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通过入户跟踪调查,采用3d 24h膳食记录结合称重法,获得江苏省139户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现阶段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并比较地区、收入水平及年龄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数据可知,江苏省农村居民肉类消费过量,而对奶类、水果、杂粮等食物消费明显不足。建议提高农村居民营养认知水平,加大对农村居民营养知识的普及,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肉类消费总体水平、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组等角度出发,考察了我国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特征,并做出营养评价。同时,对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食物当量统一量化分析了1980年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食物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探讨了居民食物消费种类的变化;通过进一步比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不同收入阶层食物消费性支出,对比分析中国城乡居民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食物消费支出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的食物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种类趋于多元化;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逐年降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持续增加,未来我国食物安全问题将转变为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安全问题;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及饮食结构相似的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目前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已达到要求,肉类食物的摄入量略高于标准,但奶类的消费量还远远低于营养目标,食物消费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北京市537位城镇居民调查数据,对中老年人食物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食物消费结构方面,中老年人群食物消费偏好更加倾向于植物性食物,占其日均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6成,奶类、畜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23.34%、5.33%;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群的食物消费结构略有差异。在不同年龄群组食物消费差异方面,中老年人群植物性食物中的粮食、蔬菜消费少于其他群组,而动物性食物中奶类消费量基本持平、畜禽肉类略低于其他群组。在中老年人群对其他年龄人群食物消费影响方面,对食物消费观念影响的“两极化”特征明显,而“不太受父母影响”普遍偏高,受影响群组的食物消费量不同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校大学生营养知信行现状,探讨与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在校大学生中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485份调查问卷,收回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9.38%,其中大一249名(51.66%)、大二104名(21.58%)、大三129名(26.76%);男生317名(65.77%)、女生165名(34.23%)。问卷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资料,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现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482例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83±0.95)分,营养态度得分为(23.85±0.96)分,营养行为得分为(22.84±0.95)分。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得分与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相关(P<0.05)。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397(P<0.05),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也存在相关关系(r=0.258,P<0.05)。73.24%的大学生体重正常,9.13%的大学生体重过轻,17.63%的大学生体重超重或肥胖,男女大学生体质指数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正常组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营养态度得分及营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体重过轻及体重超重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与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相关。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营养行为受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影响,在实际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对男生、低年级学生、理科生及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营养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6.
研究居民饮食消费中的质量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对居民的营养健康、食品加工、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不同肉类价格与质量之间的不可比性,选择了我国居民消费量最大的猪肉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猪肉的质量需求随收入的提高而显著上升,上升幅度递减。同时,家庭特征因素、猪肉的加工程度和购买场所也会对猪肉的质量需求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2015年中国15个省(区)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资料,选择4876名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数据评价肉类消费率和摄入量并分析其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结果 2015年我国老年人肉类消费率为81.9%。男性、低年龄组、高收入水平、高学历、城市以及西部地区老年人消费率较高(P<0.05)。平均每日肉类摄入量为78.7g/d,其中畜肉和禽肉摄入量分别为65.6g/d和13.1g/d。畜肉摄入量占总肉类的86.9%,猪肉摄入量占畜肉的86.5%。分别有42.1%和38.2%的老年人畜禽肉摄入量超过和低于2016版膳食指南推荐值,男性、高收入、西部地区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高于推荐值的比例相对较高(P<0.05)。结论 我国老年人肉类摄入呈两极分化、过量与不足共存的现象,只有20%的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适宜,但种类单一。在改善老年肉类摄入模式方面需要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的力度和相关福利政策投入。  相似文献   

8.
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人口结构、消费方式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等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可以判断出未来农村居民肉类需求增长潜力巨大,是将来畜牧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总量未来将继续增长,品质消费将占据重要地位;猪肉消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禽肉、牛羊肉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城乡居民肉类需求多样化趋势日益显著,市场细分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普及与消费引导是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对近年来深受消费者信赖的三元乳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其在营养知识科普与引导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分析概括提取出三元体验式消费引导的特征,对推动我国食物营养科普宣教与消费引导的常态化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各大高校大学生的茶饮料消费行为以及对茶饮料市场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的方法,以云南各大高校2 17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茶饮料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茶饮料的消费情况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总人数2 170人(男生30%、女生70%)。结果:53.6%大学生对茶饮料相关知识感兴趣,但了解的不够全面。大学生选择茶饮料的人数偏低,占11.8%,其中男生显著多于女生;茶饮料的消费频率集中在1~2次/周,消费支出集中在<5元/周,并且花茶饮料是大学生的首选茶饮料,占32.3%;口味是影响大学生购买茶饮料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价格和营养与健康,分别占83.3%、54%、52.8%;有52%大学生表示会因为新产品的宣传而去尝试茶饮料新产品。结论:云南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茶饮料相关知识认知不完善,应该开设相关讲座或专题报告,帮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营养健康知识;有关茶饮料企业可以加大创新力度,开发新型茶饮料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1.
