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20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法医昆虫学论文简要介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25~31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第20届国际昆虫学大会上,首次出现了法医昆虫学专题讨论组,这是1至19届所从未有过的,反映了法医昆虫学已普遍受到了重视。此领域一共收到论文16篇[‘1。其中有关法医昆虫基本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有:《重要法医学蝇类的生物学及行为人《意大利南部法医昆虫活动习性:动物尸体上的昆虫研究人《不同地点利用动物尸体繁殖羊丽蝇bcdtasericata及其它丽蝇的试验人《在布利提斯·哥伦比亚两个地理区埋葬对尸体腐解、温度、昆虫在尸体上演替的影响及其应用人《蝇类幼虫大发生时尸体内部温度与气温的关…  相似文献   

2.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昆虫学鉴定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尸体上昆虫的生长发育及群落演替具有一定的规律,这能够用于推断尸体死亡时间。本文从昆虫证据的收集及种属鉴定、昆虫的发育与群落演替、影响昆虫证据推断死亡时间的因素以及法医昆虫学发展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我国法医昆虫学的应用进展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3.
朱家颖  李凯  叶恭银  胡萃 《昆虫知识》2005,42(4):463-467
北美法医昆虫学第1,2届年会于2003年8月7~9日和2004年7月21~24日分别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和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召开,大会论文涉及到了案例分析、分类鉴定、教学、死后间隔时间推断和死亡原因查找等诸多方面。文章介绍了北美法医昆虫学年会,并对北美法医昆虫学第1,2届年会论文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法医昆虫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将昆虫学证据应用于司法实践中,在刑事案件侦破和法庭审判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书是重要的缺门专著,作者依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全书共分12章,系统地介绍了法医昆虫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多种新技术的应用。对具有法医学意义的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演替规律作了详细叙述,并列举了48件案例说明其具体应用。读者对象:法医学工作者,公检法部门技术人员,昆虫学、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本书印数有限,欲购从速。本书由胡萃、王江…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国外很少有新的医学昆虫学出版,Service教授所著的《医学昆虫学指南》(A Guideto Medical Entomology.)弥补了这一不足。作者是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医学昆虫学系教授兼主任,对吸血双翅目,特别对蚊类有很多研究,也有丰富的现场经验。 本书的篇幅不大,但包括了医学昆虫学的主要内容。全书共28章,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至三章是绪论性质,对医学昆虫学、节肢动物和双翅目作一般的介绍。第四至二十五章是各论,分别介绍各类人畜害虫,也是本书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6.
关于目昆虫 (竹节虫 )的产卵方式 ,过去一些权威的国内外昆虫学专著和教科书 ,多以卵单产或散生落于地表这一方式表述。Richards与 Davies在其第 1 0版的《Imms'General Textbook of Entomology》、昆虫学者 Boudreaux(1 979)在其所著《节肢动物与昆虫的系统发生》、艾特金斯著的《昆虫展望》等书以及我国解放后所有教科书如蔡邦华的《昆虫分类学》、南开大学等编的《昆虫学》、北京农业大学等编的《昆虫学通论》以及袁锋主编的《昆虫分类学》等书中 ,有关目昆虫的章节中均如此引用。通过近年作者的调查研究与收集有关参考资料 ,目…  相似文献   

7.
师超凡 《化石》2011,(1):61-63
2010年8月21—25日,第五届化石昆虫、节肢动物及琥珀国际大会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ssil Insects, Arthropods and Amber Beijing,2010)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古昆虫学会(IPS)、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PS)、中国昆虫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北京昆虫学会发起,由首都师范大学(CNU)、  相似文献   

8.
嗜尸性蝇类是法医昆虫学调查中最重要的目标,作为早期到达尸体并主要促成尸体组织腐解的昆虫,对死亡时间的推断,特别是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嗜尸性蝇类的主要种类及形态识别、各种类生长发育、在尸体上的演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书刊评介     
《昆虫学年评》第35卷于1990年第1季度出版;全卷共10+641页,收入论文26篇。各章依次为:纪念蝗虫学之父——Boris Uvarov先生(1889~1970);雄蛾的气味及其翻缩腺的结构;多寄生现象是昆虫的一种适应对策;马铃薯甲虫的生态和管理;家禽有害节肢动物的生态和管理;棒状病毒的多样性和分子生物学;甘薯害虫生态和管理;昆虫消化系统的进化;昆虫的神经肽;吸血性昆虫中肠的超微结均;环境对农田生态系中土壤内大型节肢动物行为的影响;从楝树Azadi-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尸食性蝇类的种类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禄仕 《昆虫学报》2004,47(6):849-952
2000~2002年在贵州不同地区和不同海拔高度,设置采样点12个,在每个季度中间月份的中旬日用诱饵法采集一次尸食性蝇类标本,分析了贵州地区与尸体有关的蝇类及其分布。采集到的尸食性蝇类经鉴定隶属于5科15属25种,其中12种是在贵州首次发现,文中列出了尸食性蝇类名录,分析了它们在贵州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丰富了昆虫学和法医昆虫学的内容,为法医学推测死者的死亡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花卉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对上海地区60余种花卉生境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把采集的节肢动物按营养关系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其它类等4个功能团。根据鉴定结果,植食类共121种,捕食类22种,寄生类12科,其它类13科。其中,16种节肢动物为上海地区首次报道。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其它类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78.10%、5.61%、2.44%和13.85%。保护花卉生境中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种类是花卉生产生态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内蟋蟀的长期饲养和诱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蟋蟀,通称蛐蛐,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一类十分活跃的昆虫。可作为激发学生对昆虫学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动物行为的好材料,本文详细介绍实验室内蟋蟀的长期饲养和诱捕方法,此方法可在室内获得蟋蟀的卵、若虫和成虫。1饲养方法与条件在水族箱的底部铺上一层...  相似文献   

