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玉英 《昆虫知识》2013,50(3):868-873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共制定了24个害虫测报技术的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涉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多种主要农作物。同时,一些省级植保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要求和业务特长,补充制定了部分害虫的地方性测报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迄今,已对15大类107种(类)害虫制定了测报技术规范,为基层技术人员的害虫监测和预报业务提供了技术方法,促进了测报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罗志义 《生态学报》1982,2(3):255-266
随着害虫的综合防治的发展,生态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农业害虫防治系统中去,指导农业害虫防治工作的发展。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国马世骏等运用生态观点对大田作物群落结构的特点、分类、影响大田作物群落更替的因素及控制大田作物害虫种群的途径进行过论述(马世骏,1962)到1976年又结合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途径对农作物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物质循环进行详细分析(马世骏,1976)1978年结合农业害虫测报展望对害虫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作了概括(马世骏,1978)。朱弘复在1978年对有害生物的治理的战略与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在蔬菜害虫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是松阳县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作者于 2 0 0 2年将性诱剂应用在蔬菜害虫测报上 ,结果表明 ,该测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省工、省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大螟性诱剂应用于虫情测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是杂食性害虫,在我国南方稻区常为害水稻、玉米、高粱、禾筍、黄蔴、甘蔗等作物,由于暴食量大并常转株加重为害,形成枯心死苗,而且,近年来有发展上升趋势,尤杂交稻的发展对其发生更为有利,因此,大螟的测报和防治已显得甚为需要。大螟测报方法过去防治用诱测灯,但由于大螟趋光性弱,扑灯虫数少,资料残缺,规律不明,对测报和防治是有困难的。近年来,各种引诱剂的使用,已成为害虫管理中有魅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浅析杨树食叶害虫的测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杨树食叶害虫生物学特性及虫害测报方法,并对防治方法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推动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但对它行为习性研究不多,特别是各虫态的生理日节律(Circadianrhythms)报道更少,为了更好掌握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为测报、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79—1981年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生理日节律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我国东半部地区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近十几年来,爆发频率很高,曾经在测报和防治等生产实践中感到十分被动。  相似文献   

8.
大袋蛾雄虫触角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随着应用合成昆虫信息素控制害虫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关昆虫触角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方面的报道日渐增多。Schneider(1964),Seabrook(1978),Zacharuk(1980)等从不同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评述。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属鳞翅目,袋蛾科(Psychidae),是我国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危害,寻求新的防治,测报方法,我们对大袋蛾性信息索进行了研究。根据我们的试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各虫态历期等(本文统称为害虫要素)的预测预报,除了对害虫进行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学的分析,并考虑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作出结论外,还可以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近年来,我们曾对统计学方法测报虫情作了些摸索,现将部分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河南省漯河市灯下农作物害虫的群落结构特点,对2010-2019年设在漯河市郊区农田的虫情测报灯诱集到的农作物害虫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10年共诱集主要农作物害虫546 017头,分属14科、68种,以鳞翅目Lepidoptera为主(占总诱虫量61.42%),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32.19%)、直翅目Orthoptera(5.87%)和半翅目 Hemiptera(0.52%);14个科中以夜蛾科 Noctuidae(43.44%)、金龟甲科 Scarabaeidae(31.76%)和螟蛾科Pyralidae(13.44%)为优势科;68种害虫中以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优势度指数为0.2678)、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0.1077)为优势种,以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0.0927)、黏虫Mythimna separata(0.0792)、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0.0693)、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0.0631)为丰盛种.近10年调查到的害虫物种数量略有上升,但总个体数量年度间差异较大;近10年来部分主要害虫的发生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二点委夜蛾逐渐由优势种减少为常见种,棉铃虫优势度逐年波动上升,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甜菜叶螟Hymenia recurvalis Fabricius优势度逐年波动下降;不同的月份内有不同的优势种,如黏虫在5月中旬-6月中旬、暗黑鳃金龟在6-8月、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10月中下旬为群落优势种.这10年间,害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年际波动较小,丰富度指数有升高趋势,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年际差异较大;依据群落结构的时序变化将这些主要害虫在一年中发生时期划分为:种类上升期、虫量上升期、群落繁盛期和种群消退期4个阶段.根据害虫优势种的发生动态,可在不同时间重点对优势种进行精准测报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