居民小米(谷子)消费水平是谷子产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城镇居民小米消费影响因素对于谷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市513名消费者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小米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年龄、对小米历史文化或营养价值的认知水平等显著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小米营养和健康的认知水平、实施小米品牌战略、开发多种层次的产后加工产品、制定不同层次的营销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同伴营养教育模式对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和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年级不同专业24个班共89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从同伴教育组中选择同伴教育者60人,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营养教育,由同伴教育者向同班级、宿舍同学宣传营养知识和营养态度、行为的纠正。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和24 h回顾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共发放KAP调查问卷892份,回收问卷855份,有效问卷823份,回收率和合格率分别为95.9%、96.3%。同伴教育组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膳食营养状况中蛋白质、钙元素和维生素C摄入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营养教育模式可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使饮食行为和膳食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同伴教育模式在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家庭食物碳消费动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罗婷文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郑华 《生态学报》2005,25(12):3252-3258
不可持续的家庭消费是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食物碳消费研究是促进可持续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基于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分析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家庭食物碳消费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1979年相比,1999年北京城市家庭人均及户均食物消费量分别减少了15.2%和38.6%,而食物碳消费总量增加了28.5%,食物碳消费结构由“以粮食为主”转变成“以粮食和肉类为主”。城市化进程中,以1993年为界,家庭食物人均及户均碳消费量均由明显减少趋势转变为明显增长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由“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引起的人均谷物类碳消费量的减少”转变为“人均食物消费量增加引起的人均肉类碳消费量的增加”。北京城市家庭已基本完成食物消费结构的转变,人均食物消费量仍继续增加。GDP指数是影响人均食物碳消费量的主要经济因素,经济的继续增长可能带来人均食物碳消费量的增加,北京城市家庭食物碳消费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营养知识的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2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大学生营养知识不完善、饮食习惯不规律、蛋白质摄入量不够。结论:建议高校普及营养知识教育,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  相似文献   

15.
肉鸡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肉类生产和消费品,肉鸡产业也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鸡肉消费处于低迷期。增长消费者消费信心是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利用消费者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分析发现,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养殖户的信任程度、焦虑特质、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以及年龄、性别、收入和有无孩子等个人特征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消费习惯和观念在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利用山东省三个典型区县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习惯和观念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逐渐认识到均衡营养的重要性,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渐进式转变;同时,农村居民较为保守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其消费习惯与观念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受农村地区落后的发展水平所限,且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及可能性。据此,文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15省(区、直辖市)儿童青少年肉类摄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取有完整连续3天24h膳食调查数据6~17岁的1 974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应用Kruskal Wallis 或Wilcoxon rank sum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的儿童青少年肉类的摄入量,各类肉类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比例和消费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肉类摄入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儿童青少年肉类的摄入量P50(P25,P75)为77.0 g/d(33.3 g/d,133.3 g/d)。高、中等城市化社区,家庭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肉类摄入达到推荐量的概率高于低城市化社区、家庭收入低的儿童青少年。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家庭收入是儿童青少年肉类摄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高校大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状况、营养知识及其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方法: 2017年5—6月,采用分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云南省6所高校663名大学生进行奶制品消费情况调查。结果:云南高校大学生奶制品人均摄入量为87.59g/d,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奶制品摄入量,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关于奶制品相关知识正确率,高温灭菌奶保质期的调查,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奶制品与乳饮料营养价值高低的调查,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奶制品是否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调查,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在消费频率和消费支出方面,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影响。大学生不同奶制品购买因素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购买奶制品主要因素是品牌(P<0.01)和价格(P<0.05);关于新口味奶制品开发,水果味是大学生最愿意尝试的口味。结论:大学生奶制品摄入量总体较低,且奶制品相关知识有待提高,应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摄入更多的奶制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四川某综合性大学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与体质数据,分析大学生营养 KAP、体质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和改善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KAP调查问卷,对该校1 2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体育老师的协助下获得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所收集数据按年级、性别、文理分组进行分析,用Excel软件录入和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学生的营养KAP得分、体质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和饮食行为较差。性别和专业是影响大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差异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之间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显著(P<005),高年级优于低年级。女学生消瘦比例与男同学超重比例较高,消瘦与超重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较低。营养知识得分与BMI呈负相关,饮食行为与BMI呈正相关。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与体质测试成绩呈正相关。结论:四川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较为缺乏,消瘦和超重是影响大学生身体体质的不良因素,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系统营养教学,加强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郴州市60岁以上城区老年人营养知识水平及饮食行为,找出影响老年人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的因素。方法:通过方便抽样,对湖南省郴州市城区144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信息、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郴州市城区老人营养知识水平评价得分为(14.26±4.36)分,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0.93%。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营养知识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老人营养知识得分显著低于初中及以上学历的老人(P=0.036)。郴州城区老人的乳制品摄入量不足,每天吃乳制品的老年人仅为10.4%,每天吃乳制品的老人营养知识水平显著高于乳制品摄入不足的老人[16.73±3.96) vs(13.97±4.32),P=0.019]。此外,被调查居民监测体重的意识不足,仅25%的老年人至少30 d测量1次体重,每30 d称量1次以上体重的老人营养知识得分为(16.03±3.90),高于称量体重频率低于30 d的老人(13.67±4.3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4)。结论:郴州市60岁以上城区老年人掌握营养知识水平尚有待提高,乳制品摄入不足,监测体重的意识欠缺,需要加强社区营养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营养素养,从而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预防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