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病例时间:2018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40例)、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40例),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FVC、6MWD、FEV1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 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干预COPD稳定期患者,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适应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表型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61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CAT评分、肺功能检查结果及肺外合并症、肺内并发症等情况,按临床表型分为肺气肿组(n=200)和支气管炎组(n=161),分析肺气肿组200例和支气管炎组161例COPD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气肿组CAT评分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支气管炎组(P<0.05),吸气分数(IC/TLC)低于支气管炎组,残总比(RV/TLC)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肺气肿组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支气管炎、肺气肿组CAT评分均与FEV1%、FEV1/FVC、IC/TLC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肺气肿各参数相关度更高(P<0.05);肺气肿组不同CAT评分患者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炎组不同CAT评分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AT评分的升高,肺气肿组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上升,支气管炎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上升。结论: COPD肺气肿表型CAT评分较支气管炎表型高,肺功能降低更明显,呈现肺过度通气,气流受限特点,更易并发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且与CAT评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接受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肺运动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峰值摄氧量(PeakVO2)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CO2 at AT)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运动时间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reg含量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h17/Treg比值、Th17含量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可改善其心肺运动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调节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益肺胶囊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n=52)和观察组(益肺胶囊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n=52)。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6 min步行试验(6MWT)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bFGF、SIRT1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肺啰音、咳嗽、咯痰消失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4 d后6MWT更远,CAT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4 d后FVC、FEV1、MVV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4 d后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4 d后bFGF更低,SIRT1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益肺胶囊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有助于调节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bFGF、SIRT1水平,改善肺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炎症表型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80例,按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为3组,嗜酸性粒细胞<100为A组86例,嗜酸性粒细胞100~300为B组102例,嗜酸性粒细胞>300为C组92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结果:A组、B组和C组的FeNO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组>B组>A组(P<0.05);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和C组的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对比无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的CRP、IL-6、IL-8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组>B组>A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A组和B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CRP、IL-6、IL-8和TNF-α、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P>0.05)。C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CRP、IL-6、IL-8和TNF-α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FEV1占预测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二者能够反映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症的评估、病情的程度及后期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辅以综合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及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n=42)予以常规干预,试验组(n=42)进行综合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指数(MRC)评分以及6分钟步行实验(6MWT)结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MRC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器(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6MWT距离较干预前增加(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更优(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辅以综合管理干预可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肺功能,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提升运动强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单吸入器三联疗法联合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84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单吸入器三联疗法治疗)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分钟步行距离(6MWD)、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治疗期间急性加重频率、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6MWD高于对照组,CAT评分、治疗期间急性加重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吸入器三联疗法联合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可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治疗期间疾病急性加重频率,同时还可改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接收的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接受心肺康复训练联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和对照组(n=40,接受心肺康复训练)。对比两组6 min步行试验(6MWT)、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6MWT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咳嗽、睡眠、咳痰、情绪、运动耐力、胸闷、精力和日常运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心肺康复训练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睡眠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生成数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60例)和研究组(给予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6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肺功能、睡眠质量、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与补肺活血胶囊联合治疗可改善肺功能、免疫功能、睡眠质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COPD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四级:I级轻度(22例),Ⅱ级中度(24例),Ⅲ级重度(19例),Ⅳ级极重度(15例)。使用肺功能仪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肺功能进行检查,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中的氧分压 (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水平,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期COPD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P<0.05);稳定期COPD组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IL-17水平和PaCO2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水平与FEV1%、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P<0.05),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可能共同参与了稳定期COPD慢性炎症过程,引起气流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可以辅助评估稳定期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黄玉玲 《生物磁学》2005,5(3):39-40
