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重组葡激酶的溶栓效力,并与相同作用方式的重组链激酶进行比较。方法: 30只中国实验小型猪分成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三个重组葡激酶组,每组6只,采用麻醉动物、手术开胸、直流电刺激形成冠脉血栓;在冠脉血栓形成30 min后开始静脉给药,采用先推注、再蠕动泵恒速输注的方式给药;溶剂对照组静脉推注对照液,阳性药对照组静脉给予重组链激酶4 mg·kg-1,三个重组葡激酶组分别静脉给予4 mg·kg-1、2 mg·kg-1、1 mg·kg-1重组葡激酶,静脉推注体积为5 ml,1 min内注毕,输注速度为0.5 ml·min-1,60 min内输毕,120 min后放血处死动物。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 min取静脉血,实验结束后取血栓形成部位的冠脉血管段,分别检测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血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伤口出血量,检测冠脉血栓溶解率、心肌缺血程度及缺血范围。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LT明显缩短(P<0.05或P<0.01),FDP 明显升高(P<0.05或P<0.01),较少量实验动物Fbg降解超过20%,对小型猪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高、中2个剂量组,最大血栓面积分别减少34.3%、15.4%(P<0.05)。与等剂量的重组链激酶相比,重组葡激酶对电刺激引起的冠脉血栓具有更强的溶栓作用(P<0.05或P<0.01),引起的出血副反应少。结论: 重组葡激酶对小型猪冠脉血栓有较好的溶栓作用,相比重组链激酶,溶栓速度快、具有更高的纤维蛋白专一性,出血副反应较少。综合比较, 2 mg·kg-1重组葡激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定量灌胃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观察小鼠结肠通透性改变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F-κB p65的关系。方法: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2组(n=24):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给予2.5% DSS定量灌胃诱发小鼠急性UC,对照组小鼠予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代替。记录两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9 d后测定两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结肠通透性、TNF-α及NF-κB p65。统计分析DAI、结肠通透性、TNF-α与NF-κB p65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结肠病理学评分、结肠通透性、TNF-α、NF-κB p65均显著增高(P均<0.01)。小鼠DAI增高与结肠通透性密切相关(P均<0.01),结肠通透性增高与TNF-α、NF-κB p65密切相关(P均<0.01)。结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DSS造模小鼠的结肠通透性显著增高,并与TNF-α、NF-κB p65增高呈正相关。TNF-α、NF-κB p65增高导致结肠通透性增高,进而导致炎症免疫反应过度增强,可能是UC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摄入红肉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高红肉组、DSS组和高红肉+DSS组,每组10只小鼠,对照组、DSS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高红肉组、高红肉+DSS组小鼠给予高红肉饲料,均饲养8周;此8周的最后9天开始对DSS组、高红肉+DSS组小鼠给予3%DSS诱导U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肠道菌群,采用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及HE染色指标评价小鼠UC严重程度,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肠道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特征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红肉组小鼠肠道厚壁菌门、粪杆菌属及普拉梭菌的丰度显著降低,拟杆菌门、拟杆菌属的丰度显著升高。与DSS组相比,高红肉+DSS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疾病活动指数显著升高,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升高;与DSS组相比,高红肉+DSS组小鼠TNF-α、IL-1β及IL-6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高摄入红肉导致肠道菌群改变加重小鼠U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株乳杆菌(植物乳植杆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法构建C57BL/6J小鼠急性UC模型,并在造模前后均给予乳杆菌干预治疗;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分析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情况;转录组测序分析小鼠结肠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与DSS模型组相比,植物乳植杆菌干预组(t=2.285,P=0.045)和副干酪乳酪杆菌干预组(t=2.360,P=0.040)小鼠体质量增加显著;植物乳植杆菌干预组(t=2.335,P=0.042)结肠长度显著增加;植物乳植杆菌干预组(ZO-1:t=4.975,P=0.003;Occludin:t=2.629,P=0.034)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干预组(ZO-1:t=3.523,P=0.013;Occludin:t=2.525,P=0.040)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乳杆菌干预组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得以缓解,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降低得以改善。植物乳植杆菌干预组vs DSS模型组共有69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分析提示差异基因富集于免疫调节、内分泌与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等通路上。结论3株乳杆菌对UC小鼠展现出较好的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修复肠道屏障、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和降低肠道炎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吲哚丙酸(IP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巨噬细胞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SPF级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组(DSS模型组,饮用3%DSS7 d)及IPA组(在DSS给药前2 d行IPA灌胃),每组12只。