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野外调查及文献资料及标本信息查阅,基本查清海口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并对外来入侵植物在海口市的入侵危害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海口市目前发现外来入侵植物115种,隶属于32科83属,其中菊科种数最多,有23种,占海口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0.0%;有92种原产地为美洲,占80.0%;有84种为草本植物,占73.0%;有111种为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占96.5%;入侵植物中严重危害类(1级)有12种,一般危害类(2级)有24种,潜在危害类(3级)有25种,一般外来类(4级)有22种,32种还有待观察(5级)。文中提出对海口外来植物入侵的防控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香港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于2015—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整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结果表明:(1)中国香港有外来入侵植物共101种,隶属于36科77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植物的种类最多,有17种。(2)来源于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占入侵植物总数的77.2%。(3)外来种类中草本植物占了绝大多数,占总种数的80.2%。(4)恶意入侵与严重入侵植物共42种,占总种数的41.6%。同时,通过与邻近的珠海、深圳、澳门、广州四个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提出了珠三角区域共防共治外来植物入侵、保障环境生态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早期预警、防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区系及功能性状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种,隶属12科22属,种类最多的是菊科(6种)、禾本科(3种)和豆科(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7.27%、13.64%和13.64%;出现频度最高是鬼针草(90.91%)。危害等级以恶性入侵(Ⅰ级)和严重入侵种(Ⅱ级)占比最高,合计占总种数的68.18%。科和属的区系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类型占主导地位,原产地以美洲地区的频次最多,占总种数的83.33%。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8.18%;生活型以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种数最多,合计占总种数的54.54%;果实类型以瘦果居多,占总种数的31.82%。[结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形势严峻,对其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建议加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开展受损生境改造,推广乡土植物应用,建立海岸防护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分布规律及其危害,对洞庭湖区入侵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类型、生活型和原产地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4科64属,原产于美洲的有51种,占总数的58.6%,双子叶植物有21科53属73种,单子叶植物仅有5科12属13种,草本植物共84种,占97.6%,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科的区系类型主要为世界广布;入侵植物属的区系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广布为主。[结论] 洞庭湖区入侵植物种类较多、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区系成分复杂且危害严重,应根据入侵现状对洞庭湖区外来入侵植物采取相应的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贸易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京津冀地区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分析其分布特点,能够为京津冀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扩散的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程度、引入途径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京津冀目前有99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恶性杂草11种。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所含种数分别为24和12种。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以一、二年草本植物为主;美洲是京津冀入侵植物的最大起源地,其中,北美地区23种,美洲热带和中、南美洲共32种;人为有意引进共56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6.57%。【结论】当前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状况比较严重,且该地区入侵植物的入侵与其社会经济学因子和生物地理学因子密切有关,有意引入是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对江西三清山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外来植物有140种,隶属于47科103属,科属种数分别占三清山维管束植物总数的24.23%、11.73%和6.94%。其中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科56属82种,分别占外来植物总数的65.96%、53.85%、58.57%。以菊科、豆科、苋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藜科和旋花科为优势科;外来植物以美洲来源最多;生活型以陆生草本为主;引入途径以有意引入最突出;入侵危害程度以Ⅱ级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近几年,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日趋增长,对当地物种和环境的危害逐渐加大,相关研究相对薄弱。为了解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本研究分析其生活型、原产地、引进途径,以期为今后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与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与数据库,对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共有94种,隶属于24科65属,其中,种数超过10种的有3科,分别为菊科(22种,占总种数的23.4%)、苋科(11种,占总种数的11.7%)和禾本科(11种,占总种数的11.7%);生活型分析发现,一年生草本最多(68种),占总种数的72.3%,二年生草本(25种)与多年生草本(1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6.6%和19.1%,乔木、灌木较少;原产地来源最多的是北美洲(44种),占总种数的46.8%,最少的是非洲(8种),仅占总种数的8.5%;引进途径中,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分别占总种数的48.9%和51.1%。[结论] 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涵盖科广泛,以菊科、苋科和禾本科为主;来源广、无意引进趋势增强。