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麝全血和被毛矿物元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马麝主要树叶饲料和健康马麝全血、被毛中6种微量元素(Cu、Mn、Fe、Zn、Mo、Se)及2种常量元素(Ca、Mg)的含量,并与当地健康山羊的全血和被毛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麝的10种树叶饲料为低Se饲料,被毛中Cu、Mn、Zn、Ca、Mg含量明显高于全血水平,而Fe则反之。马麝全血和毛样中的各元素分布比较集中,离散度均很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考察免疫性不孕患者全血微量元素铜(Cu)、锌(Zn)、硒(Se)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确微量元素、炎性因子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40例免疫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组,另以同期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对两组全血微量元素Cu、Zn、Se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法试剂盒检测血清IL-6、IL-8以及TNF-α,并对Cu、Zn、Se水平和IL-6、IL-8、TNF-α与免疫性不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全血C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Z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即免疫性不孕患者全血微量元素Cu、Zn和Se水平异常,其中Cu异常增高,而Zn和Se异常降低;研究组患者的IL-6、IL-8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即免疫性不孕患者血清存在炎性因子的异常增高;全血微量元素Cu、Zn、Se和血清炎性因子IL-6、IL-8、TNF-α均与免疫性不孕密切相关(P<0.05)。结论:免疫性不孕患者全血微量元素Cu和Zn水平异常,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异常,微量元素和炎性因均与免疫性不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秦巴山区136例健康儿童及22例成人毛发中Zn、Fe、Ca、Cu、Mg、Al、Se、Mn、Pb、Cr共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测10种元素中,除Mg外,其余9种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超标,其中Al、Mn与Cr含量严重超标,其均值分别是正常含量上限的2.04、1.67及2.07倍,超标人数比例分别高达83.54%、77.85%和72.78%;Zn和Se含量均值则比正常含量下限低,仅为正常含量下限的91.96%和68.33%,缺乏人数比例分别为69.62%和79.11%.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地球化学背景,对微量元素缺乏或超量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氮磷肥对茶树锌硒等中微量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Zn)和硒(Se)及其他中微量元素(铝Al,钙Ca,铁Fe,铜Cu,锰Mn)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但茶树吸收Zn、Se能力及氮(N)磷(P)肥影响中微量元素吸收与分配的过程尚不清楚。以红壤丘陵区福鼎大白茶树为研究对象,开展Zn+Se、Zn+Se+N、Zn+Se+P、Zn+Se+N+P和对照共5种处理3次重复随机化区组试验,处理第3年春季分茶叶、成熟叶、吸收根、运输根和储藏根采集植物样品,测定其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地上和地下器官Zn和Se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对N、P、Zn、Se添加的响应具分异性。与对照相比,茶树地上和地下器官Zn和Se含量均显著增加,与Zn+Se相比,施N和/或P肥仅显著提高茶叶和成熟叶Se含量(P<0.05);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吸收根和运输根Al、Fe含量以及储藏根Cu含量;运输根Mn含量表现为Zn+Se+N、Zn+Se+P、Zn+Se+N+P显著高于对照,储藏根Mn含量为Zn+Se+N+P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茶树各器官Ca含量对施肥处理无显著响应。此外,茶叶和成熟叶的Zn含量与吸收根显著正相关,而Se含量则与储藏根显著正相关。茶树具有吸收和积累Zn和Se的能力,而施N、P肥有助于提高茶叶Se含量,研究结果为红壤丘陵区培育高品质锌硒茶及营建生态高值茶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放牧绵羊毛、血、粪、尿中矿物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金凤  张力 《生态学杂志》2013,32(3):668-674
为探讨青藏高原放牧绵羊矿物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春、夏、秋3季采集青海湖南岸绵羊毛、血清、粪、尿样品,测定Cu、Mn、Zn、Mg、Se和Mo的含量,并考查了各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清中除Mn、Se,其余元素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毛中除Se其余元素差异显著,尿中各元素均差异显著,粪中除Zn其余元素差异显著(P<0.05).同一样品内不同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元素间的正相关较夏季和秋季多;粪内元素间关联度较高;Mg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协同关系较多,而Se元素则相反.同一元素在不同样品间的相关性表明:尿中矿物元素与其他样品显著相关;Zn、Se与其他元素相关关系紧密,而Mo元素则不甚紧密.综上,对于放牧绵羊而言,推荐尿液作为矿物元素实时监测指标;春季适时补充矿物质,可将Se与其他元素分开以避免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6.
