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道弘  张超  谭荣鹤 《生态学报》2011,31(15):4365-4371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为重要的水稻害虫,在我国除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等未见报道外,南起海南北至东北均有分布,在许多的分布区域1年发生1代。为探索中华稻蝗长沙种群的生活史及其季节适应特征,通过野外和实验室的研究,调查了其发生代数、孵化率和卵滞育率的季节变化及越冬卵的存活率。结果显示,中华稻蝗长沙种群为1年2代和1年1代混合发生:第1代卵产卵后大部分孵化为若虫而1年完成2代,但亦有19.4% -4.1%的卵不孵化而1年只能完成1世代。第1代成虫于6月上旬至8月上旬羽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第2代若虫于7月初开始孵化,9-10月羽化为成虫,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产卵。在室外自然条件下,中华稻蝗长沙种群6-8月(第1代)和10-11月(第2代)所产卵块均为部分滞育,滞育率为30%左右,皆无显著差异。然而,其卵滞育率在12月以后显著降低,仅为6.6%或以下,卵滞育快速地得以解除。因此,包括非滞育卵和滞育解除卵,中华稻蝗长沙种群的越冬卵皆以非滞育状态度过其后的寒冷季节。即使是遭遇长江流域2007年末至 2008年初异常寒冷的冬季,在长沙地区越冬后其卵的存活率亦在98%以上。非滞育状态的中华稻蝗长沙种群越冬卵完全能安全地越冬,其滞育的发生并非是为了提高其耐寒性而安全度过不适环境。并探讨了中华稻蝗长沙种群卵滞育的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稻蝗在水稻上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的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祥和  牛泽民 《昆虫知识》1994,31(4):198-200
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是山西省水稻田蝗虫的仇势种。随着生态条件的改变,盐碱地改良,水稻面积逐年扩大,致使稻蝗发生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着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因此,了解中华稻蝗在水稻上的危害损失,制定当地的防治指标,已成为水稻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88~1991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分述如下。l研究方法采用中华稻蝗三龄盛期稻田罩笼接由的研究方法,在定措农科所进行,选择肥水基本一致,前茬为水稻,亩产500kg生产水平的稻田08亩,供试品种中华11。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lin‘,…  相似文献   

3.
西藏飞蝗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  封传红  张敏  蒋凡  杨刚  罗林明 《昆虫知识》2007,44(2):210-213
西藏飞蝗Locusta.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在四川甘孜州1年发生1代,某些地方(乡城县)1年发生不完整的2代,即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土,4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1~3龄始盛期为4月中旬~5月中旬,高峰期为5月下旬,7月上旬初始羽化,7月下旬~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旬始见产卵,8月下旬~9月上旬为产卵盛期,第1代成虫较早产下的卵块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于当年9月上旬孵化出土,但孵化出的蝗蝻不能越冬。该虫卵、全蝻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16.1,14.6℃,有效积温为179.1日.度、360.0日.度、787.8日.度。在18,21,24,27和30℃等5种恒温条件下其平均世代历期214.4,133.3,79.2,66.3和50.7d。  相似文献   

4.
稻蝗卵巢发育级别和体重关系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明庆  张建平 《昆虫知识》1997,34(5):257-258
稻蝗由于不属于迁飞性害虫,在国内对其卵巢发育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在1994~1995年通过系统解剖,对稻蝗群体的产卵期及其一段时间内精蝗产卵的比例,有了一个量化指标,为预测其发生期提供科学依据。三材料和方法在汉中平坝稻区的同一生态环境内,自稻蝗成虫羽化盛期后第5天,即8月5日~10月10日,每5天从稻田网捕1次。并将当地优势种,中华稻蝗ocyachinensis(Thunbefg)和日本稻蝗ovajaranica(Thunbefg)[1]逐头称重、解剖,同时记载卵巢发育的级别。(称重天平感应量0.029)。2结果与分析2.l卵巢发育分级标准根据稻蝗卵巢小管…  相似文献   

