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在急性高原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及单向免疫扩散测量法。结果:HAPE患者外周血中C-反性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均显著高于HAAR组及对照组,补体C3、C4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HAPE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红细胞及白细胞,含有C-反应蛋白,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结论:在HAPE发病过程中,除了肺动脉高压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外,炎症损伤亦起一定作用;而HAAR发病过程中,未见炎性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应忠  王亚平  胥瑾  格日力 《遗传》2017,39(2):135-142
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是一种高原特发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本研究对一个HAPE相关的家系展开遗传学调查,然后利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了包括先证者在内的6名HAPE病史成员以及先证者的母亲共7个成员的遗传变异,结果发现18个HAPE相关的潜在遗传变异(9个SNVs和9个Indels)。利用SIFT,PolyPhen-2和PROVEAN等3种软件对这些遗传变异进行蛋白功能危害性分析,结果发现定位于CFHR4基因的SNV(p.L85F)以及定位于OXER1基因的SNV(p.R176C)具有高危害性,且OXER1的功能与HAPE低氧诱导通路存在高度关联,它们可作为该家系中HAPE相关的候选病理性变异。此外,还有部分SNVs(NMB p.S150P、APOB p.I4194T和EIF4ENIF1 p.Q763P)以及Indels(KCNJ12 p.EE333-334E、ANKRD31 p.LMN251-253LN和OR2A14 p.HFFC175-178HFC),其遗传变异同样具有一定危害,可作为潜在的HAPE相关遗传变异。本研究首次通过外显子组测序直接筛选与一中国HAPE家系相关的遗传变异,为后续揭示HAPE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的重症表现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实验目的是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高原脑水肿发病时血浆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为研究高原脑水肿发病分子机制以及高原脑水肿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结合质谱的方法比较了一例高原脑水肿(HACE)患者与高原肺水肿(HAPE)和轻型急性高原反应(mAMS)患者血浆蛋白表达的差异,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最后用ELISA方法检测载脂蛋白E含量。结果:我们检测到HACE与HAPE患者血浆比较有6个差异蛋白质点,HACE与mAMS患者血浆比较也有6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两组比较中都有载脂蛋白E含量变化,ELISA检测结果与二维凝胶电泳结果一致。结论:本实验首次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到高原脑水肿研究中,并且发现了可能与高原脑水肿发病密切相关的载脂蛋白E,该蛋白对于研究高原脑水肿发病分子机制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是一种特发于高原低氧环境的肺水肿, 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寻找与中国汉族高原肺水肿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及易感基因, 文章利用Affymetrix SNP Array 6.0芯片, 对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在青海省玉树地区执行援建任务时来自平原地区的40例HAPE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进行全基因组SNP分型, 通过PLINK软件对芯片结果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筛选出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间有显著差异(P < 10E-7)的SNP位点57个, 通过对57个SNP位点附近74个基因进行GO与Pathway富集分析, 发现这些基因与“前列腺素代谢”、“四烯酸代谢”、“氮代谢”显著相关(adjust P < 0.05), 以上代谢过程与HAPE病理生理机制相关。结果表明, 高原肺水肿受遗传多态性影响, 与多个基因以及位点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以血液学改变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慢性高原病,多发于高原移居者,且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已知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红细胞的生成有影响,但迄今所见HAPC患者性激素观察报道甚少。为了解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该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理,本研究用放射免疫方法对拉萨地区(海拔3658m)HAPC患者血清雌二醇和皮质醇含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6.