在人体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铁(Fe)、锌(Zn)、硒(Se)3种微量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小麦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及进一步分析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组合对籽粒中Fe、Zn、Se以及其他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寻求生产上最适宜的叶面喷施组合,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肥)、硫酸锌(Zn肥)和亚硒酸钠(Se肥)及其组合对小麦品种北京0045(BJ0045)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叶面喷施Fe、Zn、Se肥均能显著提高BJ0045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Fe与Se能够相互促进吸收,Zn能够促进Se与Fe的吸收,Se对Zn有抑制作用;不同的叶面喷施组合处理中,Fe/Zn/Se三者混合肥的使用能显著提高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同时发现不同的叶面喷施组合的施用对籽粒中Ca、Mg、Cu、Mn、P矿物元素的吸收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用PIXE (Prolon Induced X-Ray Emission)技术研究不同健康状况大熊猫体毛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比较了各类样本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于各自锌含量的比值。不同健康状况的大熊猫体毛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血色素低与铁有关,食欲差与缺铬有关,癫痫病与钙和铜含量变化有关,癌症与铜和锌的比值变化有关。这些现象的初步揭示,为进一步研究高等功物体内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积累了资料,为人工饲养大熊猫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体毛微量元素含量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用PIXE(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技术研究不同健康状况大熊猫体毛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比较了各类样本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于各自锌含量的比值。不同健康状况的大熊猫体毛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血色素低与铁有关,食欲差与缺铬有关,癫痫病与钙铜含量变化有关,癌症与铜和锌的比值变化有关。这些现象的初步揭示,为进一步研究高等动物体内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积累了资料,为人工饲养大熊猫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氟中毒小鼠毛发中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年幼小白鼠饮用不同浓度的 N a F水溶液一个月造成其氟中毒 ,然后分析其毛发中 Fe、Cu、Zn、Se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 Fe、Cu、Zn的含量明显下降或有下降趋势 ,而 Se能抑制其下降。这一结果对氟中毒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鄂尔多斯地区土壤与四合木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从西鄂尔多斯地区生境适宜性特征的角度,研究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a)的生态适应性,探讨迁地保护不易成活的原因,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四合木分布区土壤和植株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合木分布区土壤中Cu、Fe、Mn、Zn、B、Mo、Se、Co、CI9种微量元素中,除B的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土壤平均含量水平和荒漠区土壤平均含量水平;其它元素都低于国内土壤的平均含量;迁地实验区土壤中除Cu的有效量略低于荒漠区土壤和四合木分布区土壤的含量外,Fe、Mn、Zn、B、Mo的有效量均略高于荒漠区土壤和四合木分布区土壤,四合木植株中Fe、Cu、Zn、B、Se、Co的含量远高于各种类型草原植物,而Mo含量高于植物体含量均值,但低于荒漠草原植物,仅为荒漠草原植物的50%,四合木分布区土壤与四合木成株、幼苗9种微量元素相关性不显著,而且植物体中9种元素含量远远大于土壤中的有效量,从四合木植株中各元素含量与各类型草原植物(包括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中含量比较表明,四合木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元素呈富集特征,可见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不是四合木迁地种植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籽粒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不同肥力水平和结构下对不同肥量籽粒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大小和肥料构成对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在低肥水平下籽粒中Mn、Zn和Fe含量增加,其中Zn的增幅超过1倍,Cu和Al含量降低;在中肥水平下微肥用量增加1倍,籽粒中Mn含量高11.2%,Al和Zn含量分别降低50%和30.1%,Fe和Cu元素含量变化不大,调节其它肥料量和结构,籽粒中Mn、Zn、Cu含量降低;在高肥水平下增加钾肥,有利于籽粒中Mn、Zn、Fe、Al含量积累,分别高23.2%、16.2%、33.9%和58.6%,而Cu含量变化不大。在中肥投入水平下调节氮肥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随着肥力水平提高而降低,在高肥投入水平下减少氮肥用量有利于籽粒中Fe、Al和Zn的积累,Fe含量变化最大,增加2.14~2.63倍,Al含量高63.7%~65.7%,锌含量高13.3%~17.5%,铜的含量变化不大。