5.
枣葵粉蚧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枣葵粉蚧Trionymus sp.俗名树虱子,是为害枣树的一种害虫。在河北省枣产区均有分布。 1959年和1975年我们先后在阜平县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发生规律及习性 生活史 枣葵粉蚧在阜平县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活动,5月初蜕变为成虫,始卵期5月上旬,产卵盛期在5月中旬至下旬。卵期7—15天。  相似文献   

6.
2004~2005年,在陕西省南部米仓山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秦岭蝎蛉Panorpa qinlingensisChouetRan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通过饲养,成功获得卵、幼虫、蛹等虫态。结果表明,秦岭蝎蛉在米仓山1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土室里越冬,5月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末~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8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在室内可存活35~60 d。羽化近1周后开始交尾,交尾4~8 d后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35~180粒,卵期5~9 d;幼虫型,共4龄,历期38~50d;蛹为强颚离蛹,蛹期8~18 d。记述了主要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7.
<正> 鲜黄鳃金龟Metabolus impressifrons Fai-rmaire是我省普遍发生的蛴螬,在丹东、辽阳和营口等地的部分农田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优势种,危害日趋加重,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一、生活史 一年发生一代,由卵发育至成虫320—350天。成虫羽化始期5月29日至6月21日,盛期6月8日至26日,末期6月13日至7月8日,羽化历期7—16天。 成虫产卵始期6月末至7月上旬,峰期7月上、中旬,末期7月中、下旬;卵期10—17天,孵化盛期7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8.
<正> 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在我县水稻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有的年份局部地区受害成灾,造成稻谷减产。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对台湾稻螟进行了研究及防治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年生活史 台湾稻螟在我县一年发生五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稻秆或稻茬内越冬,越冬代螟蛾在3月上旬始见,3月下旬至4月中旬盛发,产卵于早造秧田和早插田,发生数量很少。第一  相似文献   

9.
麦田七星瓢虫产卵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在河北省邯郸地区麦田每年共发生两代。第一代于3月中旬开始见卵,3月底至4月上中旬为卵发生盛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幼虫和成虫的发生盛期。第二代于4月下旬开始见卵,5月上中旬为卵发生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和成虫的发生盛期。 据在麦田采集的千余块卵统计,第一代每块平均24.7粒;第二代每块平均25.7粒。单块卵最少的只有1粒,多的82粒,一般在20—40粒之间。  相似文献   

10.
吴明庆  王清文 《昆虫知识》1997,34(6):323-325
稻蝗是陕南稻区主要害虫之一。它是一个混合种群。经分类鉴定,在汉中平坝稻区有4个种: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日本稻蝗Oxyajopanica(Thunberg)、小稻蝗Oxyaintri-cata(Stal)、无齿稻蝗OxyaadintataWill[1,2].优势种为中华稻蝗和日本精蝗两个种。在稻区共存的稻蝗种群是否独立存在,其发生规律有何差异?在稻煌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弄清这一问题,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将近年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捕获成虫鉴定1995~1996年8月10日~9月25日在稻田内每5天网捕1次成虫,数量200头以上,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1.
1974—1975年,我们在我院大兴分校,进行了铜绿金龟子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的研究。现将所得结果整理出来,供参考。 一、生活史 铜绿金龟子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从7月上旬即出现初孵化的蛴螬,一直到第二年7月中、下旬才进入末期。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进入盛期,7月中、下旬为末期。成虫于6月上旬始见,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进行入盛期,直到9月中、下旬为末期。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即盛期,9月中、下旬才结束(详见右图)。  相似文献   

