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蚊虫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效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辉  傅廷荣 《昆虫知识》1993,30(4):247-250
<正>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人类虫媒病毒性疾病。虽然在本世纪初人们已知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但直至1960年才从自然界捕获的蚊虫分离到病毒。近年对该病蚊虫媒介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为探讨对该病传播与防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有关该病蚊虫媒介及自然传播等近10  相似文献   

2.
陈伟  姚秉和 《昆虫学报》1957,(1):141-142
根据支献记载,贵阳市的蚊虫共有五种。此后增为七种。 罗甸县成立布依族自治区设罗甸县疟疾防治站以来,经过三年来的抗疟工作结合进行蚊虫调查,自1953年7月超至目前止,通过调查初步的已发现蚊虫 29种。我们认为在罗甸发现的这29种蚊虫,亦可以代表贵州省的蚊虫一般状况。在进行调查中主要调查的对象是按蚊,所以其他蚊虫是附带的调查,但是这项调查工作,我们感觉做得还不够普遍和深入,完整名录有待今后努力。目前已知的 29种计有: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的蚊虫及其生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约位于北纬30°60′,东经114°30′。气候温暖,雨量丰沛(表1),地势低洼,易于积水,适于蚊虫的孳生。武汉市的蚊虫调查,以前有冯兰洲(1932年8—9月)、曾省(1947年7—12月)、吴家驹(1957年7—8月)及袁惠康等。综合以前的报告,在武汉市及其附近地区共发现蚊虫6属24种。这些调查研究工作,由于为时多比较暂短,所得结果在灭蚊和防除蚊传疾病工作中,感觉资料还不够,因此我们于1957—1958年,在武汉市进行了整年的蚊虫调查研究工作,除对蚊虫的孳生地、栖息场所、季节分布等进行了调查外,并对个别蚊种及蚊虫的特殊孳生地进一步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树洞蚊种调查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敦厚 《昆虫学报》1957,(2):213-222
十二年绿化祖国的计划。一方面将给广大人民带来理想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绿化后由于某些树容易形成树洞生长蚊虫幼虫,也可能带来某些疾病的威胁。因此作者针对这个问题,于1955年7月至1956年6月,调查了长沙市林区树洞蚊虫的情况,目的在于今后绿化工作中,对于选择树种,保护树竹以防治蚊虫而有所依据。  相似文献   

5.
蚊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洁  张应阔 《昆虫知识》1997,34(2):109-112
蚊虫为“四害”之一,分布范围极广,可以传染多种疾病。开展蚊虫控制研究,在预防医学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1,2]。本世纪内,国内外蚊虫控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可以看到,蚊虫控制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朝向以医学昆虫学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发展。l历史回顾蚊虫控制研究,早在1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如果把1个世纪划分为4个阶段的话,那么,在对世纪第一个阶段,蚊虫控制主要基于减少孪生源以及使用矿物油(煤油)和某些鱼类[3]。这种方法经不断改进持续了三、四十年。1918年,Freeom和Atsawt…  相似文献   

6.
北京中华按蚊越冬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素芳 《昆虫学报》1954,(3):293-298
北京蚊虫的越冬情况,很早以前已经由冯兰洲(1931年,1937年)观察报告过。在他1937年的论文中除了进一步证明帕氏按蚊是幼虫过冬外,也报告了以下各种蚊虫的过冬方法:  相似文献   

