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朱敏 《化石》2011,(3):76-78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宁夏水洞沟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旧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1988年,水洞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位于水洞沟盆地西南边缘,自1923年发现以来,这三个地点尚未经过正式发掘。2004年夏秋季节,宁东重化工基地引黄管道的修建要穿越盆地的边缘,遂对这三个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共揭露110m2,出土和采集了上千件石制品和鸵鸟蛋皮。下文化层的石制品主体呈现出与水洞沟第1地点相同的文化面貌;上文化层石制品和采集品特征则与第6地点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其中包含大量的细石器制品。另外,在水洞沟盆地首次发现了两面器类型。此次发掘出土的文化遗物丰富了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水洞沟文化与华北相邻区域古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当中,水洞沟遗址发现较早,在文化分期上常常把它列入旧石器时代中期。水洞沟遗址最初是法国人德日进等于1923年发现和发掘的。由这个遗址采集到的动物化石有犀牛、鬣狗、羚羊、黄羊、野牛、焉和鸵鸟;文化材料中有烧骨和石器;石器材料的数量达300公斤,文化时代被定为莫斯特期或奥瑞纳早期。全部石器材料最后由法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3,(1):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课题组彭菲博士等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约距今3万年)中发现的一件带有刻划痕迹的石制品.该石制品出土于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1980年发掘的下文化层,这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带有刻划痕迹的非有机质遗物.2012年9月17日,《科学通报》第57卷26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了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水洞沟遗址作为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至今共发现、发掘了12个地点,建立了该区域基本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包含石叶技术、简单石片技术以及细石叶技术。第2地点是核心地点之一,2003年以来经历过多次系统的考古发掘。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2003-2007年度的发掘的T1、T2区域和2014-2016  相似文献   

6.
水洞沟第2地点是水洞沟遗址群的重要遗址之一, 自2003年来共进行了4次发掘, 揭露面积约100m2, 发现7个文化层, 包含用火遗迹、石制品、动物化石、串珠装饰品和磨制骨针等。本文观察和研究的石制品1万余件, 总体上显示中国北方石片石器工业的技术特征, 但最下部第7文化层出土1件具有水洞沟第1地点特征的石叶石核。动物化石比较破碎, 集中分布于火塘内部或周围, 反映了古人类围绕火塘进行肉类资源利用的行为。综合水洞沟第2地点的AMS14C及光释光测年数据,该地点主要文化层年龄集中在距今41ka-20ka BP之间。  相似文献   

7.
高星 《化石》2013,(2):83+1-3
谨以此专辑纪念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90周年水洞沟,一个略显土气的名字,但却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址的符号,在古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1988年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藏着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静卧着见证过沧海桑田变迁的诸多文物古迹,印满了中外学者名流前来探考踏访的足迹,还因为神奇瑰丽的地貌景观成为当代的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门前多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女孩儿,她们是今年水洞沟遗址发掘的志愿者,正等待向宁夏灵武"进军"……  相似文献   

9.
《化石》2021,(3)
正在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院士(1897-1979)遗留的大量照片、日记和书信中,有一张周口店龙骨山的历史照片引人注目(见下图)。照片中,三位参加北京人早期发掘的中外先贤和一位个头高大的西方客人一起,站在鸽子堂的洞口前面。熟悉北京人发掘历史的朋友们,或许能从中认出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左1)、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左2)和协和医学院解剖系系主任步达生(右1)。裴文中(1904-1982)在1929年12月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翁文灏(1889-1971)统筹领导周口店的发掘与研究工作。1929年4月,他和步达生一起,  相似文献   

10.
张乐 《化石》2004,(2):7-8
2003年7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门前多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女孩儿,她们是今年水洞沟遗址发掘的志愿,正等待向宁夏灵武“进军”……  相似文献   

11.
乌兰木伦遗址是继上世纪20年代发现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以来,在鄂尔多斯高原时隔近90年新发现的重要旧石器遗址。自2010年发现以来,该遗址已进行了5个年度的连续性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用火遗迹等。光释光和碳14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为距今5~6.5万年。本文对乌兰木伦遗址1号地点2010-2012年发掘出土的11934件石制品进行拼合研究,辨别出28个拼合组,含64件石制品,拼合率约为0.53%;其拼合形式可分为拼对(conjoin)和拼接(join)两种类型。石制品拼合组空间分布等相关信息显示,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为原地埋藏。  相似文献   

