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360例VB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80)、对照组(n=180),对照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152/180);高于对照组的66.11%(119/180)(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则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VBIV,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改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7例VBI性眩晕症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照组接受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接受盐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眩晕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2.92%)(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左侧/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盐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VBI性眩晕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况,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S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常规基础治疗)和研究组(n=45,增加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脂、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ACS,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及心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神经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7例老年I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动脉血流速度、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53%(54/59),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χ2=2.261,P=0.133)。结论:老年ICVD患者经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齐都医院接受治疗的HFpEF患者108例,根据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流速(E/A)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鸟嘌呤(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93%(41/54)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9%(50/54)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BNP、E/E''低于对照组,E/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IL-6、CRP、MI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8-OhdG、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VBI性眩晕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联合组采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改善情况、脑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动脉硬化指数(AI)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联合组眩晕症状积分、欧洲眩晕评分量表(EEV)评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侧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Vp)、左右侧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左侧动脉、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侧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AI、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VBI性眩晕,能够缓解患者的眩晕状况,疗效确切,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和脑动脉硬化程度,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倍他司汀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倍他司汀治疗)和研究组(n=62,红花黄色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30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8%(53/62),高于对照组的68.85%(42/61)(P<0.05)。治疗30 d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30 d后,两组白介素-10(IL-10)以及精神心理、社会活动、体能以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倍他司汀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注意力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ADHD患儿100例,入组患儿按门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单数,感觉统合训练)和研究组(双数,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各为50例,两组患儿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注意力、脑动脉血流速度、Conners父母评症状量表(PSQ)、联合型瑞文测验 (CRT) 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注意力情况:错误数、漏报数较干预前减少,反应时间较干预前缩短,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双侧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增快,且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儿(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PSQ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CRT评分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促进临床症状改善,调节脑血流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从督论治"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医医院2020年5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296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为148例。研究组接受"从督论治"针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疗效、临床症状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基底动脉(BA)和大脑双侧(L、R)椎动脉(VA)的血管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粘度-高切(HBV)、全血粘度-低切(LBV)、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粘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全血还原粘度(RV)、红细胞刚性指数(IR)、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电泳时间(EE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督论治"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可有效改善疼痛、眩晕症状,调节脑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葛兰心宁软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门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75例。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片治疗,研究组给予葛兰心宁软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5.33%(64/75)高于对照组的69.33%(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一氧化氮(NO)、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葛兰心宁软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后,疗效明确,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DPN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代谢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高切)及全血粘度(低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血糖代谢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抗妇炎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n=112)患者分为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n=56)和研究组(抗妇炎胶囊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n=56),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的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下腹疼痛、白带异常、腰骶骨疼痛、经期量多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d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21(IL-21)、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白介素-2(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最大血流速度(Vmax)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抗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参数,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疗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以及血浆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低频脉冲电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吞咽功能、脑血流、血浆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一氧化氮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疗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脑循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Adropin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导管组与支架组,各42例。支架组给予支架溶栓治疗,导管组给予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mTICI分级情况、脑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血清Adropin、ApoA1含量等指标。结果:导管组的导引导管到位时间、血管获得再通时间均较支架组少(P<0.05);导管组治疗后1个月的血管灌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优于支架组(P<0.05);两组颅脑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颅脑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P<0.05),导管组较支架组高(P<0.05);两组血清Adropin、ApoA1含量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dropin、ApoA1含量较治疗前高(P<0.05),导管组较支架组高(P<0.05)。结论: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加快手术操作改善患者的血管灌注分级情况,促进血清Adropin、ApoA1的释放,有利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交替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8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8)与研究组(n=6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交替垂直振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平衡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态测试(FGA)、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6%(59/68),高于对照组的60.29%(41/68)(P<0.05)。结论:交替垂直振动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功能、血液流变学以及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贴敷对老年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血流、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我院于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脑血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NGF、BDN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SS-QOL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中医证候总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同期,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老年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脑血流、血液流变学,调节血清NGF、BDN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