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NPV)的核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基因具有一个非常强的启动子和基因调控序列。目前利用这一基因的上述序列已组建了多种表达载体,高效地表达了十几种外源基因产物,成为当前最有前途的新的表达系统。但是,在组建这一病毒载体过程中,为了使插入的外源基因靠近病毒启动子序列,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以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mRNA的cDNA的重组质粒PMA-Ⅵ DNA转化E.coli RR_1。采用了多种筛选方法,包括抗菌素抗性筛选,菌落杂交及电泳等方法。快速地筛选出含有PMA-Ⅵ质粒的菌株。并以蓖麻蚕NPV-DNA作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表明蓖麻蚕NPV基因组中具有与苜蓿银纹夜蛾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3.
胡建新  丁红珍 《遗传学报》1993,20(4):300-304
蓖麻蚕(Attacus ricini)是我国特有蚕种,以其核多角体病毒(ArNPV)为载体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我们建立了ArNPV基因库,并亚克隆了含多角体蛋白(Ph)基因DNA片段。对该1.1kb全长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确定ArNPV Ph结构基因全长735bp,与苜蓿尺蠖NPV(AcNPV)、家蚕NPV(BmNPV)同源性分别为76%和81%,ArNPV 5'端调控结构Rohrmann box与各类NPV的Ph基因相似,但3'下游序列几无同源,显示了ArNPV Ph基因结构的特征性。同时,我们还对Ph基因启动子的其它结构特点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SlNPV)中山大学分离株(Zhongshan University isolate, ZSU)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糖转移酶(Ecdysteroid UDPglucosyltransferase, EGT)基因的核苷酸全序列。该基因编码框包含1530个核苷酸,有50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8.5kD,TATA框位于ATG上游44处。在终止密码子TAA下游13位,有真核生物基因mRNA转录poly(A)加尾酶信号序列:AATAAA。同源性比较显示,SlNPV egt基因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昆虫杆状核多角体病毒EGT序列同源性很高,与海灰翅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toralis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SliNPV)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和91%,而且有一些与EGT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氨基酸是绝对保守的;根据EGT蛋白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把昆虫杆状病毒EGT主要分成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对一株纯化的棉铃虫多角体病毒进行电镜观察,形态呈不规则型,直径约2 μm,命名为棉铃虫多角体-B(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B,HaNPV-B),它对东方粘虫有较好的感染性,与棉铃虫单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PV,HaSNPV)有不同的宿主域.通过半补齐法建立HaNPV-B基因组文库,拼接了一个6 035 bp的核苷酸片段,推测包含6个ORF,其包含基因内容及基因结构与HaSNPV不同,分析表明两者是不同种病毒,这为杆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共同进化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纯化,获得一株单一类型的质型多角体病毒.提纯的病毒粒子经SDS-酚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基因组dsRNDA,回收纯化第十片段S10.S10经DMSO变性,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PCR扩增后,克隆在pGEM-T载体上.对重组子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片段全长763bp,起始密码AUG位于3~5残基,终止密码UGA位于747~749残基.推测DpGPV多角体蛋白基因编码248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28kD.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多角体蛋白基因相比较,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3%和97.6%.  相似文献   

7.
对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aSNPV)的组织蛋白酶(ν-cath)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此基因编码区长1098bp,预计编码一个366个氨基酸的蛋白产物.序列分析表明,HaSNPV的V-CATH蛋白与其它杆状病毒的同源蛋白具有相似的保守结构并保留有相同的酶活性位点,根据已知的杆状病毒组织蛋白酶序列构建了ν-cath基因的进化树,发现HaSNPV的ν-cath位于NPV组中一个单独的分枝,结合ν-cath基因在棉铃虫病毒基因组中的位置与其它NPV有较大不同,推测HaSNPV的ν-cath基因可能拥有特殊的进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粘虫核多角体病毒0.6kbSalI/HindⅢ片段序列的测定及分析李小锋,王家旺,金海陵,黄永秀,齐义鹏(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序列测定,早期基因核多角体病毒(NuclearPloyhedrosisVirus...  相似文献   

9.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泛素类似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感病的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中分离纯化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ApNPV),提取基因组DNA,分别构建ApNPV DNA的HindⅢ和SalⅠ酶切片段文库。对基因文库中1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得到1个长度为321 bp的序列,其中包含一个编码76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的分子量为8.46 kD,系泛素类似基因。在读码框的上游调控序列中,具有典型的晚期基因启动子序列ataag。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ApNPV与黄杉毒蛾Orgyia pseudotsugata核型多角体病毒 (OpNPV)的同源性最高 (96.1%),与苜蓿尺蠖Autographa californica核型多角体病毒 (AcNPV) 的同源性为86.8%,与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 颗粒体病毒 (AoGV) 的同源性最低(71.1%),但与人类、线虫和酵母的泛素同源性分别为77.6%、76.3%和76.3%。一些氨基酸残基在真核生物中保守,在杆状病毒中不保守,个别氨基酸残基是杆状病毒所特有的,这些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对杆状病毒泛素基因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基因库及其物理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得到大小不同的11种片段。所得片段与BamHI酶解的pBR_(322)质粒DNA进行体外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LE392菌株。根据菌落杂交和插入片段的分子量等鉴定,证明获得11个插入了病毒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但其中两个大片段克隆的分子量比原片段小。通过限制酶EcoRI和BamHI酶解片段的交叉吸印杂交及用~(32)p标记的克隆片段与病毒DNA酶解片段杂交等方法,构建了病毒基因组BamHI的物理图谱。杂交结果表明,病毒基因组主要由独特的序列组成。  相似文献   

