染色技术对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 Tsaiet Hwang繁殖蚁、工蚁和兵蚁的精巢发育以及精子发生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3个品级间精巢发育的程度差异很大,三者精巢切面面积相对大小之比为:繁殖蚁∶工蚁=1.7∶1;繁殖蚁∶兵蚁=29.3∶1;工蚁∶兵蚁=17.1∶1。繁殖蚁和工蚁精巢管内有精子的形成,工蚁和繁殖蚁精子的发生都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时期,但工蚁有大量次级精母细胞呈细胞凋亡状态。兵蚁生殖细胞发育仅有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没有精细胞和精子产生。工蚁的生殖细胞显著小于同一时期繁殖蚁的生殖细胞,兵蚁的各时期生殖细胞均极显著小于繁殖蚁同一时期的生殖细胞。研究表明各品级之间生殖功能分化与生殖细胞发育有直接关系,工蚁有转化为补充繁殖蚁和兵蚁的能力;而兵蚁由于精巢极度退化不能产生精细胞和精子,因此是非生殖品级分化的终极形式,不具有转化成补充繁殖蚁或其它品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先楷 《昆虫知识》2005,42(3):321-323
乳白蚁Coptotermes在湖北宜昌地区每年11月~次年3月收集到的巢群,每年品级比例基本平衡。品级头比的数据一律来自1月份的巢群;品级重比是11月~次年3月的巢群。品级的比例分别为:工蚁占81.70%、干重比69.45%;兵蚁占7.50%、干重比7.69%;生殖蚁占10.80%、干重比26.76%。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内从幼年群体中培养出家白蚁短翅补充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蚁是多形态昆虫,一般每一家族可分为两大类型:生殖类型(繁殖蚁)和非生殖类型(不育蚁)。在两大类型中,一般又可分化为若干品级;非生殖类型中有工蚁和兵蚁等品级。对品级分化、生成及调节,近年来已做了很多工作。总的说来,白蚁品级分化不能单用遗传来解释。因为新孵化的幼蚁(若蚁)可以分化为各个品级的成员。多种因素,例如外激素及激素(内分泌)在品级分化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白蚁取食行为的研究涉及5科18属38种白蚁。其取食行为多型可归纳为3类:(1)工蚁主导型:采食活动基本上由工蚁完成,兵蚁不参与或仅极少数个体参与,食物侦查或保护采食工蚁的职能不显著;(2)工蚁-兵蚁协同型:这是白蚁采食组织的常见类型,兵蚁成为采食队伍的固定成员,负责采食活动的安全侦查与防卫、食物源侦查等工作;(3)假工蚁主导型:由于尚未分化形成专职的工蚁,因而大龄幼蚁(广义的假工蚁)成为采食活动的主力,同时兼有巢内的保护职能。在食物加工和分配过程中,低等白蚁的幼蚁在未获得消化纤维素能力前主要通过肛交哺获得营养物质和共生物,且肛交哺是新蜕皮个体重新获得共生鞭毛虫的途径。高等白蚁幼龄工蚁负责食物加工、依赖型品级通过口交哺获得营养物质。白蚁采食活动中的行为多型受踪迹信息素控制,不同品级个体腹板腺有明显分化;不同品级和发育阶段个体食性分化与消化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密切相关;保幼激素影响交哺行为以及消化酶基因表达。本文在评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omesticus(Haviland)群体中不同品级、不同虫态的雌雄性比,本文研究了该种白蚁自行配对室温条件下饲养4年巢龄的实验群体与采集的自然群体的各个品级和不同虫态的雌雄性比。结果表明:自行配对室温饲养4年巢龄群体与自然环境群体中原始繁殖蚁、幼蚁、若蚁、兵蚁都有雌雄之分,其中自行配对室温饲养群体的原始繁殖蚁雌雄比例为1:1,兵蚁雌雄比例为1:1.24,幼蚁和若蚁雌雄比例为1:1.46;自然环境群体原始繁殖蚁雌雄比例为1:1,兵蚁雌雄比例为1:1.15,幼蚁和若蚁雌雄比例为1:1.43。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omesticus(Haviland)群体中不同品级、不同虫态的雌雄性比,本文研究了该种白蚁自行配对室温条件下饲养4年巢龄的实验群体与采集的自然群体的各个品级和不同虫态的雌雄性比.结果表明:自行配对室温饲养4年巢龄群体与自然环境群体中原始繁殖蚁、幼蚁、若蚁、兵蚁都有雌雄之分,其中自行配对室温饲养群体的原始繁殖蚁雌雄比例为1:1,兵蚁雌雄比例为1:1.24,幼蚁和若蚁雌雄比例为1:1.46;自然环境群体原始繁殖蚁雌雄比例为1:1,兵蚁雌雄比例为1:1.15,幼蚁和若蚁雌雄比例为1:1.43.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幼蚁、工蚁、兵蚁触角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的研究,分析不同龄幼蚁、工蚁和兵蚁的触角感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发育特点及不同个体的行为分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触角形态,分析触角节数、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工蚁、兵蚁、幼蚁个体触角长度差异显著,触角长度顺序:工蚁>兵蚁>3龄幼蚁>2龄幼蚁>1龄幼蚁;触角感器共有9种类型,分别为短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短刺形感器、长刺形感器、锥状B?hm氏鬃毛、球状钟形感器、刺突状钟形感器、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长刺具泡状感器。工蚁、兵蚁缺少长刺具泡状感器。