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采用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探索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的关系。方法: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依均方误差最小原则选择最优核函数,对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进行了QSAR研究。结果:不同数据集选取的最优核函数有异,对小样本、非线性等问题,SVR具有较优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在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QSAR研究中得到了优于原文献方法的独立预测结果。结论:SVR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QSAR及相关研究中可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探索酚类化合物的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的关系。方法: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依均方误差最小原则选择最优核函数,对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进行了QSAR研究。结果:不同数据集选取的最优核函数有异,对小样本、非线性等问题,SVR具有较优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在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QSAR研究中得到了优于原文献方法的独立预测结果。结论:SVR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QSAR及相关研究中可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是湖泊蓝藻产生的一类肽类毒素,它的产生受到藻类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有关微囊藻毒素性质、毒理毒性、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控制预防已成为关注热点。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性质、产生机理以及其与水环境、水生生物(水生植物、鱼类、无脊椎动物)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水生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作用,为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羽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羽摇蚊幼虫和霍甫水丝蚓为对象,进行了丁基磺毒杀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丁基磺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这两种水生生物均有较高的毒杀作用;这两种水生生物对其毒性都分别产生不同的症状;在低浓度下,亦产生不同效应;不同浓度丁基磺对摇蚊幼虫24小时毒理试验LC50为256.2ppm,对水丝蚓LC50为25.8ppm;不同季节出现的毒性效应均有差异。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水丝蚓中毒后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症状;温度、酸碱度等不同生态因素对丁基磺毒性的影响以及加强水丝蚓生态毒理学工作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测和管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南京市13个行业25家工厂废水,进行了水生生物(鱼、蚤、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C50(或EC50)值能反映废水的综合毒性程度,依据LC50值,急性毒性单位以及年排放效应单位,建立了工业废水毒性强度分级标准,确定了优先监测和控制的工业放心水类型;根据废水处理前后LC50(或EC50)值的变化,可监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确定了A1厂、A5厂、B1厂废水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阈限值分别为0.0125%-0.025%、0.023%-0.056%及0.0056%-0.032%,应用系数(AF)分别为0.0403-0.0806,0.0627-0.1099、0.0156-0.0889。本文还探讨了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督、管理。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方面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体典型重金属镉和铬含量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10年9月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太湖水体中典型重金属镉和铬的暴露水平进行监测,在分析重金属暴露特征及其对太湖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安全阈值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镉和铬在太湖水体中均有检出,它们的平均暴露浓度分别为0.85和40.04μg·L-1;与铬相比,太湖水生生物对镉更敏感;铬的安全阈值>1,镉的安全阈值略<1,表明铬已对太湖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而镉尚未对太湖造成明显生态风险.镉和铬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毒性相对较低的铬,在高浓度环境暴露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风险,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论文就有机磷农药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毒性机理以及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相对于水生甲壳类和鱼类,有机磷农药对藻类毒性较低,EC50一般高于1mg/L,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大致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有机磷农药之间及其与其它化合物之间具有联合毒性作用。有机磷农药对藻细胞酶活性具有一定影响,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是有机磷农药对藻类毒性效应的重要致毒机制。浮游植物对有机磷农药敏感性差异以及施药引起的浮游动物对藻类的选择性摄食,可能会导致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水体生物净化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性难题,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是调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使其恢复自然、健康和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净化能力,水生高等植物及水生植被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个体大、生长周期长、吸取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能力强,保持和恢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种群可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水生生态系统结构更加稳定,水生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可直接捕食浮游植物,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而改变鱼类种群结构可提高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从而间接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达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我国的生物净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在水生高等植物及水生植被生物净化的关键技术及优化水产养殖新模式技术研究方面有待提高,这将对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及水体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素对湖泊高等水生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质、底质、周丛生物,浮游生物等对湖泊水生高等植物生长的影响,指出:水生高等植物的恢复是湖泊生态功能恢复的关键;水生高等植物恢复,应在营造其合适生境的基础上,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应遵循自然规律,优化群落结构;草食性鱼类对湖泊水生高等植物负面影响较大,应注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不仅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和遗传毒性,而且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毒害作用。再加上自身具有难降解、易蓄积、可长距离运输等特点,给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带来极大危害。结合当前的研究趋势,围绕水生生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免疫毒性进行了介绍,同时回顾了近年来该类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各方面毒性效应,并对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热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乙腈的水生态基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参照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的“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根据我国水生生物区系特点,通过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研究和制定石油化工废水中重要污染物—乙腈的水生态基准。试验动物涉及到4个门、6个纲、8个科、13属和13个种。文中根据乙腈对13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对水生动物的慢性毒性试验以及对水生植物浮萍的生长抑制试验,推导出乙腈的基准连续浓度为413mg/L,基准最大浓度为1145mg/L。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囊藻毒素在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是决定其环境归趋和影响其毒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水细菌、鱼类、水生植物、水生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报道的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有鞘氨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青枯菌。鞘氨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以微囊藻毒素酶和碱性蛋白酶降解毒素,青枯菌降解机理未明;而鱼类、水生植物、水生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主要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形成低毒性的微囊藻毒素-谷胱甘肽结合物进行转化。本文还对水环境微囊藻毒素的生物修复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硫氰酸钠的水生态基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我国水生生物区系特点,通过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研究制定腈纶废水中重要污染物-硫氰酸钠的水生态基准,可以认为,硫氰酸钠的基准连浓度为0.2530mg.L^-1和基准最大浓度为1.350mg.L^1。  相似文献   

14.