11.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转移载体质粒pAp M2614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美国科学家G.Smith等首次建立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转移载体表达系统以来,已被广泛用于外源基因的表达,成为世界上一新的具有巨大潜力的载体表达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表达产量,降低成本,日本科学家前田进建立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载体表达系统,并获得了高效表达。柞蚕是我国特产,以蛹滞育越冬,保存时间长,个体大,可工厂化生产。因此,组建柞蚕NPV转移载体,进而建立该载体表达系统,是目前利用昆虫活体为宿主进行外源基因表达较理想的昆虫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2.
SINPV基因组酶切图谱及多角体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XabI、XhoI、BamHI、PstI、SacI、HidnⅢ、SmaI酶解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广州株基因组DNA,分别得到26、26、24、20、13、17、9、1条片段,并算得基因组平均大小为136.0kbp。以AcNPV多角体基因的部分读码框为探针,经Southem杂交将SINPV多角体基因定位于XbaIO片段上。将此片段克隆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I  相似文献   

13.
14.
将大肠杆菌HB101嗜碱转化子中质粒pGCA所携带的嗜碱基因亚克隆至双元载体pBI121质粒中,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LGC重组质粒。用其转化大肠杆菌HB101获得了能在碱性和卡那霉素抗性平板上生长的转化子,再通过三亲交配法将亚克隆质粒pLGC转化进农杆菌LBA4404,又获得能在碱性平板和卡那霉素及利福平双抗平板上生长的转化子,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HB101转化子亚克隆质粒pLGC是由来自于嗜碱芽孢杆菌NTT36染色体DNA和双元载体pBI121组成,且农杆菌LBA4404转化子含有来自大肠杆菌亚克隆转化子的pLGC质粒。  相似文献   

15.
以提纯的鼠伤寒沙门氏菌8705染色体DNA为材料,经EcoR Ⅰ消化,过SepharcylS-400柱,得到大于400bp的酶切片段;然后随机克隆到质粒pGEM-3Zf(—)中,转化大肠杆菌LC2a(hag~-,recA~-);在氨苄青霉素平板上共得到6013个转化子,从中筛选出1个有动力的克隆,小量制备质粒DNA,经酶切电泳鉴定,该克隆的外源片段大小为15.3kb,将其命名为pGI4015。动力、动力抑制试验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试验证明pGI4015中载有鼠伤寒沙门氏菌Ⅰ相鞭毛蛋白基因fliC~I;利用其BamH Ⅰ和Sal Ⅰ位点删除与鞭毛蛋白表达无关的序列,构建亚克隆质粒pGI4015BS,使得fliC~I定位于更小的区域——3.8kb的BamH Ⅰ/Sal Ⅰ插入片段上。  相似文献   

16.
构建家蚕Bombyx mori肌动蛋白(BmA3)启动子驱动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基因(ph)和OpNPV极早期启动子(IE1)驱动的zeocin抗性筛选基因转座供体载体,与鳞翅目辅助转座质粒pie2piggyBac共转染家蚕卵巢细胞BmN,经200μg/ml zeocin抗生素筛选一个月,成功获得持续表达BmNPV多角体蛋白的稳定细胞系BmN-A3ph。多角体缺陷型重组病毒BmBac-GF P感染拯救细胞系BmN- A3ph, 细胞成功装配出病毒包涵体颗粒,其包装效率约为野生型病毒感染正常BmN细胞的8%。用拯救型包涵体病毒颗粒喂食家蚕幼虫进行复感染,结果表明稳定细胞系所包装的包涵体病毒与野生型病毒一样能够通过口服途径感染宿主,却并不在宿主体内形成包涵体,从而保证外源基因高效表达。拯救型包涵体病毒可望解决传统注射感染效率较低问题,通过喂食感染可促进杆状病毒介导的家蚕生物反应器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的安徽庐江鸭血清感染DHBV阴性的北京雏鸭,扩增病毒,将提取的DHBV-DNA插入pUC18质粒,转化E.coli JM 105。酶切重组质粒及South-ern转膜杂交结果证实,质粒pLJ76的插入片段为DHBV全基因组。用EcoR Ⅰ等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LJ76进行酶谱分析,并与美国,西德的已知DHBV基因组比较。定向克隆该株病毒不同基因编码区片段,构建正负单链探针,将斑点杂交和单链电泳检出的M13阳性重组子与已知序列的DHBV基因组作比较,提示获得了该株病毒基因组的S、Pre-S、P和X/C等蛋白编码区的正、负单链克隆株。  相似文献   

18.
根据OC-IΔD86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7条寡核苷酸片段, 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合成了OC-IΔD86基因, 利用设计好的BamH I/ Xho I酶切位点将OC-IΔD86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b中, 在1 mmol/L的IPTG 诱导后5 h, OC-IDD86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表达产物处于可溶状态, 其表达量占总蛋白的11.4%, 可溶性蛋白的16.4%; 利用Ni-NTA系统纯化该蛋白并经PEG20000浓缩后, 活性分析表明该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外表现出对木瓜蛋白酶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转OC-IΔD86基因的抗根结线虫植物基因工程抗体制备, 以及进一步体内的抗根结线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