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贯叶连翘叶提取金丝桃素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贯叶连翘中提取金丝桃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桃素提取较佳工艺为:45℃的水浸泡2h后,加入0.5%NaOH,用75%甲醇在0.05Mpa下78℃提取5次,每次1.5h,溶媒量为5倍,浓缩温度与干燥温度为78℃。  相似文献   

2.
高压静电场对贯叶连翘种子休眠破除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高压静电场(HVEF)技术应用于贯叶连翘种子休眠破除及组培苗培养,结果显示,贯叶连翘种子在静电场(100 kv/m)中处理1 h,其发芽势(SPO)和发芽率(SPT)是对照组(无静电处理)的5.69倍和2.45倍;贯叶连翘组培苗在静电场(135 kv/m~150 kv/m)中处理1 h,其药用成分总金丝桃素含量和贯叶金丝桃素含量是对照组的1.35~1.53倍;静电场(150 kv/m)处理后,POD活性是其对照的1.30倍.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静电场作用,能有效提高贯叶连翘种子发芽率,促进总金丝桃素和贯叶金丝桃素代谢含量.  相似文献   

3.
从贯叶连翘中提取金丝桃素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贯叶连翘中提取金丝桃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 ,金丝桃素提取较佳工艺为 :45℃的水浸泡 2 h后 ,加入 0 .5 % Na OH,用 75 %甲醇在 0 .0 5 Mpa下 78℃提取5次 ,每次 1 .5 h,溶媒量为 5倍 ,浓缩温度与干燥温度为 78℃  相似文献   

4.
贯叶连翘的水培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培可诱导贯叶连翘组培苗生根能力强,根活力也增加;生根苗在1/6MS培养液中培养6周后的金丝桃素(HP)、假金丝桃素(PHP)和贯叶金丝桃素(HF)含量分别比基质[腐质土 蛭石(1:1)]中培养的提高10.13%、16.00%和61.36%。  相似文献   

5.
贯叶连翘抗抑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贯叶连翘,又名圣约翰草,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圣约翰草在德国用于抗抑郁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贯叶连翘提取物对轻度和中度抑郁症患者和动物模型都有很好疗效,最新药理学研究表明贯叶连翘提取物中抗抑郁的主要成分是贯叶金丝桃素。贯叶金丝桃素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非竞争性重吸收抑制剂,贯叶金丝桃素还可以抑制突触体对γ氨基丁酸(GABA)和L-谷氨酸(L-glu)的重吸收,其作用机理至今还不甚明了,研究表明它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提高突触体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或通过降低突触体内突触小泡的跨膜pH梯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金丝桃素是贯叶连翘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本文概述了金丝桃素的化学与生物合成途径,介绍了金丝桃素在贯叶连翘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积累以及利用贯叶连翘的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生产与积累金丝桃素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分子生物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金丝桃素的产生和积累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7.
贯叶金丝桃叶中分泌细胞团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8.
用提取金丝桃素后的贯叶金丝桃残渣和锯木屑作培养基分别栽培香菇 ,比较了由两种培养基栽培香菇的生物学效率、香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结果表明 :用贯叶金丝桃残渣栽培的香菇有较高的生物学效率、其香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力亦高 ,说明贯叶金丝桃残渣适合栽培香菇 ,为栽培香菇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培养基中添加100 μm01·L-1MeJA后,贯叶连翘悬浮细胞生物量增加量和贯叶金丝桃素(HF)的产量分别是未经MeJA处理的1.3倍和1.73倍;培养3 d时,培养基中添加100 μmol·L-1 MeJA能提高HF产量,是未经MeJA处理的2.4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贯叶金丝桃( 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