幼蚁触角感器种类和数量随龄数而增加,1龄幼蚁具7种感器,缺少球状钟形感器和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2种类型;2龄幼蚁具有8种感器,缺球状钟形感器;3龄幼蚁具有全部9种类型感器。【结论】黑翅土白蚁幼蚁、工蚁、兵蚁触角节数和感器显著差异,可作为幼蚁龄数以及非生殖品级判别的形态指标,应用于白蚁非生殖品级行为多型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是危害木、竹、塑料、橡胶,皮革、棉、麻、化纤等多种材料和产品最有代表性的白蚁种类,因此,它常被用来检验各种天然材料和加药材料的抗白蚁蛀蚀性能的实验群体。在自然条件下,家白蚁群体的品级组成有一定比例,兵蚁平均约占3%,可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某些主巢外围,王室附近或幼龄巢的白蚁,有时会出现兵蚁比例甚高现象。众所周知,兵蚁的食物靠工蚁饲喂,如果各实验群体中兵蚁所占百分比过高或不一致,对生物测定结果的正确性影响很大。本工作试验了家白蚁实验群体中不同工、兵蚁组成对取食和存活的影响,为制定材料抗白蚁蛀蚀的试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析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 annandalei(Silvestri)采食行为中的踪迹信息交流机制。【方法】通过对其踪迹信息素进行化学和行为活性分析。【结果】土垅大白蚁兵蚁腹板腺源踪迹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顺-3-十二碳单烯醇-1((3Z)-dodec-3-en-l-ol,DOE),与工蚁的踪迹信息素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大兵蚁腺体当中DOE的含量最高,分别是大、小工蚁品级和小兵蚁品级DOE含量的3.88倍和3.78倍,与其在采食行为中的功能相适应。尽管小兵蚁的位置处于采食队伍的先锋,但小兵蚁的踪迹信息素含量与工蚁相当,不能起到召募采食的作用。行为观察和跟踪信息素行为活性表明大兵蚁具有通过分泌大量踪迹信息素召募工蚁品级的能力。【结论】土垅大白蚁依靠大兵蚁分泌大量踪迹信息素单一组分及其在采食队伍中的位置的变化来实现采食行为中的方向信息的快速传递交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品级特征。【方法】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对不同品级、不同龄期个体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工蚁、兵蚁、幼蚁、长翅生殖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种类相同(32种),主要为正烷烃、支链烷烃和烯烃等。非生殖品级中组分含量变化特点表现在,工蚁(大工蚁和小工蚁):1-十九碳一烯显著低于幼蚁和兵蚁;大工蚁:三十一烷、三十四烷显著低于小工蚁和幼蚁;小工蚁(巢内工蚁):2,8,8-三甲基十烷显著高于、十六烷和十八烷低于其他非生殖品级;兵蚁:十四烷显著低于、2-me-1-C19:1高于其他非生殖品级,三十一烷、三十四烷显著低于小工蚁和幼蚁;1龄幼蚁:十六烷高于其他非生殖品级;2龄幼蚁:(E)-9-4-me C18高于其他非生殖品级;3龄幼蚁:1-十九碳一烯、四十四烷高于其他非生殖品级;此外,1龄、2龄、3龄幼蚁的3,3,6-三甲基十烷、2-me-(E)-7-C16:1显著高于、8-十七碳一烯显著低于其他非生殖品级。生殖品级与非生殖品级比较,十二烷、十四烷、十七烷、三十一烷、2,8,8-三甲基十烷、8-乙基十五烷、2,6-二甲基十七烷、8-十七碳一烯、1-十七碳一烯、1-十八碳一烯、9-十九碳一烯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黑翅土白蚁不同品级个体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相同,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可用于巢内品级间识别。不同龄幼蚁和不同发育阶段工蚁,表皮碳氢化合物存在特征性组分含量,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泌随个体发育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白蚁具有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主要场所在消化道内,因此消化道形态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对采自河南省的3种白蚁(平额散白蚁Reticulitermes planifrons Li et Ping、湖南散白蚁Reticulitermes hunanensis Tsai et Peng和双工土白蚁Odontotermes dimorphus Li et Xiao的兵蚁和工蚁头胸部特征及其消化道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散白蚁兵蚁的头壳、后颏和上颚没有明显差异,但与双工土白蚁差异显著。3种白蚁工蚁的前肠、后肠及消化道平均长度均大于兵蚁,且差异显著(P<0.05),而中肠的差异不显著;双工土白蚁的肠道总长度工蚁/兵蚁比值(1.4倍)大于两种散白蚁(1.1倍);除了嗉囊和囊形胃外,两种散白蚁工蚁的其余消化道各段差异显著(P<0.05),与双工土白蚁相比差异也显著。【结论】工蚁的消化道比兵蚁发达,散白蚁的消化道结构与土白蚁有较大不同,这些结果与工蚁和兵蚁的社会分工有关,同时也表明高等白蚁与低等白蚁相比不仅是采食习惯的差别,自身消化系统结构与分区也有较大不同,并为白蚁的生物防治和生物质资源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7.