覃光球  卢豪良  唐振柱  赵鹏  白雪涛  彭亮 《生态学报》2014,34(10):2481-2489
捕食信息素是捕食者释放的,能够引发猎物反捕食反应的化学信号。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捕食信息素在捕食者和猎物之间信息传递及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生态学效应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捕食信息素的来源有多种形式,研究中常使用养殖过捕食者的水溶液作为捕食信息素的来源。捕食信息素的作用效果受到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类、信息素的浓度、观察的指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捕食信息素可以对水生生物的行为、形态和生活史特征等方面造成影响。水生生物通过感知捕食信息素来提前预知潜在的被捕食风险,并作出适应性调整,以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捕食信息素可以与污染物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干扰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对水生环境中捕食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介绍了当前对捕食信息素来源和理化性质等本质问题的认识,总结捕食信息素对水生生物行为、形态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以及捕食信息素对污染物毒性的干扰,并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尚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加强对捕食信息素的研究,将为解析水生环境中捕食者和猎物的生态关系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尾草履虫毒性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作为水生食物链中重要一环的原生动物,愈来愈受到重视,用原生动物作毒性试验的报道也逐年在增多。 利用原生动物作为毒性试验材料具有许多优点:作为单细胞生物它与周围介质能够充分接触,与多细胞生物相比,对毒物的反应一般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预测精度较高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为设计和合成活性更高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发展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和k-最近邻(KNN)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SVR-KNN),系统研究了48种抗流感嗜血杆菌头孢菌素衍生物的QSAR。结果:留一法预测结果表明,非线性筛选描述符和子模型能明显提高预测精度,汰选子模型后的组合预测精度优于单一子模型,SVR-KNN的MSE、MAPE分别为0.019、1.81%;独立样本预测结果显示,SVR-KNN在所有参比模型中具有最优的预测精度及稳定性,其MSE、MAPE分别为0.010、1.33%。结论:SVR-KNN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优异的泛化推广能力,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的QSAR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东风港滨岸缓冲带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苏州河的支流东风港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一段人工建造滨岸缓冲带作为研究区,调查其水生生物群落并与对照区相比较,以具体说明滨岸缓冲带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与对照区内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多于对照区,且以清水种占优势;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区明显比对照区复杂;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研究区都多于对照区;另外研究区还有较为多样化的大型水生植物群落。这些都表明研究区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较对照区更为完善。说明滨岸缓冲带对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完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生生物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生生物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阐述了重金属毒性影响因素和鱼类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节球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敏  许慧 《生态学报》2014,34(16):4473-4479
节球藻毒素(Nodularin)是由泡沫节球藻(Nodularia spumigena)产生的一种环状五肽肝毒素。节球藻毒素对陆生动物和人体均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还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许多陆生植物、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威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节球藻毒素的分子结构、检测方法和产生途径,深入讨论了节球藻毒素的环境归趋和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重要的研究领域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甲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血液中Na^+离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氰菊酯是国内近几年用于农田,果林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因它对非耙生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低毒性,及低环境滞留性,成为有机氯杀虫剂的替代产品。拟除虫菊酯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虾的毒性极大,其LC50<10pg/L。甲氰菊酯对草鱼96hLC50为2.SPg/L[’]。普遍认为拟除虫菊酯为神经中毒性农药,其毒性表现为(l)对鱼鳃的结构的改变;(2)改变神经膜的离子可渗透性,而扰乱神经传导;(3)改变渗透膜的平衡[’]。血液作为鱼体的一个内环境,其成分与外界密切相联,因此研究甲氰菊酯对鱼血中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在生态毒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