锰含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了一只14岁大熊猫产后17d内的乳汁样品10个,包括产后第2,3,5,6,7,8,9,11,12和17天,并测定了这些样品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即粗蛋白(CP)、粗脂肪(EE)、乳糖(Lac)、17种氨基酸(AA)含量的总和、5种常量元素(Ca,P,K,Na,Mg)和6种微量元素(Fe,Cu,Mn,Zn,Co,Se)。结果如下:(1)每个样品的粗蛋白和17种氨基酸含量的总和十分接近,分别在5.20%~7.50%和5.17%~7.62%的范围内波动;乳糖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87%~1.51%;粗脂肪为0.6%~3.2%;(2)粗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第3天明显低于第2天,从第3天到第6天逐步升高,第7天有些下降,从第7到17天逐渐上升;乳糖含量变化不大,在1%左右,第2,3和5天接近,第6天明显升高。之后逐渐降低直至第17天;粗脂肪含量波动较大,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绝大多数矿物元素含量随产后时间的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3)产后6~7天的乳汁样品营养物质含量与一周后有明显差别。作者建议在幼大熊猫人工乳的配制方面,应依据大熊猫乳汁的营养物质含量,充分保证蛋白质水平。降低乳糖含量,同时供给充足的矿物质元素;必须根据幼大熊猫的日龄及其生长发育情况,调整人工乳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100种常用中药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100种临床常用中药中必需微量元素:Mg、P、Ca、Fe、Mn、Zn、Co、Cu、Mo、Cr、Ni的含量。结果表明,Mg、P、Ca、Fe含量均较高,Zn、Mn、Cu次之,Co、Mo、Cr、Ni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Fe、Zn、Se等矿物元素在动植物以及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玉米籽粒中Fe、Zn、Se的含量,对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不同组合,探讨其对玉米成熟籽粒中的Fe、Zn、Se以及其它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肥)、硫酸锌(Zn肥)和亚硒酸钠(Se肥)及其不同组合对京科糯2010(JK2010)进行了叶面喷施处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Fe肥、Zn肥和Se肥均能显著提高JK2010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Fe与Zn能够相互促进吸收,Se能够促进Zn的吸收,Fe与Zn对Se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组合对玉米籽粒中Ca元素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不同的Fe、Zn、Se肥组合方式对籽粒中Cu的积累有不同的影响;总体上看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组合对玉米籽粒中Mn、Mg、P等元素的积累影响不大。不同的叶面喷施组合处理中,Fe肥、Zn肥和Se肥三者配合使用能极显著的提高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为Fe、Zn、Se肥的生产应用提供新的策略,同时也发现Fe、Zn、Se肥的使用对籽粒中几种不同的矿物元素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窄脊江豚东亚亚种体内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长江口窄脊江豚东亚亚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体内微量元素的积累和分布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2014年春季收集的3头雌性和3头雄性个体的心、肾、肝、肌肉、肺、胃和肠7种器官组织样品,进行了锌(Zn)、硒(Se)、铜(Cu)、钼(Mo)、钴(Co)、铬(Cr)、锰(Mn)、钒(V)和镍(Ni)9种元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按干重计算江豚体内Zn、Cu和Se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59.15±33.87)μg/g、(15.85±15.07)μg/g和(7.31±5.49)μg/g;Cr和Mn平均含量次之,分别为(3.16±2.70)μg/g和(2.35±2.94)μg/g;Co、Mo、Ni、V平均含量较少,分别为(0.30±0.48)μg/g、(0.19±0.30)μg/g、(0.12±0.18)μg/g和(0.04±0.12)μg/g。研究发现,肠道、肝和肾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组织器官,除Cr以外的其他微量元素在一些组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Zn(P0.05)和Mn(P0.05)在肠道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和心,Se在肝(P0.05)和肾(P0.05)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6种组织,Cu(P0.05)和Mo(P0.05)在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6种组织,Co(P0.05)在肾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Ni在胃壁(P0.05)和肠道(P0.05)中含量显著高于肌肉和肝。同时发现,Mn和Cr的总体平均含量在雌雄性别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Mn雄性显著大于雌性(P0.05),Cr则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0.05)。此外,这9种元素在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江豚个体间也并不稳定,个体间的平均变异系数达121.08%。长江口水域窄脊江豚东亚亚种体内各组织器官内的元素含量总体上明显低于黄海、渤海的东亚亚种江豚和北部湾海域的印度洋江豚(N.phocaenoides)。与人体相比,长江口东亚亚种江豚体内Zn、Se和Mo的含量低于人体,Cu和Co含量高于人体。  相似文献   

16.