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固相微萃取等现代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开展。至今, 已有约29种白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得到鉴定, 分属于木白蚁科、 鼻白蚁科、 原白蚁科和白蚁科, 其组分主要为正烷烃、 含有不同数量甲基的支链烷烃及少量烯烃。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科、 属特异性, 大多数种类还具备特有组分, 表明其可作为种间识别的指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在种内个体识别方面的作用, 在低等白蚁中多获得了支持性结果, 但也有研究认为在这些种类中表皮碳氢化合物不是种内个体识别(同巢个体识别)的唯一指标。发现其与品级分化的相关是近年来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重要进展。有些种类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年消长与生殖蚁的分化有关; 而另一些种类生殖蚁含有表皮碳氢化合物特有组分, 其含量与生殖蚁的生殖状态有关, 提示其可能在品级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研究白蚁品级分化和维持机理的新方向, 表皮碳氢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8.
乳白蚁属Coptotermes是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最具经济意义的属之一,其中的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riaki分布广、适应性强,个体在不同种群以及不同巢龄间外部形态存在明显变异,已报道多个同物异名。本研究发现在模式产地重新采集到经形态学鉴定为赭黄乳白蚁Coptotermes ochraceus Ping et Xu的标本,其形态特征与台湾乳白蚁相似度较高,又以线粒体16S rRNA和CO I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将两者进行了序列比对,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台湾乳白蚁以及其他一些乳白蚁种类的相应序列一起进行了遗传差异比较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与赭黄乳白蚁16S rRNA和CO II序列的遗传差异均明显小于台湾乳白蚁与属内其它种之间的差异;在基于两种分子标记构建的支序图中,台湾乳白蚁和赭黄乳白蚁均聚为一支,并得到了很高的自展支持率。综合分子和形态两方面的证据,本研究建议赭黄乳白蚁为台湾乳白蚁的次异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形态分类特征显著差异性。【方法】利用SPSS19.0对黑胸散白蚁兵蚁和成虫不同的量度特征进行差异单因素分析(ANOVA)、多重比较Duncan’s(P0.05)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兵蚁头长至上颚端、头阔指数、前胸背板中区毛、前胸背板长、后颏狭、后颏宽、右触角最短节数、左触角节数和右触角节数9个指标在6个不同群体间变异较小,具有相对稳定性;成虫前翅宽、单复眼间距、复眼距头下缘、左触角最短节数、右触角节数、头长至上颚端和前Cu脉分支数7个指标在6个不同群体间变异较小,具有相对稳定性;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选出的兵蚁的9个指标和成虫的6个指标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种类白蚁的特征值测量指标亦存在一定程度重叠区。【结论】白蚁形态分类鉴定最好结合兵蚁和成虫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判断;种内形态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及种间形态指标存在重叠,容易导致白蚁同物异名;白蚁形态分类学需要将形态分类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深圳口岩进口原木截获的白蚁(等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录深圳口岸1998-2001年期间从进口原本中截获的3科7属12种白蚁,包括黄檀新白蚁Neotermes dalbergiae (Kalshoven),大家白蚁Comptotermes curvignathus Holmgren,塞庞乳白蚁C.sepangensis Krishna,波罗乳白蚁C.borneensis Oshima,非洲乳白蚁C.sjostedti Holmgren,沙捞越长鼻白蚁Schedorhinotermes sarawakensis (Holmgren),中暗长鼻白蚁S.mediobscurus (Holmgren),哈氏象白蚁Nastutitermes havilandi (Desneux),镰锯白蚁Microcerotermes distans (Havilandi),邻白蚁Termes propinquus (Holmgren), 印度弓白蚁Amitermes belli (Desneux)和齿弓白蚁A.dentatus (Havilandi)。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并对上述国内没有分布的白蚁种类兵蚁的形态和鉴定特征作了描述的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