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片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阿片及其衍生物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对阿片受体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阿片受体的存在并先后发现了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等阿片肽,随后发现了孤啡肽。如年代3种阿片受体的基因均已克隆成功,氨基酸序列表明它们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为7螺旋跨膜受体家族的成员,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功能包括介导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以及一些离子通道的激活和抑制作用等。阿片受体基因的克隆将有利于新型临床药物的开发以及耐受和药物成瘾性分子基础的研究。目前阿片受体基因敲除、计算机结构模拟分析以及寻找新型阿片受体基因的研究均在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
1993年7月10~15日在瑞典Skovde市召开了1993年国际麻醉性药物研究大会(International Narcotic Research Conference,INRC)。这是20年前召开首届INRC以来一次最激动人心的盛会,会上宣布三类阿片受体(mu,delta,kappa)全部克隆成功。回顾1971年Avram Goldstein首先提出脑细胞膜上存在着立体构型特异性的阿片结合位点,到1973年三个实验室(瑞典的Terenius,美国的Pert & Snyder,以及Simon等)用放射受体分析法论证有阿片受体存在,至今已度过整整20年。从1983年首次克隆出乙酰胆碱N型受体,至今也已过去十年。在此期间先后有十余个实验室致力于纯化或克隆阿片受体。其中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和内皮素受体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传勇 《生命科学》1993,5(4):13-15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从血管内皮细胞中提取纯化的含21个氨基酸残端的多肽,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心脏、肾脏、胃肠道、呼吸道和细胞分裂等都有广泛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血管内皮能分泌内皮素。血管平滑肌上有特异的内皮素受体。内皮素可直接作用于相应的受体或经其它途径使平滑肌收缩而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片受体亚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人们已成功克隆了μ,δ和κ三种经典阿片受体的基因。最近克隆的孤儿(orphan)受体,其结构特征与阿片受体基本相同,并有高度的同源性,又被称为阿片受体样受体(opioidreceptorlike,ORL1)。进一步通过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出每一种受体可能有不同的亚型,并发现了一些新型的ε、λ、ι和ζ阿片受体,而σ受体药理学特性与其它阿片受体明显不同,应不属于阿片受体的范畴。1.阿片受体1.1 μ受体亚型μ(MOR1)受体的基因与编码δ、κ受体和ORL1受体的基因大约有50%~70%的同源性。μ受体的两种剪接变异体(…  相似文献   

6.
阿片受体与离子通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必义 《生命科学》1996,8(3):25-27
阿片主要影响钾通道和钙通道,三种亚型的阿片受体μ、δ、к激动剂都有开放钾通道和关闭钙通道的作用,也有许多文献报道阿片对钾通道具有双向作用,即低浓度(<nM)关闭钾通道,呈现兴奋作用,而高浓度开放钾通道,呈现抑制作用.阿片对钙通道也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开放钙通道和升高细胞内钙,呈现兴奋作用,高浓度关闭钙通道和降低细胞内钙,呈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池志强 《生命科学》1998,10(2):90-93
阿片受体研究自1992年δ受体克隆成功,发展迅速,1993年μ、k受体也克隆成功。1994年发现阿片孤儿受体ORL-1,1995年即找到了ORL-1的内泊性本体Nociceptin。1996年成功地应用基因敲出技术制成缺乏μ受体基因的小鼠,证明吗啡镇痛及成瘾形成通过μ受体。1997年又发现了μ受体内源性配体endomorphine-1和endomorphine-2,我国学者研究成功的羟甲芬太尼的八  相似文献   

8.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疼痛治疗中重要的选择药物,限制其长期使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生理耐受性和药物依赖性的发生。多种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从超低到高剂量)以及给药时间(如间歇性或持续)均可造成阿片类药物的耐受。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最初被用于镇痛和抗痛觉过敏,但随后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急性阿片类耐受(acute opioid tolerance,AOT)和阿片类诱导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 OIH)。有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即使在临床接受的剂量范围内使用,也会引起剂量或时间依赖性的急性耐受性和痛觉过敏。要在实现临床疗效的情况下同时减轻或有效阻止阿片耐受的形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简述了阿片受体中最重要的μ阿片受体耐受的形成机制,以期为阿片耐受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阿片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三种阿片受体的基因均已获得克隆。氨基酸序列表明,它们均属于G蛋白相关受体,彼此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尤其是跨膜区和胞内环区。差异最大的部位在氨基端和羧基端以及胞外环区。与其它G蛋白相关受体比较,阿片受体和生长抑素受体有最大的同源性。阿片受体基因的克隆将大大促进人们对阿片类物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90年代早期,科研人员成功克隆了μ、δ和κ3种经典的阿片受体基因,近两三年来又克隆出了孤儿(orphan)受体。目前的研究证实,这些阿片受体基因的调控主要分为转录调节和转录后调节。在转录水平上,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众多的转录因子、维生素A酸以及胞质分裂在阿片受体基因表达调控上的作用。转录后调控包括了对基因转录副本的选择性拼接,mRNA稳定性的改变以及翻译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阿片受体有μ,δ及κ三种不同类型。应用选择性拮抗剂以及交叉耐药试验已进一步提出μ受体存在不同亚型。近年来不少学者根据离体受体结合试验的结果,认为κ受体也可能有不同亚型。Iyengar 等在活体动物实验中发现,不同的κ激动剂对大鼠血浆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酮水平以及嗅球中多巴胺的代谢  相似文献   

13.
谢国玺博士最近从人胎盘中克隆出一个具有阿片结合活性的受体,这是第一个克隆成功的阿片受体。阿片受体的存在最早是于70年代初基于药理学实验提出的,以后许多实验室又对阿片受体的生化特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并纯化出一些不同分子量的阿片受体,进一步证实了阿片受体的存在。尽管这些实验室一直在致力于阿片受体的  相似文献   

