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提高新药开发效率的手段,对现有药物的再开发备受人们关注。采用现有药物再开发(drug re—profiling,DRP)的方法开发出了多发性骨髓肿瘤和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imction)等的治疗新药。美国辉瑞公司已经成立了DRP专门机构,而日本企业却还在观望。  相似文献   

2.
西德拜耳公司的日本法人拜尔药品公司扩大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凝血第Ⅷ因子的临床试验.该凝血因子是美国Genentech公司和拜尔公司共同开发的产品,由美国制造,在欧美和日本进行临床试验.日本的临床试验是1988年12月由奈良县立医科大学小儿科学教授福井弘在3名患者身上进行的.1989年东京医科大学临床病理学教授藤卷道男的2名患者参加,以后以18岁以上5名患者为中心继续试验.到今年增加了11个治疗试验的单  相似文献   

3.
《成年人骨髓干细胞研究》在上期《生物工程学报》(2 0 0 2 ,No .3)已作了简介 ,这里再作些补充。骨髓干细胞的多能性 ,可以说是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 ,对它的研究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1)具有分化为骨骼的潜力 :日本奈良县医科大学与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用骨髓干细胞 (指间质干细胞 )于体外培养再生骨骼 ,并首次用于移植手术实验取得成功 ,未发生排异反应 ;在日本 ,也有用非骨髓干细胞即蚕茧的丝蛋白高效率培养软骨细胞的报道。 (2 )培育并分化为神经细胞 :德国埃森大学一个科研小组成功地从人体骨髓中培育神经细…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Osiris公司生产的人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品Prochymal上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干细胞新药。随后,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商品名为Tem Cell)等国都有干细胞新药上市或批准应用,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杂性克罗恩病并发肛瘘、急性心肌梗死(AMI)、退行性关节炎、骨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以及成人患者因物理或化学灼伤而引起的中重度角膜缘  相似文献   