7.
蚊虫是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者。为确定传病媒介蚊虫在Uyo郊区的繁殖和流行地,从1999年5月到2000年1月在208个繁殖地进行了取样,从144个地点用滤网取到了5844只蚊虫幼体。采集到的4种蚊虫是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成虫604只(43.5%),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357只(26.1%),一种按蚊(Aedes uegypti)208只(25.5%)和非洲曼蚊(Mansonia africana)101只(7.4%)。监测了蚊虫种群的时间变化,发现5月份~10月份的丰度高于11月份~1月份,幼体表明了同样的趋势,但比成体提前1~2个月。卡方检验表明,除了非洲曼蚊以外,其它3种蚊虫数量与混凝土水槽、土坑和居民区伦共环境之间的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蚊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地区的蚊虫调查,除过去甘怀杰(1942),周钦贤(1942—1944),张本华(1943—1944)等关于按蚊(Anopheles)的的调查外,以后尚乏人报告。1954年6月至9月,我们在沙磁区的杨公桥、石并坡、沙坪坝等地作了蚊虫的初步调查,共获蚊虫12种。其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9.
蚊虫搜寻吸血寄主和产卵行为的调节因子及相关嗅觉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永均  吴仲南 《昆虫学报》2007,50(10):1060-1069
嗅觉在蚊虫的吸血寄主搜寻、产卵和糖源搜寻行为中起决定作用,而在交配行为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本文系统全面地综述了近20年来蚊虫化学生态学和嗅觉识别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蚊虫的触角、下颚须和口喙上的嗅觉感器感觉环境中释放的各种挥发性化合物。气味分子与嗅觉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受体的结合所启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神经动作电位。蚊虫嗅觉神经元编码气味中化合物的组成、浓度及其暂时瞬间的浓度变化和空间分布。吸血前后神经元的活性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变化,反映了蚊虫在搜寻吸血寄主和产卵行为上的调节。在吸血寄主搜寻中,人体和动物释放的二氧化碳、乳酸以及其他气味协同引诱蚊虫向目标气味源定向飞行,最后找到吸血寄主。而成熟产卵雌蚊是利用产卵场所释放的腐烂气味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一些蚊虫卵、幼虫或蛹分泌的产卵信息素引诱和刺激雌蚊产卵,并与产卵生境气味起协同作用。植物气味尤其是花香味引诱蚊虫找到蜜源。驱避剂也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嗅觉起作用,一些驱蚊剂由于阻断嗅觉反应而抑制蚊虫的定向飞行。从植物、动物或人体以及产卵场所释放的气味中有望找到有效的引诱和驱避化合物。对蚊虫嗅觉识别机理的认识将使我们开发出有效的蚊虫诱捕技术,进而应用于种群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蚊虫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炳辉  徐岑南 《遗传》1979,1(4):29-30
研究蚊虫的染色体,对于开展蚊虫的遗传 防治、种群分类及研究蚊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 性的机制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蚊虫又是研 究细胞分裂的很好动物。目前所研究过的各种 蚊虫的染色体数都是三对(2n=6),蚊虫的辜 丸和卵巢可显示分裂图型,幼虫唾液腺染色体 大而明显,由于每个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量少, 因而容易展开,这些都是研究观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球针壳属一新种和一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球针壳属(Phyllactinia)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组合,即寄生于杜鹃花科(Ericaceae)吊钟花属(ENkianthus)灯笼花(E.chinensis Franch)上的灯笼花球针壳(Phyllactiniaenkianthi z.y. zhao sp. nov.)和寄生于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茶藨子(Ribes sp.)上的茶藨子球针壳(Phyllactinia ribesii(Jacz.)z. y. zhao comb. nov.)。上述新分类单位均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新分类单位与近似种有汉文讨论。  相似文献   

13.
章卫民  李泰辉 《菌物学报》2002,21(2):153-155
本文描述了粉褶蕈属Entoloma 1个具有被结晶囊状体的特殊新种,并为此建立了1个新亚属。新亚属为结晶囊粉褶蕈亚属Metuloidoentoloma,新种为结晶囊粉褶蕈Entoloma metuloideum。文中有上述新亚属及新种的拉丁文及英文描述。模式标本(HMIGD 18773)采于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黑蛋巢菌属Cyathus Haller:Pers.一新种——潞西黑蛋巢Cyathus luxiensis T.X.Zhou,J.Yu et Y.H.Chen,一新变种——非洲黑蛋巢宽孢变种Cyathus africanus H.J.Brodie var.latisporus Y.H.Chen et J.Yu 和一新记录型——壶黑蛋巢布诺德变型Cyathus olla (Batch) Pers .f. brodiensis Shinners et Tewari。给出了每个分类单元的宏观、微观特征图。新种、新变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真菌标本室(MHSFC)。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华北、东北有些省份的室内和槛船上发现一种新的(虫非)蠊,与其它(虫非)蠊混合发生,在局部地点成为优势种。经对有关单位送来室内和艦船上发生的多批标本进行鉴定,确定该虫隶属于姬蠊科(Pseudomopidae),是新属新种,与我所现存采自浙江天目山、陕西楼观台和山东青岛沙子口的野外标本同属一种。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寄生在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 L.植物上的一种霉霜,命名为中国霜霉Peronospora sinensis Tang,并作了描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脐鳞属地衣一个新种:褐脐鳞。这个新种类似红脐鳞,但地衣体上表面为灰褐色并且不合松萝酸。本种与泡状脐鳞的区别是不含富马原岛衣酸及地理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厚孢孔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厚孢孔菌属(Pachykytospora)的一个新种,即大厚孢孔菌Pachykytospora major G.Y.Zheng et Bi和一个国内新记录:瘤厚孢孔菌Pachykytospora tuberculosa(DC.:Fr.)Kotl.et Pouz.。  相似文献   

19.
不规则分枝发簇孢Sporothrix inusitatiramosa Kong分离于湖北省神农架的木头上,它的某些形态特征不同于该属已发表的各个种。  相似文献   

20.
砂仁拟梨抱新组合图l Pyrieulariopois amomi(2 D.Jiang&p.K.Chi)X.H.Lai&H.L.Gao,comb.nov.Fig.1 异名:Go,atoP夕rie“laria a000i,2.D.Jiang&p.K ehi,J.South China Agrie.Univ.10(l):9,1989. 斑点叶两面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10j.o一3o.omm,初期仅为褐色斑块,后期斑点中部浅灰色至浅黄褐色,具灰黑色霉状物,边缘围以暗褐色细线圈。子实体叶两面生,主要是叶背生。分生抱子梗单生,深褐色,上部色泽较淡,宽度不规则,基部明显膨大,近基部呈螺旋状扭曲,平滑,不分枝,直立或稍弯曲,3一多隔,长达370·。邵m,宽3.0一8.0产m。产抱细胞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