为了防止外来入侵植物对内蒙古生态、经济、人畜健康等方面的危害,应及时开展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有效防除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湛江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特征、生活型、起源和危害情况等,对制定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野外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以及标本数据,确定湛江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引入途径,并进行评估及划分危害等级。[结果]湛江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共112种(含变种),隶属于37科89属,其中,菊科(21种)、禾本科(13种)和豆科(13种)为种类较多的3个科,三者合计占湛江市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41.96%。湛江市外来入侵植物中以草本植物居多(98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87.50%。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82种,占总种数的73.21%;且55.36%(62种)的入侵植物为有意引入。从危害等级看,外来入侵植物中恶性入侵种(1级)23种,严重入侵种(2级)35种,局部入侵种(3级)21种,一般入侵种(4级)15种,有待观察种(5级)18种。[结论]湛江市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这与湛江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日趋频繁的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应当加强监管与防范,及时对外来物种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组成和区域分布,推进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采用实地踏查法开展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以文献访查法对调查区域的入侵植物物种进行补充分析。[结果]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有外来入侵植物41科102属146种,其中,菊科植物最多(35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3.97%;外来入侵植物原产于美洲的最多(99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67.81%;从生活型组成看,草本植物是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82.88%;从科的分布区系特征看,世界广布类型是入侵植物的主要区系类型(19科),占总科数的46.34%;从属的分布区系特征看,泛热带分布类型最多(32属),占总属数的31.38%。[结论]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外来植物入侵呈现种类多、增速快、危害程度加重等特点,应加强对菊科入侵植物和来源于美洲入侵植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弄清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区系成分及多样性成因,为减少外来入侵植物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已知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对其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并从生态指标(种子植物数、气候类型数、地表水总量、年均最高温)及社会经济指标(10年总进口额,10年总入境游客数)2方面,将云南省与其他入侵植物多样性最高的9个省市进行比较,以探讨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成因。【结果】在区系组成上,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比例在科、属、种水平上分别为50.85%、63.16%和63.39%。入侵种所在科、属,常广域分布,但入侵种原产地分布范围却不大,并倾向于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如热带美洲、狭义地中海区)。入侵植物所在科的入侵种数与该科包含的世界种数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省市级行政区域内入侵植物种数与该省市国际贸易额、入境游客数等指标没有相关性,而与各省市的种子植物数、气候类型数存在显著性关系,与地表水总量和年均温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云南省的自然生境适宜外来入侵植物的生存和扩散。需要对具有热带性质,所在分类单元为大科、大属,且地理分布距离与云南较远的外来植物保持较高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外来植物入侵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安徽省入侵植物的现状,明确分布格局对制定预防与控制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调查分析了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属、来源地、引入途径、入侵时间、入侵生境以及各市(地区)的分布状态。【结果】1.安徽省共有入侵植物158种,共计102属40科,其中菊科植物最多为25属36种,占安徽省入侵植物总数的22.8%。2.安徽省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98种,占总种数的57.7%;60.1%的入侵植物(95种)为有意引入,其余均为无意引入;69.9%的入侵植物于近现代(1840年之后)入侵安徽。3.入侵植物中75.5%分布于“道路旁,荒地生态系统”“森林、灌木”、“内陆水域、湿地”、“草地、城市绿地”、“农田、耕作用地”等5种生境中。4.不同的地区入侵植物的分布存在差异,芜湖市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占总全省的78.5%,其次为黄山市(77.5%)和合肥市(76.6%),亳州市(62.7%)入侵植物的种类最少。【结论】安徽省入侵种数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各城市入侵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均属易受入侵环境,应加强监管,及时对入侵外来种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等级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性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及其入侵等级划分在地方入侵植物管理与防治对策的制定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献报道、标本记录和必要的分类学考证,特别是通过2013-2015年对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全面调查,统计分析了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原产地、区系组成和水平分布格局,并对其入侵危害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安徽省有外来入侵植物37科86属132种,总体上呈现种类丰富、原产于美洲的种类多、泛热带起源的种类多、危害严重的种类多、区域分化明显、入侵途径集中等特征。提出在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中应重点警惕起源于美洲的、泛热带分布属的植物和关注人类活动频繁的热点区域。