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DSS给药第7天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及评定病理学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道巨噬细胞M1/M2比例,并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肠道巨噬细胞M1/M2比值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显著缩短(均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IPA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程度降低,结肠长度增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肠道巨噬细胞M1/M2比值均降低(均P<0.05);增加了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显著增加了普雷沃菌属丰度,减少了拟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丰度。结论 IPA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巨噬细胞M1/M2的比例和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缓解UC小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中国沙棘对土壤镉(Cd)胁迫的性别响应差异,该研究以中国沙棘2年生幼苗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0(CK)、25、50、100和200 mg·kg-1)雌、雄株幼苗的生长、叶片生理特性以及Cd富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Cd处理下中国沙棘幼苗雌、雄株的株高和基径生长以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出低浓度(<50 mg·kg-1)促进,高浓度(> 100 mg·kg-1)抑制的现象;低浓度Cd处理下雌株的株高、基径增长率和生物量的增幅均高于雄株;高浓度Cd处理下(200 mg·kg-1)雄株株高增长率、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较CK显著降低,而雌株均未显著下降。(2)随着Cd浓度升高,雌、雄株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Cd浓度为50~200 mg·kg-1时,雌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高于雄株,而MDA含量始终低于雄株。(3)随着Cd浓度升高,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对体外培养的食管癌细胞的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MTT法评定rhLF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人肝脏细胞L0-2、CHO中国昌鼠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重组人乳铁蛋白作为新的抗肿瘤化学治疗荆,可以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氯丙醇酯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食品加工过程污染物,其水解产物氯丙醇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危害风险较大。采用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食用植物油和含脂食品中的氯丙醇酯[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简称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脂肪酸酯(简称2-MCPD酯)]进行检测。该方法准确度高(3-MCPD酯和2-MCPD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和96.5%)、灵敏度高(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042 mg·kg-1和0.058 mg·kg-1)、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76批次监测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含量分别为0.042~4.865 mg·kg-1(平均值为0.773 mg·kg-1)和0.058~2.592 mg·kg-1(平均值为0.469 mg·kg-1)。经机构间的协同验证和英国FAPAS样的能力验证,2种氯丙醇酯在0.200~3.000 mg·kg-1范围内线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建立了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NaCl(0、292.5、585 mg·kg-1土)胁迫下,不同浓度苯丙烯酸(0、25、50、100、200 mg·kg-1土)对黄瓜根际细菌DNA分子水平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幼苗的不同时期,低浓度苯丙烯酸(50 mg·kg-1土)处理使DGGE图谱中的条带数和条带灰度与对照(CK,0 mg·kg-1土)相近,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高浓度苯丙烯酸(100、200 mg·kg-1土)处理使土壤DGGE图谱中的条带数减少,条带灰度变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低.表明NaCl胁迫下,低浓度苯丙烯酸缓解而高浓度苯丙烯酸加重了盐分对土壤微生物的胁迫.对目的条带的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受影响的主要细菌类群多数为不可培养细菌及α-、γ-和β-变形菌门,有少部分属于厚壁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0、5、20和100mg·kg-1浓度的异丙甲草胺及其高效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异丙甲草胺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20mg·kg-1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受到激活的程度最大,且一直处于激活状态,5mg·kg-1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在前期受到抑制,后期则100mg·kg-1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受激活较强.不同浓度的金都尔对供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再激活,并且后期100mg·kg-1处理的激活程度最大;5mg·kg-1和100mg·kg-1处理的异丙甲草胺对供试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可能大于金都尔,但20mg·kg-1处理则表现出例外.  相似文献   

11.