12.
张晓凌 《化石》2013,(2):49-53
塞外,水洞沟,七匹狼,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雄浑苍凉的西北大地上群狼引颈长嚎的画面。其实,水洞沟的七匹狼是一群欢声笑语、热情活泼的女孩子。2003年,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遗址水洞沟开始发掘,在领队高星"亲自动手"、"精耕细作"、"快乐考古"等理念的倡导下,考古队没有雇请民工,而是由来自全国各相关研究院所和大学文博考古系  相似文献   

13.
水洞沟的新年代测定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水洞沟是中国北方的一处独具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阐释区域性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展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世人类在东北亚的迁徙、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报道在水洞沟2号地点发现的新材料和新的研究成果:野外考察发现系列的火塘遗迹并采集到石制品、骨器等文化遗物;系统的AMS^14C测年将水沿沟遗址的年代确定在距今29000-24000前;新的研究为探讨水洞沟工业的渊源和细石器技术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化石》2018,(4)
正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的研究"启动以来,于1998年在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古人类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与发掘距今已有整整20年了。在此重要的周年发现之际,作为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笔者想借此机会聊一聊人字洞以及曾经生活于此的硕鬣狗  相似文献   

15.
水洞沟遗址第8地点是水洞沟遗址群的重要地点之一。2003年,对其进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16m2,文化层内包含用火遗迹、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及鸵鸟蛋皮串珠等。本文观察和研究的石制品七百余件,总体上显示中国北方地区石片石器工业的技术特征。根据该地点文化层的14C测年数据,该地点的年代为27,040±150 BP,经Int Cal09曲线校正后数据为31,323±101BP,与水洞沟第2地点的第2文化层年代(29.9ka~31.3ka BP)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十八站遗址的新材料与年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龙江省十八站遗址经过再次调查发掘,地层中出土石制品38件,地表采集20件。石核具有修理台面和对向剥片的技术,石片中石叶技术特征明显,石叶技术与水洞沟遗址相近,石器以轻型为主,主要类型为刮削器。采集的两面器和端刮削器则在华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的几个遗址中有相似标本发现。采用光释光的方法对遗址的绝对年代进行测定,结果为距今2.5—1万年。  相似文献   

17.
郭建崴 《化石》2011,(3):79-82
2011年6月17日,我乘航班飞赴宁夏银川,应邀参加于次日举办的“纪念水洞沟遗址发现88周年暨首届水洞沟文化旅游节”活动。随身带了一本金一南先生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丰线撰写的书——《苦难辉煌》,意在伴我度过1个半小时的空中旅程。当飞机穿越了毛鸟素沙漠后即将降落银川河东机场,舷窗外变换的景色把我从书页上吸引开来——先是长...  相似文献   

18.
<正>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水洞沟遗址核心区。2003年至2005年共进行三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5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鸵鸟皮及装饰品等文化遗物上万件,OSL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地点活动的年代大致为距今30 ka~24 ka BP。遗址埋藏在边沟河左岸第二级基座阶地,文化层为灰白-灰黄-灰绿色粉砂及黏土质粉砂,厚度在3m左右。对不同层位的粒度分析、出土遗物的两维  相似文献   

19.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2004,23(4):0
纪念裴文中先生百年诞辰暨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 75周年国际古人类学术讨论会在京隆重召开为纪念裴文中院士在古人类学领域研究的卓越贡献和学术思想 ,缅怀裴文中先生的业绩 ,促进古人类学的学术交流 ,在裴文中先生百年诞辰和和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 75周年之际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 0 0 4年 1 0月 1 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裴文中先生百年诞辰暨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 75周年国际古人类学术研讨会 ,会议吸引了来自法国、美国、西班牙、波兰、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  相似文献   

20.
<正>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发现了北京猿人(周口店直立人)第1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在准备送往北平新生代研究室时,王存义由于心情过于激动,拍照时把裴先生的半张脸抖出了镜。自1927年正式发掘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