还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澄清了几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关于外来入侵物种认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掌握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特征、起源、区系成分和危害情况等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标本及文献研究的方式获得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信息,根据其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进行评估及划分危害等级,并进行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成都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158种(亚种、变种),隶属42个科110个属,其中种类最多的3个科分别是菊科(36种)、豆科(17种)及禾本科(13种),合计占比41.77%;种类最多的属是苋属(8种),占比5.06%。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有101种来自美洲地区,占比63.92%。从危害等级分析来看,其中19种为恶性入侵种(1级),32种为严重入侵种(2级),20种为局部入侵种(3级),41种为一般入侵种(4级)以及46种为有待观察种(5级)。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为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和世界分布。【结论】成都市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明显增多,扩散趋势已加剧。根据上述入侵现状,本文对成都市地区防范外来植物入侵提出了以下4点防控建议: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体系,开展防控和利用技术研发,谨慎引种以及加强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福建省9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及其入侵性等。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科65属共79种;其中以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最多,为22种,占总种数的27.85%,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有7种,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各有5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86.08%;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0.24%;入侵等级为恶性入侵(1级)的物种有10科22种,严重入侵(2级)有13科22种,局部入侵(3级)、一般入侵(4级)和有待观察类(5级)分别有9、18和8种;恶性入侵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5.70%。从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来看,以福州市的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最多,为52种;不同农田类型中,以旱地中的入侵植物种数最多,有74种;按分布区域划分的全域分布种共13种,按农田类型划分的全域分布种有11种。因此,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原产地多元化,且恶性和严重入侵植物占比较高,入侵形势严峻,应加强入侵植物的动态监控与防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鹏  黄娇  熊雪  龙凤  吴雨  王雯 《生物安全学报》2022,31(3):268-277
[目的]全面了解乐山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为乐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可行性建议对策,并为防控进展研究和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和标本数据库分析乐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乐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评估体系,评估所有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值,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值将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I~V级)。[结果]乐山地区入侵植物种类共109种,隶属38科86属。其中菊科17属20种,为最大优势科,豆科、苋科、茄科、禾本科次之,且草本植物占优。I级风险(恶性入侵)植物有10种,II级风险(严重入侵)的有11种,III级风险(局部入侵)的有13种,IV级风险(一般入侵)的有27种,其他48种(有待观察)为V级风险。中高危害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共34种,隶属18科32属。[结论]乐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且危害风险高,基于上述入侵现状和风险等级提出了防控外来植物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2008-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8科112属144种,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40.7%、89.8%和97.3%。新增加的71种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 14种、菊科(Asteraceae) 1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6种、禾本科(Poaceae) 6种和茜草科(Rubiaceae) 5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104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广州约一半以上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引进,进而形成入侵的。恶意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约占入侵物种总数的40%,表明广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需加强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的监测,提高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引入危害风险的评估,并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南宁的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对南宁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危害现状、原产地、生活型和入侵生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72种,隶属于25科55属,其中菊科植物19种,禾本科9种,苋科和茄科各6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6.4%、12.5%和8.3%。就危害程度而言,已造成严重危害的种数达12种,中等危害有17种,轻度危害有43种。从原产地分析来看,源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多达62种,占总种数的86.1%,其次为源自非洲(5种)、地中海(3种)和欧洲(2种)的植物。这些外来入侵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为丰富(57种,占种总数的79.2%),其次为灌木(10种,13.9%)和乔木(3种,4.2%)。此外,南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广州、澳门和厦门等地的共有种数相对较多,而与青岛、北京和沈阳等地的共有种数较少。同时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