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00-100
尽管燃料乙醇的使用有一定局限性,但国外应用的实战证明,多途径发展生物乙醇也显示其生命力。在发展生物乙醇过程中必须扬其优,克其弊,以利燃料乙醇的发展。所谓生物乙醇指的是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以各种不同的生物质(主要是含糖类)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酒精),尽管有其传统的生产优势,现代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则有全新的内含,生产菌种的选育,经过改造或重组建构,或酶活力提高以及各生产工艺改造等等。为扩大乙醇生产,提高其效率和产率是整个乙醇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日本王子造纸公司透露,通过用桉树生产生物乙醇的生产过程的开发,实现了每升80日元以下的成本。通过对纤维素糖化酶的十几次的循环使用,成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3.
日三井物产与巴西Petroleo Brasileiro国营石油公司签约,建立一家新的生物燃料公司,采用从种植甘蔗原料到生产乙醇的配套体制。该项目总投资约300亿日元,巴西Petroleo Brasileiro公司与日本三井物产各出资20%;巴西当地农家以土地作为投资的公司出资60%。该合资公司将以生物乙醇出口到日本为主要生产目的,计划2009年下半年开始运转。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和瑞典波通仪器(Perten Instruments)公司宣布,为提高生物乙醇的生产流程效率,将合作开发分析生产设备流程的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2日,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宣布,首次批准用于与汽油混合生产E15汽油的生物乙醇的注册登记。E15就是乙醇含量最多为15%的混合汽油。生物乙醇是能与汽油混合的可再生燃料。虽然30多年来乙醇一直用来与汽油混合,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位于日本大阪府埽市的世界第一座以废木材为原料.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乙醇的商业化工厂——“日本生物乙醇关西乙醇制造事业所”举行了开工典礼。日本环境大臣若林出席了此次开工典礼。含3%从废木材中生产的乙醇的汽油将提供给汽车加油站。在原油价格上涨和生物技术革新的背景下,产业化迅猛发展的生物乙醇终于也开始在日本投入了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2014年1月16日,法国DEINOVE公司宣布了其利用异常球菌(Deinococcus),以非食用生物质作原料成功生产浓度为9%的乙醇的新工艺。数年来,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生产工艺,以便用非食用的木质素纤维素来生产有经济竞争力的生物燃料(第二代生物燃料)。DEINOVE公司用研究成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有可能降低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DEINOVE公司的DEINOL项目从法国创新银行Bpifrance获得资助资金于2009年起启动。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31日,美国Gevo公司宣布,为了生产以生物质为原料的异丁醇(isobutanol),决定开始对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Luveme的生物乙醇生产装置进行改造,随即举行了开工典礼。随着该生产装置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物能源的研发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广泛重视。生物能源包括燃料乙醇(玉米乙醇和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生物发电、沼气等,  相似文献   

10.
产业动向     
国家发改委认定四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我国在杭州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抗癌新药生产基地;我国首个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开工;默克11亿美元收购Sirna公司;罗氏与GSK先后授权打造抗禽流感药新格局;美国农业专家访问暨南大学(科仁)微生物生物技术研究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29日,美国Worldwatch Institute(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称,2010年世界生物燃料产量创造历史新高,产量为1050亿升,比2009年的900亿升增加了17%。2009年比2008年增产了10%。生物燃料中生产得最多的是生物乙醇。2010年在产出的1050亿升生物燃料中生物乙醇占850亿升。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位于日本大阪府埽市的世界第一座以废木材为原料.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乙醇的商业化工厂——“日本生物乙醇关西乙醇制造事业所”举行了开工典礼。日本环境大臣若林出席了此次开工典礼。含3%从废木材中生产的乙醇的汽油将提供给汽车加油站。在原油价格上涨和生物技术革新的背景下,产业化迅猛发展的生物乙醇终于也开始在日本投入了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美国Gevo公司用自制的生物异丁醇混合汽油和乙醇混合汽油试验了小型发动机的性能、耐久性、排气成分的比较试验,于2011年10月28日公布了试验结果,称异丁醇对发动机的适应性优于乙醇。 Gevo公司向美国Outdoor Power Equipment Institute(OPEI)及美国Briggs & Straton(B&S)公司提供异丁醇,  相似文献   

14.
褐藻作为第三代生物乙醇生产原料,以其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生产周期短、不与粮争地的优势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是在生物乙醇的实际生产中,低成本基础上乙醇产率的提高一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针对褐藻制备生物乙醇的技术困难,综述了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生物乙醇的预处理技术和糖化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由此展望褐藻制备生物乙醇的研究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物能源因其原料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和可再生的优点,作为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在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有些嗜热厌氧菌因为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和高温发酵的成本优势,被视为生物质转化乙醇等能源物质的理想微生物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乙醇耐受性较低是限制嗜热厌氧菌在工业化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嗜热厌氧菌乙醇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1)嗜热厌氧菌生产乙醇的代谢途径;(2)嗜热厌氧菌的乙醇耐受机制;(3)提高嗜热厌氧菌乙醇耐受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第一代乙醇装置通常使用淀粉基(如谷物、小麦或甜高粱)原料或糖基(如甘蔗或甜菜)原料。利用淀粉基和糖基原料来生产乙醇已开拓了新的市场,但它们与人争粮。纤维素乙醇,也称之为“第二代”乙醇,它以非粮作物为原料。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乙醇的统合生物加工过程(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是将(半)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水解和乙醇发酵过程组合,通过一种微生物完成的生物加工过程。 CBP有利于降低生物转化过程的成本,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传统的乙醇生产菌株,是极具潜力的CBP底盘细胞。纤维小体是某些厌氧微生物细胞表面由纤维素酶系与支架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它能高效降解木质纤维,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纤维小体已成为构建CBP细胞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人造纤维小体在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组装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纤维小体各元件的设计和改造,并针对酿酒酵母分泌途径的改造,提出提高人造纤维小体分泌组装的可能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事回收废旧纤维制品生产生物乙醇的“服.服项目”将大企业也吸引进来了.前景看好。该项目启动于2010年6月。参加这个项目的衣料企业现在有6家:良品计划公司、EDWIN公司、丸井集团公司、aeonretail公司、radishbo—ya公司、美国屋公司。这些企业负责在铺面上回收可作为生物质的旧衣物等并提供给生物乙醇生产方。2007年创业的风险企业日本环境设计公司负责确立用回收到的纤维生产乙醇的技术并将项目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9.
《生物加工过程》2010,(1):39-39
Raven生物燃料国际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密西西比州Gulf Opportunity Zone(GOZone)园区开发建设纤维素乙醇生物炼油厂。该生物炼油厂使用的原料来自当地的木屑和木质废弃物。乙酸计划生产量为12490.5万L/a,预计生产8万m3/a燃料级乙醇和4.5万m3/a特种有机化学品和木质素。  相似文献   

20.
在石油价格上涨和燃料用生物乙醇使用范围扩大的背景下,丹麦诺维信公司副董事长兼CSO的Per Falholt发表见解说生物技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诺维信公司已上市销售生产生物乙醇的酶,据说另一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新产品也即将投放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