12.
梦尼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 1999年 ,在新疆库尔勒市对梦尼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梦尼夜蛾 1年发生 1代 ,以蛹在土壤 2 0~ 10 0 mm深处越冬。3月上旬始见成虫 ,发蛾高峰在 3月底 4月初 ,产卵部位集中 ,孵化整齐。幼虫共 6龄 ,平均历期为 2 9.6天 ,以幼虫食叶危害 ,危害盛期为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本文还提出了该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梧桐木虱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梧桐木虱ThysanogynaLimbtaEnddeyein又名青桐木虱,为单食性害虫,仅为害梧桐(青桐入近年来,此虫为害日趋严重,造成幼树落叶,花枝枯死,花蕾脱落。若虫分泌蜡丝,墙塞叶面气孔,同时污染环境,并招致寄生烟煤病。!生活史该由每年发生2代,少数可发生3代,以卵在枝端、鳞芽的苞叶上、幼树树干或疤痕及糙皮中越冬。越冬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低温年份可延至5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若虫为害高峰期。第一代成虫发生较为整齐,6月上旬始见,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此期间,被害花蕾脱落达65%以上,花枝枯死,叶面烟煤病大…  相似文献   

14.
蔡立君  李军  花保祯 《昆虫知识》2006,43(5):681-683,F0004
2004~2005年,在陕西省南部米仓山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秦岭蝎蛉Panorpa qinlingensis Chou et Ran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通过饲养,成功获得卵、幼虫、蛹等虫态。结果表明,秦岭蝎蛉在米仓山1年发生2代,以预蛹在土室里越冬,5月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末~6月上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8月中句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在室内可存活35~60d。羽化近1周后开始交尾,交尾4~8d后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35~180粒,卵期5~9d;幼虫蝴型,共4龄。历期38~50d;蛹为强颚离蛹,蛹期8—18d。记述了主要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5.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于1990年在山东威海地区首次发现,是为害大叶黄杨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初出现幼虫,5月中旬初开始结茧化蛹,10月底始见成虫,作于1990-1993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为害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周晓榕  陈阳  郭永华  庞保平 《昆虫知识》2012,49(6):1598-1603
2010—2011年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种群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亚洲小车蝗于6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1~3龄蝗蝻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终见期在7月下旬;4~5龄蝗蝻于6月下旬始见,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终见期在7月末;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终见期在9月上旬。应用最优分割法将亚洲小车蝗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1)6月中旬,为蝗蝻开始出土期,数量稀少,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2)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蝗蝻发生盛期,密度低时为随机分布,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3)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期,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唐尚杰  秦汉忠 《昆虫知识》1991,28(3):153-153
<正> 橙红圆盾蚧(网籽草叶圆蚧)Chrysomphalus dictyspermi(Morgan),属盾蚧科。该虫为害苏铁、金边瑞香、五针松、龟背竹、橡皮树、一叶兰、象牙红、柑桔等多种温室盆栽花木。1987~1988年作者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生活史 橙红圆盾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茎叶上固着越冬。翌年5月上旬检查,越冬成虫已全部孕卵。5月中旬开始产第一代卵,产卵盛期在5月中下  相似文献   

18.
皖西南土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西南地区发生的土蝗有12种,其分布与植被类型有关。优势种中华稻蝗是水稻上重要害虫,岳西大别山一季稻区1年发生1代,为害高峰6月下旬;沿江丘陵圩坂双季稻区1年发生两代,有3次为害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两代区发生最大,危害重。防治上应采取冬、春灭卵;夏初、秋初灭蝗蝻;沿江双季稻区还应增加盛夏灭成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粱舟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舟蛾Dinaracombusta (Walker)以幼虫取食玉米、高粱、甘蔗叶片。近年来 ,河北省正定、磁县、滦城等地危害夏玉米成灾。该虫在河北中南部每年发生 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6月底至 7月上旬夏玉米田开始见卵 ,7月中下至 8月上旬为幼虫发生危害盛期。虫口密度与气象、天敌及食物因素有关。幼虫抗药性低 ,在夏玉米田采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低龄期防治 ,效果均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饲养、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黑脉蛱蝶Hestina assimilis(L.)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境状况。该蝶幼虫以榆科朴属(Celtis spp.)植物为食,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3代,10月下旬以4龄或5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的落叶中越冬,翌年4月初越冬幼虫眠起活动。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第1代7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第2代9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d,幼虫期为28~42d,蛹期为7~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