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是2002年底爆发于中国广东,后蔓延全球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为一种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章从SARS冠状病毒的蛋白构成和功能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机制(表型变化,受体)、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这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亲环素A (CypA)是一种在生物界中广泛分布,并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蛋白质,具有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是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A (CsA)的细胞内受体。冠状病毒是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目前已知有7种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其中包括致命的SARS-CoV、MERS-CoV以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已有研究表明,CypA在SARS-CoV、CoV-229E、CoV-NL63以及FCoV等多种冠状病毒的复制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CypA的抑制剂CsA及其衍生物(ALV、NIM811等)对多种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暗示CypA是潜在的抗冠状病毒药物靶点,CsA这种老药有可能是一种抗冠状病毒的药物。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突然肆虐中国,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鉴于此,文中介绍了CypA对冠状病毒复制的影响,并阐述了其抑制剂的抗病毒作用,旨在为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δ冠状病毒(Deltacoronavirus)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亚科的新成员,可感染鸟类和哺乳动物。δ冠状病毒最早于2007年从亚洲豹猫和中国白鼬獾群中检测到。2014年,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美国流行并成功分离到病毒,人工感染实验证实PDCoV可导致仔猪腹泻,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成为研究δ冠状病毒的良好模型。本文对PDCoV的发现、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性、培养与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COVID-19突发疫情,给全球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构成严重威胁。SARS-CoV-2成为继人冠状病毒229E(Human coronavirus 229E,HCoV-229E)、人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OC4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人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人冠状病毒HKU1(Human coronavirus HKU1,HCoV-HKU1)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后第七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本研究以高分辨毛细管电泳技术为基础,针对七种人冠状病毒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经常规PCR扩增后,通过具备单碱基差异分辨率的毛细管电泳分析,实现快速检测七种人冠状病毒的目标。通过构建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人冠状病毒分子靶标,实现同时快速精准鉴定七种人冠状病毒的目的。本研究建立的人冠状病毒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技术方法具有极高灵敏性和精确性,分辨率高而且特异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为人冠状病毒的临床诊断、口岸快速检测等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报道了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其临床症状与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不同,因此推断该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不同于简单使用全基因组序列的其它研究,我们于2018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分子功能与进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并应用于Beta冠状病毒B亚群(BB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研究使用BB冠状病毒基因组中的一个互补回文序列(命名为Nankai complemented palindrome)与其所在的编码区(命名为Nankai CDS)对新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GenBank:MN908947)进行分析以期准确溯源,并对BB冠状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宿主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溯源分析的结果支持2019新型冠状病毒源自蝙蝠,但与SARS冠状病毒差异巨大,这一结果与两者临床症状差异一致。本研究的最重要发现是BB冠状病毒存在大量的可变翻译,从分子水平揭示了BB冠状病毒变异快、多样性高的特点。从BB冠状病毒可变翻译中获取的信息可应用于(但不限于)其快速检测、基因分型、疫苗开发以及药物设计。另外,我们推断BB冠状病毒可能通过可变翻译以适应不同宿主。基于大量基因组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分子水平尝试解释了BB冠状病毒变异快、宿主多且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自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发针对该病毒的安全、有效疫苗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疫苗(包括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展开综述,为研制SARS-CoV-2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肆虐,感染人数与日俱增.COVID-19的病毒SARS-CoV-2与2003年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SARS-CoV)同属冠状病毒.本研究就COVID-19与SARS冠状病毒的差异以及两种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SARS冠状病毒中间宿主果子狸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从野生动物角度防控病毒疾病提供参考,也为了解冠状病毒的的传播途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冠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一种常见的单链、非片段化、线性、正链RNA包膜病毒,能感染脊椎动物而引起,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此病毒可分三大类,感染不同动物,其遗传物质RNA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有趣的、目前并不为人们完全所知的策略完成其自身繁殖。最近,科学家发现“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表现出其特别的基因组结构,有别于已知的典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家族,人和多种动物易感。人冠状病毒感染后,通常引起普通感冒症状,严重者能造成死亡。冠状病毒广泛的宿主性以及自身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使其在进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呈现遗传多样性;新亚型及新的冠状病毒在此过程中不断出现。本文针对新近出现的冠状病毒,尤其是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CoVs)以及2012年发现的新型人冠状病毒EMC(HCoV-EMC)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冠状病毒跨种属传播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可引起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新发呼吸道病原体,与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同属于β-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一定的致死率。2019年12月在我国武汉被发现,随后蔓延到我国大部分省份,给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常规和有效手段,国内外多个机构已启动COVID-19疫苗研究工作。文中基于SARS和MERS疫苗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对COVID-19疫苗的研究策略和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草鱼肾脏、脾脏血细胞各系统发育各阶段细胞超微结构与某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如糖原、脂类、酸性磷酸酶、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PAS、SB、AcP、ANAE、AIP、Pox)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草鱼造血的特点、方式以及超微结构、细胞内化学成分变化与携氧、免疫功能的关系和意义。草鱼肾脏、脾脏造血基质细胞主要包括三大类:纤维细胞可分为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不活跃的纤维细胞;网状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分为非吞噬性及吞噬性两型的。初步探讨了造血基质细胞与造血微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派丽奥治疗牙周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牙科用派丽奥软膏对中度和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并与牙周临床常用药物“牙康”(甲硝唑)进行比较。方法 口腔临床38例中度和中重度成人牙周炎患者被纳入,并随机分为派丽奥试验组和牙康对照组,将派丽奥软膏缓缓注入牙周袋内,给药量约0.05ml。每周给1次药,共给药2次。采用厌氧培养方法测定用药前后牙周袋内病原菌的变化。结果 派丽奥软膏对牙周袋内病原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其有效率为90%;对梭杆菌、消化链球菌、优杆菌、产黑色素的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等牙周主要病原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P〈0.05)。结论 派丽奥软膏与牙康比较抗菌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3.