庄伟伟  王明明 《植物研究》2022,42(5):896-909
为深入了解荒漠植物营养元素计量特征,认识元素间的交互作用,揭示不同生长期、不同沙丘部位植物元素含量差异。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8种优势草本植物(4种1年生植物,4种短命植物)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生长期(旺盛期、枯萎期)、不同沙丘部位(坡上、腹地)的植株,测定全株植物的10种营养元素(C、N、P、K、Na、Mg、Al、Mn、Cu、Zn)。结果表明:(1)8种植物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植物因遗传特性不同而对元素选择吸收的特点,含量为:C(230.19~401.82 mg·g-1)、N(11.31~18.85 mg·g-1)、P(0.95~2.08 mg·g-1)、K(16.12~29.79 mg·g-1)、Na(0.88~3.31 mg·g-1)、Mg(3.38~5.31 mg·g-1)、Al(0.33~1.99 mg·g-1)、Mn(51.35~105.32 mg·kg-1)、Cu(4.14~6.38 mg·kg-1)、Zn(11.64~21.43 mg·kg-1)。不同种的元素含量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大小排序为:C>N>K> Mg>Na>P>Al>Mn>Zn>Cu,典型特征为富K,贫Cu、Zn,属于N制约性植物,表明环境对各类植物元素含量的一致影响。(2)元素含量受物种、生长期和沙丘部位的影响显著。4种黎科植物(Chenopodiaceae)Na含量显著比4种短命植物高。与生长旺盛期相比,8种植物在枯萎期的C、N、P、Mg、Mn、Cu、Zn含量普遍降低,而Na、K含量有不同幅度的升高,并且碱蓬、沙蓬的K含量显著升高。受土壤水分和养分丰富程度的影响,沙丘腹地植物元素含量普遍比坡上同种植物高。(3)相关性分析表明:C与P,N与Na、Mg、Cu、Zn,K与P、Al,Na与Mg,Mn与Na、Mg、Cu,Zn与Cu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P与Cu,C与Cu、Zn,K与Mn、Cu、Zn之间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综上所述,荒漠植物元素含量的这些特征体现了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和土壤等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大蒜素可改善草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以肾结石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蒜素对肾结石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1%乙二醇+2%氯化铵混合液灌胃造模(空白组除外),分别灌胃大蒜素7.5 mg·kg-1(低剂量大蒜素组)、15 mg·kg-1(高剂量大蒜素组)、胃枸橼酸氢钾钠颗粒0.6 g·kg-1(阳性对照组),其余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空白组),检测各组大鼠与肾结石疾病相关的指标。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指数、肌酐(creatinine,Cr)、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及24 h尿量、尿液中草酸、钙和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草酸钙结晶评分显著升高(P<0.05),镁含量显著降低(P<0.05),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显著升高(P<0.05),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活化;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大蒜素组、高剂量大蒜素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肾指数、Cr、BUN水平和AST、ALT活性、24 h尿量、尿液中草酸、钙和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草酸钙结晶评分显著降低(P<0.05),镁含量显著升高(P<0.05),OPN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通路被抑制。结果表明,大蒜素通过改善大鼠肾功能指标、抑制骨桥蛋白表达和NF?κB通路活化进而抑制肾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阿霉素与白蛋白致小鼠肾损害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取BALB/c雄性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组)、肾损害模型组(ADR+BSA组)、阿奇霉素治疗组(Azm组)及醋酸泼尼松阳性对照组(Pdn组);ADR+BSA、AZM及Pdn三组每周5 d尾静脉注射9.8 mg·kg-1阿霉素,腹腔注射10 mg·kg-1血清白蛋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持续4周造模;之后,AZM组每天给予62.5 mg·kg-1阿奇霉素灌胃,Pdn组每天给予12.5 mg·kg-1醋酸泼尼松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6周后,收集并记录24 h尿量,检测尿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取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因子。结果:与Ctrl组相比,ADR+BSA组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5),Ccr显著降低(P<0.05);经过阿奇霉素治疗后的小鼠,24 h蛋白定量相比于ADR+BSA组显著降低(P<0.05),Ccr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阿霉素与白蛋白致小鼠的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动物模型,通过病理学对比观察,选择最佳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中Ⅰ组采用乙酸刺激法诱发溃疡性结肠炎,Ⅱ组采用饮用3.5%DSS溶液诱发结肠炎,Ⅲ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小鼠每日的体重,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以及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均可引起小鼠疡性结肠炎。结论 DSS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理想的UC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UC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究黄芪甲甙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选取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甙低剂量组、黄芪甲甙中剂量组、黄芪甲甙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手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开胸后仅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做结扎处理便逐层缝合,造模后第2天开始药物干预:黄芪甲甙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40、60 mg·kg-1黄芪甲甙灌胃处理,阳性对照组给予100 mg·kg-1阿司匹林灌胃处理。