目的:观察抗生素、中药灌肠及加用理疗等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是月经期或月经期后用抗生素;第2组是中药经期后灌肠;第3组是中药灌肠加用理疗、应用抗生素、激素、透明质酸酶等综合治疗.治疗持续1~3个疗程,跟踪随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组〈2组,2组〈3组,两组均P〈0.05.结论:提示综合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19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生素、中药灌肠及加用理疗等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是月经期或月经期后用抗生素;第2组是中药经期后灌肠;第3组是中药灌肠加用理疗、应用抗生素、激素、透明质酸酶等综合治疗。治疗持续1~3个疗程,跟踪随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组<2组,2组<3组,两组均P<0.05。结论提示综合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后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对社区57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强化知己健康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管理前后的生活方式、行为改变、血压及血脂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血脂等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可以强化社区居民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及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黄恒灿 《蛇志》2016,(4):405-406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与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检查明确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单纯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彩超检查两组患者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肺动脉宽度、肺动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肺动脉宽度、肺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r=-0.284,P0.01)。结论 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有助于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联合包皮环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目标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年龄18~50岁的包皮过长同时合并CP/CPP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包皮环切术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包皮环切术组的患者接受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同时进行包皮环切术,对照组仅给予α-受体阻滞剂治疗。采用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的变化评估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以NIH-CPSI总分3个月从基线减少4分为治疗有效,包皮环切术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6%、62.5%,包皮环切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12周后,包皮环切术组NIH-CPSI总分的中位数从24.0±4.0降至12.0±8.0(P0.001),对照组从24.0±3.0降至15.0±7.0(P0.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包皮环切组NIH-CPSI总分、疼痛评分、尿路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与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相比,联合包皮环切术联合α-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更有效提高CP/CPPS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后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对社区57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强化知己健康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管理前后的生活方式、行为改变、血压及血脂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血脂等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可以强化社区居民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及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室对57例慢性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的菌群变化作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与52例健康人的材料作了比较。实验中我们挑选肠道微生物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需氧和厌氧菌10种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健康人组10种细菌的检出率为94%~100%;病人组的检出率则为75%~96%。二组间“t”检验的结果:说明包括肠杆菌科,葡萄球菌,类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和真杆菌属在内都表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梭菌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慢性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了显著失调。本文从4个方面讨论了微生态失调发生的原因:1.慢性腹泻与肠道微生物群间的相互关系;2.慢性腹泻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生长、繁殖、以及它们的定植受阻;3.肠粘膜牯液丢失可使肠道微生物群发生紊乱;4.抗生素与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微生态失调有关。我们认为发生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时应尽快重建其间关系的平衡。治疗时不宜使用以抗生素为主的方案,而应尽可能地使用生物制剂,此外,还应减少肠道蠕动,避免肠粘膜粘液的大量排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出一些关于早期诊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6年住院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例5例,比较其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并分析其诊疗经过。结果:二种疾病不仅在其发生发展上有一定联系,而且在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上也有相似之处。二种疾病都可出现浮肿、贫血、乏力、纳差、心包积液、蛋白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二者合并出现时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多样,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结论:在诊治此类疾病时要注意临床表现的一些细节,如心力衰竭时的相对缓脉、与肾功能不全不相适应的贫血、难治性心包积液、不明原因的肾功能损害等,以便早期正确诊治,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进行辅助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收集2009-2014 年5 年 中共1746 例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7 软件分组对年龄、性别、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肺 大泡、肺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及危 险因素分析。结果:1746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者626 人(无创辅助通气613人、有创辅助通气187 人),未 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者1120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者中有439 人单纯行无创辅助通气、13 人单纯行有创辅助通气、174 人为 两种通气方式序贯。统计分析显示:高龄(> 65岁)、慢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无创辅助通气的危险因素(OR>1,P<0.05) ;高龄(>65 岁)、男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 病、肺炎、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有创辅助通气的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高龄、性别以及一些肺内外合并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行辅助通气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这一类患者加 强教育、积极控制合并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儿童慢性腹泻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41例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常见致病因素依次为过敏因素46.2%(24/52)、肠道内感染28.4%(40/141)、乳糖不耐受28.3%(26/92)。共109例明确病因诊断,55.1%(60/109)为多因素共同致病,以肠道内感染合并继发乳糖不耐受,过敏合并继发乳糖不耐受,免疫缺陷合并肠道内感染多见。前4位主要病因诊断为感染性腹泻(24.1%)、过敏性腹泻(17.0%)、乳糖不耐受(7.1%)、炎症性肠病(6.4%)。结论除肠道内感染外,过敏因素、乳糖不耐受等也是儿童慢性腹泻常见致病因素。儿童慢性腹泻常由多因素共同致病,主要病因除感染性腹泻外,过敏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炎症性肠病等也是常见病因。儿童慢性腹泻重在病因诊断,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