徐凤霞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169-1172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木兰属国产组(各1种)和含笑属各组(各1种)的叶绿体DNA,matK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木兰属和含笑属不能明显区分开,故不支持以顶生花和腋生花来划分木兰族和含笑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DM9811培养基滤液中核酸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及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提乳酸杆菌DM9811对数生长期培养基滤液中核酸,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MTT法体外观察其对于结肠癌HT-29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动物实验观察不同组别小鼠生存期、瘤重体重比、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指标。结果乳酸杆菌DM9811滤液中核酸组分为RNA;在细胞浓度为1×106时,每孔加入RNA 100μg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系的生长;预防组荷瘤鼠除CD8+T细胞比例之外各项指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K细胞杀伤活性(58.97±3.62)、CD4+T细胞比例(27.77±5.40)和生存期(15.1±4.48)均高于阴性对照组(43.87±3.92)、(19.68±3.00)、(10.2±3.08),瘤重体重比(0.029±0.017)低于阴性对照组(0.066±0.024);治疗组生存期(11.8±3.12)与阴性对照组(10.2±3.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期长于阴性对照组。结论乳酸杆菌DM9811培养基滤液中存在核酸组分,为100200 bp的RNA片段。100μg/mL乳酸杆菌DM9811培养基滤液中RNA组分对结肠癌HT-29细胞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RNA组分可以上调荷瘤鼠的细胞免疫水平,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32只泌乳期大鼠分成4组,第I组为对照组,第Ⅱ组为纳洛酮组,第Ⅲ组为大豆黄酮组,第Ⅳ组为大豆黄酮及纳洛酮组。结果是,泌乳第12天,与对照组相比,第Ⅱ组与第Ⅳ组血浆LH水平显著提高,第Ⅲ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黄芪对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组织TGF-β1和PAI-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对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组织胶原含量及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药物治疗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用黄芪进行干预,于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TGF-β1和PAI-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左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多,TGF-β1和PAI-1的表达增加。黄芪治疗可较少羟脯氨酸含量,减少TGF-β1和PAI-1表达。结论左肾静脉狭窄大鼠可出现肾组织纤维化,黄芪可通过减少TGF-β1和PAI-1的表达来减轻肾组织纤维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A model of the process of aerobic fermentation in a tower fermenter devided in sections was established and examined by experiments. In this part data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biomass, substrate and oxygen in the sections of the bioreactor at countercurrent moving of the phases were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和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含量(NSE)的影响。方法:重度窒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1例,给予一般治疗(氧疗、支持、对症)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磷酸肌酸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生后12h内给予磷酸肌酸治疗1g/d),另外同期住院的新生儿湿肺和黄疸患儿14例为正常对照组。均与生后48h和生后10天取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并于生后第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磷酸肌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生后48h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5),生后10天血清S-100B和NSE含量在常规治疗组患儿和磷酸肌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磷酸肌酸治疗组两者明显下降(※P<0.05,※P<0.05)。生后三周的行为神经评估(NBNA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磷酸肌酸治疗组27%与常规治疗组组53%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x2=6.112,※P<0.05)。结论:磷酸肌酸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改善脑的能量代谢,降低脑损伤的程度,改善神经行为,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最短距离法等5种方法,红绒毛白蜡15个无性系进行系统聚类。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形态分类相吻合,其中5种方法中以离差平方和法和最长距离法为最佳,从而为进行绒毛白绒毛白蜡种下系统分类和无性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