13.
书刊评介     
<正> 本书为苏联“科学与技术进展”丛书中昆虫学部分的第8卷。本卷综述了有关各代杀虫剂及其作用的生理生化机理。在绪论中详细阐述了第一、二代杀虫剂作用的生化方面及这类广泛流行药剂的代谢作用。在各章中分别介绍有关节肢动物中产生抗性的生化机理问题,并分析了防止其产生的可能途径。书中着重指出控制昆虫数量的第三代杀虫剂(激素及其类似物,抗激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沙障作为人工固沙植被恢复与保护绿洲和道路安全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阻止沙丘移动,改变流动沙丘地表生态水文过程,进而影响节肢动物多样性及营养结构及功能变化。鉴于此,选取临泽县中部沙带为研究区,利用陷阱法系统调查了生物、物理沙障和流动沙丘区沙丘不同部位地表节肢动物分布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沙障营建强烈影响了流动沙丘区地表节肢动物组成,生物和物理沙障区地表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均显著高于流动沙丘区,捕食性和其它食性节肢动物较植食性节肢动物对沙障营建的响应更为敏感。沙障还改变了沙丘地表节肢动物的分布规律,生物和物理沙障区地表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从沙丘底部到顶部依次增加,而流动沙丘区地表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沙丘中下部。谢氏宽漠王和尖尾东鳖甲在流动沙丘区主要分布沙丘的中下部,沙障营建导致沙丘顶部谢氏宽漠王和尖尾东鳖甲的活动密度大幅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生物和物理沙障对地表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沙障区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显著高于物理沙障区,捕食性和东鳖甲属等其它食性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在生物沙障区均高于物理沙障区。总之,沙障营建及类型差异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的分布及多样性,它通过资源上行效应和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变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及营养结构,从而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绪言医学昆虫学主要是包括二大类的节肢动物。主要的一类是昆虫纲的各种医学昆虫,例如蚊、(?)、蚤等。其次一类就是蜘蛛纲的蜱和螨,蜱和螨是属于蜱螨目。该目的特征为头胸腹不分,呈圆形、扁平形或椭圆形,成虫有四对足。蜱传播森林脑炎等疾病。螨可以直接寄生如疥螨或传播恙虫病如恙螨的幼虫。  相似文献   

16.
杨杰 《化石》2003,(3):19-21
古生物爱好者都十分熟悉三叶虫化石 ,在他们收藏的标本中 ,残缺不完整 ,不甚满意的那一块 ,也许却恰好是古生物工作者十分珍视的蜕壳标本 ,三叶虫蜕壳标本不仅为我们了解三叶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清晰线索 ,同时还是古生物学家判断化石埋藏类型的最佳证据 ,对深入研究化石生物与当时环境因素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三叶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背甲虽然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 ,却也限制着虫体的生长。因此 ,三叶虫和其它节肢动物一样具有周期性的“蜕皮现象” ,也就是在脱去旧表皮、换上新表皮的间隙时间内进行体积增长。从对现生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17.
戈峰 《昆虫知识》2011,48(1):I0001-I0001
<正>昆虫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传统上,将昆虫学分为普通昆虫学和应用昆虫学二大类。其实,普通昆虫学是应用昆虫学的基础和源泉,应用昆虫学是普通昆虫学的发展与应用,也是人类研究昆虫的目的所在,二者紧密联系,难以分割。本刊所述的《应用昆虫学》,就是一门基于昆  相似文献   

18.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 ,而香农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 4组 ,小叶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昆虫学会首届全国青年昆虫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21~25日在北戴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427名,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其中57%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大会约请了中国昆虫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组委会有关专家和负责同志分别作了报告和发言。会上分基础昆虫学、农林害虫管理、生态与生防、医学与兽医昆虫、资源与其它等学组共交流论文300余篇。会议开的生动活泼,反映了昆虫学后继有人。大  相似文献   

20.
媒介昆虫是一类通过吸血传播病原的节肢动物,主要包括蚊虫、猎蝽、蚤、蠓和白蛉等。媒介昆虫能够传播多种传染性致病因子,在人群中可引起疟疾、登革热、基孔肯尼亚热、寨卡热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媒介昆虫的综合防控,是控制媒介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本文主要总结了国内外近五年来媒介昆虫领域研究的新方法、新理论和重要进展,同时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媒介昆虫方面的研究差异,提出了我国媒介昆虫学未来的战略需求和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