5.
钟纺公司宣布明年4月开始在日本进行人化抗体KB-195(从美国Protein Design Laboratories公司(加利福尼亚州,Mountain View,PDL公司)引进的)的临床试验。估计这是继日本欢迎公司的人化抗体“Campath-1H”之后,又一个在日本临床试验的人化抗体。因此,5个公司正在准备明年在日本进行人化抗体的临床试验。一度降低开发热情的单克隆抗体也通过人化技术再次形成开发浪潮。 KB-195是与在分化成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球细胞表面的CD33抗原结合的人化抗体。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将抗原结合部位从与CD33结合的小鼠单克隆抗体移植列入抗体分子中的。因此,用小鼠抗体抑制预想的抗小鼠抗体的发生,可以减轻副作用。 加之,人化抗体具有人抗体的固定部位(Fc),也能强诱导抗体依存性细胞伤害作用。一旦给患者注射KB-195,ADCC主要破坏单细胞系细胞。不仅是骨髓性白血病细胞,而且也破坏正常的单细胞系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霍杰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160例NHL患者均做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48例骨髓侵犯病例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骨髓涂片和活检侵犯率分别为18.7%和30.0%,骨髓涂片噬血现象多见Ⅳ期。骨髓侵犯的NHL病理组织分型以B细胞为主,骨髓侵犯模式以弥散型为主。结论:骨髓活检可提高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诊断率,噬血现象出现和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格列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总结相关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格列卫相关毒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水平.方法:分析1例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骨髓纤维化患者自行停药后出现致死性骨髓坏死的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该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骨髓纤维化患者对羟基脲、干扰素和常规HA方案化疗不敏感.患者接受格列卫治疗1月后临床症状、血象明显改善.格列卫治疗2月后出现背痛,下肢疼痛副反应.格列卫不当停药后出现致死性骨髓坏死.结论:格列卫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尤其优于羟基脲、干扰素和常规化疗.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患者当出现药物副反应考虑停药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为治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自身进行骨髓移植时癌细胞一旦残留在骨髓中就会导致病症复发,因此,美国Medarex公司(新泽西州Princeton)开发了用单克隆抗体破坏这种癌细胞的技术。1991年12月在科罗拉多州Denver召开的第33届美国血液学会上发表了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的预备结果。作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口服健延龄胶囊对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收治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 6 8例 ,18例Ⅰ°骨髓抑制患者 ,8例未给予处理 ,10例给予口服健延龄胶囊 ,5 0例Ⅱ°~Ⅳ°骨髓抑制患者 ,2 5例给予G CSF加健延龄治疗 ,2 5例仅给予G CSF治疗 ,观察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所需天数。结果 :健延龄胶囊有缩短粒细胞恢复时间作用。结论 :健延龄胶囊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白血病的患者47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 例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观察组患者23 例只给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化疗效果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65.2%,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者化疗骨髓抑制后WBC, Hb, PLT 的恢复时间分别为(6.32± 2.75)天,(9.32± 2.12)天和(7.31± 3.2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1.34± 4.34)天,(12.54± 3.21)天和(12.41± 4.32)天,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ANC〈0.5× 10^9/L持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白血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现象,有效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缩短骨髓受抑制时间,和降低感染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细胞内记录白血病人骨髓细胞膜的电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和电流输入技术,测量了悬浮培养的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呈良性增生的幼稚造血细胞膜的电学参数。结果发现:白血病细胞膜电位、膜时间常数、膜电阻明显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幼稚造血细胞不同。还观察到部分白血病细胞表现出电流-电压非线性关系(外向整流作用)和类似于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样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观察组患者23例只给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化疗效果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65.2%,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者化疗骨髓抑制后WBC,Hb,PLT的恢复时间分别为(6.32±2.75)天,(9.32±2.12)天和(7.31±3.2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11.34±4.34)天,(12.54±3.21)天和(12.41±4.32)天,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ANC0.5×109/L持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白血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现象,有效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缩短骨髓受抑制时间,和降低感染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5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术前,连续2 d给予G-CSF 4μg/(kg·d)动员骨髓干细胞。抽取骨髓的当日化验血常规、肝肾功等指标;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50-200 ml,分离收集骨髓单个核细胞并计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并计数,观察应用G-CSF期间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CSF皮下注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由术前(3.31±0.96)×10^9/L升至(11.35±1.92)×10^9/L(P〈0.01),骨髓单个核细胞数(1.91±0.83)×10^9/kg,CD34+细胞为(2.02±1.29)×10^7/kg;患者皮下注射后,发热率17.6﹪,体温最高38℃,停药后降至正常;腹部胀痛3例,四肢皮肤散发皮疹2例,均未给予特殊处理,2-3 d后恢复正常。结论给予G-CSF皮下注射后提取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是一种临床确切有效的、安全的干细胞动员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骨髓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G-CSF骨髓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及骨髓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WBC、ANC、Plt及H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血象指标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骨髓毒性反应较对照组轻,Ⅱ度以上发生率为26.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17%(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加用rh G-CSF骨髓支持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反应,减少其骨髓毒性反应发生,对化疗导致白细胞数减少具有较好的预防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缓解与未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差异,为判定化疗疗效及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入院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数量多少分成临床缓解与未缓解两组,以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骨髓中白血病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情况,比较二者之间差异。其中经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通过复查骨髓象判定疗效并比较化疗前后白血病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变化。结果:与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干细胞相关抗原表达值相比,未缓解的患者骨髓白血病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未缓解的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后骨髓虽然已经获得完全缓解,但依然具有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提示这部分患者依然有复发的可能性。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干细胞相关抗原表达值升高是急性白血病复发难治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13,(7):62-62
骨细胞是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日本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骨细胞不仅形成骨骼,还控制着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 威胁着美国优势的日本美国议会技术评价局1984年1月27日公布了一份题为《生物技术的商业化》的报告。解说这一报告的日本野村总研的伊藤敏雄,为了弄清美国是如何比较和评价欧、美、日的技术开发能力,注意到这份报告的价值。报告对主要的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和企业上的战略意义,进行了准确地收集和评价。其中,令人关注的是,日本比起欧洲,在不久的将来,将构成对美国的威胁。要注视日本的生物技术报告中指出:“西德、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家,在生物技术的商业化方面落后于美国  相似文献   

18.
美国基因治疗的风险企业Somatix Therapy公司和东京大学医科研究所病态药理教授浅野茂隆宣布签订了共同开发基因治疗合同,即将该公司开发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导入患者的癌细胞,再移植,激活患者细胞免疫系统,治疗癌病灶。这项合同是继新泻大学医学部高密度无菌治疗部助教授森山美昭93年12月与美国Genetic Therapy公司签订合同之后在日本签订的第二个合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缓解与未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差异,为判定化疗疗效及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入院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数量多少分成临床缓解与未缓解两组,以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骨髓中白血病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情况,比较二者之间差异。其中经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通过复查骨髓象判定疗效并比较化疗前后白血病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变化。结果:与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干细胞相关抗原表达值相比,未缓解的患者骨髓白血病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未缓解的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后骨髓虽然已经获得完全缓解,但依然具有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提示这部分患者依然有复发的可能性。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干细胞相关抗原表达值升高是急性白血病复发难治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mi-1基因表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MDS患者41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Bmi-1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其骨髓白血病干细胞免疫表型(CD34+CD38-CD123+),然后分析患者Bmi-1的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骨髓染色体核型的关系。结果:Bmi-1表达水平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中RA患者明显低于RAEB患者,但RA患者及RAEB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Bmi-1基因高表达组白血病干细胞免疫表型CD34+CD38-CD123+/CD34+明显高于Bmi-1基因低表达组患者(P0.01);Bmi-1基因高表达组中,骨髓原始细胞5%的病例数及染色体不良核型发生率均高于低表达组。结论:Bmi-1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MDS患者在分子水平上的恶性程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