高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氧分压随之降低,机体供氧不足,常会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尤其是未经习服而又急进高原的人群其发病率可达60%-90%,甚至可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严重威胁高原人员的生命健康和作业能力。如何延缓急性高原病发病进程,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高原现场急救装备的应用和紧急救治措施的实施是影响急性高原病预后和转归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原病的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婷  胡扬 《遗传》2013,35(2):141-150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分为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 是高原特发病之一, 在高原旅居者中(>2 500 m)具有高发生率, 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健康, 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尽管AHAD的相关研究已开展百余年, 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 但大量研究已证实AHAD存在易感性的差异。文章综述了迄今为止AHAD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以期为AHAD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急性毒理试验方法对塔里木河中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分别在不同盐、碱度下进行了盐、碱耐受性试验,分析盐、碱胁迫对叶尔羌高原鳅毒性影响。结果显示:p H6.5~7.5,水温(20±1)℃,盐度对叶尔羌高原鳅12 h、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490 0‰、13.979 0‰、12.920 0‰、12.117 0‰、10.770 0‰,安全值为3.785 2‰;碱度对叶尔羌高原鳅12 h、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551 6 g·L~(-1)、5.164 5 g·L~(-1)、4.004 7 g·L~(-1)、3.601 7 g·L~(-1)、2.952 4 g·L~(-1),安全值为0.931 6 g·L~(-1)。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叶尔羌高原鳅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其资源锐减。本研究旨在为叶尔羌高原鳅驯化养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中VEGF,TNF-α,IL-6及NO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高原肺水肿患者发生及转归过程中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探讨高原肺水肿发生发展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1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前和转归后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硝酸还原测定VEGF,TNF-α,IL-6和NO的含量。结果:VEGF在高原肺水肿发病时血清的含量为(167.9±26.5)pg/ml,而转归之后其含量显著降低为(53.1±17.0)pg/ml,(P<0.01);TNF-α在血清中的含量从发病时的(86.2±24.1)pg/ml减少到转归后的(29.2±6.8)pg/ml,(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IL-6的水平也从发病时的(32.3±16.5)pg/ml变化为转归后的(12.5±8.0)pg/ml,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而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中的NO水平从发病时的(33.8±3.3)μmol/L明显的升高到转归后的(74.1±6.2)μmol/L,(P<0.01)。结论:VEGF,TNF-α,IL-6和NO参与了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和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氧分压随之降低,机体供氧不足,常会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尤其是未经习服而又急进高原的人群其发病率可达60%~90%,甚至可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严重威胁高原人员的生命健康和作业能力。如何延缓急性高原病发病进程,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高原现场急救装备的应用和紧急救治措施的实施是影响急性高原病预后和转归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高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氧分压随之降低,机体供氧不足,常会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尤其是未经习服而又急进高原的人群其发病率可达60%-90%,甚至可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严重威胁高原人员的生命健康和作业能力。如何延缓急性高原病发病进程,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高原现场急救装备的应用和紧急救治措施的实施是影响急性高原病预后和转归的关键因素。高原轻便加压舱是由该所在国内率先研制而成的军地两用高原卫生急救装备,为高原现场就地治疗急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人体急性暴露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后出现多系统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系统定量并描述机体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近年来在多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发生机制等方面研究应用广泛。本文系统综述了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AMS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急进高原习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AMS的发病机制、提前干预、临床治疗和AMS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慢性高原低氧对高原鼠兔和大鼠肝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曾经发现,移入高原的实验大鼠子一代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高原低气压低氧有完全不同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机理(杜继曾等,1982)。我们还观察到,在24小时急性高原低氧时,由低地移入2300米高原的大鼠后裔在5000米和8000米的高度上,出现了以转氨酶、肝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活力升高、肝糖原和蛋白质含量下降的肝脏代谢异常和肝脏病理变化,而高原鼠兔只是在8000米高度时,才始出现部分指标的轻度变异(杜继曾等,1982),从而揭示了高原鼠兔的肝细胞代谢在细胞水平上对低氧的适应机制优越于移入高原的实验大鼠后代。慢性低氧又如何作用于大鼠和高原鼠兔的肝脏代谢?迄今尚无人研究。因此对这一作用规律的认识和阐明,在环境适应生理学领域、人类高原活动和畜牧业生产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高原环境是否引起人体左心功能的改变及如何进行生理评价,认识尚不一致,但对这一问题的阐明,有助于对高原心血管适应机理的认识。为此,我们于1984-1986年对不同海拔高度的健康人群应用心机图测定久居和世居高原者的左心室收缩问期(STI),并与甲原组对照,以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高原动物对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等极端生境的适应机理,进一步探讨高原动物对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抗性的分子机理,运用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和方法,对牦牛脑AQP4(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CDS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基因序列比对及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牦牛AQP4的CDS含有一个96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2个氨基酸;牦牛AQP4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34.69 k D,理论等电点(p I)7.59,其编码蛋白含有6次跨膜结构,属于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及无规则卷曲构成;AQP4基因编码产物氨基酸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牦牛AQP4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绵羊等物种间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 (ET 1 )、血栓素A2 (TxA2 )、前列环素 (PGI2 )与心、肺疾病发病的关系受到了广泛重视 ,但在高原肺水肿 (HAPE)发病中的作用国内报道尚少。为此本研究测定了 8例HAPE患者的血浆ET 1含量以及TxA2 、PGI2 代谢产物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a(6 keto PGF1a)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HAPE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受试对象  8例HAPE患者均来自海拔 430 0m以上边防哨卡和新藏公路沿线民工 ,汉族男性 ,年龄 2 0~ 45岁 ,平均30 6岁 ,平原出生 ,进驻高原 3~ 5d发病…  相似文献   

17.