比较各组治疗第0、2、4周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变化情况。采用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和左心室等容收缩/舒张压上升最大速率(maxima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increase/decrease,±dp/dtmax)]的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含量,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ADPH氧化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OX)、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LVEF、LVFS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不断升高(P<0.05);与相同治疗时间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VEF、LVFS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第0周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L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剂量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LVEF、LVFS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剂量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LVMI显著降低(P<0.05),LVSP、LVEDP、±dp/dt显著升高(P<0.05),血清AngⅡ、ET-1、BNP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NOX、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甲甙可改善AMI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抑制心室重构,可能与下调NOX/ROS/TNF-α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旱地土壤施入氮肥后的气态氮(N2O和N2)损失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好氧培养试验(60 d,25 ℃,80%孔隙含水量),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4个玉米地土壤(哈尔滨、沈阳、栾城、寿光)和2个设施菜地土壤(沈阳、寿光)在施入尿素后的氮转化、N2O和N2排放动态。试验中尿素添加量为167 mg N·kg-1,以模拟田间氮肥施用量200 kg N·hm-2。结果表明: 在4个玉米地土壤中,尿素施用60 d内N2O累积排放量为寿光(20 mg N·kg-1)>栾城(14 mg N·kg-1)>沈阳(5 mg N·kg-1)>哈尔滨(0.5 mg N·kg-1),N2累积排放量为栾城(176 mg N·kg-1)>沈阳(106 mg N·kg-1)>寿光(75 mg N·kg-1)>哈尔滨(12 mg N·kg-1);在2个设施菜地土壤中,寿光土壤N2O累积排放量(21 mg N·kg-1)是沈阳(2 mg N·kg-1)的10倍,而两个站点N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8和24 mg N·kg-1。不同土壤N2O排放占两种气体排放总量的5%~40%,其中寿光土壤(30%~40%)显著高于其他样地土壤(1%~10%)。在土壤排放的N2O和N2中,土壤氮库分别贡献了56%和61%,高于添加当季氮肥的贡献率。相关分析表明,N2O累积排放量与本底土壤pH呈正相关,说明土壤本底pH可能是调控不同旱地土壤N2O和N2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华北碱性土壤区,采用能降低土壤pH值的措施可能具有较好的气态氮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农田栽参土壤改良中肥料对土壤元素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于2019年5月21日采集经混合肥、土地乐、腐殖酸、木醋液、益生源处理过的土壤样品, 对其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肥料在土壤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施用混合肥的土壤SOM、ACa含量最高分别为139.51 g·kg-1、848.9 mg·kg-1。施用土地乐生物有机肥后土壤中AP和AMn含量最高分别为36.7 mg·kg-1、126.12 mg·kg-1。施用腐殖酸后土壤中AFe、电导率、AK数值最高分别为737.36 mg·kg-1、59.67 mg·kg-1、794.87 mg·kg-1。施用木醋液与益生源菌剂后各养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混合肥处理后最低, 对照处理最高。漆酶活性在腐殖酸处理后最低, 木醋液处理最高。蔗糖酶活性在腐殖酸处理最低, 混合肥处理最高。脲酶活性在腐殖酸处理最低, 益生源处理后最高; 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五种肥料在土壤改良中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互花米草湿地氮、磷元素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胶州湾互花米草湿地N、P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5年4、7、9、10、11和12月对该区域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土壤全氮(TN)、铵态氮(NH4+-N)、全磷(TP)、速效磷(AP)、总有机碳(TOC),以及pH、盐度、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胶州湾互花米草湿地土壤TN、NH4+-N、TP、A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396 g·kg-1、12.14 mg·kg-1、0.419 g·kg-1、16.52 mg·kg-1,光滩平均值分别为0.385 g·kg-1、8.13 mg·kg-1、0.423 g·kg-1、19.57 mg·kg-1.总体来说,它们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0~60 cm)的增加逐渐降低;互花米草湿地N、P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全氮含量在春季最高,秋季最低,而光滩土壤随着季节变化逐渐降低;二者土壤全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反,而速效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胶州湾互花米草湿地土壤TN、TP与土壤TOC含量呈显著相关,而在光滩土壤中无显著相关关系.pH、盐度显著影响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土壤N、P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