14.
心脏内含有阿片样肽及阿片受体,阿片受体的活动参与心脏调节。在离体灌流的心脏加入外源性阿片样肽,和缺血—再灌流的心脏一样,均可导致 cAMP 含量增加,并伴有心律失常。根据以上结果可推测:缺血—再灌流导致心脏内阿片样肽的释放增加,引起心脏 cAMP水平增高,激活钙通道而引致心律失常。一、心脏内的阿片样肽Hughes 等用小自鼠输精管生物检定法,首先在兔及大白鼠的心房提取物中发现心内源性阿片样肽。Weihe 等和 Lang 用高效液相色谱披术(HPLC),放射免疫法和大鼠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脑啡肽类似物与不同受体亚型的结合,我们用液相法所合成的一系列类似物,以豚鼠回肠和小白鼠输精管作为测定类似物对不同受体亚型结合活性的模型,并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了这些类似物对阿片受体的活力,最后我们还用小白鼠热板法测定了它们的镇痛效果。我们发现脑啡肽分子第五位氨基酸侧链的疏水性和游离羧基对δ-受体结合特别重要。对μ-受体来说第五位氨基酸不一定是必需的,而羧端的游离羧基对μ-受体的结合是不利的。第二位甘氨酸被D-氨基酸取代后无论对δ-受体或μ-受体的结合能力都可以提高,但如果D-氨基酸的侧链过于庞大,则大大影响对δ-受体的结合能力。第四位苯丙氨酸对δ-受体来说必须具有典型的苯丙氨酸芳香族。δ-受体对脑啡肽分子的结构要求更为严格,而镇痛活性基本上与μ-受体结合的活性相平行,而与δ-受体结合的活性关系不大。合成的[DAla~2-DSer(Bzl)~5]Enk类似物在与δ-受体上的活力,比已报道的[DAla~2—Ser(Bzl)~5]Enk还要高一倍多,而[DAla—(N—CH_3)Phe~4—DSer(Bzl)~5]Enk的镇痛效果比吗啡要高3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啮齿动物脑内阿片受体的个体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片受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和中期出现,数量随年龄而增加,经一定时期达到成年水平。发育过程中受体亲和力不变。阿片受体和阿片肽的发生和变化基本平行。到一定年龄,受体亚型形成具有成年特征的分布。发育中如外加阿片类物质可引起受体数量减少。胚胎期的β-内啡肽和μ受体与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缰核神经元阿片受体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用膜片钳方法探索内侧缰核(MHb),外侧缰核(LHb)阿片受体的类型.方法: 急性分离出生后10~15 d的大鼠缰核神经元,用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方式记录其K 通道电流.以DAGO(μ受体激动剂),DPDPE(σ受体激动剂)区分MHb,LHb分别含有的阿片受体类型.结果: 在缰核可记录到两种类型的K 通道,快(瞬时)整流 K 通道(IA)和慢(延时)整流 K 通道(IK).DAGO,DPDPE使两种类型的K 通道电流增加.结论: MHb有较高密度的σ受体的分布;LHb以μ受体类型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脑啡肽类似物与不同受体亚型的结合,我们用液相法所合成的一系列类似物,以豚鼠回肠和小白鼠输精管作为测定类似物对不同受体亚型结合活性的模型,并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了这些类似物对阿片受体的活力,最后我们还用小白鼠热板法测定了它们的镇痛效果。我们发现脑啡肽分子第五位氨基酸侧链的疏水性和游离羧基对δ-受体结合特别重要。对μ-受体来说第五位氨基酸不一定是必需的,而羧端的游离羧基对μ-受体的结合是不利的。第二位甘氨酸被D-氨基酸取代后无论对δ-受体或μ-受体的结合能力都可以提高,但如果D-氨基酸的侧链过于庞大,则大大影响对δ-受体的结合能力。第四位苯丙氨酸对δ-受体来说必须具有典型的苯丙氨酸芳香族。δ-受体对脑啡肽分子的结构要求更为严格,而镇痛活性基本上与μ-受体结合的活性相平行,而与δ-受体结合的活性关系不大。合成的[DAla~2-DSer(Bzl)~5]Enk类似物在与δ-受体上的活力,比已报道的[DAla~2-Ser(Bzl)~5]Enk还要高一倍多,而[DAla-(N-CH_3)Phe~4-DSer(Bzl)~5]Enk的镇痛效果比吗啡要高3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吗啡的强效镇痛功能及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是几百年来药学、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其作用机理未能得到阐明。70年代初发现脑内存在阿片受体以来,随之在脑内找到内源性阿片肽──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接着又发现了β内啡肽、强啡肽等多种内啡肽(endophines),从而在学术界里掀起一股研究神经肽的热潮,对吗啡药理机理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阿片肽的生理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各种阿片受体配体特性功能表达的差异,证明脑内存在多种阿片受体类型。公认的主要有μ、三种亚型。要深入研究阿片受体亚型的结构功能,必须…  相似文献   

20.
陈必义 《生命科学》1997,9(1):37-39
1992年克隆出阿片δ受体后,已从不同种属的动物克隆出阿片受体的三个亚型μ,δ,和κ受体。最近法国Kieffer实验室的Matthes等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基因敲出技术繁育成功了一个μ阿片受体缺陷的种系小鼠,这种小鼠除无μ阿片受体外,生长,发育,生殖和活动周期等正常小鼠无异,且小鼠的δ和κ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内源性阿片肽的表达和对热刺激的敏感性都与正常小鼠无异。给予该小鼠吗啡,无镇痛,位置偏受和身体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