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心理护理干预下消化内科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缓解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36例消化内科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8例,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间,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常规护理〔对照组〕118例中,80轻度疼痛,20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常规护理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下〔观察组〕118例中,100例轻度疼痛,15例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心理护理干预情况下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比较得出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消化内科患者疼痛及改善不良情绪中切实有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人员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CP)的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DU)合并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4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患者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能有效控制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ystatin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自噬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SAH组(n=8)、安慰剂组(n=8)、Cystatin C组(分为低浓度(2μg/ml)、中浓度(5μg/ml)、高浓度(10 μg/ml),每个亚组(n=8)).采用视交叉池注血技术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各组于建模后48 h后取颞底脑皮层,分别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皮层组织中自噬标志物LC3和Beclin-1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脑皮层组织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安慰剂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自噬标志物Beclin-1及LC3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8 h后明显升高;与SAH组、安慰剂组相比,Cystatin C干预后大鼠脑皮层中Beclin-1及LC3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且与浓度呈正相关,透射电镜下并可见Cystatin C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结论:Cystatin C可以进一步诱导激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的自噬,可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蛋白(S-100B)、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血清S-100B、人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NIHS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B、AN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B、AN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S-100B、AN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管理规范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给予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护理模式,观察组,包括人文,为糖尿病的饮食教育优质护理服务。和。而观察组和血糖监测患者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睡眠和焦虑和护理满意度列的统计与观察。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睡眠质量,对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提高,并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镇静、给予氨甲环酸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德国拜尔公司)持续微泵静脉注射20 mg·d-1,连用14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qid,至第21天,根据监测血压调整剂量。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内脑血管发病情况、CT评价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73.9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占8.7%;对照组发生脑血管痉挛26例,占56.5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脑血管再出血具有积极防治作用,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坏死及继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8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n=20)、单纯SAH组(n=20)、SAH+安慰剂治疗组(n=20)和SAH+褪黑素治疗组(n=20),经大鼠自体尾动脉(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在20 s内注入视交叉池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褪黑素注射剂量为150 mg/kg,1次/12 h,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建模后48h处死各组部分大鼠,取血凝块周围的皮层脑组织(额颞底)做标本,通过TUNEL荧光染色及Fluoro-Jade B荧光染色测定神经元凋亡及坏死的情况,各组剩余大鼠在SAH后48小时开始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其认知功能。结果:SAH组大鼠的活动功能评分、Morris水迷宫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及总路程、神经元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而褪黑素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安慰剂治疗组(P0.05),但SAH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信联合Teach-back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健康宣教,并在干预期间进行每周2次的电话随访;干预组进行微信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模...  相似文献   

9.
卢静 《蛇志》2017,(1):71-72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率、并发症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可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116例接受化疗的鼻咽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之后,发现观察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 254,p0.05);观察组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 755,p0.05);两组干预后的SCL-90量表在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和躯体化等5个方面的得分均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自2009 年6 月至2013 年12 月入我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再出血季节、感染、激动 情绪、吸烟、酗酒、便秘、咳嗽、运动过早或加剧等数据进行生存分析,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我们观察 的160 患者中,年龄16-86 岁,平均年龄46.5± 16.5 岁,男性共132 例,女性28 例,共有42 例发生再出血。通过对患者众多情况的 单因素logistic 分析,感染、激动情绪、酗酒、便秘、年龄、高血压、咳嗽、冬季,P<0.05,将之纳入多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激动情绪(P=0.000)、酗酒(P=0.002)、便秘(P=0.003)、年龄(P =0.000)、高血压(P=0.000)、咳嗽(P=0.000)为蛛网膜下 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激动情绪、酗酒、便秘、年龄、高血压、咳嗽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应注意情绪、饮 酒、血压的控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镇咳药控制咳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A型性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A型性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观察组为实施心理护理组,对照组为非心理护理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二次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二次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A型性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够明显较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有效降低了患者二次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其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患者的止血及康复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87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干预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64.3%),且具有统计差异。观察组中再出血患者和出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患者中采用营养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伍秀珠 《蛇志》2016,(1):61-6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2.5%),而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李彩连 《蛇志》2017,(2):202-20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牵拉疼痛、尿潴留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平衡性训练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衡性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4周,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稳定指数(OSI)、前后方向的稳定指数(APSI)、左右方向的稳定指数(MLSI)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OSI、APSI、MLS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膝关节MCL损伤患者实施平衡性训练能较好地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同时可帮助其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增加了满意度,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对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骨折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术后进行疼痛控制护理,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和肿胀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46±3.89)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6±4.12)d。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推动作用,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8例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形式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干预治疗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满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应对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前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应对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低,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产前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初产妇分娩应对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0.
黄一秀 《蛇志》2014,(2):189-191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压疮、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