窖蛋白-1(Caveolin-1,Cav-1)作为胞膜窖的标志蛋白,介导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胞膜窖的形成、膜泡运输、维持细胞胆固醇稳态、信号转导和肿瘤的发生。Cav-1广泛存在于多种肺部细胞中,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ALI的严重阶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Cav-1在ALI的发病机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就近年来Cav-1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及其在ALI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脑红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隆高原鼠兔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基因编码区并检测其在成年高原鼠兔脑组织和其他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高原鼠兔低氧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高原鼠兔脑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 - PCR 获得高原鼠兔NGB cDNA,将其与pGEM - T Easy 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鉴定和测序;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NA 探针并采用原位杂交法(In suit hybridization,ISH) 分析脑红蛋白基因在高原鼠兔脑组织中的分布;采用RT - PCR 和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检测高原鼠兔不同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含量。将含有目的片段的阳性克隆经测序和Blast 分析,显示其部分编码序列与GenBank 中绵羊、大鼠等同源性很高(大于84% ),表明本实验所克隆的序列为脑红蛋白基因;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GB 在青藏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脑部分布较为广泛;高原鼠兔不同组织中都有NGB mRNA 表达,NGB 基因并不是中枢神经系统所特有的,睾丸和肾上腺也有较高的表达。NGB 基因在高原鼠兔脑组织和其他组织中分布较为广泛,推测NGB mRNA 可能在高原鼠兔机体较为广泛的区域中发挥着作用,同时为高原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Wistar大鼠暴露于3 780 m低氧环境,分别于24 h、2 wk及3 wk后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的ET~(-1)和NO的含量,计算NO/ET~(-1)值,并与高原鼠兔比较,探讨低氧条件下大鼠与高原鼠兔血液中NO与ET~(-1)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氧24 h后,大鼠血液中NO和ET~(-1)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海拔的高原鼠兔(P<0·01),而NO/ET~(-1)值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大鼠在高海拔停留时间的延长,血液中NO含量呈减少趋势,而ET~(-1)则有上升趋势,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r2=0·2416,P<0·01)。高原鼠兔NO/ET~(-1)值约为大鼠低氧2 wk和3 wk的2倍(P<0·01)。说明不同低氧暴露时间,高原鼠兔和大鼠的NO、ET~(-1)及NO/ET~(-1)值有显著差异,提示NO/ET~(-1)值可以作为有机体是否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高原与平原的单次有氧耐力运动对人体造成的氧化压力影响,本研究招募健康研究对象38位,其中男性20位,女性18位,通过随机交叉方式在高原与平原环境进行耐力运动,分析其安静(Pre)、运动后即刻(Post)以及运动后(10 min, 60 min, 120 min, 240 min)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血球积压(hematocrit, Hct)、乳酸(lactate)、尿酸(uric acid)与葡萄糖(glucose)浓度,在环境主要效果上的差异显著:高原环境显著高于平原环境(p0.05)。与在平原从事耐力运动者比较,高原耐力运动者运动后的血浆总蛋白、蛋白质羰基(PC)、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氮氧化物(NO_x)浓度、超氧离子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高原(2 400 m)耐力运动可能不会造成氧化压力,但会增加代谢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