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淀粉芽胞杆菌PC2产抑菌物质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PC2产抑菌活性物质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方法】以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为基础,依据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的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频率分析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影响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培养基主要组分为马铃薯、蔗糖和L-谷氨酸钠,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188.0 g/L,蔗糖22.0 g/L,L-谷氨酸钠1.80 g/L,培养基成本为0.81元/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30°C、装液量40 mL/250 mL、摇床转速185 r/min、发酵时间24 h、初始pH 7.0。优化后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30.82 mm,较优化前的18.22 mm增加了12.60 mm。【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高了解淀粉芽胞杆菌PC2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芽胞杆菌因其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在农业生产上常用于防控植物病害。本研究比较了五种芽胞杆菌发酵上清液对禾谷镰刀菌PH-1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枯草芽胞杆菌SCK6基本没有抑制效果,地衣芽胞杆菌BSK3和多粘芽胞杆菌BSK4有较弱的抑制作用,解淀粉芽胞杆菌TZ01和贝莱斯芽胞杆菌SH06抑制效果明显,其中贝莱斯芽胞杆菌SH06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进一步从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及渗透剂对SH06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TB培养基中培养24 h并加入0. 5%TritonX-100的渗透剂时,发酵上清对禾谷镰刀菌PH-1的抑制效果最佳。本文为贝莱斯芽胞杆菌作为一种新型生防菌剂奠定了良好的应用基础,不仅丰富了生物防治菌种的菌库,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未来菌种联合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樟树内生细菌EBS05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草芽胞杆菌EBS05是从樟树中分离的1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以小麦纹枯病菌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内生细菌EBS0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主要营养成分的组成和配比分别为可溶性淀粉3%、蛋白胨2%、NaCl 0.2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5~9,最适温度34℃,装液量25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3%,发酵时间72 h。  相似文献   

4.
菌株B10对食用菌木霉病的拮抗作用及菌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用菌实际生产中发现1株对栽培袋中致病菌木霉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命名为B10,通过菌体拮抗试验、发酵上清液拮抗试验,结果表明B10对木霉29菌体拮抗抑菌圈32.3 mm,拮抗带宽达到24.3mm。36 h发酵上清液对木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最大抑菌圈25.22 mm,最大拮抗带宽16.85 mm,抑制现象明显。对B10做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结果为死谷芽胞杆菌。本研究为今后芽胞杆菌在食用菌产业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LJ1是从天津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该实验旨在明确B.amyloliquefaciens LJ1的抑菌谱并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升其抑菌效果。通过对峙培养检测菌株LJ1对1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最后用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验证优化后发酵液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B.amyloliquefaciens LJ1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等11种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优化后的摇瓶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 5、转速200 r/min、装液量50 m L/250 m 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蔗糖10 g,黄豆粉20 g,Mg Cl2·6H2O 1.5 g,蒸馏水1 000 m L。经发酵条件与培养基优化后,B.amyloliquefaciens LJ1发酵液对Botrytis cinerea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99.7%,盆栽实验防效达51.08%。  相似文献   

6.
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作者实验室前期分离到的一株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可产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强烈抑制作用的的活性物质,本文对该菌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探索,以期得到最优化发酵条件,提高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方法寻求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和优化pH、温度、接种量、种龄、装液量、转速等发酵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α-乳糖2.00g,胰蛋白胨12.00g,酵母膏5.00g,NaCl 3.50g,K2HPO4 3.68g,KH2PO4 1.32g,dH2O 1000mL,pH7.0.培养条件为pH6.8,温度30℃,接种量10%,种龄24h,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摇床转速150r/min.结论:得到了该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优发酵条件,为下一步规模发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JSM20.1发酵条件优化及活性物质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单因子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具抑菌活性放线菌JSM20.1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5.0 g,大豆粉10.0 g,NaCl 5.0 g,酵母膏1.0 g,CaCO31.0 g,复合盐A液20 mL,复合盐B液1 mL,水1000 mL,最佳起始pH7.0。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摇瓶装量2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温度28℃。所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强酸、强碱和高温条件下都具有稳定活性,不溶于石油醚和氯仿,溶于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8.
碱性木聚糖酶在碱性条件下催化水解木聚糖,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着重对短小芽胞杆菌M-11产碱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了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最佳接种龄为16 h、最佳接种量为1%;确定最适碳源浓度为7%、最适单一氮源为氯化铵、其浓度为1.0%、最适无机盐为氯化铁、其浓度为3 mmol/L;在此基础之上进行6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麸皮5%,接种量3%,氯化铵1.2%,氯化铁3.5 mmol/L,硫酸镁0.03%,氯化钠5 mmol/L,磷酸氢二钾0.4%;最适培养条件:接种龄16 h,初始pH 8.0,温度37℃,300 mL摇瓶装液量50 mL,摇床转速220 r/min,发酵周期48 h.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使发酵液酶活达613 IU/mL.无机氮源为其最适氮源,因此短小芽胞杆菌M-11在碱性木聚糖酶的产品开发上优于短小芽胞杆菌M -26.  相似文献   

9.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优化提高短短芽胞杆菌ch2-22芽胞浓度和抑菌活性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首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设计对ch2-22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然后使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得到优化发酵培养基为淀粉35.05 g/L,豆饼粉26.08 g/L,蔗糖10 g/L,鱼粉5 g/L,Na Cl 1 g/L,Mg SO40.3 g/L,(NH4)2SO43 g/L,Mn SO40.1 g/L,K2HPO43 g/L,酵母膏1 g/L,Ca CO32 g/L。培养条件为温度32℃,转速180 r/min,装液量100 m L/500 m L,接种量4%,初始pH为7.0,发酵时间45 h。优化后的芽胞数量达到8.1×109cfu/m L,与优化前的芽胞数量(1.6×109cfu/m L)相比,提高了3.7倍,优化后发酵液效价达到3 350 IU/m L,提高了109%,高于同类菌株的2 000 IU/m L。  相似文献   

10.
从重庆低海拔地区采得一株虫草,分离得到其无性型菌株.以海绵抑菌圈大小为活性指标,考核了无机盐、碳氮比值、发酵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等因素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为:NaNO3 0.05%,KCl 0.05%,蔗糖3.0%,蚕蛹粉0.05%.摇瓶最佳发酵条件为:pH 6.5,温度25 ℃,转速25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活性在第6 d最高,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为30.4 mm.用海绵抑菌圈法,测定虫草真菌发酵液对不同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对真菌酿酒酵母无抑菌作用,对供试的所有革兰氏阴、阳性细菌都有抑菌活性,且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最强,其抑菌圈为(26±4)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