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5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950篇 |
专业分类
27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荚膜结构并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显示:(1)C1-1、C1-2、C1-3、C1-4四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2)在感染小白鼠及家兔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环境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4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72.
桃儿七和南山荷叶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与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的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探讨内生真菌作为生物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测定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细菌、抗真菌、抗卤虫活性后,发现大多数菌株的发酵液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高活性菌株集中于镰孢霉属、柱孢属、木霉属、色串孢属。桃儿七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较强,南方山荷叶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卤虫活性较强。桃儿七和南方山荷叶内生真菌是寻找有价值的活性成分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73.
74.
研究了中国毛翅目多距石蛾科缺叉多距石蛾属种类,并报道了其中亲缘关系较近的6新种,即端截缺叉多距石蛾Polyplectropus truncatufus sp.nov.,端突缺叉多距石蛾Polyplectropus convexus sp.nov.,斧端缺叉多距石蛾Polyplectropus dolabriformis sp.nov.,颚状缺叉多距石蛾Polyplectropus mandibuliformis sp.nov.,距枝缺叉多距石蛾Polyptectropus rectangulus sp.nov.,喙端缺叉多距石蛾Polyplectropus rostriform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5.
76.
为了为麋鹿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基础,2007年7月~2009年6月对麋鹿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研究.2007年7月,对5只雄性麋鹿进行了6次电刺激采精试验,成功率100%(6/6),采得的精液品质优良,采精量为0.7~4.0 mL,平均采精量(1.7±1.3)mL,平均精子密度(14.25±2.88)亿/mL,精子活力为50%~80%.2007年,应用孕激素类药物(CIDR)对6只雌鹿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采用定时1次人工输精,鲜精输精6只,受胎1只,受胎率为16.7%;2008年,5只雌鹿发情采用雄鹿试情,冻精输精5只,受胎1只,受胎率20%.这两只麋鹿孕期分别为288 d和268 d. 相似文献
77.
白花牛角瓜根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萝藦科植物白花牛角瓜的根部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1-O-methyl-guaiacylglyc-erol(1)、ω-hydroxypropioguaiacone(2)、C-Veratroylglycol(3)、Ficusol(4)、(+)-丁香脂素(5)、9α-hydroxypinoresinol(6)、对羟基苯甲醛(7)、尼克酰胺(8)。以上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8.
颗粒体病毒的增强蛋白(enhancin)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昆虫感染力的病毒蛋白。构建了一种不形成多角体但表达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增强蛋白的重组病毒AcBBH-TnEn,将它与野生型AcMNPV共同感染SF21细胞,经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荧光免疫等方法检测证实,增强蛋白与多角体可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而且发现所形成的病毒多角体带有增强蛋白。这表明,可以通过混合感染的方式生产带有增强蛋白的病毒多角体。 相似文献
79.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夏季生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6—8月,在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对36处鳄蜥的生境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在保护区内鳄蜥分布区随机选取了30条溪沟进行调查,对每处有鳄蜥分布的生境测量了15个相关的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回水塘长度和宽度、水源距离、水流速度、栖枝高度、栖枝直径、干扰距离、植被类型、植被盖度等9个生态因子对鳄蜥的生境选择有显著影响,而回水塘底质组成、回水塘水深、栖枝枯活状况、栖枝角度、溪沟类型和溪沟坡向6个生态因子的影响不显著。鳄蜥偏好的生境可归结为回水塘长度、宽度中等(均为1.0—2.0m),有位于水源正上方的栖枝,水流速度缓慢,栖枝高度0.5—1.0m、栖枝直径≤1.00cm,干扰距离>500m,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植被盖度>60%的生境。建议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重点保护水源林和溪沟两侧的植被。 相似文献
80.
霍氏啮小蜂是一些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的寄生蜂。本文描述该寄生蜂从亚洲玉米螟羽化后0,6 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 h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霍氏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为典型的膜翅目姬小蜂类型,包括2个卵巢,每个卵巢通常有8-9根卵巢管,另有1对输卵管附腺,1个受精囊和1个受精囊腺等。卵黄和卵子形成于羽化后12 h,刚羽化的雌蜂不含成熟卵(成熟卵指数OI=0),成熟卵出现在羽化后24 h,成熟卵数量随后不断增加至数量较为稳定。卵巢管内卵数与雌蜂的体长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和0.907。研究结果表明霍氏啮小蜂属卵育型(synovigeny)寄生蜂,本文还讨论了卵育型霍氏啮小蜂的卵成熟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