以辣木籽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辣木籽粗脂肪含量为40.12%、蛋白质含量为37.8%、总糖含量为9.75%;辣木籽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32.53%;辣木籽中大量元素P、K、Mg、Ca和Na含量分别为1 262、1 026、495、106、143mg/kg,且K、P的含量远高于Ca、Mg、Na;辣木籽中微量元素Zn、Fe、Mn、Cr和Se含量分别为69.5、30.8、29.6、8.25、0.395mg/kg,且Fe、Mn、Zn的含量远高于Se;辣木籽As、Pb、Hg和Cd等重金属含量非常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海南兴隆地区巴戟天属4种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同属异种植物对同一元素的吸收量、变化范围差异悬殊,种间元素含量水平以Mn>Fe>Mg>Al>Zn>Cu为序;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微量元素的吸收量也各有差别,例如海南巴戟的含量以根(60224×10-6)>叶(36108×10-6)>花(34609×10-6)>茎(32407×10-6)。同属异种植物与土壤中元素含量消长变化关系密切,相比之下,植物中Mn、Fe、和Mg含量均高于Al、Zn、Cu。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三峡库区大尺度、反季节水位变化对消落带狗牙根种养元素吸收和分配特征的影响, 分别测定了三个样带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根、茎、叶中大量元素含量顺序为N>K>P, 中量元素含量顺序为Ca>S>Mg, 微量元素为Fe>Zn>Cu>Mn。根系对K、Mg、S、Fe、Mn、Zn 的吸收均被促进, 而对P 和Ca 的吸收被显著抑制, 低水位根系对N、Cu 的吸收也被显著促进。高水位茎和叶中N、P、K、Mg、S、Cu 的含量呈降低趋势, Ca、Fe、Mn 含量呈显著增大趋势, 且茎中Zn 含量也呈增加趋势。随着水位的降低N、P、K、Mg、S、Zn 含量显著增加, 在叶片中的含量显著大于根、茎, 而Fe、Mn、Cu 表现出主要向茎分布的趋势, 且Ca 在叶中的分配显著被抑制, 而在茎中的分配被促进。随着水位降低新叶中N、P、K、Mg、S 的含量明显高于老叶, 而Fe、Ca、Mn、Zn 和Cu 则相反。随着分枝级数增大N、P、K 的含量呈递增趋势, Ca、Cu、Fe、Zn 呈递减趋势, 而Mg、S 含量呈“∨”形变化。因此, 库区水位已导致消落狗牙根种群营养特征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闫志刚  李俊清 《生态学杂志》2017,28(12):4007-4016
近年来大熊猫栖息地、竹林的面积与野生种群数量均有较大增长,同时栖息地破碎化与局域种群隔离也有加剧趋势.正确认知当前大熊猫分布区生态系统的状态,对于大熊猫保护至关重要.以大熊猫分布区为研究区域,3次全国大熊猫调查为时间节点,依据等级系统理论对分布区及六大山系生态系统进行分解,联合应用熵值法、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基于全国大熊猫调查数据与相关文献数据,对分布区及六大山系生态系统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的背景下,不同山系生态系统的演化与现状存在差异性,六大山系可以分为3个组别,组内山系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大共性,组间区别较大;同时,栖息地破碎化与局域种群隔离,造成生态系统质量的普遍下降.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生态保护措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各山系大熊猫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Cu、Zn对水蕹菜生长的影响以及Se缓解Cu、Zn胁迫的效果,本试验以大叶水蕹菜和柳叶水蕹菜为材料,通过营养液栽培,研究了Cu、Zn处理下水蕹菜产量、生理指标和Cu、Zn含量的变化以及Se对Cu、Zn胁迫下水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u、Zn促进水蕹菜生长;高浓度Cu、Zn抑制其生长,表现为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Pn)下降,MDA含量增加。Cu、Zn浓度分别为4.00和8.00 mg·L~(-1)时,水蕹菜产量显著下降。Cu对水蕹菜的毒害高于Zn,柳叶水蕹菜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大叶水蕹菜。水蕹菜中Cu、Zn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OD、POD、CAT和脯氨酸在缓解低浓度Cu、Zn毒害中具有协同作用。高浓度Cu、Zn处理时,水蕹菜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则以植物络合素(PCs)和脯氨酸的抗氧化作用为主。Se能提高水蕹菜、抗氧化酶活性以及PCs和脯氨酸含量,增强水蕹菜对Cu、Zn的抗性,提高根系活力和Pn,降低MDA的积累,促进水蕹菜生长。当水蕹菜受到轻度Cu、Zn毒害时,5.00 mg·L~(-1)的Se处理缓解效果较好。Se浓度过高会加剧Cu、Zn对水蕹菜的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